?

賈婷:用鏡頭定格瞬間的感動

2017-10-15 18:21解瑂
小演奏家 2017年8期
關鍵詞:攝影記者芭蕾芭蕾舞

解瑂

在中國女攝影家協會官網上看到女攝影家賈婷近期在中國芭蕾舞團拍攝的一組作品:舞者大汗淋漓的背影、優雅的舞姿、傷痕累累的腳趾、整齊劃一的集體動作……無論特寫還是全景,仰拍還是俯攝,抑或是細節的捕捉,都呈現出大氣暢快的風格,同時因為多了一份女性視角,藝術氣質油然而生,令人感動。

新聞攝影記者出道,眼尖出手快是賈婷一貫的優勢。2008年,一組巴黎街頭中國殘疾運動員金晶用身體奮力保護奧運火炬的圖片顯示了賈婷突出的職業素質,使她脫穎而出,一舉成為年輕一代新聞攝影記者中的佼佼者。那時的賈婷剛剛三十歲,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后在《北京青年報》做新聞攝影記者,是個年輕的獲獎專業戶,其作品在2000年、2002年、2009年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她本人還被中宣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授予“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新聞宣傳優秀記者”稱號,被國務院授予“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稱號。

三十歲時的賈婷一頭短發,做事風風火火、爽快干練,像個假小子。作為一名一線攝影記者,賈婷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采訪任務,哪怕僅僅為一個豆腐塊大小的版塊配文圖,她也必須立馬背起幾斤重的攝影包趕赴現場。那時,賈婷對自己拍攝的要求是“用鏡頭發掘真實、發現真實、記錄真實,以一顆溫暖的同情心捕捉現場新聞人物的真實情感”。因此,每一次出發,每一次舉起相機,賈婷都會盡全力記錄下最真實、最感人的畫面:非典后一對老少鄰居的擁抱、盲人運動員親吻泳臺的激動時刻……在一個個幾乎被人忽略的素材面前,賈婷以敏感的新聞嗅覺與素養獨辟視角,抓住亮點,記錄了下瞬間的感動。在親歷的一次次重大事件中,用鏡頭傳達關愛,呼喚社會關注,一次次顯示出自己的專業實力。

結婚后的賈婷有了一個女兒,從單純的女孩一躍成為母親,賈婷也從繁忙的新聞一線隱退,回到母校,成為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的一名專業老師。

再見到她時,她的頭發已經及肩,一臉書卷氣,安靜沉穩,語速也慢了許多,這些變化反映在賈婷的鏡頭中,就有了文中開頭提到的攝影作品:鏡頭依然犀利爽快,但多了很多說不清的感染力。

賈婷為這組照片寫了一篇《走進中芭拍攝手記》,字里行間透出她樸實真誠、謙遜勤奮的品質,絲毫不見一位頻獲嘉獎的成功者的輕狂傲慢。

走進中芭拍攝手記

2017年2月,我有幸作為中國女攝影家協會的一員,再次走進中央芭蕾舞團這個神圣藝術殿堂拍攝排練中的芭蕾舞者。距離第一次受邀到中芭排練廳拍攝已經五年了,我還記得第一次拍攝時的心情是非常忐忑和復雜的。芭蕾舞高雅莊重,捕捉芭蕾動作的美已經很難,而要透過鏡頭捕捉到舞者用肢體語言傳達的精神內涵更是難上加難。第一次的短暫拍攝對我來說只是走馬觀花,面對紛繁的排練場面,我甚至有點不知所措,拍的作品自然也不理想。這次,當中芭的排練廳再次向我敞開大門,我決心抓住機會,好好思考,讓自己冷靜地體味芭蕾舞的魅力,并了解芭蕾舞者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拍出脫離芭蕾動作表象、抓住芭蕾深層次精神的生動照片。

迎著明媚的春光,我來到寬敞明亮的二層排練廳,發現許多芭蕾舞者已經早早到達排練廳在進行熱身。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眾多舞者中發現了五年前拍攝過的一位女芭蕾舞者,她也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主演之一。五年時間過去了,她盤著高高的發髻美麗依舊,正在一絲不茍地做準備。在排練廳中,我不僅看見了一些朝氣十足的新面孔,也看見了幾位成熟舞者,在芭蕾舞這門技術嚴苛的藝術面前,他們被一視同仁地對待著,只有進行成千上萬次的練習,其中最出類拔萃的舞者才能成為舞臺的主角。

排練一開始,舞者們男女分開在兩個排練廳練習規定動作。相比女芭蕾舞者,我第一次看到男芭蕾舞者訓練,180度踢腿、一字橫叉、騰空跳躍等動作,讓我驚嘆男芭蕾舞者也能做出如此舒展又優雅的動作。我趴在地板上拍了一陣就覺得腰酸背痛,可想而知那些做高跳動作的男舞者有多么辛苦,一組練習下來,他們各個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即使有片刻的休息,他們也會把墊子卷起放在腰下,一邊訓練自己的柔韌性,一邊相互交流排練心得。

隨著現場悠揚的鋼琴伴奏聲響起,排練正式開啟,芭蕾舞者們紛紛拿出自己專用的芭蕾舞鞋,在穿舞鞋前,天天經受高強度訓練的雙腳要經過層層保護,需要穿上硅膠防護套,容易受傷的腳趾還需要包裹膠帶,很難想象在美麗的絲質芭蕾舞鞋內是一雙雙傷痕累累的雙腳。在排練廳的角落有一個大塑料箱,里面靜靜地躺著數十雙報廢的舞鞋,平均三四天就會有一雙舞鞋被放進這個箱子里。在拍攝過程中,我經常被芭蕾舞者的一些小細節所打動,天天摸爬滾打,即使是在特殊的地板上也難免受傷,很多舞者跟賽場上的運動員一樣,上場前他們用大面積的膠帶固定受傷部位,再穿上白色不透明的褲襪和芭蕾舞服裝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她們的親人看到這一幕肯定會心疼不已,但對于這些年輕的舞者來說,這似乎已經是稀松平常的小事。在拍攝過程中,受傷的一幕就發生在我眼前,一個姑娘在做一個動作的時候突然趴著起不來了,原來是腰扭傷了,她強忍著淚水和指導老師說抱歉暫時離場,但一會兒當群舞需要她的時候,她的身影又出現在了排練場上。

在訓練過程中,馮英團長等中芭的領導會時常透過排練廳的玻璃窗戶觀看排練,舞者們的任何一點疏忽都被他們看在眼里,課后再進行交流指導,及時糾正。有時,馮團長還會走進排練廳激情洋溢地親自給舞者們做示范、傳授經驗。

我想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央芭蕾舞團舞者對芭蕾舞的執著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中芭成功地運用芭蕾這一西方藝術形式征服了國內外的眾多觀眾,中芭演繹的《紅色娘子軍》已成為享譽世界的經典之作,《黃河》《梁?!贰洞蠹t燈籠高高掛》也已成為膾炙人口的保留劇目。這些年,中央芭蕾舞團除了演出西方經典芭蕾劇目,始終堅持走民族路線,弘揚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觀眾獻上了一場場高雅的芭蕾舞藝術盛宴。我希望通過我的鏡頭,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這門高雅藝術背后中國芭蕾舞者的堅守和付出!

——賈婷endprint

猜你喜歡
攝影記者芭蕾芭蕾舞
海灘芭蕾
春天的芭蕾
家中的芭蕾舞學院: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與人為善的喜鵲
T臺救美
跳芭蕾舞
不論何處,芭蕾跳起來
相隔40年的中國:變與不變
對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