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地5種黑木耳栽培菌種親緣關系研究

2017-10-16 05:44
中國林副特產 2017年5期
關鍵詞:親緣黑木耳菌種

陶 梅

(黑龍江省帶嶺林業科學研究所,黑龍江 伊春 153106)

寒地5種黑木耳栽培菌種親緣關系研究

陶 梅

(黑龍江省帶嶺林業科學研究所,黑龍江 伊春 153106)

拮抗實驗是鑒定菌株間遺傳差異的傳統方法,菌絲之間的拮抗反應是菌株間不同遺傳特性的重要表現。將寒地5種黑木耳栽培菌種分別進行拮抗試驗,確定雪梅1兩3和916拮抗線不明顯、拮抗作用比較弱,兩者之間親緣關系比較近;而LK7、雪梅黑厚、嘉峰7號三者之間拮抗線不明顯、拮抗作用比較弱,三者間親緣關系比較近。

寒地;黑木耳;拮抗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of antagonism is raditional methods of identifying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strains, The antagonism between mycelium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different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strains. This study will researchthe five species ofAuriculariaauricula, It is fou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xuemei1liang3 and 916 antagonists is not obvious and the antagonism is weak,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relatively close, However, the antagonism between LK7, xuemeiheihou and jiafeng 7 is not obvious and the antagonism is weak,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re relatively close.

Keywords:Cold;Auriculariaauricular; Antagonism

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L.ex Hook.)Underw],又稱光木耳,細木耳,云耳,屬擔子菌門、層菌綱、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屬[1-2]。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的高山地區[3]。

黑木耳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菌絲體分泌一些物質抑制其它生物生長,這種拮抗作用除物種之間外,同一個種的不同菌株也有。目前,拮抗試驗作為菌株品種鑒定的方法之一被廣泛應用。拮抗作用是鑒定菌株的重要方法之一,菌絲間的拮抗反應表現了菌株間的親緣關系。拮抗反應是體細胞的非親和性的具體體現,拮抗的強度與菌株之間的遺傳距離有關,隨著遺傳距離的增大,拮抗產生的頻率會提高,強度也會增加。本研究是想通過對5種黑木耳栽培菌種進行拮抗試驗,確定其親緣關系的遠近。

1 黑木耳栽培菌種菌絲活化

1.1 試驗材料

本研究所選擇的菌株是在牡丹江和伊春地區栽培比較不錯的菌種,這5個黑木耳栽培菌株的栽培地區、名稱及其詳細來源等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材料

1.2 試驗方法

供試培養基:改良的PDA培養:馬鈴薯200 g,KH4PO43g,MgS041.5g,葡萄糖20g,瓊脂粉18.2g,加水至1000mL。

菌絲活化:將供試菌株分別轉管,每株轉7管,置于25℃恒溫培養箱培養6~8天。將活化后菌種接入改良的PDA培養基平板中央,在25℃恒溫培養箱中培養6天后備用。

2 黑木耳栽培菌種菌絲拮抗試驗

2.1 試驗材料試驗所用5個菌株及來源同上,見表1。

2.2 試驗方法

將活化后的供試菌株沿菌落邊緣取菌齡相同,接種塊大小一致的菌塊,每3個為一組,同時接種于改良的PDA平板培養基上,25℃恒溫培養6天,觀察拮抗作用并記錄拮抗線的有無。

3 結果與分析

圖1 拮抗試驗(左圖從左至上至右分別為916、雪梅1兩3、雪梅黑厚,有圖從左至上至右分別為雪梅黑厚、LK7、嘉號)

供試的5個菌株間大多數都發生拮抗反應,即均有拮抗線產生,但拮抗線的強弱不同,有的菌株間拮抗作用比較明顯,如圖1左圖所示, 有的菌株間拮抗作用不明顯,如圖1右圖所示。

表2 拮抗性檢測(—表示拮抗線很弱,不明顯;+表示拮抗線明顯,拮抗性強)

由圖1和表2可知雪梅1兩3和916拮抗線不明顯、拮抗作用比較弱,而LK7、雪梅黑厚、嘉峰7號三者之間拮抗線不明顯、拮抗作用比較弱。由此可知,雪梅1兩3和916兩個黑木耳栽培菌株親緣關系比較近,而LK7、雪梅黑厚、嘉峰7號這3個黑木耳栽培菌株親緣關系比較近。

[1]王賀祥.食用菌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101-107.

[2]楊新美.食用菌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167-180.

[3]李玉.中國黑木耳[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1:1-3.

TheTechnologyResearchon5KindsofColdAuriculariaauriculaCultivatedStrains

Tao Mei

(Dailing Forestry Science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Yichun,Heilongjiang 153106)

2017-06-07

陶梅(1982-),女,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的研究,E-mail:taotao417413@163.com。

S646.6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5.010

猜你喜歡
親緣黑木耳菌種
谷子近緣野生種的親緣關系及其利用研究
君臣互動與漢代皇權倫理政治特征——以身體及親緣關系比擬為視角
螞蟻琥珀中發現新蘑菇菌種
會“變身”的黑木耳
小體格,大能量!鑫中漁用9年玩轉超濃縮菌種
德江黑木耳
移民與文化認同:土家族民歌《吳幺姑》探析
食品微生物實驗室菌種的管理
黑木耳多糖對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響
黑木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