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農村背景的農業經濟管理研究

2017-10-19 09:45王平
消費導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新農村管理

王平

摘要: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新時期城鄉差距正在逐漸縮小。然而,在基于新農村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仍然相對滯后。為此,分析探討農村經濟管理的有效對策很有必要。從整體上來看,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主要包括:農業生產力不足、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農業生產技術落后等。針對這一系列情況,本文就基于新農村背景的農業經濟管理展開論述,為促進農業生產力、農業生產效率及農業生產技術的提升,總結有效對策,以供業內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新農村 農業經濟 管理 問題和方法

一、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經濟管理

(一)新農村建設

為進一步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決策。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民收入水平、為農民提供醫療養老保障等,旨在讓農民過上更高質量的生活。新農村的建設,依托于國家政府的扶持,同時也離不開當地民眾的積極配合與支持,只有萬眾一心,才能確保中央相關部署的順利落實,使新農村建設的各項事宜得以有條不紊的逐一開展。

(二)農業經濟管理

經濟市場化是推行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依托,新時期,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升,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有關其管理也逐漸引起了高度重視。過去,農業生產僅限于家庭式的小規模生產,農村居民通過這種生產方式自給自足實現生存。在這種情況下,經濟管理略顯多余,即便是有也只是對種植規模、種植方法及作物種類等進行適當調整。然而,在國民經濟穩步提升的今天,傳統農業生產顯然不能局限于滿足局部家庭的本身需求,農產品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業經濟管理的介入也不可或缺。在我國持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實施科學高效的農業經濟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民收入的增長,提升農村農業工業化水平,為新農村的建設添加不竭動力。

二、當前農業經濟發展問題

(一)外出務工人員過多,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

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外出務工人員規模日益壯大,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已成為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在過去的數十余載中,農民通過務農所獲得的利潤并不能夠很好地支撐一個家庭的日常開銷,而城市化建設推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一時間,低端勞動力短缺,這使得諸多農村青壯年開始外出務工,村內只留下老弱婦孺進行農業生產。不過眾所周知,農業生產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和精力,僅依靠老弱婦孺來支撐顯然無法獲得理想的生產效果。而產能過低,事對土地資源的浪費。因此,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不僅影響到了農業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率,還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家糧食安全帶來了負面影響??紤]到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地廣人稠的境遇,為更好地滿足國家的糧食需求,保障糧食安全,應大力開展糧食作物的種植。但現實情況是,農村勞動力的短缺,導致農村土地糧食產量嚴重下滑,這對國家整體糧食圈來說是極其不利的。

(二)農業生產技術落后,產量受限

長久以來,因受到來自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嚴重落后,產能、產量不盡人意。該現象,同時也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面臨的另一大難題。農村生產技術的滯后,是影響產能產量的主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經濟獲得飛速發展,大量人才匯聚在城市中,為城市建設供應了不竭動力。相較之下,愿意前往農村、投身于振興農村經濟的優質知識分子和技術人才卻越來越少??茖W技術的后續乏力,直接造就了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低下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提高農民升入,轉變農業生產方更是舉步維艱。從農業經濟管理的層面來看,由于受到農業生產技術嚴重落后的影響,農業生產整體水平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先進科學的管理工作也無濟于事。有鑒于此,從目前情況來看,為推動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落實,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含量,以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刻不容緩。

(三)小戶經營的情況普遍,農業生產效率不高

現階段小戶經營的現象十分常見,農業生產效率不高,在新農村建設的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一度陷入困境。在農業科技含量不斷提升的今天,各類大規模農業種植機械均已上市,但這些大型器械均僅限于使用在集中連片的土地上。但目前形勢是,我國長久以來推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資源分割成了若干塊,小戶經營成為了農業生產的主流方式,大型機械則沒有了用武之地。大規模機械的使用受到限制,進一步加劇了小戶經營的普遍性,與此同時,勞動生產效率和產能低下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不僅如此,農戶與農戶間對自身種植的作物持有自主權,這使得農業生產無法形成合力,實現產量特色。這種形式的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質量良莠不齊,很難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三、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對策

(一)招商引資,就地發展工業,留住勞動力

隨著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陸續落實,農村經濟管理的開展,應重點關注招商引資、發展當地特色工業,挽留勞動力。就現階段情況來看,農業生產主要分為農忙和農閑兩種情況,農民外出打工的高峰時期往往是農閑時節,這段時間務農沒有較高收入,為維持生計,只能外出打工。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對低端勞動力的需求正逐漸減少,對技術人員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并非所有的農民工均能順利外出打工,也不是所有外出打工的農民能在農忙時節回來。這兩種情況如何權衡,是解決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的關鍵?;诖?,為促進農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挽留農村勞動力,應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當地特色工業的方式,實現農業與農村的協同發展。

(二)政府為民眾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務

新農村的建設離不開優質的知識分子和技術型人才,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通過提高待遇水平等方式,將優質農業人才留在農村,使其愿意為建設新農村效力。為普及農業技術,可在當地建立科技服務站,專門用來為農民解答有關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難題。在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農村技術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對這對于諸多優質的專業人才而言,留在農村生活也不再難以接受了。在這一形勢下,當地政府部門應趁熱打鐵,進一步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大量優質農業人才進駐農村,以為農民提供更多更豐富的科技服務。

(三)推行土地流轉,倡導發展大農業

為確保大型農業器械設備的正常使用,提高農業產能和產量,使農產品在市場上擁有穩定的流通渠道,農業經濟管理應大力倡導發展大農業,推行農業土地流轉政策,已實現對土地資源的集中管理與應用。積極轉變農業生產方式,通過制度化和流程化管理,充分發揮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價值,全面促進農產品生產效率與質量的提升。通過這一方式,不但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穩定增長,還有利于加快農業工業化建設進程,同時,土地流轉發展大農業,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國家糧食的安全性。工廠化大農業,以便于國家政府對農產品種植的高效管理,能最大化整合土地資源,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率,使其充分服務于國民經濟的整體布局。

四、結論

綜上,當前我國改革工作已進入到關鍵階段,新農村建設的諸項事宜正逐步落實,如何開展卓有成效的農業經濟管理,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卓有成效的農業經濟管理,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水平、農民收入水平及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能為新農村的建設、拉近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奠定良好基石。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農村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如何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新農村建筑空間景觀規劃設計探析
四川新農村村落建筑空間環境現存問題分析
創新民間美術傳承模式 生態式發展新農村文化建設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管理的另一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