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當代大學生價值觀

2017-10-19 12:15張江昆寧子森李鵬
消費導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價值觀教育價值取向職業規劃

張江昆 寧子森 李鵬

摘要: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主力,其價值取向會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架構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針對大學生價值觀的特點提出了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的方法與理念,同時分析了價值觀對大學生就業擇業規劃的影響。

關鍵詞:價值取向 職業規劃 價值觀教育

價值取向是指一定主體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取向。當代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總體是進取的、向上的,他們對于創新、競爭、公平的時代意識明顯增強;但就個體而言,多數大學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穩定的人生價值觀,并且常常表現出矛盾或多變狀態。例如在商品經濟大潮>中擊下,當代大學生個人主義的現象普遍存在,時常陷入如個人至上、金錢至上、享樂至上等價值觀誤區。

一、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特點

1.多變性。在全球化背景以及西方價值觀念的滲透和沖擊下,大學生價值觀具有多變性的特點。當代大學生處在一個網絡信息激蕩、傳媒發達的時代,各種傳媒熱衷宣揚西方價值觀,當外來價值觀與傳統價值觀相碰撞時,大學生容易產生一定程度的困惑。同時,很多大學生對于各種信息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這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觀處于一個多變且易被引導的階段。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多變性特征與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格局息息相關,若未加以適當的引導也可能引起思想的混亂。但應當指出的是,當代大學生價值觀主流依然是健康、向上的。

2.可塑性。當代大學生積極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對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他們對于社會的不正之風與腐敗現象有著天然的對抗心理,這對我國未來社會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在愛國和民族精神上,他們普遍表現出認同的特點,生活中也表現出自立自強的進取精神。我國正處于社會變革的新時期,時代的進步為他們價值觀的形成、穩固提供了比較良好的客觀環境。所以,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可塑性。

3.狹隘性。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未經受過艱苦生活的磨練,人生閱歷匱乏是造成其價值觀取向出現問題不可忽視的原因。他們開始不受傳統觀念和教條主義的約束,越來越專注于自我價值的實現。但是他們的價值觀又表現出明顯的雙重性,即以集體主義的價值標準評判別人,以利己主義的價值標準評判自己。由于現在教育過程和內化過程的分離,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過程變成了單純的外煉過程。例如,對于見義勇為這類行為,雖然他們在觀念上也認同,但是不能自發的成為一種實際行為,表現出上述的矛盾性和雙重標準,反映出當前社會不良思想對大學生價值觀和行為的影響。

二、如何加強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

1.加強理論引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和主導因素,并結合大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營造健康有序的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加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從而讓他們自覺遵守思想行為的規范和準則。同時應該順應時代的特點,與時俱進,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潛能,在價值觀教育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網絡管理教育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文化對大學生的侵蝕。

2_力口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歷來是高校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作為一種非強制教育手段,學校需要注意不能過度強調認知,導致理論與實際的脫離,或者對大學生價值觀進行僵化的概念灌輸,導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學校不可以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教育作用的發揮,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氛圍中形成價值觀的正確架構。社會也要承擔起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價值取向教育與指引的任務,主動將學生個人的價值取向與社會的價值導向結合起來。不應完全依賴于學校教育,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的形成,需要國家政策、學校引導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引導。

三、價值取向對其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

價值取向的形成與變化受不同歷史時期、所處環境與不同人生經歷的影響,也正是如此職業生涯規劃需要隨時調整。價值取向是除興趣、性格、技能等因素并綜合其他因素的核心所在。職業生涯規劃就是要幫助大學生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以及行動方式,從根本上幫助他們走出擇業的誤區。同時,讓大學生在復雜多變的就業市場中時刻保持清晰的思路,去開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評判,應參考學生本人和用人單位雙方的反饋意見。通過調查發現,往往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將個人理想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將科學的方法運用到設定職業生涯目標中。同時,每個人都應享有平等的機會,從而讓其在職場上充分發揮潛能,并發揮其最高的成就。在這一過程中,還應突出價值取向的決定性作用,使其成為決定與支配的主體,并合理地把它變成個體需求選擇化的優勢觀念,使其成為每個人作為核心價值觀的工具。

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判斷標準正逐漸發生變化,即由以往的理想主義轉變成務實主義。我國的經濟體制已由計劃經濟逐漸轉變為市場經濟,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也隨之發生變化,由看重未來職業的社會地位和職業影響向以經濟為價值觀轉變,由對個人成才的追求轉化為對具體條件如工資、職稱、住房等的要求。這就導致他們在擇業過程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實惠和功利。職業選擇方面,他們更關注職業本身的經濟價值,而不是職業的理想價值;職業取向方面,他們往往把理想職業鎖定在大城市或者國企等事業單位,不僅在城市、職業、單位等條件上會做出優先選擇,并且對福利、待遇有要求。在上述種種情況的選擇下,導致大學生在工作中無法體驗到成就感,缺乏興趣和熱情,更會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當今社會應當充分分析大學生價值取向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將其與職業生涯規劃相融合,才能幫助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走出擇業誤區。endprint

猜你喜歡
價值觀教育價值取向職業規劃
論社會適應能力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問題研究
指導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策略研究
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及對策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淺談“英語小話劇”對學生英語學習及價值觀教育的促進作用
如何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