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崗位需求”的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2017-10-19 14:01吳迪
消費導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倉儲崗位需求改革

吳迪

摘要:“崗位需求”模式是近幾年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新的方向,采用這種模式的教學能有效的解決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有助于企業提高用人質量,解決招聘后還要進行入職培訓等問題。本文以倉儲教學為例,對“崗位需求”教學模式如何應用到倉儲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進行了探討與嘗試,并進行了經驗的總結。

關鍵詞:“崗位需求”“倉儲”“教學模式”“改革”

“崗位需求”是每個企業在崗位設置體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那個崗位,它的崗位需求都是作為應聘該崗位的人,所必須要掌握的東西。明確的崗位需求,一方面有利于職工清晰的了解自己對崗位的勝任程度,提高員工的工作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領導對員工的日常工作給予及時的指導與管理;第三,明確的崗位需求也能大大簡化企業的招聘環節,讓企業能更有針對性的吸納適合的優質人才;第四,在企業內部考核時,明確的崗位需求也更容易將考核工作進行量化,有利于對員工準確、公平的進行考評。所以,“崗位需求”對于企業來說是從前端開始就貫穿整個員工考核工作始終的一把尺子,職業院校要想培養出更加符合企業需要的優質畢業生,就一定要掌握這把尺子的標準與尺度,并學會用它來指導和衡量自己的教學,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實現學生與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

隨著近幾年我國對職業教育的大力支持,以及企業對職業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與家長開始意識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漸轉變一直以來對于教育高學歷的追捧態度。這也使得職業教育開始有了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基于工作過程”,還是“基于項目教學”等方式,都是職業教育在不斷改變與革新的體現。但這些教學模式往往只關注于學生對于工作環節的掌握以及對工作整體流程的學習訓練中,簡單地說就是一直在向學生講述某項工作該如何去做,而忽略了這些工作做到什么樣才是好的。

通過與一些用人企業的溝通,我們發現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固然對工作流程及流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有關技能點有較清晰的把握,但對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質量卻缺乏一定的認識,換句話說就是學生更多的只是會做,但卻忽略了自己工作的標準。這樣的情況尤其對于從事基層工作但又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高職畢業生來說,往往就會讓很多人在畢業后的一年或者幾年時間里完全不知道自己要怎樣才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有一些人在面對別人的升職與加薪等情況后,自己選擇放棄了這個崗位,造成很多畢業生在剛剛畢業后的一年或幾年時間里出現不斷“跳槽”的情況,而“跳槽”的理由有時可能只是為了多拿幾百塊的工資。在這種現狀的背后,我們在批評現在的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更應該反思的是——在學生“離職”的背后,是不是也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已經沒了前進的方向與動力。

面對這樣情況的不斷出現,作為職業教育教師的我們就更應該從企業的“崗位需求”入手,不能只抱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態度。我們不但要教會學生如何“捕魚”,更應該教會他們怎么才能捕到更多、更好的“魚”。培養出更多不但能在一開始就勝任崗位,并且能持續不斷提升自我的學生,讓更多的企業在優質的畢業生源面前,向我們敞開大門。

“崗位需求”有的企業也把它稱為“崗位描述”,是指企業的某個崗位,對從業者自身基本條件、受教育情況、應具備的技能與能力,以及要從事的工作內容等描述的總稱。

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本專業的崗位分工非常明確,企業中各個崗位間的需求描述也非常分明。相對于其他不具備這些特點的行業來講,更適合采用基于“崗位需求”的教學。采用基于“崗位需求”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有這樣一些不同之處:

首先,教學計劃的不同。傳統的教學內容由老師統一進行安排,往往教學計劃的制定是在學生入學前就已經確定好的。這樣的安排固然有它的好處,但學生也會因為學習目標模糊、學習內容過多而感到厭煩?;凇皪徫恍枨蟆钡慕虒W,首先要將本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進行劃分,經過分析列出這些崗位的需求,找出重復最多和最主要的幾點需求,作為今后培養學生的重點;再結合崗位進行課程篩選,將與崗位相關的課程組成一個考評項目;結合崗位需求,有針對性的對考評項目制定有關的考核標準及考核形式。由于專業內所涉及的崗位可能不止一個,所以在進行教學內容安排時可以根據學生入學年限及崗位的從簡到難的順序分配課程與學時。由此所制定的教學計劃將不再是只有課程名稱、教學年級和教學周數,而將是按崗位制定出的各個年級知識內容。以物流管理——倉儲方向為例,學生的教學計劃可以按理貨員、庫管員、叉車司機、倉庫主管、倉儲經理等崗位劃分。

第二,考核標準的不同?,F在的考核標準通常是由任課教師自己制定或者是多名任課教師協商制定,但大多數教師其實是比較缺乏在企業中實際工作的經驗,制定的考核標準多數是出于自己對教材、對行業的理解或者是出于自己當年在學校里的考試經驗得出的,有些標準難免與企業的考核標準脫節。因此,采用這種教學模式的考核標準應借鑒實際崗位中人力資源部門對員工的有關考核標準,并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制定。用更貼近崗位需求的考核標準,對學生所學習的技能進行考核。

第三,課堂組織的不同。傳統的物流管理專業課堂組織是以教師為先導,學生在教師的講授中完成對知識點的學習,然后再進行實訓,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實訓與教學的比例很難實現真正的1:1要求?!皪徫恍枨蟆苯虒W模式的課堂組織以崗位技能和崗位職責為課程安排的出發點,脫離實訓的教學則很難完成。所以,課堂組織將圍繞著崗位需求有關的知識點進行,鼓勵學生更多的參與到實際操作環節中,提倡學生分組或分工合作式的完成實訓環節,并給予考核。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團隊中的合作意識,及培養有“潛力”學生的管理能力。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采用基于“崗位需求”的教學有這樣一些優點:

1.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模式下的教學既結合了“基于流程”的教學模式中強調的知識整體性、連續性和實用性;又能讓學生在一個教學單元中了解與掌握該崗位的需求,結合自身的能力進行學習與訓練,那些內容需要反復練習,那些知識需要強化記憶將不再是老師的工作,一切由學生自主決定。與傳統一考定輸贏的模式相比,這種基于“崗位需求”描述下的考核標準,也將大大的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endprint

2.有利于學生就業時向崗位的平穩過渡

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在畢業就業時往往顯得很迷惘,面對眾多的招聘信息,更多的學生選擇的是被挑選或出于往屆學生對企業的評價以及對某個企業的個人向往。至于到底自己更適合那個崗位,在這個崗位上自己又能做出怎樣的職業規劃,通常是被學生所忽略的問題。而通過“崗位需求”模式的教學,學生能更加清楚的鎖定自己所能勝任的崗位,在進行招聘時也能更清晰、明確的表達自己的就業目標,有利于畢業生從學生向員工的角色轉變。另一方面,企業也能更順利的找到適合自己招聘崗位的員工,有利于縮短員工從“新手”向“熟練工”轉變的時間。

3.提早讓學生感受到企業的考核機制

更接近企業考核制的考核與傳統的死記硬背過關,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在只對學生知識和技能進行的考核中,更多學生已經產生了排斥態度。而企業的考核機制不但有技能的考核也有對于一個人更加全面的考評指標,這些指標并不代表著某一個知識點或是技能點的掌握,而是對一組知識點或技能點的應用,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差距。用更加真實的考核環境,讓學生更快速的成長起來。

以學制3年的物流管理專業——倉儲方向的高職學生為例,就業主要所涉及的崗位(按工作技能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大致可以分為——理貨員、倉管員、信息錄入、搬運員、調度員、配送員、倉庫主管和倉庫經理這幾類。

教學計劃的制定大致可劃分如下:在第一學年由于德育類課程較多,可以安排“理貨員”和“倉管員”兩個崗位的學習。第二學年進行‘信息錄入”、“搬運員”、“調度員”和“配送員”的崗位學習。到第三學年的前半年,開展“倉庫主管”和“倉庫經理”這兩個崗位的學習,下半年學生開展畢業實習。

再以“理貨員”崗位為例,其主要的崗位需求詳見下表:教師可以根據上表中對‘理貨員”崗位的需求描述,來組織自己的授課內容。采用分組實訓的形式,讓學生對“理貨員”的崗位有更深入的了解,通過考核權重對學生的實訓環節進行考核。

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嘗試,學生與之前相比有了較高的學習興趣,一個學期的嘗試后,大多數學生都覺得這種教學模式不但教會了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他們如何去使用知識。

當然,“崗位需求”的教學模式也存在著它自身的一些不足,這些問題還有待更多的同行來共同探討、改進。

“崗位需求”的教學模式,是現有的教學模式的一個挑戰。無論是在教師個人能力與素質,還是從教材選取和教學計劃的制定上,這種教學模式與其他一些教學模式比起來,改革的更加徹底。雖然這種教學模式中有些教學培訓機構的特定課程里已經開始運用,但對專業和課程的要求使得它還并不能完全推廣到更多的專業教學里,即使是物流管理這一專業若要將此種教學模式推廣至整個專業,也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才可能實現。

以上是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初步嘗試與探討的總結,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能繼續完善這種教學模式,讓它能更好的為職業教育服務。有不妥之處還請同行、專家指正。endprint

猜你喜歡
倉儲崗位需求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貴州省物流發展現狀分析
淺談電力物資倉儲利庫效率的提升策略
基于崗位需求的青年教師一體化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崗位需求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改革與分析
基于崗位需求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改革與分析
我國危險品倉儲的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