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職業資格取消對大學生考證的影響研究

2017-10-19 00:13何羽婷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7年2期
關鍵詞: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

何羽婷

[摘 要] 截止到2016年12月,國務院已經分七批次取消了434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這一重要決定是應對證書市場考試亂、證書濫、證出多門等問題的有效應對策略,同時也能給大學生“考證熱”降溫,凈化考證環境。大學生應當抓住這樣的契機,盡早制訂職業生涯規劃,綜合考慮諸多因素,訴求價值理性,減少考證的盲目性與功利性,提升知識能力水平,實現人生價值。

[關 鍵 詞] 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發展歷程;大學生考證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4-0060-02

職業資格是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術、能力等的基本要求,分為從業資格和執業資格兩類。從業資格是從事工作的起點標準,又叫水平評價類資格,是對社會通用性強、專業化技能要求高的職業建立的能力評價制度;執業資格是對責任重大,涉及公共利益和人身財產安全等工作實行的準入資格,屬于行政許可類職業資格。[1]按照國家制定的職業技能標準或任職資格條件,通過政府認定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勞動者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對合格者授予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2]

一、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發展歷程

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源于建國初期的企業內考工升級制度,后逐步發展為工人技術考核制度。[1]1993年,《勞動部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勞動體制改革總體設想》通知,強調建立國家職業分類、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鑒定制度;[4]1994年頒布的《職業資格證書規定》標志著制度化的資格認證正式開始;1994年的《勞動法》、1996年的《職業教育法》確定了職業資格證書的法律地位。

2008年1月7日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5]要求清理規范職業資格的設置、考試、鑒定、培訓與收費,改革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2014年8月,《國務院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的27號文件,取消包括房地產經紀人、注冊稅務師在內的1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在此之后,國務院又相繼發布了六次文件,共取消434項職業資格和認定事項,旨在簡政放權,規范職業資格管理,推動市場化職業水平評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創業轉崗創造條件;加強對職業資格評估檢查,建立事中事后監管機制,確保人才隊伍穩定。強調抓緊公布實施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清單外一律不得許可和認定職業資格,清單內除準入類職業資格外一律不得與就業創業掛鉤。

二、國務院取消部分職業資格證書的合理性分析

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充當就業和培訓的紐帶。作為一種受認可的信號,代表著持有者的人力資本價值,是一種就業籌碼。國家取消部分職業資格證書,其合理性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部分職業資格證書本身缺乏存在的價值

國務院取消的434項職業資格中多是缺乏專業性和規范性的職業資格,如插花師、咖啡師、拷貝字幕員等,本身就沒有含金量和權威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沒有了存在的必要。這類職業資格充其量可以是職業興趣,不至于成為入職的評價標準,基于存在的價值性考量,國家取消這一類職業資格證書。

(二)整治職業證書管理,優化市場資源配置

目前市場上證書種類五花八門,認證機構管理混亂,證書質量良莠不齊,“考試多、證書濫、證出多門”等情況層出不窮,由考證引發的證書利益鏈條、“圈錢組織”更是極大擾亂了市場秩序,阻礙了市場的資源配置。因此取消不必要的職業資格,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浪費,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證書管理機制。

三、大學生考證原因探析

(一)基于畢業規定等硬性指標考取的通用型證書

大學生考取的證書中有一類屬于通用型證書,包括大學英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證書等,有的學校將此類證書與學位證掛鉤,也有的就業單位將此類證書作為最基本的就業門檻。大學生或基于自身能力的提高,或迫于畢業的壓力,都會去考取這一類證書。

(二)基于理性選擇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

職業資格證書是入職所必須具備的,如教師資格證、會計從業資格證、銀行從業資格證等。大學生基于科爾曼理性選擇理論,結合自身的專業、愛好和就業目標,綜合考慮資源、利益及社會規范等諸多因素,[4]考取這類具備“敲門磚”性質且受社會廣泛認可的證書。

(三)基于文化資本積累考取的能力型證書

能力型證書如口譯證、商務英語證、人力資源師等,更多是一種價值符號,表現擁有者的知識能力水平和優勢身份地位,以增強競爭力和就業籌碼。布爾迪厄將此類證明知識技能,授予文憑和證書統稱為制度化文化資本,能夠給持有者帶來權力和利益。

(四)缺乏職業規劃,盲目跟風考證

現實生活中也存在大學生缺乏職業認知與規劃,迫于周邊同學的考證壓力,被動且盲目地加入到考證大軍中。這類考證行為往往會造成時間精力成本以及社會資源的浪費。尤其是一些靠“考前突擊”“死記硬背”而取得的證書,既耽誤大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又可能發展為累贅,使用人單位對其能力水平產生質疑。

四、國務院取消部分職業資格對大學生考證的影響

國務院兩年時間取消了434項職業資格證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整治“考試多、證書濫”的混亂市場局面,凈化市場的風氣,為高?!翱甲C熱”降溫,從而為大學生提供更有含金量和權威性的證書價值信息。

這一舉措對部分大學生影響不大。一方面是取消的職業資格與大學生關聯不大。取消的多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證書,大學生考取的幾乎不涉及上述已取消的職業資格;另一方面是部分大學生是理性考證,基于文化資本的積累,或是直接的就業籌碼,其考證是綜合自身能力興趣的理性行為,因此能從容地面對職業證書的價值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然而這一決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少數非理性考證的大學生群體。這一群體缺乏對自身的規劃以及對社會的適應,對于國家的決策,會自亂陣腳,擔心考取的證書價值失效,因而會陷入迷茫與混沌中無所適從。盲目考證的大學生群體如何應對證書制度的不斷變革,如何利用這個契機更好實現自身發展成為研究所在。

(一)重視價值理性,減少考證的功利性

韋伯認為“工具理性是以能夠計算和預測后果為條件實現目的的行動,而價值理性是主觀相信行動具有無條件、排他的價值,不顧條件和后果都要完成的行動”。[5]盲目考證的大學生群體多是受工具理性引導,注重知識的“有用性”,將證書作為一種憑證和砝碼,淡化成人成才的精神追求。[6]國務院今后仍將繼續取消職業資格,整頓證書市場,證書的價值有待進一步檢驗。因此大學生考證不能一味地追求有用性,認為“一證在手,前途無憂”,而是要審時度勢,少些功利主義,重視價值理性,注重對自身知識和能力的提升。

(二)綜合考慮諸多因素,減少考證的盲目性

大學生應當多一些自主的思考,結合自身的能力條件,做出理性的選擇,減少考證的盲目性。首先是要結合自身的專業,拓寬相應的學習領域,實現“以專業為主,考證為專業服務”的目的,提升專業發展;其次是綜合自身的興趣,不是為了考證而進行一系列枯燥無味的知識點背誦;最后是樹立長遠的發展理念,既要注重證書取得前的長期理論積淀,又要做好證書取得后的繼續教育保障,從而實現能力的提升。

(三)盡早制訂職業生涯規劃,提升能力素質

大學生應該盡早制訂職業生涯規劃,綜合考慮主客觀因素后進行自我定位,設定發展目標,選擇實現既定目標的職業,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個奮斗的標桿、努力的方向,需要嚴于律己的自制力、踏實認真的專注力、堅持不懈的毅力、堅強樂觀的調適能力,大學生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極爭取實踐機會,及時總結反思經驗,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務院取消部分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決定能夠肅清考證環境,加強證書管理,提高證書質量,為大學生理智考證提供政策依據。大學生應當抓住這樣的契機,減少考證的盲目性與功利性,盡早制訂職業生涯規劃,實現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肖鵬程.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演變對職業教育的影響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8,15.

[2]曹正益,孫玉華.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政策研究[J].職教論壇,2007(5):49.

[3]張翠平.“考證熱”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研究:以重慶某三所高校為例[D].西南大學,2009:8,36.

[4]詹姆斯·科爾曼.社會理論的基礎[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21.

[5]蘇國勛.理性化及其限制:韋伯思想引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89.

[6]楊曉.大學生考證的功利化現象剖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6(5):124-125.

猜你喜歡
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
少就是多
對完善查驗員資格管理機制的思考
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將公布
關于對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與職業技能提升的研究
崗位、證書、課程“三位一體”教學方案設計改革研究
兩面夾擊 讓惡意證書無處遁形
假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