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理論與方法初探

2017-10-19 01:41李善德
水能經濟 2017年10期
關鍵詞: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發展現狀

李善德

【摘要】隨著我國的森林、濕地等總面積逐年減少,水土流失現象加劇,引發了較為嚴重洪澇災害,為了有效遏制災害的發生,必須提出合理化的水土保持措施。本文首先對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理論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分析當前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發展現狀,最后針對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措施,促使其工作水平和效率實現提升。

【關鍵詞】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發展現狀;合理化措施

前言:

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學化開展,是促進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步的重要方式。在水土保持措施進行實踐工作之前,對其適宜性進行評價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其進行適宜性評價,能夠促使水土保持措施向更加科學化的方向上發展,促使水土保持工作更好開展,為實現對我國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提供重要的保障。

1、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概述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考察土地適宜性,其二是對土地適宜性進行有效的評價。針對土地適宜性考察,我國學術界對其有一定的規定,首先需要考察區域內土地資源的發展潛力,其次對土地在一定范圍內承載的相關農業生產活動的適宜性。我國不同地域的土地資源有極大的不同,為了保證水土保持措施能夠符合實際發展的需要,必須對以上兩方面進行充分和分析和研究。通過對土地適宜性的有效評價,為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學化實踐奠定重要的基礎。

另外,在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其區域經濟發展。人們生活以及自然環境等多方面進行有效的考察和評價, 從而保證水土保持措施能夠真正符合實際發展要求,在保證經濟效益對策前提下,促進自然生態環境水平的有效提升。

2、當前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發展現狀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對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學化實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并為受到重視,評價水平較低,評價帶來的實際作用并不大,究其原因,其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評價過程中缺乏完善的理論對其進行指導

實現水土保持措施評價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首要條件是保證水土保持措施評價工作有良好的理論支持,完善的理論是其評價工作不斷發展的基礎。但是根據對當前水土保持措施評價工作進行研究,評價工作雖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理論基礎較淺,一些理論并不完善,其中有一些存在這極大地漏洞,評價工作本身沒有相對完善系統性的理論作為支持,現存理論無法為其實現評價水平的提升提供動力,導致評價水平無法實現有效的提升。

2.2評價工作推進過程中,沒有足夠的執行力

當前針對水土保持措施的評價工作主要工作方法有三種,根據實際工作狀況,采取對比、模擬以及成因分析法進行工作,但是從其工作方法的本質上而言,這三種工作方法更多的偏向從理論的方向上對水土保持措施進行分析和研究,這樣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評價工作的實際執行能力,導致評價工作無法在水土保持措施和工作中取得較高地位,評價工作的向前推進的步伐受到極大的阻礙[2]。

2.3對水土保持措施評價環節存在漏洞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現階段,我國發展建設果成中更加需要合理科學化的水土保持措施,而實現科學化的水土保持措施,對其進行評價必不可少。但是根據對我國現階段評價工作的調查發現,我國對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工作多把工作重點放在已經進行的水土保持措施上。通俗來講,適宜性評價工作并沒有發揮出指揮引導的作用,而是僅僅作為水土保持措施實踐過程中的參考,這對其評價工作的進展而言,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3、推動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工作前進的重要舉措

3.1強化理論探究,為其發展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持

實現適宜性評價工作的進步,首先必須把研究的重點放在理論上,只有實現理論上的系統化和完善化,才能夠為適宜性評價水平的提升提供動力,才能夠促使其的進行評價工作過程中為水土保持措施提供指導。相關研究人員首先應該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各種因素各種環境的深入研究和總結,實現其理論上的系統化和完善化。

3.2優化適宜性評價的流程

為了保證其對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提供重要的指導意見,首先必須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事前評價中,并通過信息技術建立完整的資料庫,方便隨時對水土保持工作歷史數據以及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保證我國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工作水平和質量實現有效的提升,為我國生態平衡和自然環境良好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3.3建立完善的適宜性評價系統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工作會受到阻礙,是由于其沒有完善的系統支持其工作的正常開展,當前推動評價工作進步,必須建立完善的評價系統。建立完善的系統首先應該對評價過程中的各項指標進行嚴格化的規定,并且需要根據不同評價工作的性質以及形式等對其進行分類,做到對各種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根據區域性發展因素建立系統分支,并完善適宜性評價方法,促使兩者有機結合到一起,為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工作的良好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語:

總之,自然環境對我國實現可持續化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森林面積逐年減少,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過程中,實現水土保持是從根本上遏制其不斷災害頻繁發生的重要舉措。但是在當前的時代中,在實現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并進行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對水土保持措施實際應用效果進行評價也是其中重要的環節,通過科學化的評價,能夠促使水土保持措施實現更加靈活化的運用,能夠有效推動水土保持工作的不斷進步,為我國實現可持續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旭慶.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理論與方法[J]. 技術與市場,2017,24(02):140-141.

[2]蔡文娟.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理論與方法初探[J]. 科技風,2017,(03):154.

[3]郭劍,向萬麗,羅婷.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理論與方法初探[J]. 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01):106.

[4]張玉斌,王昱程,郭晉.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理論與方法初探[J].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01):47-55.

猜你喜歡
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發展現狀
水土保持工程質量控制措施解析
試論水土保持方案落實階段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水土保持對防治水土流失的關鍵
吉林省土地整治規劃效益分析與評價
天然氣儲運技術經濟分析
巨災債券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北方農田土壤有機農藥污染現狀及修復技術綜述
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