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民國旗袍緣飾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2017-10-21 23:11劉思怡茅丹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旗袍民國

劉思怡 茅丹

【摘要】:民國時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特殊歷史階段,旗袍作為傳統的滿族服飾卻在這一時期發展成為全國性的流行服飾。在新舊思想的碰撞和西方流行的影響下,旗袍緣飾從原本的奢華繁瑣逐漸西化,變得越來越簡潔。本文從去裝飾化、西式花邊的運用兩個特點入手,結合當時的經濟、社會、文化等背景,對民國時期旗袍緣飾的發展展開探討。

【關鍵詞】:旗袍;民國;旗袍緣飾

辛亥革命之后,舊的制度被破除,而新的制度又尚未建立。在這新舊文化碰撞的特殊時期,思想先進的女性為了自身的訴求而在服裝上創造出了不少新潮流。受到西方審美的影響,女性的穿衣風格快速地向西方靠攏,自然和簡約成了她們所崇尚的標準。

一、去裝飾化

五四運動時期,女性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洗禮,向往平等、自由。她們的訴求延伸到了服裝上,通過不斷借鑒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的女性服裝來表達自身獨立的追求。此時,有一批留洋學生回到中國,受到過新式教育的女性開始穿著一種稱之為“文明新裝”的服飾,這種服飾很快在中國大小城市的學生中流行起來。

“文明新裝”的很大一個特點就是去裝飾化。它雖然是上襖下裙的形式,但它摒棄了寬大的衣身以及繁瑣的裝飾,以適應新時代的工作和生活,采用十分簡潔的窄滾邊和盤扣來裝飾服裝。這種樸素的風格和滿清時期滿是華麗鑲邊滾邊的旗袍完全不同,女性穿著這種服裝被認為是一種文明的體現。這種借鑒一直持續到了旗袍的再度興起和流行。

民國初期的旗袍仍帶有一些滿族女袍的特點,大身寬松,但是已經減去了清末時期繁瑣的裝飾,頂多保留一兩道窄花邊。不久之后,旗袍的造型就開始變得合身。到了二十年代初期,旗袍的袖口變小,下擺長度到腳踝,整體風格更加簡潔,有些旗袍甚至沒有任何裝飾。張愛玲在《更衣記》中是這樣說的:“衣領矮了,袍身短了,裝飾性質的鑲滾也免了,改用盤花鈕扣來代替,不久連鈕扣也被摒棄了,改用撳扣??傊?,這筆賬完全是減法——所有的點綴品,無論有用沒用,一概剔去”[1]。

到了三十年代,旗袍的造型都受到西方服飾的影響,樣式更加富于變化,海派旗袍開始進入了黃金時期。旗袍的款式增多,領口袖口和大身都更加合體,下擺長度和領口高度的流行風向在不斷變化著。流行高領的時候,即使在炎熱的夏天,追求時髦的女性也要穿上領子高及耳垂的旗袍。三十年代末,西式剪裁越來越多運用在旗袍的制作中,出現了了胸省、腰省,旗袍更加合體。此時旗袍的裝飾性大多通過新穎的面料來表現,拉鏈、按扣的運用使旗袍更加簡潔。一道又一道繁復的邊飾被擯棄,大多數旗袍僅使用一道窄的滾邊,突出的是一種簡潔的現代感,表達出自由、活力的感覺。(圖1)

四十年代,由于連年戰爭使得社會動蕩、經濟蕭條,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了極大改變。物資的匱乏使社會各界提倡起“舊衣運動”,此時流行的旗袍風格樸素,樣式簡單,衣長縮短、袖子變緊、衣領也變低了,到夏天甚至出現了無袖的旗袍。這一時期旗袍大多采用條紋、格子或是印花的面料,裝飾上也講究樸素,許多旗袍省去了鑲邊滾邊,為了達到輕便舒適實穿的效果。

此后旗袍的邊飾形式趨于固定,主要運用在領口、大襟、袖口、下擺等部位。邊飾的材質大多以絲、棉或其他機織花邊為主,寬度大多較窄,色彩上和大身的面料或是相近或是形成對比,以求達到整體的和諧。簡潔的邊飾既突出現代感,又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廣大女性所喜愛。

二、西式花邊的運用

甲午戰爭以后,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諭令“多設織布、紡綢等局,廣為制造”,民族工業,尤其是棉紡織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為今后各種機織花邊在旗袍中的使用提供了條件。從清朝末期至民國初年,由機器制造的花邊無論是在花色還是種類上的數量都急劇增加,在旗袍中使用各式機織花邊逐漸形成一種流行。

除此之外,絲綢的織造也在這一時期得以機械化,旗袍的主要面料因此可以快速的生產出來,大大提高了旗袍的產出效率和數量。上海由于洋商、華商林立,對外貿易往來日漸頻繁,富裕人口日益增加,加之地處江南的地理優勢,有充分的原材料供給。到抗戰前夕,上海絲綢工業已發展到480家,擁有織機7200臺,占全國織機總數72%。[2]紡織業工業化的迅速發展,給旗袍緣飾材料提供了更多選擇,使旗袍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這為海派旗袍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使得上海在民國時期成為了全國引領旗袍流行的中心。

這一時期,各種機織花邊被廣泛運用到旗袍的設計中。上海的《良友》畫報對于1932年旗袍是這樣描述的:“整個旗袍的四周,這一年都加上了花邊?;ㄟ呥\動盛行?!盵3]其中,尤以能體現女性柔美的蕾絲花邊最受歡迎,成為了民國時期海派旗袍的經典。圖中民國第一美女影星胡蝶身著鑲有寬蕾絲花邊的旗袍,時髦又有女人味,凸顯出優雅的氣質。

小結:

在民國時期服裝流行的特點和現代相同,都是以減少裝飾作為新時代的象征。女性崇尚簡潔的緣飾,因為那是新思想、新時代的象征,而繁復的“三鑲五鑲十八鑲”代表了封建制度,應當廢除。這更加證明了任何服裝的形成和發展,都是有其歷史、文化緣由的,服裝流行的改變是當時人們對社會、文化的符號化的反映。

注釋:

[1]張愛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20

[2]《上海絲綢志》編纂委員會.上海絲綢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3]旗袍的旋律[J], 良友. 上海. 1940,第150期,p.57

參考文獻 :

[1]張愛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

[2]《上海絲綢志》編纂委員會.上海絲綢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3]旗袍的旋律[J], 良友. 上海. 1940,第150期

猜你喜歡
旗袍民國
愛國
旗袍魔術秀
母雞
鏡花緣(10)
我來說說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