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主體性思維成就內生式管理

2017-10-25 09:00翁飛霞
教學月刊·小學綜合 2017年9期
關鍵詞:事務管理課程管理

翁飛霞

【摘 要】治理學校要讓教師和學生成為主體,要變層級式管理為內生式管理。課程管理要立足師生發展需求,把主動權交給教師;學校事務管理要以主體性思維優化問題解決方式,依靠團隊力量和智慧,激發成長的內在動力,使事務管理成為育人的有效途徑;評價管理要用心記錄師生的成長過程,把校園生活當作生命成長的空間。

【關鍵詞】主體性思維 內生式管理 課程管理 事務管理 評價管理

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治理學校必須摘下冰冷的面具,體現人性,追求有溫度、有故事、有美感的管理模式。校長作為一校之長,需要在辦學理念和重大決策中有自己的主張,但校長也不應忘記師生才是學校發展的主體,自己僅僅是學校的重要一員。校長的職責之一就是讓教師和學生成為參與學校管理的主體,激勵師生發現最美的自己,以管理促進師生個體的最優發展。

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筆者所在學校變“自上而下、由外而內”的層級式管理為“上下聯動、由內而外”的內生式管理。這種內生式的管理旨在充分挖掘適合本校發展的內力資源,將師生放在中心位置,體現師生能動性,最大限度激發師生內源性發展動力。內生式管理是在重心下移、結構開放、過程互動、動力內化的過程中實現內部管理的一種創新管理機制。這種新的管理運作機制架起了管理與育人之間的橋梁,讓制度與情懷相得益彰,規則與成長張弛靈動,收到很好的育人成效。

一、立足師生發展需求,實施學校課程管理

課程作為育人的最主要載體,是學校提供給孩子的重要服務產品。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等各個環節的管理行為都應以“育人”為最終指向,充分關注人的因素,即立足教師實際和學生的現實需求,注重師生與課程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實現學校課程的內生式管理。

(一)把課程開發的主動權交給教師

自浙江省教育廳《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頒發以來,各校都在開發拓展性課程。我們發現,很多學校的課程開發成了學校管理者和少數中層骨干的“自娛自樂”,往往是“領導著急、教師冷漠”“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在“頂層設計”與“有效落實”之間出現明顯的斷層。為避免這一狀況,我們把課程開發的重心不斷下移,鼓勵每一位教師主動參與,讓每一位教師融入課程開發團隊,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目前學校已開設四類校本課程群:第一類“兒童動漫系列”課程群,由學校課程研發中心帶領骨干教師進行整體設計與開發;第二類“主題教學”課程群,由年級項目團隊開發,通過學校課程研發中心、年級項目團隊的引領,逐步輻射至全體教師,并讓全體教師參與其中;第三類“個性特長類”課程群,由教師、家長及學生中具有一技之長的人擔任課程指導老師;第四類“陽光城實踐類”課程群,采用社校合作開發模式。前兩類課程保證學校層面課程架構的品質,后兩類課程體現個體層面具體課程的質量。在逐級下移的過程中,精英力量不斷輻射到年級團隊,年級團隊又延伸到普通教師層面,形成自上而下的暖心扶持,使教師面對課程,不再只有茫然與畏懼,而是充滿駕馭的激情和創造的快樂,也使每個人都成為課程的發現者、開發者和實踐者。到目前為止,學校已有10多個教師自主開發的課程被評為省、市精品課程。由此可見內生式管理不是約束,而是主動權的下移!

(二)根據學生發展需要定制課程

課程的育人功效,在于學生對課程的認同和接受。每一門課程都從兒童的角度出發,不斷微調課程內容和組織形式。我們根據兒童發展的需要,努力做好課程的量身定制。一方面,努力開發適合學生的課程群落,不斷豐富動漫課程、主題課程和個性課程的各類子課程,在課程內容上為學生量身定制,以滿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持續優化課程組織過程,在組織形式上為學生量身定制。主要做法有:第一,實施網絡自主選課。學校自主研發了學生選課系統,通過動漫、文字、音樂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巧妙呈現各種課程的目標、內容和特點,孩子們可以快速找到并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第二,關注孩子的年段差異。學校選修課程分低、中、高三個階梯,旨在為不同學段孩子設置合適的課程種類和教學要求,分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第三,優化細節服務。學生選課后,我們對網絡選課情況進行數據分析,關注每一個孩子選課情況,對因為特殊原因選課沒有成功或者選課后有各種需要的學生,我們予以調整和補選。由此可見,內生式管理不是想當然,而是換位思考!

二、發揮教師團隊作用,創新學校事務管理

學校管理的過程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在解決校園事務性問題的過程中,創造性地實施以項目組的形式,借助問題碰撞,以主體性思維優化問題解決的方式。這樣,日常事務管理不再是校長的一言堂,而是教師智慧的交集,使各種事務性問題的解決過程成為育人的有效途徑,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師生的內源性發展動力。

(一)相信教師團隊的集體力量

學校每月的行政會議都有一線教師參加,會議議程分兩塊:管理觀點論述和校園問題碰撞。管理觀點論述重在落實反思制度,提供言說平臺。而校園問題碰撞則重在發現問題,優化問題解決方案。在校園問題碰撞中,校長基本不發言,只是用心聆聽。教師團隊在“頭腦風暴”的過程中,面對問題會涌現出兩個或以上的解決方案,校長也不急于決斷表態,而是通過教師思維碰撞和深入研討,獲得更佳的解決辦法。

2015年冬天,有家長反映:天冷了,孩子吃不到熱菜熱飯,怎么辦?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參加行政會的教師們,請他們思考討論解決之道。一周后,他們交給我一個創意十足的解決方案《會變化的餐廳》(見下圖),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原本只為解決一個問題,但是通過問題碰撞,教師們居然設計出如此有教育性的食堂用餐管理新方案,每一個創意項目都站在兒童的立場思考問題,都與立德樹人密切聯系。實施一年后,不僅家長好評如潮,學校食堂也一躍成為寧波市餐飲示范食堂,接受市電視臺采訪。教師參與管理不僅僅是為了形成共識,而是讓教師身處其中,主動作為,在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團隊的創造力、凝聚力、領導力不斷得到增強。主體性思維讓管理結構變得開放,管理過程變得互動,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與參與性。而一所學校只有依靠自身的人力資源,才會催生內在的發展動力,才會成為學校不斷進步的寶貴資源。endprint

(二)激發教師成長的內在動力

學校管理最大的課題是教師的素養提升,這直接關系到育人的實效。設計教師研修項目,首先要傾聽教師的內心感受與訴求,讓研修項目源于生活,歸于教育,讓教師在研修活動中主動參與,真正讓教師研有所感、修有所獲。以2016年9月的校本研修為例,因為正值里約奧運會,全民熱議奧運,所以教師們從眾多研修預選項目里,選擇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家一起談奧運》討論會。大家通過歷史回顧、金牌分享、個人觀點、競猜互演等環節,從里約奧運談到教育,在趣味盎然的討論中引發內心對教育的感悟,以及對自身成長的深思和期待:如何看待成績,如何享受過程,如何以慢的姿態接納和期待學生……由于選題來自基層,策劃也來自基層,教師參與討論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這樣的專業研修能最大程度滿足教師的發展需求,激發自覺成長的內在動力。這樣的研修活動更大的價值還在于:那種民主、開放、平等、自主的研修氛圍深深地印刻在了每個教師的頭腦中,他們學會了以同樣的思維對待學生的日常管理。久而久之,學校教師就形成了這樣的理念:孩子需要的,孩子才會喜歡;孩子喜歡的,孩子才會投入;孩子投入了,我們的教育才能收到實效,實現價值。

三、聚焦師生成長過程,優化學校評價管理

無論是工作推進,還是課程實施,最后一個環節就是評價。如果把校園生活當作生命成長的空間,那么對其中的每一個人的生活細節適時進行積極的正向評價,是落實主體性思維,促進師生主動發展,實現個體動力內化的重要手段。

(一)記錄師生的成長過程

每一個生命的成長歷程,猶如電影膠卷,由一幀幀畫面組合而成。電影可以回放,生命卻不能重來。所以,教育者如果能夠用自己的心和敏銳的眼睛去捕捉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那些精彩瞬間,用照片記錄下來,必將發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極大地激勵他們成長。

從2016年開始,我們推出“校園抓拍”獎勵制度,鼓勵教師們現場抓拍校園事件,悉心發現每個人的閃光時刻,記錄每個生命成長的點點滴滴。學校微信公眾號會定期推送領導和教師抓拍的精彩畫面,宣傳普通師生不為人知的特長與優點,讓每個人的才華得以立體、多面的展示。下一步,學校計劃將“校園抓拍”作為過程性評價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展記錄的時空,用更多視頻、作品和故事,形象呈現師生的成長過程。我們希望把評價滲透于師生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之中,通過平凡人物的感人小事和閃光瞬間,放大校園正能量,培育人們的美好情懷。我們也希望每一個教師都成為生命成長的發現者和記錄者,通過自己的鏡頭向家長和孩子傳遞“至善至美” 的教育信仰。

(二)書寫成長的溫暖故事

師生成長的過程一定伴隨著一個個溫暖而感人的故事,或成長的煩惱,或成功的喜悅,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必然可以成為持續激勵師生成長的正向因子。

幾年來,學校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視頻、電視臺、社區等各種平臺,以書寫溫暖故事的方式展示、講述校園生活中體現獨特人性和獨特美感的成長點滴,并匯聚成一個個生動的課程故事、課堂故事、課間故事、教研故事……不斷促進學校內生式文化的積淀。

學校之美在于時時、處處、事事都有教師的身影、學生的身影;學校之美源于師生學習、交流、互助、改變過程中的美好情懷和動人故事。學校以主體性思維來實踐內生式管理,就是希望探索一條“以人為本”的、科學高效的學校治理模式,打造包容、交互、關注、共情的校園文化特質,讓學校成為一幅美美的畫,一本厚厚的書,一個暖暖的家,一個師生流連忘返、生命成長的伊甸園。

參考文獻:

[1]陳如平.打造新樣態學校[J].教育科學論壇,2016(12):8.

[2]徐建華.論學校的優勢發展與可持續發展[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6(3):53.

[3]張斌平.北京五中的“精氣神”文化[N].現代教育報,2016-10-19.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淮河小學 315800)

猜你喜歡
事務管理課程管理
完善機關后勤保障促進機關事務管理
對辦公室事務管理工作的認識及探討
對現代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新模式的思考
管理學視角下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
淺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
探究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學課程管理
新形勢下的課程管理
構建五年制高職數學小組的可行性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教師角色轉換
基于Internet的課程管理信息系統網絡安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