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內需求關系研究

2017-10-25 22:10梁少鋒
西部金融 2017年7期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內需

梁少鋒

摘 要:本文通過理論分析、實證檢驗驗證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內需求存在替代關系,通過面板數據模擬我國31個省市間對外直接投資與消費需求、投資需求間關系,發現地區間差異較大,提出了對地區有選擇地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及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的建議。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內需;面板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7(7)-0036-07

自2014年以來,我國金融賬戶連續三年呈現凈流出態勢,其他投資項下逆差一直是資本外流的重要部分,但2016年直接投資首次出現逆差,即對外直接投資首次超過了外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已連續三年達到千億規模,2016年更高達2172.03億美元,本文通過理論推導、數據分析對對外直接投資可能對國內需求產生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對外直接投資會降低我國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但此影響在不同地區間存在明顯差異,在制定地區投資政策時需加以考慮。此外,外商直接投資會對對外直接投資的不利影響存在反作用,為維持國內需求水平,在開展對外直接投資的同時應重視招商引資工作。

一、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內需求的理論分析

(一)理論關系推導

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內需求在經濟學中均有較為成熟的定義,本節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進行推導,尋找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內需求可能存在的關系。理論推導的基礎為國際收支恒等式及GDP核算方法。

1.國際收支恒等式:

NX=NCO (1)

其中:NX為出口減進口,即貿易順差;NCO為資產流出減流入,即資本凈流出。此式有兩種解釋方式:(1)根據國際收支平衡原則,除去統計誤差與遺漏項目,一國的經常賬戶差額必定與資本賬戶差額相抵消,因而貿易順差等于資本凈流出。(2)以核算定義來解釋,在國際收支平衡的條件下,每次的交易必然形成對應的交易資金流,以商品出口為例,交易對手方以通貨或資產支付購買商品的費用,因而使出口國得到外國資產(外匯被視為只有在國外才能實現的資產),資本凈流出增加,因而凈出口=資本凈流出。在此解釋方式下,國際間的每一筆交易可視為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資本項目與經常項目等價的兩方面。

若不考慮資本賬戶下的證券投資或其他投資項目,只考慮直接投資模式,則資本凈流出可以表示為:

NCO=NX=OFDI-FDI (2)

2.支出法GDP計算公式:

Y=C+I+G+NX (3)

其中:Y為總產出GDP,C為居民消費,I為居民投資,G為政府購買。

將G政府購買分解為消費品購買與資產購買,分別計入C與I,令DD代表國內需求,則

DD=C+I=Y-NX (4)

將公式2代入4可以得到:

DD=C+I=Y-OFDI+FDI (5)

公式5表示在開放的國際市場平衡狀態下,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內需求呈負相關的線性關系,與國內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均呈負相關關系。

在儲蓄一定的情況下,國內投資與資本凈流出存在擠出效應,可用公式推導如下:

由公式(1)及(3)可得

Y-C-G=I+NX=I+NCO (6)

而根據儲蓄定義

S=Y-C-G (7)

其中:S為儲蓄

S=I+NCO (8)

公式8表示在儲蓄一定的情況下,資本凈流出的增多,必然導致國內投資的減少,當NCO為負時,可以理解為為支持國內的投資行為而進行的國外儲蓄。

(二)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內需求可能相互影響的路徑

1.就業。當前對外直接投資以跨國公司為主要形式,實體經濟向國外轉移對母國最顯著的影響是就業崗位的減少,進而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減少消費需求。反過來,消費需求的減少,直接減少了對外消費型投資(為實現某種消費需求而進行的投資)。

2.投資的擠出效應。本節已通過公式(8)對擠出效應進行了推導,實際上擠出效應對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內投資需求兩者都有效,而擠出效應的大小取決于投資對于利率的敏感程度,加大外商直接投資增加國外儲蓄是減少擠出效應的有效措施。

3.貿易進出口。在實際利用外資不變的情況下,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進出口密切相關,對外直接投資增加,貿易進出口順差增加,進而影響國民生產總值,提高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

4.稅收。對外直接投資增加會減少國內稅收,降低政府購買需求,即影響政府購買部分的消費與投資需求。

5.提高富裕資金的使用效率。對外直接投資可以使國內市場上閑置資金獲得高額收益,通過境外市場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資本要素收益,進而對國內需求產生影響。

6.生產技術升級或外溢。對外直接投資可能使用先進生產技術與國外生產要素相結合,造成生產技術的外溢,降低同類企業國際競爭力,進而影響國內收入及需求。相反,對外直接投資也可能使國內獲得先進生產技術,促進國內產業機構升級。

7.投資利潤。投資收益的匯回,改善國內企業經常實力,直接提高國內需求水平。

8.境外不確定性風險。對外直接投資面臨投資國政策及市場上的各種不確定性風險,容易造成投資資金的損失,影響國內經營狀況,進而對國內需求產生影響。

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內需求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實證檢驗

公式(5)的成立是在開放經濟、國際收支平衡、國內市場出清等前提條件下,而我國存在較長時期的雙順差態勢。此外,外匯儲備相當于資本流動的蓄水池,而我國外匯儲備存在較大規模,公式是否成立需要數據進行驗證。本部分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發生額與國內需求數據進行驗證。

1.變量選擇及數據收集。參照以往研究,鑒于數據的可得性,使用國民生產總值GDP、貿易出口EXPORT、貿易進口IMPORT季度數據計算國內需求,由于國民生產總值與貿易進出口數據幣種不同,首先根據匯率季平均值進行貨幣折算。以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直接投資科目的借方發生額作為對外直接投資規模OFDI,貸方發生額作為外商直接投資FDI。樣本時間范圍為1998年1月至2017年3月的季度數據。endprint

2.數據處理過程。為消除數列的季節性影響,對所有數據進行季節調整,并進行穩定性檢驗。經檢驗,所有數列均為一階單整。ADF檢驗結果為:所有數列均為同階單整,通過EGLE GRANGER協整檢驗發現數列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因多數經濟行為存在時間慣性,尤其是消費及投資行為,為提高方程擬合效果,不影響變量系數顯著性,引入因變量的一階滯后,并加入AR(1)消除一階自相關,利用最小二乘法對參數進行估計,結果如下:

DD=0.0519*DD(-1)+0.9189*GDP-0.7008*OFDI+0.0410*FDI+[AR(1)=0.6835]

T統計:(6.6042) (92.7919) (-2.3296) (0.2669) (7.5745)

概率: (0.0000) (0.0000) (0.0227) (0.7903) (0.0000)

對方程殘差進行序列相關性的LM檢驗,結果顯示方程不存在自相關。方程擬合優度為0.9997,OFDI系數非常顯著,明確顯示二者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即當對外直接投資增加1單位,將減少0.7008單位的國內需求。除FDI系數顯著性較弱外,其余系數均與公式2.1.5設想一致。AR系數顯著表明前一期國內需求水平對當期存在較大影響。

本部分通過國內的季度數據,對公式2.1.5進行了驗證,驗證結果完全符合公式設想:國內需求與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呈負相關關系,與國民生產總值、外商直接投資呈正向相關關系。

(二)不同省市對外直接投資分別與國內消費需求、投資需求關系研究

本節主要研究不同城市不同條件下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內消費、投資需求關系的不同,樣本采用國內31個省市2003年至2015年年度數據,首先使用面板數據PVAR模型,驗證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內消費需求、投資需求的相互關系;其次,對31個省市數據建立PANEL DATA模型,分析在人均GDP、人均消費水平、地域不同情況下三個變量的相互關系。

1.變量選取及數據采集。以地區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代表對外直接投資OFDI,以各省市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分別代表各地區消費需求CONSUME、投資需求INVEST。鑒于數據的可得性,面板估計參數個數不易過多,因而不再加入GDP、FDI等變量,引入因變量一階滯后項以減少未納入的其他因素影響。為減少2003年至2015年匯率波動對數據的影響,以年平均匯率對OFDI進行折算,統一數據單位口徑為億元人民幣。變量及數據采集情況如下表所示:

2.面板數據自回歸PVAR模型。PVAR模型是將PANEL DATA面板數據與VAR模型相結合,能發揮兩個模型的特長,實現帶截面數據的自回歸分析。為考察三個變量間的相互關系,利用31個省市的13年數據形成新的序列PCONSUME、POFDI、PINVEST,并對含有截面數據的三個新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對建立的PVAR模型進行最佳滯后期檢驗,并根據SIC原則選擇滯后期為6,因而建立面板數據的PVAR(6)模型。

為檢驗模型穩定性,對PVAR進行單位根的倒模檢驗,發現模型中共有18個特征根,其倒模全部處于單位圓內,說明該模型為穩定模型,可以進一步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顯示在滯后6階情況下POFDI與PCONSUME、POFDI與PINVEST以及POFDI與PCONSUME、PINVEST互為格蘭杰因果關系。脈沖響應函數顯示,在受到POFDI一個標準差的沖擊時,PINVEST與PCONSUME均在第一時間產生負的脈沖相應,并在持續幾次反彈后逐步收斂。同樣,在受到PINVEST、PCONSUME分別一個單位標準差的沖擊時,POFDI也即時出現負的脈沖響應,具體可以圖2所示:

3.面板數據PANEL DATA模型。根據PVAR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選擇建立以OFDI為因變量的PANEL DATA模型。首先需準確確定面板模型形式,面板模型存在固定影響、隨機影響兩種模式,根據HUASMAN檢驗確定案例中面板模型適合的影響模式。

首先,建立隨機影響回歸模型,并進行HUASMAN檢驗,檢驗結果顯示應拒絕原假設,建立固定效應模型。為確定最符合的形式,減少模型偏差,需進行F檢驗,確定固立放在模型三種形式中更為準確的形式。經檢驗,F1(60,310)=3.06,F2(90,310)=4.05,二者均大于5%顯著性下的臨界值F1(0.05,60,310)=1.3620、F2(0.05,90,310)=1.3063,故而應建立變系數變截距模型。模型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

從結果來看,在加權模式下,回歸方程擬合優度達到0.9502,說明模型擬合效果較好。從回歸結果看:

(1)更多地區的投資需求系數顯示為負,說明投資需求的擠出效應更為顯著。

(2)消費需求正系數較多,除統計誤差因素外,還存在以下兩方面原因:因變量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只占對外直接投資的一部分,一般為民間企業為規避他國貿易壁壘而開展的境外布局,能夠拉動進出口貿易,提高國民生產總值,因而對消費需求有正向拉動作用;消費需求受各地區收入水平影響顯著,也與以往的消費水平息息相關,因而在統計中與對外直接投資反應的敏感性稍差。

(3)地區間存在較大差異,如山東、江蘇、河南等16個省市投資需求的負面影響更為顯著,而青海、寧夏、陜西等9個地區主要為消費需求方面影響,而新疆、海南等6省二者均不顯著??赡艿脑蚴巧綎|、安徽、浙江、江蘇、河南等省市處于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中,部分地區承接了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地方政府也以固定資產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砝碼,市場上資金需求量較大,因而與對外直接投資資金擠占明顯;而山西、青海、寧夏等地,受能源經濟下行影響,投資下行壓力顯著,因而投資擠出效應不明顯。與此相反,產業轉移導致的人均消費水平下降導致的消費需求不足更為顯著;新疆、海南等6省人口、經濟規模均較小,回歸結果不顯著。endprint

三、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1.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需求呈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7008。即每增加一單位的對外直接投資,將導致國內需求降低0.7008單位。但同時應看到,國內需求與國民生產總值、外商直接投資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分別為0.9189、0.041,即國民生產總值每增加一單位,將分別增加國內需求0.9189單位、0.041單位,因而在不斷加快對外直接投資進程時,更應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

2.對外直接投資對消費需求、投資需求互為因果關系。對外直接投資和消費需求、投資需求互為因果關系,通過脈沖響應函數顯示,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將導致消費需求、投資需求的下降,且影響時期較長。同樣,消費需求、投資需求也對對外直接投資具有負的脈沖響應。

3.不同省市存在不同的影響情況。對外直接投資與投資需求、消費需求關系在不同的省市間存在顯著不同,主要原因是我國東西部城市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投資市場繁榮程度、人均收入水平、吸收外商投資情況等會影響三者的關系。從總體上看,西部地區對外直接投資更有利于降低國內投資需求的擠出效應,而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地區,對外直接投資降低國內消費需求的效果更小。

(二)建議

1.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同時,更加注重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可以利用境外資源、避開貿易壁壘、促進國內產業升級等優勢,但不可忽視其對國內需求的負面影響,國內需求是近年來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籌碼,因而在開展對外直接投資的同時,更應注重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即實現國外儲蓄對國內投資的反哺,降低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需求的削減作用。

2.區分省市不同特點,制定區域投資政策。在不同的省市,資源存在著較大差別,東西部城市處在明顯不同的發展階段,部分城市資源較為集中,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尤其是資金較為充裕,正處于產業外移中的省市,可充分降低對投資需求、消費需求的擠出效應。而對于正處于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的省市,自身資金需求量較大,受對外直接投資影響較大,應減緩對外直接投資步調。此外,與“一帶一路”相結合,對于涉及到的西部地區,擠出效應不顯著,有針對性地制定區域對外直接投資政策。

3.加強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數據的采集工作。當前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及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數據采集部門分別為外匯局和商務部,統計局為指導部門。我國的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涉及國家政策支持的大資金項目,占對外直接投資中的重要部分,但此項目數據真實性、詳盡性有待加強,對此類業務的研究及管理提高了難度。

參考文獻

[1]吳大琨.論戰后美國資本輸出對當前經濟危機的影響[J].經濟研究,1961,(4):53-62。

[2]劉振坤.講授“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的一些意見[J].開封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78,(5):89-94。

[3]殷石.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資本輸出情況[J].世界經濟,1980,(5):78-80。

[4]陳琦偉.評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對外直接投資的興起[J].世界經濟,1982,(10):15-20。

[5]王也平.戰后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2):56-61。

[6]周寶廉.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向[J].現代日本經濟,1983,(5):1-5。

[7]昭寧.印度的直接對外投資[J].國際貿易,1983,(1):46。

[8]侯芯冰.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是推動我國引進外資的有效途徑[J].外國經濟與管理,1986,(4):1-3。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Demand in the New Situ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VAR Model

LIANG Shaofeng

(Operations Office PBC, Beijing 100045)

Abstract: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test, the paper verifies that there exists the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demand in China. By means of panel data, the paper sim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demand and investment demand of Chinas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and finds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are great. And then, the paper proposes to carry 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certain regions and make great efforts to introduce investment and capital.

Key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omestic demand; panel modelendprint

猜你喜歡
對外直接投資內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內需拉動效應研究
OFDI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研究
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影響因素分析
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就業的影響
江蘇省OFDI產業升級效應淺析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特征與導因分析
我國房地產對外直接投資分析
中國高等教育的供給能力仍有欠缺
供給側改革下高等教育隱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