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情感因子,激活品德“歷史題材”的教學

2017-10-27 10:27梁月群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17年10期
關鍵詞:法西斯移情二戰

梁月群

沒有“情感”,歷史知識終究是空殼,怎樣在“散點式”分布的歷史知識中挖掘情感因子?如何用“情感”搭起歷史與學生之間的橋梁?筆者就以“消滅法西斯,自由屬于人民”一課為例,嘗試從幾方面出發挖掘情感因子,激活品德“歷史題材”的課堂教學。

一、潛心研讀教材,找準“情感觸發點”

品德教材中的內容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處處蘊涵著能觸動人心的情感因素。教師只有“讀透”教材,才能找準教學的“情感觸發點”。

如,“消滅法西斯,自由屬于人民”一課,教材通過文字表達出的顯性的情感因素有:“侵略的魔爪”“法西斯匪徒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在戰爭中,兒童是最無辜的受害者”等,字里行間都流露著編者對人性盡喪的法西斯的痛恨,以及對無辜人民的深切同情。教材中還有一些反映客觀事實,不帶明顯情感色彩的隱性的情感因素:“閃擊波蘭”“德蘇戰爭”等記載二戰的圖文資料,透過戰火連天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痛,進而觸動學生的情感。

細細推敲教材中的每字每句每圖,每一處提問的意義,才能“讀懂”“讀透”教材,找出教材所蘊含的情感因素,找準“情感觸發點”。

二、活用課程資源,挖掘“情感生長點”

要使歷史教學變得鮮活起來,關鍵就在于充分挖掘歷史事件、歷史數據等資源中所蘊含的“情感生長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1.巧用歷史事件,挖掘移情點,誘發情動

教師要精選歷史資料,通過一些能夠深入人心、發人深省的歷史故事,撥動學生的心弦。

在教學“消滅法西斯,自由屬于人民”時,當學生分享到德國法西斯殘酷地屠殺猶太人的資料時,教師適時地補充故事《請把我埋得淺一點好嗎》,并設置了一連串的問題:假如你是小女孩,你會說什么?你最想納粹士兵怎樣做?你想對法西斯說什么?在故事中,找準適合引導學生移情的點,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移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積極創造能夠幫助學生移情的情境,引導學生感受歷史人物所處的環境,體驗歷史人物的情感,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2.活用歷史數據,創設激情點,引發思動

歷史數據在品德教學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引導學生感悟數據背后的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讓學生在品讀數據時觸發思緒,有助于提高品德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消滅法西斯,自由屬于人民”時,學生在分享自己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數據,以二戰經濟損失40000億美元為例,可引導學生作換算體會處理。

二戰經濟損失達40000億美元,以現在1美元=6.2051人民幣的匯率來算,大約相當于人民幣250000億元。以廣州新圖書館工程投資約10億來算,二戰中的經濟損失可以建多少個廣州圖書館?

學生在換算的過程中,能夠把抽象的數據變得具體可觀,他們都在驚嘆:“假如沒有二戰,沒有這40000億美元的損失,那么就可以建2500個新廣州圖書館,讓更多的人民受惠!”通過深入領會數字的“境外之景”,學生對歷史數據的理解也逐漸由膚淺到深入,由簡單到具體,這些數字也在學生心中變得厚實起來。

三、發掘生活聯結點,撥動“情感共鳴音”

只有使戰爭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撥動歷史與生活之間的共鳴音,品德教學才能富有生活魅力和現實價值。

教學“以史為鑒,熱愛和平”這部分的內容之前,教師可以播放新聞視頻資料《心痛!戰爭中的孩子》,帶領學生走進現實,了解當今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并創設情境:“戰爭中的人們是不幸的,生活在和平地區的我們,每天沐浴著和煦的陽光,享受師長的愛護,朋友的關懷,你覺得生活幸福嗎?我們該如何珍惜這樣的生活?”鮮明的對比,溫馨的記憶,激起了學生對現在生活的熱愛之情:“我們都應該珍惜每一天的幸福生活,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好好報答父母?!笨梢?,只有讓歷史與現實對接,才能促進學生社會性的發展。

總之,品德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挖掘歷史題材內容中的情感因子,做到以情促知,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的目的。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中心小學)endprint

猜你喜歡
法西斯移情二戰
斯洛特的移情機制對學校德育的啟示
英軍在二戰中使用的輕武器(II)
二戰德軍變身解放者?
二戰老飛機落戶桂林
《科利亞的木匣》(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心理咨詢中如何識別和應對反移情
“二戰”歷史漫畫
心理·學
關注歷史中的人與課堂中的人
法西斯是一種刑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