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的當代形態:更高的辯證和諧美
——以新時期少數民族文學為例

2017-10-28 04:56
小說月刊 2017年23期
關鍵詞:感性母語少數民族

安 琪

(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周來祥先生指出“和諧為美”,“和諧”包括五層內涵:感性對象形式的和諧;感性對象內容的和諧;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審美對象和審美主體之間的和諧;以及上述所說的和諧,凝結在特定歷史階段的人身上。本文中,筆者將嘗試從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的角度出發,理解并運用周先生提出的“和諧美學”。

1

感性對象形式的和諧,即如人、物、藝術品等,其構成的質料、媒介的粗細、軟硬、方圓、大小,及其比例、均衡、對稱、多樣統一的和諧(形式美)。

中華民族,是由我國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文明,是由我國56個民族共同構建的;中國文學,是由我國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社會面貌和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55個少數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社會主義的國家建設。文學創作是參與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因而促使各民族的文學也逐步走向發展、創新和繁榮。特別是新時期以來,我國多民族、多語種、多門類與多梯次的文學隊伍正在壯大。這一現象本身就很好地從形式上詮釋了“文藝的和諧”、“美的和諧”,即多民族文學比例、均衡、對稱、多樣統一的和諧(形式美)。

2

感性對象內容的和諧,即如人的心理、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和諧,藝術中的主觀與客觀、再現與表現、情感與理智、想象與思維等各種因素的和諧。

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看來,每一個民族無論其大小,都有為此民族所有,為他民族所無的優秀特質。文學的根脈在本土,文學創作不能脫離精神母體,文學的原創性和民族性源遠流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傳承性。從當前直到久遠,必須重視文學的民族特點和民族風格。另一方面,既然大家都有優秀的方面,自然也應該有不如別人的地方,這就決定了民族性的鮮明和穩定是與民族的狹隘保守性相悖的命題。民族文化的自信與書寫、開掘與張揚,源于那些積極有價值的珍貴特質,這就要求每個民族的作家都能以寬闊的胸懷和開放的姿態,積極學習其他兄弟民族的優長之處,并敢于面對世界,積極進行共同交流,善于取長補短,反思追問,以民族的優秀傳統為依托,創造出具有時代高度和國家情懷、能體現人類共同追求的作品,即以“和諧為美”的作品。我國新時期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學作品,都鮮明地體現著這樣的文學品格。

3

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即內容的和諧要求著形式的和諧,并制約著內容與形式之間的和諧,形式的和諧也規范和陶鑄著內容的和諧。

由于歷史文化和生產生活的演變,我國少數民族有的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有的曾經有過但現在不再通用,有的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文學的民族特點和民族風格是由多重元素構成的,如語言文字、題材、主題、族屬、審美心理、抒情方式、風俗畫、風景畫和哲學宗教理念等。非母語寫作是當代多民族文學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現象。新時期以來的少數民族作家,有相當一部分在借助其非母語寫作的作品傳達著他們的民族文學觀。對這類作品的研究在當今跨文化的語境下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更便于探究和把握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活態精神內核。

所以說,無論是母語寫作,還是非母語寫作的文學作品,同樣都表現了本民族的文化自覺,寫出了本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實”。若稱語言文字為形式,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為內容,則新時期少數民族文學的發展實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

4

審美對象和審美主體之間的和諧。只有在審美關系中,對象才呈現為審美對象,主體才被規定為審美主體。正因為如此,美是由和諧自由的審美關系規定的,或者說美是和諧的審美關系的對象性屬性,是和諧自由的審美關系的載體。從現實的審美角度看,審美對象規定著審美主體,而只有審美主體才能觀照和體驗審美對象。

我國當代少數民族詩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各少數民族的詩人對本民族獨特的社會歷史的描繪,對獨特的心理素質和感情的表達,對源遠流長的民族民間詩歌形式的學習和創新,對珍貴詩歌藝術資源的借鑒和吸納,使當代少數民族詩歌呈現豐富多彩的風格與光彩、彰顯出更天然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同時,隨著世界視野的拓展,諸多帶有人類性的藝術體驗和詩歌題旨也自然成了少數民族詩歌的書寫內容。新時期以來,我國少數民族小說創作從邊緣進入主流,成為中國文壇的亮麗風景,不僅有眾多的少數民族作家得過“茅盾文學獎”、“駿馬獎”等,有些還獲得國際上的相關獎項,躋身于世界作家的行列。

5

上述所說的和諧,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看,說到底又被決定于社會歷史過程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復雜關系,這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又集中凝結在特定歷史階段的人身上。在我們社會主義不斷向共產主義發展的今天,又特別體現于完美的和諧的全面發展的新人身上。只有感性與理性、個性與共性、肉體與靈魂全面和諧發展的新人,才能創造新的和諧的美,才能觀照和諧的美。在當今,和諧為美,歸根結蒂是以培育和塑造全面和諧發展的新人為最高理想。

[1] 中國作家協會.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G].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2] 周來祥.和諧美學的總體風貌[J].文藝研究,1998(9).

[3] 周來祥.和諧美學的邏輯與歷史——《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現代的美》自序[J].文史哲,1996(3).

猜你喜歡
感性母語少數民族
感性工學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母語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母語
分析網絡新聞的感性面對及思考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崇尚感性意味著什么
感性的解放與審美活動的發生——對馬克思一個早期思想的引申
母語寫作的宿命——《圣天門口》未完的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