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愉快教學滲透到音樂課中

2017-11-01 10:33肖春珍
世界家苑 2017年11期
關鍵詞:愉快教學音樂課滲透

肖春珍

摘 要:音樂課需要“愉快教學”嗎?答案是肯定的。創設生動、活潑、愉快的教學氛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喚起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和創造性,使他們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關鍵詞;音樂課;愉快教學;滲透

隨著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讓學生在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中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是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有好動、好奇、好模仿、好表現、好創造等特性,這就要求教師創設生動活潑、愉快的教學環境,使他們自然地走進音樂天地,從中鍛煉和提高自己的音樂素質、思想素質,發展自己的個性。目前還有一些音樂課堂模式出現單一化,學生只動口不動腦不動手,孩子們聰明活潑的天性未能被調動發揮的情況。那么,如何將愉快教學滲透到音樂課中,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愛

愛是愉快教學的前提。一是音樂教師要熱愛自己從事的工作,緊緊地圍繞教學要求、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二是愛學生。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充滿愛心,要關心、信任、理解他們,才能喚起學生對音樂學科的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的信念、品格對學生的影響,教師的愛對于學生心靈的塑造,知識的積累都有著重要和深遠的影響。教學中,對于學生施之愛心,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教師的愛護、鼓動、關心、尊重。讓每個學生都懂得愛,學會愛,去愛父母、師長、兄妹、同學、集體、學校、祖國……,去愛生活、學習、勞動,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二、生動有趣

生動有趣是愉快教學的重要條件。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痹诮膛c學這一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有樂趣,需要師生之間的愉快合作,創設一種吸引學生“樂學”的氣氛。主要的措施是努力使課堂教學成為有趣的事,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怎樣做到這一點呢?

1、讓學生在有趣的韻律活動中感受音樂。韻律活動是學生隨著音樂進行的身體活動??捎蓛煞N形式表現:一是用有節奏的動作表現音樂形象。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活動時,可選擇節奏明快的歌曲,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歌曲的強弱,并可啟發學生:除了用手打節奏,還可用拍肩、跺腳、拍腿、轉圈、走、跑、跳等方法來表現音樂的變化。另一種形式是創編音樂游戲、歌表演或集體歌舞等。進行這類活動時,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在活動前,教師必須讓學生仔細傾聽音樂,感受完整的音樂藝術形象,激起情感的共鳴,再由學生創編動作,教師以游戲角色身份參與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熱情,開發其創造力。如:在向一年級學生講授四分休止符時,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帶領學生玩“紅、綠”燈游戲,先給學生講解“紅、綠”燈在交通規則中的含意,再進一步向學生講解音樂中也有“停、行”,如休止符表示紅燈“?!?,其它符號表示“行”。然后帶領學生們隨著音樂節奏做律動。這樣,學生無須有意識的努力,就能保持專注和興趣,輕松地學到了知識。又如在教學《到小熊家里去》一課時,在學習完歌曲,學生充分了解這首歌的情感內容后,我讓學生戴上小熊、小貓、小雞、小狗等頭飾進行表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表現音樂、表現自我。這樣,不僅學到了基礎知識,而且發展了思維。

2、讓學生在多形式的歌唱活動中表現音樂。當前一些農村的音樂課堂上,還可看到老師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學生唱一首新歌,直到唱會了。這種教學模式稍一改變,其課堂氣氛就不大一樣了。在學生掌握歌曲演唱形式的前提下,教師可根據不同歌曲的體裁改編為獨唱、齊唱、對唱、輪唱、合唱、聯唱等形式;也可引導學生為特定的歌曲旋律創編與原不同的新詞,學生會覺得更有趣,從而激發其創作熱情。如上二年級《火車開啦》一課,歌曲中模仿火車開動的聲音,通過教師的啟發指導,不少學生把其它交通工具的聲音編成新詞,按原旋律唱出。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學生想象力的發揮,開發其對音樂的創新思維。

3、讓學生在熱烈的打擊樂活動中探索音樂。邊唱邊奏,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教學活動,能發展學生的協調能力及音樂表現能力。農村小學由于某些條件限制,沒有現成的打擊樂器,但我們可因地制宜,讓學生自制各種打擊樂器。如用易拉罐裝入一些沙石或豆類,即成“沙球”。用啤酒瓶蓋串成一圓環,就成了“串鈴”。竹板、竹筒、一個碗和一根筷子也可敲出美妙聲音。演奏時,可先讓學生分辨音的高低,各可表現什么樣的音樂,再讓音高、音色相近的樂器走到一起,構成不同聲部的合奏,用另一種形式詮釋音樂。

4、發揮多媒體的妙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一種融電、光、聲、圖像等綜合性多媒體技術也應用于音樂教學中,這種教學的優勢是將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積極地調動起來,誘發學生對音樂和音樂學習的極大興趣,引導他們快速進入角色。如在欣賞內蒙古民歌《牧歌》一課時,由于南方的學生不熟悉草原和內蒙古人民的生活習俗,因此利用多媒體創造意境:展示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牧民們正在揮鞭馳騁,成群的馬兒在奔騰。這樣,每個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高漲起來,激發其欣賞音樂的欲望,與樂曲產生共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愉快教學的核心。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學會自學,做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最終是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感到學習的快樂,感到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如欣賞交響樂童話《彼得與狼》時,老師引導學生說出作品中有哪幾種西洋樂器及它們的特性、音色。第一遍聆聽后讓學生說說有幾個人物及簡單情節。第二遍分段細聽,要求學生說出每一個角色是用什么樂器來塑造。學生邊聽、邊議、邊講。結果,他們懂得長笛的高音及演奏的快速曲調表現小鳥清脆婉轉的歌唱;雙簧管表現鴨子呷呷叫的形象;大管的深厚低音表現老爺爺的形象等。這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形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又在實踐中鍛煉了學生們的創造能力。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們由衷地感到學習音樂不是苦事而是樂事,對音樂課的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四、開展藝術活動

開展絢麗多彩的藝術活動是愉快教學的延伸。在學生的生活里,要有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課外藝術活動是學生精神生活之一。根據學生喜歡贊揚、樂于表現的特性,可開設“集體舞比賽”、“校園小歌手音樂會”、“器樂演奏會”等的活動,豐富學校、班級的文化生活。,每次開展這類活動,學生們都把音樂室擠得滿滿的。小觀眾們開闊了眼界,表演者們為能在音樂會上表演而自豪。這些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學生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對音樂藝術的追求,要求參加各種藝術興趣活動的學生也增多了,學生之間也增進了友誼,加深了了解,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不斷進取的精神。教師們看到學生真情流露,才智發展,也感受到愉快教學的成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參與者。在音樂教學中一定要突出“愉快”這個核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要作用,盡量做到每節課都有新意,環環相扣,使每個學生都生機勃勃地參與創造,在快樂中獲得知識。正如德國教學家蒂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p>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的前言部分及基本理念部分。

[2]《小學音樂教材教法》中小學音樂教學方法一章。

[3]蘇偉:《教育學文摘》2013年1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快樂教學法》。

(作者單位: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龍湖鎮鸛二小學教師)

猜你喜歡
愉快教學音樂課滲透
喜歡的課
上音樂課能幫學生提高學業表現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英語教學中的愉快教學嘗試
別錯解了“愉快教學”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眾生相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今天的“音樂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