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學校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中的運用

2017-11-07 21:49馬小英
成才之路 2017年30期
關鍵詞:大學生管理工作方法培養

馬小英

摘 要:傳統的大學生工作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的需求,只有將社會工作原理和方法運用到高校大學生工作中,才能夠增強高校大學生工作的合力,推動高校大學生工作的發展。文章從傳統高校大學生管理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學校社會工作在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策略兩方面,研究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中的運用。

關鍵詞:大學生管理;社會理念;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30-0018-02

學校社會工作,是將社會工作的理論、方法及技巧運用于教育機構和相關設施中,致力于改善學習環境和條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提高適應學習和生活的能力,通過與學生、家長以及學校和社區的互動,協助預防和解決學生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形成“家庭——學?!鐓^”三者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構筑學生健康成長的和諧環境,引導學生尋求個別化和生活化的教育,建立社會化人格,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當前與未來生活的一種專業服務。當前,高校突發的危機事件偶有發生,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使高校大學生工作做得更好,需要學校管理人員不斷探究和發現新的解決辦法。因此,學校管理人員只有將社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用到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中,才能處理好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

一、傳統高校大學生管理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1. 傳統的大學生管理工作往往會忽視大學生的個性發展

當前,我國的一些高校的管理工作普遍采用政治教育為主,再配合集體管理的方式。但這種教育模式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大學生個性的培養。在傳統的管理教育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約束性、規范化的模式對大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育,取得的效果往往不理想。而國外的一些高校已經將社會學的一些理念和方法運用到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國的高校目前在這方面應用的還不多,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因此,我國的高校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大學生管理工作的比較成熟的管理模式。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要注意服務大學生,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發展。

2. 傳統的大學生管理工作過于約束

傳統的教育理念下,大學生個性獨立發展的空間很小。而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主要突出管理理念,強調大學生要服從學校的管理,學校要具有權威性。學校的管理目標是維護正常的秩序,使大學生不出現問題。傳統的教育理念是采用大集體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管理,并制定嚴厲的禁止條文來約束大學生的行為,這嚴重制約了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學生如果沒有個性獨立,就不可能有創新能力,也不可能創造出新的方法和理論來。在高校管理方面,高校要去掉大學生思想上的枷鎖,全面解放大學生的思想,使大學生具有形象思維能力,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同時,大學生要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能夠獨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應對問題。傳統的大學生管理方式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發展,也不能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3. 傳統的大學生管理方式以事為主

大學生的管理工作要滿足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求的多樣化,就要改變傳統的大學生管理方式,把社會理念融入到大學生管理工作中。隨著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管理人員應該積極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來提升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同時,高校管理人員要做好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既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又要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式。

4. 只運用補救性的問題處理方式,沒有及時采取預防措施

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招生人數不斷增多,高校的管理工作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傳統的管理方式中,問題產生以后才采取補救措施,教師疲于奔命,難以應對。因此,高校只有將社會管理理念融入到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中,才能有效地預防一些問題在管理工作中的出現。事后的補救措施往往是拆東墻補西墻,并沒有取得一定的效果。因此,高校管理工作人員只有及時采取預防措施,才能促進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如果高校管理工作人員沒有采取及時的預防措施,那么補救工作做起來就會力不從心。

二、學校社會工作在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策略

1.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大學生工作人才隊伍

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在高等教育工作中越來越重要,要將社會管理理念融入高校大學生工作中,就需要培養一支專業的輔導員隊伍。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對不同年級學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也要對同一年級的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體現了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理念。

高校只有擁有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管理隊伍,才能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因此,高校管理工作人員要不斷進行專業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文化素養,不斷在現實生活中積累經驗和教訓,不斷突破自己,不斷打敗生活中的自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夠戰勝困難,才能夠在管理工作上有所突破。高校管理工作只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才能夠促進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要提高高校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能力,高校就必須對他們進行專業的訓練和技能技巧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服務意識和專業化水平。

2. 搭建為大學生服務的服務平臺

高校要主動為大學生搭建服務平臺,幫助大學生處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高校搭建的平臺,要能在實際的生活中對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同時,高校要吸引社會上的商家,幫助學校建立和完善服務平臺,使其能夠正常運營,從而幫助大學生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3. 建立學校社會工作制度

一種新的管理制度要代替另一種制度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同時,要在短時間內讓學校社會工作制度代替傳統的學校管理工作制度,也是不現實的。學校社會工作制度是一種新的管理制度,融合了多門學科,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交叉之處。將學校社會工作制度與傳統的大學生管理制度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促使這種新的制度逐漸代替傳統的舊的制度,另一方面可以使這種新的制度逐漸成熟起來,彌補和完善自身的不足。

4. 貫徹以人為本,實現管理理念科學化

目前,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8歲以上,個性已漸趨成熟,對自己的行為已經負有責任能力。因此,高校管理工作人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當以學生為本,既把他們作為被管理者,又要把他們看作管理者,把高校學生當作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以學生為根本,實現管理理念科學化,必須做到:一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工作,改變學生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從屬和被動的地位。各部門應尊重他們的意見,比如,可以定期舉行學生代表教務座談會、學生代表后勤服務座談會,可以利用各種調查問卷了解真實情況,設立專門的意見箱、電子郵箱聽取學生對于教學、生活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并認真考慮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調整、不斷完善。二是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就要針對不同成長環境的學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區別對待。比如,高校管理人員在做貧困生工作時要尤其注意他們的自尊心,對于不同性格的貧困生采取不同的方式。三是引導學生自己參與學生管理。學校的任務就是使各項管理制度健全而嚴格,學校、輔導員、任課教師、學生相互之間責、權、利明確,學生管理工作人員按照規章制度要求學生,抓大放小。學生處可以組織學生成立學生會、辦社團,讓學生會、社團在學生管理上充分發揮作用。

三、結束語

總之,高校的大學生管理工作必須要適應新的發展變化趨勢,為大學生做好服務,充分發揮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的作用。學校社會性工作是一種新的管理理念,這種新型的管理理念能夠促進大學生工作任務和目標的完成,能夠優化大學生工作在教育管理和服務方面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徐曉涵.學校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介入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的必要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3.

[2]方勁.嵌入式發展:學校社會工作在高校的發展路徑探索[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3]彭玉美.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滲透專業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和方法[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03).endprint

猜你喜歡
大學生管理工作方法培養
立德樹人理念下的大學生管理工作探究
如何做好職業教育班主任工作
當代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思考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