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聲中的“期待落空”

2017-11-14 09:03王戈
曲藝 2017年10期
關鍵詞:落空笑聲邏輯

王戈

常見的“期待落空”

在相聲表演中,語言的可致笑性往往來自于演員荒誕不經、胡言亂語、前后不搭、推理不符、發音錯語等會導致觀眾的預先期待落空的處理方式。觀眾以正常人的思維邏輯先前營造的期待,瞬間被消解;觀眾腦海中極其嚴肅而又理性的思考,瞬間失去了意義。這時,觀眾的思維與演員的思維形成落差,產生了驚奇感,從而也就有了笑的可能性。

“笑的產生是由于壓抑著的期待突然轉化為虛無?!薄档?/p>

比如,在《小偷公司》中的這段:

牛:所以我的工作沒法跟您比。

馮:怎么呢?

牛:我們三天兩頭被人打得鼻青臉腫的。

馮:哦,你參加了拳擊運動!

牛:老得玩命呀!

馮:對抗性是強。

牛:風險太大。

馮:那才見精神哪!

牛:提心吊膽。

馮:習慣了就好。

牛:生怕人逮著。

馮:你躲得快點兒。

牛:讓人逮著就往死里打呀。

馮:那對方就犯規了。

牛:他管你那個?就前幾天6個小伙子把我吊起來打!一邊打嘴里還罵罵咧咧的。

馮:怎么罵的?

牛:讓你小子偷錢包!

馮:不是……你是小偷呀?

由“拳擊運動員挨打”到“小偷挨揍”,這就是采用了“從正常邏輯走向不正常邏輯”思路的經典對話。

觀眾的思維遵循的往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正常的語言思維邏輯,比如:正常人,誰會想得到小偷居然也會開公司呢?

而演員遵循的則是局部合理的邏輯。這并非沒有邏輯,也并非完全符合邏輯,而是一種不同于人日常清醒狀態下的語言邏輯,比如:有什么人,或者是怎樣的約束,是能保證小偷就不會開公司的呢?

也正是因為觀眾在傾聽演員的語言表達時產生的期待,往往也遵循生活中正常的語言邏輯,所以,任何對日常生活中語言邏輯、節奏和內容的打破,都屬于康德所說的“期待的虛無化”。

何為“期待落空”

相聲《特大新聞》中,演員說“天安門廣場要改成農貿市場”的這段話,就與觀眾的日常認知大相徑庭:

甲:這……沒準等會兒電視里就播出來,大伙兒注意收看吧!

乙:你先說說不行嗎?

甲:我也不知道上級規定傳達到哪一級,也不知是先黨員還是先群眾,回頭又有人說我散布小道消息,影響不好。當然我是領導階級,我倒沒什么,主要是你們這樣兒的,到時候人家把你們找到一塊兒,一個個地問你們……

乙:行啦,你就快說說吧!

甲:真要我說?那咱們可哪兒說哪兒了,聽完就完了,可別記錄。同志們,簡短地說,最近上級決定,天安門廣場……要改成農貿市場啦!

乙:???這是真的嗎?

甲:我親耳聽見的!不是真的大伙兒能這么樂嗎?這叫發自內心地高興!大伙兒早盼著這天哪!對不對?同志們,這一天終于來到啦!行了,大伙兒出去別亂說,我走啦!

乙:別介,你回來,我聽著可不大對勁兒,天安門改農貿市場,有這么改的嗎?

甲:這人還較真兒!改革嘛,怎么改的沒有?別的地方人家都改成啦!

乙:哪兒改了?

甲:哪兒……人家,比方,中南海人家就改了!……

正常的觀眾,聽到這樣的故事,想必也會產生捧哏那樣“雖然不信卻又迫切想知道”的反應。

畢竟,類似于“游人掉進了老虎洞”“小偷也能開公司”“天安門改成菜市場”等情節,都是在平時很難出現在我們身邊,卻又不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沒有類似的經歷和體驗的觀眾,此時就會對演員的故事敘述和表演產生期待。

而這里觀眾的“期待”,不再僅僅是簡單地對情節的好奇、對笑聲的向往或者對語言技藝的欣賞那么簡單了。此時,觀眾的邏輯思維,在演員的語言邏輯與自己不相符,或者說當自己的思維在演員的語言邏輯世界里行不通時,就會對演員即將表演的內容,產生邏輯、認知甚至三觀上的期待和推測。

而當演員以他獨特的思維方式,將故事前后的邏輯貫通(或者說是強行貫通)之后,觀眾則會瞬間“頓悟”,“期待”得到了回應,從而可以將原來用于懷疑甚至提防的那部分能量充分地釋放出來,引發笑聲。

這便是我們常說的“期待落空”原理。

“期待落空”的創作要求

前文中,我們提到了“觀眾的期待得到回應時,原來用于懷疑甚至提防的那部分能量可以充分地釋放出來,從而引發笑聲”。

正是基于這個原理,我們同樣可以解釋,為什么有的相聲不那么容易(甚至可以說是很難)令觀眾發笑:

1.回應觀眾“期待”的方式,如強行煽情、扮娘扮丑等做作的表演方式不夠巧妙,過于生硬,對“笑”的單一索取,破壞了產生“頓悟”時具有藝術美的驚奇感。

2.回應觀眾“期待”的內容并不符合“局部合理的邏輯”,即哪怕是在演員所描述的世界觀里,其表達的語言邏輯,也是難以自圓其說的。

諸如此類的原因,使得“用于懷疑甚至提防的那部分能量”難以釋放,從而難以有足夠的心思去笑。

比如這一段:

甲:我記得小時候我姥姥過生日,我媽非逼我說吉祥話,我就不說!

乙:有骨氣!你媽說什么?

甲:你舅(就)不說那是他不孝順,你得說呀!

乙:說了有紅包。

甲:是??!我就說了,我說老太太,我祝您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南,北海北,北海有墓碑—

乙:你姥姥呢?

甲:啪啪啪啪!

正常人對家里的老人往往是尊重而又愛戴的,因此,企圖用“墓碑”這樣的字眼來祝福姥姥,哪怕是出自孩童之口,觀眾也會產生反感和抵觸,從而難以發笑。

符合“期待落空”的相聲,都應滿足這樣三個要求:

(1)在“期待落空”之前,演員的行為和語言一定應該是符合正常邏輯,或者試圖符合正常邏輯的。

(2)“期待落空”的過程,也應該是在情理之中的。為了出奇而出奇,即使能造成一時的笑聲,也不能算是好作品。

(3)在“期待落空”之后,結果也應該是簡明易懂的。倘若造成讓觀眾迷惑的結局,觀眾則無法頓悟,致笑元素則失去了落腳點。

也就是說,越富含“期待落空”元素的作品,越應該是認真考察、思考、揣摩觀眾心理后,理性加工制造出的作品。

所以,相聲創作絕不簡單,閉門造車、坐井觀天出不了好作品。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想百姓之所想,說百姓之心聲,體現民意,尊重藝術,才有機會創作出雅俗共賞、寓教于樂的好作品。

參考文獻:

[1]康德 《判斷力批判》,商務印書館,2009.

[2]閆廣林、徐桐 《幽默理論關鍵詞研究》,學林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歡
落空笑聲邏輯
邏輯
百發百中
飛云江
我們還能有邏輯地聊天嗎
繪畫
笑聲
女生買買買時的神邏輯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嗯,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驚喜
愛上詩意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