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時期桂林設市探析

2017-11-14 10:57李艷
西部論叢 2017年4期
關鍵詞:抗戰時期探析

李艷

摘 要:眾所周知,桂林是廣西出現的第一個建制市,有著重要意義??箲鸬男蝿菔构鹆种匦鲁蔀閺V西的政治中心,東部沿海、華北、華中各大都市的淪陷使桂林成為重要的大后方,人口、工商業的涌入使桂林發展迅速,達到設市的規定,防空疏散的壓力更要求擴大區域,完善市政設施與強化管理,桂林市即在抗戰的非?!碍h境”中誕生。桂林設市,廣西出現了第一個“省轄市”,也是1949年前廣西唯一的建制市。這在廣西行政區劃和城市發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既是制度上的里程碑式的突破,也對桂林城市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抗戰時期 桂林設市 探析

引 言

桂林,是一座享譽世界的著名風景旅游城市、歷史文化名城,2000多年來,沉淀下了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等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改革開放以來,桂林的文化事業又有了長足的發展,一批文化工程相繼竣工;一批文藝人才脫穎而出;一批作品獲得國家和國際大獎;群眾文化繁榮,對外交流頻繁。

一、抗戰時期桂林設市條件的“成熟”及緊迫性

明清時期,桂林為廣西省治所在,至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桂林城有8萬人”,但民國初年省會遷往南寧之后,桂林縣城人口銳減,僅“約有3萬人”,到1921年孫中山在桂林整師北伐時,“縣城居民不足5萬人”。政治中心轉移的同時,“舊桂系”時代廣西政局混亂,到20世紀30年代政局穩定之前,桂林的社會經濟更是呈現凋敝衰微之狀。1935年,桂林公安局長馬啟邦在《桂林社會調查》一文談道:“省治移邕(即南寧),桂林衙署驟減,人口亦隨之稀少,二十余年來各業凋敝,社會不景氣象,不待言矣”?!皬V西自省會遷邕以后,二十一年來桂林市的市街,已經壞得崎嶇不平,一切的房屋亦多破壞不堪,商業之衰落,市容之不振,更不必說?!眹裾?930年公布的《市組織法》規定市的種類分為“院轄市”和“省轄市”兩種。各省設置“省轄市”的條件須符合:“(一)人口在三十萬以上者,或(二)人口在二十萬以上,其所收營業稅牌照費土地稅,每年合計占該地總收入二分之一以上者”的要求。依此標準,即使當時廣西省會所在的南寧也不符合條件,更不用說遷省之后呈現衰落之勢的桂林了。蔣桂戰爭后,“新桂系”已暫時無力與蔣爭雄,退守廣西,轉而專心整理與建設省政,推進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四大建設,充實力量,以圖東山再起。從1932年起,廣西省政府先后設立桂林市政工務局、桂林市政處、桂林市政工程處,從事市政規劃設計,同時建筑馬路、溝渠、公園、市場、堤岸、碼頭、橋梁、水道等工程,對市容市貌、風景區和公共設施進行維護和整修,市政開始改變,市容得以改善。1936年9月,“兩廣事變”和平解決后,廣西省政當局鑒于省會南寧“離南海太近,易受敵人海上威脅”和“無險可守”的地理“缺點”,從“抗日救亡的國防必要”上考慮,于10月5日將省會遷往桂林。省會回遷,桂林重新成為全省政治中心。這是桂林城市發展的一次機遇?!白允「w來這里后,憑空地增加了數千公務人員,許多和政治發生關系的人們,也一起跟著跑到這里來,因此她冷靜的市面已換過面目”。在省政當局的重視下,拆除舊房、建筑新房,擴建馬路,發展公路、鐵路,市政大為改進。到1940年設市前,桂林修建了正陽路、中華路、樂群路等30多條道路,路面寬數米至數十米,初步形成了人車通行的街道路網。

二、桂林設市與界域劃分

1939年初,桂林市政處的主要負責人莊智煥在檢討工作時認為:桂林“應該完成一個可以容納二十萬人口的建設計劃,再把四鄉來配合起來,完成一個大都市”,但由于當時桂林沒有市政府的組織,有關市政的職權分散在縣政府及其下屬的各個部門,無統籌全局的觀念與設計,各機關之間容易發生互相牽制或者互相推諉情況,以致應該興革的市政不易協調推進,因此,“一定先要有一個健全的機構來綜合各方面的權能,協調各方面的工作”,綜合、整體、有效地推進市政規劃與建設。1939年4月,廣西省政府選派和聘請專家組織成立市區建設委員會,6月19日正式成立,并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會議決議先完成分區使用及交通系統計劃,“采用田園市原則,以五十年內能容納五十萬人口為設計對象,劃若干地帶為永久田園,余為中心市一,附屬市七,公園五,墳園六,配置內外環大道,鐵路,碼頭,于其他應有之公共設備,因抗戰后本市人口劇增,為適應目前需要,同時擬具中心市之城南新市區計劃”。隨后,市區建設委員會根據“戰爭時期城市人口不可過分集中,應分散于近郊,采用田園都市原則,分區設計居民區和工業區,道路以放射形和環形相結合,以利市民疏散,減少損失”的指導思想開始著手桂林市區的規劃設計和實地勘察工作。

三、抗戰時期桂林設市探析

廣西省政府規劃桂林設市后,即召集各有關部門組織劃界委員會共同辦理縣市界域劃分之事。市政府正式成立前,劃界委員會經實地踏勘,初步擬定桂林市區的四至:東北至堯山山巔,東南至東附郭鄉屬的龍門村,南邊至二塘飛機場,西南至兩路口及山腳小亭,西至猴山隘,西北至鳳北鎮屬的六合村,北至靈川縣屬的大面墟。1940年1月1日,桂林市政府奉令籌備成立后,即按照前劃界域交接。25日,桂林市政府和臨桂縣政府各部門主管人員到縣政府會商:“僉以二塘飛機場附近,太沙、柘木兩鄉,僅劃數村歸市管轄,對于鄉村編制及推行政令,諸感不便,當經決議將城廂六鎮兩附郭鄉暨太沙、柘木兩鄉,依原日鄉鎮經界,全部劃歸市府管轄,會呈省府備案”。與靈川縣的劃界工作,先后經歷了兩次會商、實地踏勘后才確定雙方界域。1940年2月26日,靈川縣政府代表到桂林市政府會商,雙方商定將三合、樂清兩鄉全部撥歸桂林市管轄。3月9日,桂林市政府和靈川縣政府各部門主管人員前往樂清鄉公所,再次會商劃界事宜,并進行實地踏勘后,改變了原先劃界:“因樂清鄉地形錯綜復雜,不便管理,便改劃所屬之新南橋、三民、上下街、五權、四村街為桂林市轄區,并將鳳北鎮屬之中山街、六合、五福、三自、四教等五村街劃出與四者合并,組成北附廓,共計十二鄉鎮”。

結 語

總之,全面抗戰之前,廣西全省無符合法定設市條件的城市。全面抗戰爆發后,大量省外人士及工商業內遷桂林,設市的法定條件漸趨“成熟”,加之防空疏散的壓力加速設市的緊迫性。

參考文獻:

[1] 錢端升,等.民國政制史(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704.

[2] 馬啟邦.桂林社會調查[J].警高月刊,1935(1、2合刊):161-194.

[3][10] 潮聲.我來談廣西(三)[J].國訊旬刊,1938(183):14.

猜你喜歡
抗戰時期探析
論抗戰時期馬克思主義著作的出版與傳播
探析跟蹤審計在工程造價審計中的應用
數學物理反問題探析
數學物理反問題探析
高中數學新型課堂教學探析
一道選擇壓軸題的多種解法的探析
抗戰時期邊區人民調解制度的評價
探析一道新編填空題的多種解法
抗戰時期貴州的出版業探究
抗戰時期桂林音樂團體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