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研究

2017-11-15 09:10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17年6期
關鍵詞:民俗旅游景區旅游

鄉村旅游是到鄉村去了解一些鄉村民情、禮儀風俗等?,F代鄉村旅游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發展迅速。

中國各地的鄉村旅游開發主要以農業觀光和休閑農業為主,目前正向以觀光、考察、學習、參與、康體、休閑、度假、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其中國內游客參與率和回游率比較高的鄉村旅游項目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民俗風情旅游;以收獲各種農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務農采摘旅游和以民間傳統節慶活動為內容的鄉村節慶旅游等幾個方面。

中國鄉村旅游的開發模式多種多樣,下面我們簡單探討以下3種模式:中心都市依托型、著名景區依托型及自身擁有特色文化、景觀的復合型景區開發模式。

1 以中心城市為依托的發展模式

其主要特點是依托城市大市場,發展周末休閑度假旅游。在大中型城市周邊開發鄉村旅游,有很大的潛力,從客源規模上看,城市居民市場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從旅游動機上看,大多數城市居民有回歸自然、放松身心、向往鄉村清新空氣、感受鄉村淳樸民風的需求;從旅游活動實現的客觀條件上看,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可隨意支配收入和閑暇時間(周末和節假日),可以讓其實現短程觀光和短暫度假活動。

城市依托型的旅游開發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周邊的郊區鄉村旅游為代表,包括:北京的民俗村、成都的“農家樂”、深圳的農場、廣東的主題公園、福建的“農家樂”等。

1.1 北京的民俗村

近年來,隨著北京有車家庭數量的增多,以家庭、小團體為基礎的出游發展迅速。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觀自然景、賞民俗情、享田園樂”為主要內容的京郊民俗旅游已經成為北京市民出行旅游休閑的新選擇。正是由于這個需求,大大促進了北京民俗旅游的發展。

現在北京郊區共有民俗旅游接待戶2.4萬戶,民俗村300多個,其中市級民俗旅游接待戶近7 000戶,市級民俗旅游村110個,從事民俗旅游接待服務工作的農民超過了5萬人。

據統計,2004年北京民俗旅游收人超過7.5億元,其中昌平區從事民俗旅游接待的農戶戶均收入已達2萬多元;2005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北京市民俗旅游共接待111.2萬人次,民俗旅游綜合收人9 043.8萬元,總體情況好于上年,其中延慶縣增長最快,其民俗旅游接待人數、綜合收入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65.6 %和1倍多。

北京民俗村的發展模式有3種模式:以遙橋峪為代表的“自發型”、以雕窩為代表的“領頭雁”、以曹家路為代表的“好書記”模式。

北京民俗村旅游產品特色:(1)10個以地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養生文化、休閑文化、果品文化、餐飲文化等為特色的民俗旅游村。(2)6種特色的民俗體驗活動。即:延慶的“鄉下有我一分田”,大興的滿族婚喪嫁娶習俗活動,懷柔的“京郊滿族”風情園,房山西莊村的“巧姑靚嫂”基地,虹鱒魚養殖“一條溝”,以琉璃廟沿線為主的鱘魚養殖“一條川”。(3)10個不同季節的果品采摘品種。即:海淀區的白杏、昌平區的櫻桃、平谷區的蟠桃、大興區的西瓜、門頭溝的京白梨、懷柔的板栗、順義的棗、密云的核桃、延慶的蘋果、房山的柿子。(4)12種特色民俗餐飲、紀念品。即:平谷區雕窩村的烤全羊、海子村的燉魚頭、熊兒寨的侗家菜、黃草洼村的野菠菜;延慶縣柳溝村的“火盆鍋”、小河屯村的媯川傳統婚宴“八八席”、傳統米酒;懷柔的虹鱒魚燒烤;昌平區羊臺子村的手工編織;延慶縣珍珠泉村的鞋墊、岔道城村的印染、辛柵子村的燙花葫蘆等(顧曉園,2004)。

1.2 成都的“農家樂”

城市依托型鄉村旅游以成都市錦江區的三圣花鄉為代表,三圣花鄉以“五朵金花”聞名于世,在短短幾年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效益。其成功,正得益于其先進商業模式的規劃和有力推行。五朵金花指的是三圣花鄉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傾力打造的5個富民項目,按照時間順序先后為:花香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區域內的村民自清代以來就有種植花卉的傳統,是全國首批農業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于2006年4月被國家評為AAAA級旅游景區?!叭セㄠl”景區幅員面積12 km2,是一個集商務、休閑度假、文化創意、鄉村旅游為主的旅游度假勝地。景區環境優美,林木蔥蘢,空氣清新,四季花開不斷,蝶舞蜂飛,優美的生態環境吸引著眾多國內外游客。2009年旅游收入達2.9億元。轄區居民人均純收入12 544元。

其他類型還有:(1)農家園林型:以郫縣友愛鄉農科村為代表.依托花卉、盆景、苗木、樁頭生產基地,這是“農家樂”的發源地。(2)觀光果園型:以龍泉驛的書房村為代表。以水蜜桃、枇杷、梨子為依托,發展以春觀桃(梨)花、夏賞鮮果的花果觀光旅游,使旅游收入已經大大超過果品收入。(3)景區旅舍型:以遠效區都江堰的青城后山等自然風景區為代表。在景區附近的低檔次農家旅舍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歡迎。(4)花園客棧型:以新都縣農場改建的泥巴沱風景區等為代表。把農業生產組織轉變成為旅游企業,在農業用地上通過綠化美化,使之成為園林式建筑。此外還有養殖科普型、農事體驗型、川西民居型等。 政府通過免收管理費和稅費、對農家戶進行培訓以及實行“三證”管理和實行統一收費標準等方式給予扶持,同時采取星級管理、衛生環保整頓和推進規模、打造品牌一系列措施推進了成都“農家樂”健康有序地發展。

2 以著名景區為依托的發展模式

鄉村旅游的客源主要來自所依托的著名景區,與著名緊固前的距離比較近,有明顯的“搭便車”現象。其旅游產品的靈魂是民俗風情、民族風情和居民生活的文化提升和景觀化;同時,這類產品應與其依托景區的產品類型形成互補性,要突出本身特色,比方說,如果其依托的景區為觀光景區,則鄉村旅游景點可重點開發度假、休閑、品嘗、民俗于一體的景觀;如果所依托景區側重于度假休閑,則鄉村旅游景點應著重開發參與、觀賞、購買、娛樂、品嘗、民俗文化等類型的產品,還有一些是因為景區的配套接待發展而來的。endprint

比如:貴州的民族新特色村寨;杭州市桐廬縣鄉村旅游;依托黃山、張家界著名景區開展的鄉村旅游等。

2.1 貴州的民族新特色村寨

貴州省開展的民族鄉村旅游主要是依托特色村寨及其群落開發的鄉村深度體驗型產品,這種旅游產品文化的特性非常突出,前期主要吸引的是一批文化探秘的境外游客和研究學者,但隨著國際鄉村旅游市場的發展,國內旅游者“返璞歸真,回歸自然”需求的增加,這種結合了傳統的文化旅游活動與村寨田園風光的鄉村旅游產品表現出特有的發展潛力。在黔東南州巴拉河流域的眾多民族村寨中,朗德上寨被文化部授予了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民間藝術鄉”、“露天民族民俗博物館”、“全國重點文件保護單位”等稱號,旅游者可以從建筑、飲食、服飾、節日、生產、娛樂、禮儀、道德、信仰等方面窺見苗嶺山區的文化和歷史。這種模式屬于景區依托型,主要依托民族村寨或其他大型旅游景點來開展的鄉村旅游方式。

在貴州省鄉村旅游開發模式中,以平壩縣“天龍屯堡模式”最具代表性。依托明代遺存的典型屯堡村落的特殊優勢,天龍村開創了“政府+公司+旅行社+協會”“四位一體”的旅游開發模式,大力發展屯堡文化游,走出了一條鄉村旅游帶動經濟發展的路子,各方面按照分工各負其責,并享受助理的利益分配,有效地避免了農民從事旅游業可能造成的過度商業化,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當地文化的真實性。

3 復合型景區開發模式

這里的“獨立”指的是可以不依托中心城市或著名景區,“復合型”指的是產品功能的綜合性。依照復合型模式所開發的鄉村旅游產品具有資源整合性強、產品功能多樣化、經營規?;?、目標市場差異化等特點。其本身擁有豐富的、相互交織的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而且資源的原生性很強。

比如:中國十大魅力名鎮: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安徽省西遞宏村;全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所在地云南和順;湘水漓江兩大水系匯合處的廣西興安;舉世聞名的世界地質公園福建泰寧;清水穿城過人家盡枕河的浙江烏鎮;亞洲最美的濕地蒙古族發源地內蒙古額爾古納室韋;魚米之鄉文化重地浙江南??;南國的陶都廣東石灣;醇正水鄉舊時江南江蘇同里;世界建筑史上罕見的古堡小城山西張壁。

比如:哈尼梯田、嶺南的茶園風光,江西婺源——映照在油菜花里的清代徽式建筑、江南水鄉;山西平遙古鎮;以烏鎮為代表的江南水鄉等等。

這些地方自身擁有特色,足可以成為一個景區,作為旅游目的地的鄉村旅游景區。endprint

猜你喜歡
民俗旅游景區旅游
長假也救不回的景區破產
“摘牌”
國慶節前157個景區將迎來降價
我國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研究
昌平區民俗旅游持續增長
旅游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發展對策研究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