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休閑農業打造成農民致富的大產業

2017-11-15 09:18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17年6期
關鍵詞:農民農業旅游

近年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勢頭強勁。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產業發展瓶頸,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實現多樣化、集聚化、多元化、規范化、現代化、綠色化發展,不斷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

記者: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今年中央1號文件再次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陳曉華: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堅持統籌規劃、強化政策創設、加大公共服務,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呈現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廣、成效越來越明顯的良好態勢。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 700億元,從業人員845萬,帶動672萬戶農民受益。

2017年,農業部將以貫徹落實農業部等14部門《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為契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傳統村落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以創新創造為徑,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繼續推進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加大規劃引導、豐富產品業態、改善基礎設施、推動產業扶貧、弘揚農耕文化、培育知名品牌,指導各地在創新用地政策、加大財稅支持、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公共服務等方面提出具體落實措施,努力把休閑農業打造成農民致富的大產業。

記者:在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如何發揮“農業+”的作用,推進業態功能的多樣化?

陳曉華:當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增速很快。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上規模的各類經營主體已達30多萬個,比上年增加了4萬多個,增長15 %以上。但同時,功能單一、主題不明、特色不突出等問題較為普遍。有的盲目復古、簡單照搬,缺少歷史厚重感和文化鄉土味;有的功能拓展乏力,無法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采摘園數不勝數,能細看可回味的并不多見。

同質同構問題已嚴重制約了產業發展,必須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從拓展功能、滿足需求入手,通過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草原游、森林康養等多樣化模式,做足“農業+”文章,推動融合發展。大力推進“農業+旅游”。通過美化山水林田湖、創辦農業嘉年華、建設休閑農莊等新模式,讓市民在農村住下來、游起來,更好地享受青山綠水帶來的愉悅。大力推進“農業+教育”。開展農業科普、農事體驗、農業游學等活動,滿足市民近距離參與農業生產、學習農業知識的需求。大力推進“農業+文化”。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按照保護與傳承同步、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方式,展現農耕文明的魅力,塑造鄉村文化的特色,滿足游客對文化的需求。大力推進“農業+康養”。拓展養生養老、健身運動的功能,讓城市退休老人到鄉村居住,感受田園生活,享受返璞歸真的喜悅?!稗r業+”要科學地+、健康地+、巧妙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的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支撐能力。

記者:產業布局相對集中,能夠產生發展規模效應,如何推動當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集聚化?

陳曉華:當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雖然體量大,但布局分散,造成點與點無法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成本分攤,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發展休閑農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有“一盤棋”思想,處理好點線面關系。只有在抓好點上創建的基礎上,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才能促進線面工作;同樣,也只有形成“串珠成線、串線成面”的規模效應,點的發展才有根基。

這些年,農業部一直著力打造“3+1+X”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體系,形成了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我們要堅持點線面結合的思路,大力打造“綜合體”。以特色村鎮、田園綜合體等為載體,多層次開發生產生態生活功能,多維度策劃創意創新創造形態,形成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核心的產業融合體。大力打造“聚集區”。通過統一管理、股份合作等形式,組團發展,鼓勵農民利用自家農房、院落,連片打造有規模、有特色的農家樂聚集村,形成規模效應,著力培育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聚集區和產業帶。大力打造“金品牌”。繼續培育示范縣(市、區),打造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鎮),推介一批精品景點線路。鼓勵地方創造特色品牌。有重點、多渠道、跨平臺構建宣傳推介體系,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記者:目前社會各界非??春眯蓍e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參與發展的積極性非常高,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的問題應該怎么看?

陳曉華:農民是農村的主人,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主體。堅持以農為本、農民主體的原則,有利于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有利于更好地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也是一個開放的產業,一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渠道。在目前農民自身發展能力弱,農村資金、技術、人才相對短缺的情況下,也需要工商企業和其它社會主體參與其中,拓寬支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路徑,引導更多的現代要素流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推動其更快發展,更好地帶動農民、富裕農民。因此,我們要注入“新元素”。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開發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休閑旅游項目;允許返鄉下鄉的創業創新人員和當地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鼓勵其從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要鼓勵“互助合作”。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鄉村旅游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游企業;鼓勵農民以承包土地入股等形式與企業進行合作,不斷提高農民的資產性收益。要支持“自主創業”。探索農民自組織、自激勵、自就業的創業模式,積極培育創辦領辦休閑農業致富帶頭人,使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成為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的重要渠道。要強化“利益共享”。積極探索建立多方參與、互惠共贏的機制,既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又讓農民利益最大化,不能排擠農民、損害農民,不能讓“農家樂”只是“老板樂”。endprint

記者: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雖然非?;鸨?,但消費者休閑度假體驗不好的問題時有發生,如何有效利用各方資金,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的現代化?

陳曉華:隨著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成為大眾化、經常性的消費方式,市民節假日蜂擁而至已成為農村的一大景觀。2016年湖南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數達1.58億人次,同比增長11 %以上,重慶接待人數達1.52億人次,同比增長近20 %。河北館陶村今年春節從初一到十五,涌進90萬游客,是全縣總人口數量的3倍。短時間大批量客流對農村基礎設施和接待服務能力帶來壓力。有的進村道路等級低,車多路窄進不了村;有的缺少垃圾處理設施,游客走了,垃圾遍地。路難走、網難上、事難問,導致游客留不住、難再來。

與此同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越來越受到社會資本關注,創業創新資金接踵而至??梢哉f,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開始進入了投資合作、兼并重組、連鎖運營的新階段。面對發展機遇,我們一定要正確把握,引導資金更好地用在補短板上,用在產業提檔升級上。要整合財政資金。去年農業部與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實施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工程和項目,支持改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今年這個項目繼續實施,而且增加規模,要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資金使用效果;同時鼓勵各地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要撬動金融資金。鼓勵擔保機構加大對休閑農業的服務力度,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幫助經營主體解決融資難題。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采取多種信貸模式和服務方式,拓寬抵押擔保物范圍,加大對休閑農業的信貸支持。要帶動社會資金。鼓勵社會資本利用PPP、眾籌、“互聯網+”、發行債券等新型融資模式投資休閑農業。通過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作用,撬動金融資金、帶動社會資金,形成全方位投融資體系,讓農村的基礎公共和配套服務設施有人投、管得好、能常用。

記者:如何加強引導管理,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服務更加規范化?

陳曉華:當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還存在規劃引導不夠、管理水平不高、服務質量不優等問題。從開發層面看,不少業主對休閑農業發展僅憑一腔熱情,缺少專業成熟的想法,導致建設立項不科學,造成投資浪費,影響日后發展;從經營層面看,缺乏專門的管理策劃團隊,有眼光、懂經營、會設計的人才不足,產品開發缺乏創意,營銷策劃單一低效;從服務層面看,住宿、餐飲、導游等一線人員,大多缺少培訓直接上崗,服務能力和水平還有待提高。

今天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不同于過去農民分散搞“農家樂”,一定要加強管理服務,促進其有序規范持續地發展。要從規劃引導入手,積極推進“多規合一”,將休閑農業開發納入城鄉發展大系統中,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優化布局,明確發展方向、構筑產業特色,打造休閑農業產業帶和產業群。要從完善標準入手,加大休閑農業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宣貫力度,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地方行業標準,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等監管規范。加強統計監測運行分析,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構建完善的監測統計制度。要從人才培育入手,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校開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培養一批規劃設計、創意策劃和市場營銷專門人才。加強從業技能培訓,培養一批服務接待、教育解說實用人才,提升服務質量。要從示范帶動入手,加大對已認定示范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星級企業等的動態管理,確保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行業自律,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做到誠信守法經營。

記者: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過程中,如何平衡產業開發和生態保護的關系,推進產業發展方式綠色化?

陳曉華:現在仍有個別地方存在開發過度,導致山被挖、湖被填、樹被砍、田被占、房被拆等現象。生態環境破壞、特色資源浪費、傳統文化遺失,嚴重背離發展初衷。綠色生態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區別于其它行業的最根本特質,也是吸引消費者前來最重要的元素。鄉村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很大程度得益于鄉村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純凈的水質、健康的食品,得益于休閑農業讓人們養眼、養胃、養肺、養心、養腦。如果環境受到破壞,鄉村休閑將失去生命。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我們必須樹立生態保護的底線思維,按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并重的原則,在統籌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情況下,有條件地適度開發,留住鄉土味道,保住鄉村風貌,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發展道路。在發展模式上,不要貪大求洋,要優先發展土地集約利用的休閑農業類型,利用農民自己的住宅和宅基地興辦農家樂和民宿。要整體考慮鄉村風情、山水風貌,處理好環境和文化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加強農業文化遺產價值研究和傳統村落民居保護。在發展空間上,注重利用荒山、荒坡、荒灘等土地開發休閑農業設施建設,做到既促進休閑農業發展,又充分利用農村閑置資源。在發展方式上,要堅持植根農業,遵循農業自然規律,依靠植物、動物和農村景觀的自然魅力和能力,運用先進技術,發展綠色有機特色農業,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摘自《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2017-04-21)endprint

猜你喜歡
農民農業旅游
耕牛和農民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農民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旅游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農業科學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已達1200萬(等10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