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競爭力比較分析

2017-11-16 13:38韓通拉嘎
西南學林 2017年2期
關鍵詞:呼和浩特競爭力指標

韓通拉嘎

(內蒙古民族大學人事處)

引言

在全球經濟高速運行的背景下,城市承擔著一個區域乃至國家發展引領性的角色。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中,小至行業、產業間的競爭,大到區域、國家間的競爭,主要是通過城市競爭力來實現的。城市競爭力的含義具有綜合性,是指一個城市在有效利用、轉化資源,搶占、控制市場,踐行可持續發展等體現城市價值且區別于其他城市的能力。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市間發展速度參差不齊,城市規模也處于時刻更新的狀態。特別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歷史、政治、地域和信仰的多重作用下,少數民族地區的城市(多數民族地區僅有省會城市)是否具有增長極作用拉動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是否具有城市競爭力提高整個地區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都是現階段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著重考慮的重點。因此,筆者提出以下問題:少數民族地區的城市競爭力現狀如何,它們的發展趨勢是什么?主要是什么因素主導整個城市的運行軌跡?不同民族間城市發展競爭力是否具有差異?回答以上問題是本文目的與意義。

現有關于城市競爭力的研究,具體研究內容、方向大致為:1.不同指標測度城市競爭力及排名的研究。國外學者Dannis構建了C=f(U,N,T,F)模型,分別代入國際貿易數據、企業和產業、生活質量等數據,得出樣本城市的競爭力得分和排名。Markusen觀察重點是投資和人才,即對城市競爭力的測算主要測度該城市吸引人才和投資的能力,從而對樣本城市競爭力進行排名。LoleenBerdahl選取了技術、投資和知識等指標對大都市城市競爭力進行排名。國內對城市競爭力的相關研究較晚,主要有倪鵬飛采用綜合增長競爭力指標、發展成本競爭力指標、產業層次競爭力指標和收入水平競爭力指標等主成分分析法測度全國城市競爭力排名。陳曉芳則利用生產要素、城市間發展、發展成本和需求因素這四個指標來測度城市競爭力并進行排名。郝壽義使用科學技術、經濟實力、知識人才等20個數據指標通過綜合測算得出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并對樣本城市進行排名。2.某區域內城市群城市競爭力比較研究。Granovetter以不同城市所具有的資源稟賦、地理區位、城市環境以及人力資源等方面存在差異的角度,對中國香港、新加坡等不同國家的城市競爭力進行對比研究。方和榮則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峽西岸城市群的優缺點,進而比較其城市競爭力的強弱度。

國內外研究表明,城市競爭力是一個綜合性、相對性較強的測度指標。不僅需要結合具體城市的經濟數據進行量化測度評價,而且是不同城市間排名對比才能體現綜合實力強弱的體系。在現有文獻研究中,多數學者聚焦點為城市競爭力的測度、評價指標體系的選擇等方面,研究對象多為單一大都市的測度或大都市間的競爭力排名,卻鮮有對欠發達地區城市競爭力的研究,以及它們之間的對比分析。本文選取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內蒙古省會呼和浩特市(下文簡稱“呼和浩特”)、廣西壯族自治區省會南寧市(下文簡稱“南寧”)、云南省省會昆明市(下文簡稱“昆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下文簡稱“烏魯木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下文簡稱“銀川”)、貴州省省會貴陽市(下文簡稱“貴陽”)、青海省省會西寧市(下文簡稱“西寧”)以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下文簡稱“拉薩”)為研究對象,根據現有具有一定公信度的城市競爭力排名,分析其現階段狀況與發展趨勢,在同樣享有國家優惠政策的前提下,其城市競爭力是否存在差異及形成原因,以填補關于我國偏遠、欠發達的民族地區城市競爭力研究的缺乏。

一、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競爭力總體比較

(一)2002—2012年八市城市競爭力趨勢比較

1.八市城市競爭力綜合指數比較

城市競爭力是一個動態考察城市現狀的指標,觀察圖1,縱向比較可知,民族八省區的省會城市競爭力綜合指數的變動趨勢呈現波浪起伏且不斷增長的趨勢。除拉薩近11年指數變化幅度較小外,其余七市均有較大幅度的進步,且在2004年后表現為同升同降、基本一致的變動趨勢。從橫向對比的角度,2002年各市綜合指數相近,最高的是昆明0.547,第二、三名分別是南寧0.527和烏魯木齊0.524;指數最低的后三名分別是貴陽0.453、西寧0.388和拉薩0.011,最大差額比例為97.98%。同時,與同期發達城市北京的0.685、上海的0.741和深圳的0.787相比,最大差距為98.60%。2003年各市綜合指數下降且分散分布,最高的是呼和浩特0.363,最低的是拉薩,僅為0.009,相差97.52%。究其原因,2003年受到非典、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使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薄弱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受到重創。同年,上、北、深、廣的城市競爭力綜合指數為3.309、3.233、2.177和1.740,差距高達99.73%。自2004年至今,除拉薩發展較為緩慢外,其余七市城市競爭力綜合指數連年快速攀升,且變化幅度相似。說明在過去的11年中,民族八省區各省會城市競爭力整體呈現起伏上升態勢,除拉薩外,其余各市增速明顯、增幅比例基本一致。但是,整個民族八省區城市競爭力薄弱,與發達城市差距逐漸拉大。

圖1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綜合城市競爭力指數變化趨勢圖

2.八市城市競爭力排名比較

圖2顯示了11年八市城市競爭力排名變化趨勢,可以直觀地發現各市的排名與發展狀況有很強的關聯性,且排名次序基本保持不變或小幅度變化。其中,呼和浩特、南寧和昆明一直保持前三名的次序,且出現更替位列第一的現象。而烏魯木齊、銀川和貴陽一直屬于中等發展水平,名次分別在50—100、100—150和100—150的位段徘徊。排名靠后的是西寧和拉薩,名次在150—200、300以后的位段小幅度變化。結合各市近年來綜合發展狀況分析,呼和浩特、南寧和昆明分別依靠本身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邊境位置以及獨特的自然風光發展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經濟,加之西部大開發、西部強國政策以及民族自治地區的因地制宜的管理方針,三市表現出正向“馬太效應”式發展,提升了綜合實力,整個城市競爭力不斷強化。而烏魯木齊、銀川以及貴陽地理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薄弱的前提下,開放步伐略慢、發展速度較緩,一直無法擺脫“欠發達”的包袱,因而排名在民族省份中保持中等。青海省、西藏自治區是我國最貧困的省份之一,由于地處內陸西部、高寒氣候惡劣,先進的技術很難第一時間傳播至此;加之高科技人才匱乏,教育水平較低,開發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高新產業難度極大。盡管近年來綜合能力有所增強,但排名依舊靠后。

圖2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綜合城市競爭力排名變化趨勢圖

(二)2012年八市城市競爭力比較

觀察2012年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競爭力,從綜合指數值的角度分析,除了西寧和拉薩指數過低外,其余六市指數均在0.6—0.7分布,最大差額比例僅為11.92%,說明六市城市競爭力綜合水平相似。而將八市綜合比較,西寧綜合指數為0.550,拉薩僅為0.016,最大差額比例為41.25%,說明綜合測度整個民族地區城市競爭力,水平不一、發展進度不同。但是與十年前相比,民族地區間的差距明顯縮小,并有進一步共同發展進步的趨勢。從排名的角度分析,雖然各市在綜合指數方面相差無幾,排名卻在不同段位分布:呼和浩特排名最前為全國第50名;接著是南寧,排名54;接下來是烏魯木齊61名,銀川94名和貴陽96名。西寧排在100名之后,是139名;拉薩排名最后為326名。同期南方地區的地級城市——無錫(9)、蘇州(11)排名均靠在前列。作為一?。ɑ騾^)的首府,是該地區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而城市競爭力排名卻如此靠后,一方面說明我國民族地區綜合發展能力整體薄弱,另一方面說明各民族地區的城市競爭力發展也是良莠不齊。

表1 2012年八市城市競爭力綜合指數、排名表

二、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競爭力分指標比較

城市競爭力具有綜合性、全面性等特點,因而其數據是由多指標測度而成。目前,對于城市競爭力的測算指標的選擇尚不統一:Peter選取二、三產業零售額,二、三產業增加值作為測算城市競爭力的指標。MichaelPorter將因素條件、產業支持、企業策略、需求條件和政府、機會六方面要素結合作為原始指標,建立“鉆石模型”測度競爭力問題。國內學者倪鵬飛將經濟效率、產業發展、可持續發展、人才儲備等作為分項指標測度城市競爭力。鑒于保持文章數據統一性,本文借鑒倪鵬飛教授的理論研究,認為城市競爭力由綜合增長競爭力、經濟規模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知識城市競爭力和收入競爭力組合而成。為了挖掘我國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競爭力良莠不齊的內在原因,現分別對各分項指標進行分析。

(一)各分項指標描述性分析

1.綜合增長競爭力數據描述性分析

綜合增長競爭力測度的是城市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選用GDP增長率、人均儲蓄存款額增長率等數據綜合測算,剔除人口總量因素,可以保證橫向、縱向可比性。通過測算八市11年的相關數據的相對差異和絕對差異發現(圖3),近年來八市的經濟發展趨勢有增無減,2002—2005年發展速度較慢,平均每年增長15.27%。而2006年至今,折線圖斜率擴大,表現出年增長率上升,以年均20.25%的速度增長?;痉铣鞘懈偁幜C合指數變化趨勢。假設一是綜合增長競爭力對城市競爭力的整體測算具有正向偏好性趨向。

圖3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綜合增長競爭力數據標準差趨勢圖

2.經濟規模競爭力數據描述性分析

經濟規模競爭力測度的是城市創造價值所具備的規模程度,綜合將影響力、競爭力量化為經濟收入進行評價。主要是通過城市人均GDP來考察該指標。圖4是八市11年城市人均GDP標準差的變化趨勢走向圖,呈現波動起伏上升的狀態,特別是2006年后數據大幅度增長。分析圖4,2002—2005年,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的經濟規模變化幅度較小,增幅19.63%;到2006年還有輕微的回落,降低了14.55%。但是2006年至今,隨著折現斜率的不斷增大,可以清晰地發現,各市創造價值的規模逐年擴大。這與城市競爭力綜合指數逐年上升的趨勢吻合。假設二是經濟規模競爭力對城市競爭力的整體測算具有正向偏好性趨向。

圖4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經濟規模競爭力數據標準差趨勢圖

3.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數據描述性分析

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指數考量的是城市滿足現階段需求的同時,對將來發展不構成危害的能力,是一種未來發展趨向的指標。著重要求城市具備未雨綢繆、遠見卓識的能力。根據該指標的評價要求,選用符合其宗旨的量化數據:人均耕地面積、人均鐵路里程、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電信業務量;森林覆蓋率;生化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市場競爭運行水平。將圖4、圖5結合分析發現,各市代表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數據在初步描述時表現出波動起伏、整體逐年下降的趨勢,說明民族地區在綜合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充分規劃未來城市動向,也沒有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深刻貫徹。這與城市競爭力綜合指數變化趨勢相逆。假設三是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對城市競爭力的整體測算具有負向偏好性趨向。

圖5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標準差趨勢圖

圖6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環境與健康數據標準差趨勢圖

4.知識城市競爭力數據描述性分析

知識城市競爭力指數體現的是城市人才儲備、科技實力水平,在當今高新科技激烈競爭的時代,擁有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儲備,對城市未來藍圖具有戰略性意義。本文主要選擇師生比、每十萬人口各級學生人數;專業技術人員人數等進行綜合測度。圖7是八市人才潛力數據的標準差趨勢圖,整體起伏波動,且有下降趨勢。2002—2008年標準差從1.89下降到0.82,降低了130.49%;而2008—2011年有小幅度的回升,但很快在2012年下降。對比城市競爭力綜合指數的變化趨勢,變化有所出入。假設四是知識城市競爭力對城市競爭力整體測算具有負向偏好性趨向。

圖7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人才潛力數據標準差趨勢圖

5.收入水平競爭力數據描述性分析

收入水平競爭力考量的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質量,通常表現為居民可支配收入。收入水平是最直觀反映城市發展能力的指標,也是百姓能夠最直接滿足幸福感的標志。通過計算各市收入水平數據的變化趨勢發現(圖8),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現先平緩變化后逐年增長的趨勢。2002—2006年,各市水平保持在平均679.32元的水平;2006年后至今,各市以平均42.09%的速度增長,由起初的749.94元增加至今的1860.87元。反映出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民族省區也加快改革步伐,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與城市競爭力綜合指數變動趨勢較為吻合。假設五是收入水平競爭力對城市競爭力綜合測算具有正向偏好性趨向。

圖8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數據標準差趨勢圖

(二)分項指標分析

前文粗略地將數據描述性分析,從整體范圍對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競爭力的構成及影響因素進行五點概括性假設。但是,民族八省區各省會城市擁有不同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差異,不同因素影響其城市競爭力的大小也不同。那么,文章將著重對分項指標進行分析,結合各市分項指標數據和排名,對影響各市城市競爭力主要因素進行篩選及分析形成的差異。

表2 2012年民族八省區省會城市城市競爭力分項指標及排名

續表

1.綜合增長競爭力

八市在該指標排名次序如下:呼和浩特(0.087)、昆明(0.085)、南寧(0.082)、烏魯木齊(0.620)、銀川(0.608)、貴陽(0.604)、西寧(0.553)和拉薩(0.016)。這一次序排名與總排名基本吻合。呼和浩特在西部大開發、環渤海經濟圈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三重政策共同作用下,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可觀的投資前景,成為內蒙古主要增長極。2012年實現GDP2475.57億元,同比增長11.59%;三產結構比為4.9∶36.4∶58.7,很好地踐行工業化、科技化強市之路。但是在全國排名僅為77位,說明地處西部內陸省份,高新技術無法迅速波及;加之民族自治地區擁有宗教信仰、發展偏好的不同,導致經濟發展滯后。同期,只有呼和浩特、昆明和南寧經濟競爭力排名躋身100位之內,昆明作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是面向東南亞、南亞和東盟的交通樞紐,2012年實現全市GDP同比增長14.11%。同期,南寧GDP同比增長12.32%。而貴陽、西寧和拉薩,排名分列100—400位不等。說明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因其地理位置、人才儲備、發展基礎等不同的背景,結合不同民族保持的經商思維不同,因而進展程度不同。

2.經濟規模競爭力

八市在該指標排名次序較綜合經濟競爭力有所進步,其中呼和浩特、昆明、南寧和烏魯木齊較為集中。通常意義上,優勢產業集聚、資金雄厚、產業結構合理的城市所對應的經濟規模較大,經濟規模競爭力較強。近年來,呼和浩特在乳制品行業——蒙牛、伊利,電力工業——國能、豐泰,生物制藥與發酵工業、機械制造業等龍頭集團的帶領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昆明在改革開放后形成了以卷煙、機電、生物資源、信息、商貿旅游五大支柱產業,形成了西南地區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增長極。2012年,南寧產值億元企業達到496家,在億元企業的強勁拉動下,全市工業總量不斷擴大,經濟產業粗具規模。烏魯木齊是新歐亞大陸橋中國西段的橋頭堡,也是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擁有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一個出口加工區,推進該市成為西部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而排名后三位分別是銀川(0.135)、西寧(0.117)和拉薩(0.024),指數最大差距9.42倍。說明經濟規模和綜合經濟競爭力存在相似性,而且各民族省區經濟基礎、行業布局具有不同的現狀,導致經濟規模不同。

3.可持續發展競爭力

八市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的排名較綜合排名有所變化,分別是呼和浩特(0.532)、銀川(0.493)、貴陽(0.486)、南寧(0.484)、昆明(0.483)、烏魯木齊(0.457)、西寧(0.373)和拉薩(0.101)。在城市創造價值時,生態的保護、資源的節約以及后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得到關注。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相反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呼和浩特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2012年擁有20%的森林覆蓋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1.2%。呼和浩特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保護環境的理念,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全國排名38位。銀川擁有3.97萬公頃的濕地,擁有賀蘭山區天然次生林,2012年擁有59.8%的森林覆蓋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70.6%。貴陽是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2012年擁有31.6%的森林覆蓋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1.9%。相反,只有西寧和拉薩的排名為153和364,在100位之后。說明各市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生態保護、社會進步。

4.知識城市競爭力

“知識是第一生產力”,城市的競爭力核心是人才的競爭。專任教師師生比、科技人員人數、每十萬人口各級學生人數可以概括知識城市競爭力。該指標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別是呼和浩特(0.589)、銀川(0.573)和烏魯木齊(0.569),而排名后三位的城市分別是南寧(0.531)、西寧(0.257)和拉薩(0.113)。呼和浩特是西部地區教育、科研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2012年全市擁有24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央、自治區和市屬多家科研機構,專任教師師生比1∶17.59。2012年,銀川擁有高校19所。銀川是中國·阿拉伯國家經貿論壇永久舉辦地,是連接伊斯蘭國家與中國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全國穆斯林經濟、文化科教的中心。烏魯木齊作為與中亞國家國際物流港和加工貿易基地,在搭建的合作平臺之上交流科技研發項目。2012年全市擁有23所高校;專任教師師生比1∶16.87;專業技術人員數421372人。民族地區在地理偏遠、經濟貧困等因素的影響下,很難吸引高科技人才駐足,具有科研創新能力的高校也很少建立于此,這便是民族地區形成“越發展,越貧窮”負向“馬太效應”的主要原因之一。

5.收入水平競爭力

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百姓們“有錢花”,讓他們有足夠的金錢在醫療、教育、社會建設方面進行投資,以提升整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實力。2012年,八市在收入水平競爭力的排名躋身前100名的分別是呼和浩特(0.244)、昆明(0.199)、南寧(0.189)和銀川(0.174)。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呼和浩特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也相應提升。2012年,呼和浩特實現財政收入316.32億元,同比增長10.89%;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3150.3元。同年,昆明實現財政收入378.4億元,同比增長19.1%;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706元。同年,北京市、上海市分別實現財政收入3314.93億元和3743.71億元。排名最靠前的呼和浩特僅為其9.54%和8.49%,說明民族地區各市收入水平競爭力較弱。

通過分項指標的分析比對,呼和浩特是八市中各項指標指數值最大、排名最前的城市,因而當之無愧綜合排名也是八市中的第一位。拉薩因其經濟起步較晚、地理環境惡劣等因素,各分項指標指數值最小、排名最后,所以綜合排名位列八市最后。而其他各市,分別在不同指標下的排名順序有所變化。例如,南寧在綜合增長實力、經濟規模競爭力指標排名次于昆明,但是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指數與排名優于昆明,總排名也優于昆明。說明構成民族八省區各省會城市競爭力的因素所占比重不同,對綜合指標的測評也就有所不同。

三、八市城市競爭力模型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究各分項指標影響城市競爭力比重及不同城市間差異,本文選取2002—2012年八市城市競爭力及分項指標數據,定義綜合增長競爭力、經濟規模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知識城市競爭力和收入水平競爭力分別為自變量X1、X2、X3、X4、X5,綜合競爭力為因變量Y。采用Eviews軟件建立模型,利用公式計算兩者間親疏關系,回歸分析八市城市競爭力,以解讀民族地區不同城市的發展模式差別。

(一)呼和浩特城市競爭力模型

表3是呼和浩特城市競爭力模型的相關數據,可決系數R2值0.9982接近1,說明擬合優度較好。F值為336.8314,有顯著的統計性意義。D-W 值為2.2076,說明自相關性較弱。綜合上述分析,驗證了呼和浩特城市競爭力由各分項指標構成的正確性、意義性。結合公式(1),X1、X2的系數為負,表示代表經濟規模的X2對呼和浩特綜合競爭力的影響為負,其增加1%,綜合競爭力減少0.8120,這與前文假設二相悖;而代表知識城市競爭力X4系數最大,說明每增加1%的知識人才儲備,呼和浩特綜合競爭力就增加0.5417。因而得出結論一:2002—2012年間,呼和浩特城市競爭力水平在民族八省區各省會城市中綜合排名第一;主要是依靠知識城市競爭力、收入水平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的相對優勢正向推動促成的;而經濟規模、綜合增長水平對其的影響逐年下降。

表3 呼和浩特城市競爭力回歸系數

(二)南寧城市競爭力模型

南寧城市競爭力模型相關數據顯示(表4),可決系數R2值0.9757在[0,1]之間,擬合優度較好。F值在1%的顯著水平下具有統計意義。D-W 值接近2,說明自相關性較弱。說明南寧城市競爭力的測度數據具有科學性,模型結果也具有實驗意義。進一步公式(2),代表經濟規模競爭力X2系數最大,說明在其值增加1%時,綜合競爭力增加1.7702,對于整體貢獻最大。而代表綜合增長競爭力X1的系數最小為負,說明每增加1%的增長競爭力,綜合競爭力就減少0.2367,影響為負。因而得出結論二:南寧城市競爭力在11年間八市排名第二;經濟規模競爭力、收入水平競爭力和知識城市競爭力貢獻為正,其中經濟規模相對優勢貢獻最大;而綜合增長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影響為負。

表4 南寧城市競爭力回歸系數

(三)昆明城市競爭力

表5清晰地表現出昆明各分項數據能夠較好詮釋綜合競爭力水平,且數據選擇較為準確、有意義。公式(3)則進一步說明在各分項指標中,經濟規模競爭力具有相對優勢,其每增加1%就會提升綜合競爭力0.8495,貢獻度最大;而代表收入水平競爭力的X5系數為負,表示每增加1%就會縮減綜合指數0.1964。結論三:昆明在八市城市競爭力中排名第三位;經濟規模競爭力具有最大貢獻能力,其次為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最后是知識城市競爭力;而收入水平競爭力和綜合增長競爭力的貢獻逐年下降。

表5 昆明城市競爭力回歸系數

(四)烏魯木齊城市競爭力模型

表6 烏魯木齊城市競爭力回歸系數

續表

烏魯木齊各分項指標數據的選擇也在合適的擬合優度范圍內(0.9845)。F值是237.9922,具有顯著的統計意義。公式(4)顯示,經濟規模對綜合競爭力貢獻度最大,即每增加1%的經濟規模競爭力,綜合指數就提高1.1666;而綜合增長力系數為負,說明貢獻為負。結論四:烏魯木齊城市競爭力在八市中排名第四位;除了綜合增長競爭力貢獻為負外,其余分項指標都對整體競爭力有正向促進作用。

(五)銀川城市競爭力模型

結合表7和公式(5)可知,銀川各分項指標對綜合競爭力的貢獻度依次排序為:經濟規模競爭力、知識城市競爭力、綜合增長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而收入水平能力的影響為負。這與前四座城市最大的區別是綜合增長的正向促進作用,說明銀川在民族八省區各省會城市中尚存經濟增長能力。身處西部內陸城市,技術無法快速更新、經濟開發程度不夠等因素已經在不斷改變,經濟基礎帶動整座城市進步的能力在不斷增強。而收入水平卻成為阻礙綜合競爭力增加的指標,原因之一是城鄉二元經濟現象嚴重導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差距過大。這是我國西部城市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改善這一現狀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表7 銀川城市競爭力回歸系數

(六)貴陽城市競爭力模型

表8 貴陽城市競爭力回歸系數

貴陽城市競爭力模型和銀川具有很多相似之處,綜合增長競爭力系數為正,收入水平競爭力系數為負。貴陽一直都是我國省會城市人均GDP排名靠后的城市,經濟發展沒有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導致人民生活水平一直無法得到提升。公式(6)顯示,除了經濟規模競爭力貢獻度最大外,知識城市競爭力、綜合增長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競爭力依次對該市綜合競爭力發力,說明貴陽正在尋找一條因地制宜的好路讓城市迅速蛻變,以至于該市綜合競爭力排名在11年間有了一定的提升。

(七)西寧城市競爭力模型

表9 西寧城市競爭力回歸系數

西寧也是西部落后城市之一,惡劣的自然環境、落后的科學技術無法吸引過多的投資注入。公式(7)客觀地表現出西寧知識、人才儲備能力以及收入水平都為整個城市競爭力帶來負面效應。但是也不能忽視經濟增長、經濟規模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帶來的正面拉動作用。綜合而言,青海擁有許多寶貴、稀有的自然寶藏,例如:豐富的水資源、鹽礦等,如何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基礎,改善城市投資環境成為未來西寧發展城市競爭力、提升城市品牌的關鍵切入點。

(八)拉薩城市競爭力模型

表10 拉薩城市競爭力回歸系數

續表

拉薩是我國海拔較高的省會城市之一,高寒氣候給發展經濟帶來了許多阻礙。但是在發展西藏經濟時,考慮到其特有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當地政府建立了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發展工業項目。從公式(8)的數據顯示,經濟規模、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綜合增長力對綜合競爭力有正向貢獻力;同西寧一樣,收入水平和知識、人才儲備能力卻只有負向貢獻力。而且拉薩是民族八省區各省會城市競爭力最弱的城市,這也是受到了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比較八市城市競爭力的回歸結果,發現了許多異同之處。排名靠前的城市分別為呼和浩特、南寧、昆明和烏魯木齊,它們的相同之處是綜合增長競爭力系數為負,說明這些城市的發展已經由原先單純依靠發展工業促進經濟增長的階段轉化為尋求更適宜道路進行發展,它們意識到僅僅在自然資源豐富的支持下是無法可持續發展的。差異之處是:呼和浩特選擇提升全市知識、人才儲備能力,縮減城鄉收入差距等方法來建立區域增長極,以增強整個城市的綜合競爭能力。南寧則繼續擴大經濟規模,縮減城鄉人均收入差距和發展科技人才“三管齊下”提升城市競爭力。昆明力圖從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方面入手,促進整個綜合競爭實力,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和改變傳統旅游概念等措施得以完成。烏魯木齊也是在繼續擴充經濟規模的前提下,引導居民建立環保、低碳消費模式,提高社會文化程度。經濟相對落后的貴陽、西寧和拉薩,擁有的相同之處是綜合增長競爭力系數、經濟規模系數和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系數為正,而知識、人才儲備能力和收入水平競爭力系數為負。在經濟發展尚處初級階段的這三座城市,首要任務依然是擺脫貧困、發展經濟,同時三市也意識到可持續發展對于今后城市定位的重要意義。

結論

從2002—2012年八市城市競爭力發展趨勢走向來看,各市均有不同程度的進步。雖然八市排名基本保持相對不變,但是從全國的角度來說,呼和浩特排名從2002年的74名躍居全國前50名;南寧、昆明、烏魯木齊在上下不斷波動起伏的變化中排名均有進步;銀川和貴陽也有原先的100名之后上升至100之前;西寧和拉薩雖然排名靠后,但是也有原先的154名、375名上升至127名、326名。八市城市競爭力的整體進步與各分項指標的相對優勢存在相關性,且不同城市的分項指標貢獻度不同。經濟基礎較好、素有老工業城市的呼和浩特,力求經濟發展轉型,從可持續發展能力、人才知識儲備入手,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城市競爭力。南寧、昆明和烏魯木齊則保持現有經濟規模不斷擴充的基礎上,加大縮減城鄉居民收入力度,積極建立城市基礎設施,提升整座城市社會文化水平來增強城市競爭力。而經濟基礎薄弱、發展環境惡劣的貴陽、西寧和拉薩,堅持經濟增長帶動全市綜合發展,發揮后發優勢,建設當地技術科技工業園區,吸引外資,實現低消耗、高收益的集約型生產方式??傊?,在西部大開發政策的繼續推動下,在各自治區民族自治政策的引導下,以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為目的,將民族團結、民族互愛作為前提,建設民族各省區,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經濟才是最終目的。

猜你喜歡
呼和浩特競爭力指標
呼和浩特之旅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責任競爭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的必選項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