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設計心理

2017-11-17 04:10李冰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0期
關鍵詞:交互意識

李冰

【摘要】正如有辦法,設計師可以在任何地方布局,做形式,色彩和設計,因此我們需要交互設計,我們要設計理論,我們需要設計心理,我們同樣需要設計的“爭鳴”。

【關鍵詞】設計心理 意識 交互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029-02

觀賞者能看見什么,取決于他如何分配注意力,也就是說,取決于他的預期和他的知覺探測。這是烏爾里克·奈塞爾在《認識和現實》中說的話,只要稍微研究一下視覺心理,我們就會發現,觀看從一開始就是有選擇的,眼睛對樣本做出什么反應取決于許多生理和心理因素。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在各個地方走動的時候,我們會有目的的去觀察一些東西,但是這種“目的”在許多時候往往會在無意中而轉變。設計早于產業,在產業的發展的帶動下,設計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商家往往想要抓住人們的心理,將自己的產品賣出去,于是在產品的外部形式上下了不少功夫。目前大多數人還認為設計與純藝術創作沒有太大區別,只單純地看到設計的感性一面,而不愿意揭開設計的理性的一面。

現代設計的發展已經有一百多年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它對市場的巨大作用,企業大力推廣和廣泛應用設計以獲取巨額利潤,而相應的設計理論卻十分的缺乏。設計理論還有更廣闊的領域急待發展。隨著設計向縱深方向發展,設計師越來越不能隨心所欲地創意,而必須考慮設計過程中人的因素,分析消費者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征。

在傳統的消費觀念中,人們比較關注物體,只有設計可以全面發揮物質的效能,才是好的設計方案。當前人們比較關注人這個要素,對于設計的限制和要求越來越多,這個過程中,人屬于關鍵的因素,人們一方面不僅需要獲取商品的物質效能,還需要滿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如果設計的層次逐漸提升,則需要設計心理學方面的理論支撐。同時,設計心理學的研究也是這樣的道理,一般都是采用心理學實驗的思路和形式來開展的。比如,我們熟悉的包裝,比較吸引眼球的包裝可以憑借著良好的包裝設計來提升在外觀方面的評價,并且讓產品在許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抓住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使消費者留意、停頓、觀察,贊賞并產生購買行為,如“旺仔”牛奶的卡通圖形以及罐身的文字,消費者看到了旺旺的卡通造型已經感到快樂,再看到這句煽情的廣告語,怎能不隨手拿一罐喝掉呢?

設計的過程,無論是從為“誰”設計的“誰”,還是從設計師的角度考慮,都牽涉到心理學問題,這些問題都具有設計學科的特點和規律性,需要進行專門的研究。

消費者和設計師都是具有主觀意識和自主思維的個體,都以不同的心理過程影響和決定設計。而設計師在創作中必然受其知識背景的作用,即使在同樣的限制條件下也會產生不同的創意,使設計結果大相徑庭。因此,設計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是消費者心理學,主要研究購買和使用商品過程中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可以由設計來調整的因素;對設計師而言,就是如何獲取及運用有效的設計參數。

但是,設計是一個艱苦創作的過程,與純藝術領域的創作有很大的差別,不可能天馬行空,放任自由,必須在許多的限制條件下綜合進行。因此,積極地發展有設計特色的設計創造思維是設計心理學不可或缺的內容。在我們國內,交往與親和、成就以及一些喜慶的元素是常用的,并且是在潛意識里面被提倡的設計元素,這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的。正如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英]E.H.貢布里希在《秩序感》中說的:“人類制作的圖案本身是為某些文化目的服務的。當各種紋樣有了各自的意義之后,人們隨意制作圖案的自由就要受到傳統勢力的限制”。很多時候人們提倡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被應用到了各種場合,好多時候設計師的個人觀點會強加到別人身上,比如正在學習設計的初學者,普通的消費者等,不知這是好還是壞呢?

昨日的創新成為今日的傳統,今日的設計將成為明日的文化,“傳統”串聯著過去與未來,它反映人們在生活上的求安和審美趣味進而成為共同的視覺符號?!皞鹘y”的現代化運用,首先要了解中國人的吉祥觀念、處世哲學、文化思想等,才能理解特定吉祥圖案所要表達的特定意義。在統一的基礎上進行專門個案研究,了解一個吉祥圖案的發展歷程、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然后才能在現代設計中把這些內涵挖掘出來有效運用,并結合時代意識,達到有機的融合。但是我個人認為,沒有“爭鳴”就不會有進步,盡管“傳統”包攏萬象,但總歸才為“一家”。比如我們在看電視劇,突然中斷,來一段廣告,會怎樣?但是假如廣告比電視劇還要精彩,那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結果呢?一直以來,類似于恐怖心理這一類作品被我們看作是一種“負面影響”,國內甚至沒有一例這樣的廣告榮登光明的媒介,不知這樣是好還是壞,我們的意識是否應該更寬廣一些呢?

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需要在建立設計心理學的框架后細分設計心理學的內容,使其更專業化、更完善,如同我們需要理論,需要實際的市場規范,我們同樣需要“爭鳴”。

參考文獻:

[1]《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英]E.H.貢布里希

[2]《認識和現實》——烏爾里克·奈塞爾

[3]《裝飾》——解構心理學

猜你喜歡
交互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滲透模型思想強化化歸意識
科比:寫給17歲的自己
初一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應從“理解”入手
實驗激發思維 問題交流智慧
基于圖形用戶界面的多點觸控交互技術綜述
大學英語教師“交互”信念、知識與教師專業發展
虛擬現實技術概論
消防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