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認知的缺失

2017-11-17 04:10曾蔚琳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0期
關鍵詞:巨嬰人格責任

曾蔚琳

【摘要】當前社會“巨嬰”現象的存在,父母的保護傘下成長的有著成年身軀的大小孩,折射出成年人缺乏社會責任,導致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呼吁家庭與社會應當注重每一位孩童的人格教育,培育身體心靈俱健全之人。

【關鍵詞】巨嬰 教育缺失 人格 責任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194-01

“六一”本是為兒童而慶祝的節日,而如今,越來越多“80后”“90后”也蹭入了“六一狂歡”的隊伍?!白1緦殞毠澣湛鞓贰薄氨緦殞毠澣盏搅?,你們準備好禮物了嗎?”等語言充斥朋友圈。這群已是成年人的群體卻在屬于自己的節日——“青年節”無所適從甚至冷眼旁觀。這實際上暴露了當今眾多青年對自己身份地位的意識仍然模糊的現象,更體現當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嚴重疏忽。

有童心固然好,然而這群成年人在自己應該過的節日前卻無所適從。這一點恰恰從細微的方面體現出這批成年人對自己身份和責任認識的欠缺。作為一位合格獨立的年輕人,可以有孩童般年輕的心,可以有嬉鬧時刻,但是對自己已為成年,應更加獨立的認識,會讓他們清楚,不僅僅是青年節,在家庭社會中,自己應當扮演如何的角色。

當今社會,普遍存在一種“巨嬰”現象?!翱欣弦蛔濉?,沒有意識到自己已作為獨立個體而存在,在步入社會甚至中年都依賴年邁的父母;更有年輕人組建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后,并沒有認識到自己作為妻子或是丈夫,應該為家庭承擔怎樣的責任;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慌張茫然,不知自己作為員工,對公司應該承擔何樣責任。這些成年群體,在脫離家庭如此溫暖而堅實的避風港后,沒有認清自己作為成年人,以各種不同的身份參與著社會的運轉。社會的現實是客觀且殘酷的,角色又是復雜多樣的,意味著成年人要逐漸離開輕松無忌的兒童角色,揭開曾經被家庭隔著的與社會的一層紗,獨立地面對社會的復雜風云。

導致這群“巨嬰”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80后、90后的童年生活已遠遠超越了60后、70后,無需過多地為父母操勞生活,基本衣食無憂,不必如其父輩一般,為家庭糧口而擔憂地數著指頭、從小就知一切來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機會、承擔苦與累。他們其中更多的,是如明珠一般緊緊地被父母保護于手掌心,寵愛至成年或更甚?;蛘?,則是在父母的安排與操控下,順從地參加補習,機械地完成著童年,而沒有在幼兒童年至青春期如此性格成形的關鍵時期煉造一個有思想有血肉的靈魂。這些曾經也是孩童的成年人,在填鴨式教育的壓迫下,家庭人格教育的疏漏之中,草草地便步入了風浪更大的社會。因而這些大至啃老族,不稱職的妻子或丈夫,能力薄弱的員工,小至過六一而不知過青年節的人,都在社會中畏縮退步,甚至逃避現實。

成長與新舊交替是自然規則。孩童總會逐漸蛻去父母給予的翅膀而邁向成年,以獨立個體而存在。家庭與社會當注重每一位孩童的人格教育,培育身體心靈俱健全之人。

參考文獻:

[1]程振偉.“80后”“90后”蹭“六一”折射青年迷茫[EB/OL]http://news.cjn.cn/cjsp/fb/201706/t3018100.htm,2017-06-02

[2]張然.“巨嬰”父母的煩惱[J]. 公民導刊,2016,(06)

[3]顧學文.長不大的“巨嬰”很傷人[N]. 解放日報,2017-02-13

猜你喜歡
巨嬰人格責任
以鳥喻人
《人格的發展——巴金傳》(評傳)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嗎?
兒要八旬母陪著看病緣于“巨嬰”心理
《責任與擔當》
每個人都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誰的責任
責任(四)
無處不在的“巨嬰”
無處不在的“巨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