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的價值
——經濟人假設之外

2017-11-21 05:58張坤康博涵趙杰麗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7年36期
關鍵詞:經濟學公平知識點

張坤 康博涵 趙杰麗

公平的價值
——經濟人假設之外

張坤 康博涵 趙杰麗

經濟人假設是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條件前提,此假設把人設置成“理性人”,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為行為的目的。本文嘗試從經濟人假設這個角度為出發點,分析“公平”在經濟人假設之外的真實現象,通過課堂教學達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經濟學作為經貿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一直以來都是以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邏輯為基點進行教學,既然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自有其研究分析的基本框架,為了學科研究的需要,經濟學的研究也是以各種基本假設為前提,既然有假設,那么就有其局限性。

面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經濟學的教學應該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使學生達到知識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情感能力綜合發展的培養目標。

問題的提出

根據經濟學的假設邏輯,人都是純粹理性之人,所以經濟人所追求的就是在現有條件約束下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生產者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消費者追求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傳統方式下,對于經濟學的教學都是以這種西方經濟學的基本邏輯為基點展開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是以知識的學習和獲得為主要內容,以期為今后進一步的學習研究打下良好的學術基礎。但這種教學模式可能更適合研究型的學生,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則顯得有些空洞,高職院校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經濟學本身就是一門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在我們日常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時時處處無不映射出經濟學的影子。那么既然經濟學是一門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學科,足見其很強的實踐性。所以通過系統專業的學習,不但讓學生擁有全面立體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更好地服務于自己,服務于他人,服務于社會。

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給學生灌輸傳統理論中的知識則會讓學生變成“書呆子”,以錯誤的角度作為自己行動的參考標桿,將會出現非常不良的現象和后果。所以此文章選擇以經濟人假設這個層面展開。

真實案例里的經濟人假設試驗

上文中說到,在我們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對于理論性的知識需要有所了解,而更加重要的是要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考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還要兼具正確的道德意識。

以經濟人假設這一基本經濟學前提為例,可以列舉許多真實的生活案例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辨析,從而使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更加立體化,思維也更加開闊。以下通過關于“自私”與“公平”的試驗,做以具體的討論。

[試驗1]:試驗的對象為兩個人A和B,他們從未謀面,試驗中給這兩個人10萬元錢,抽簽決定誰是A誰是B,由A來決定這10萬元錢怎么分配,如果B同意就按A的方案分配,如果B不同意則兩人都分不到一分錢。而且規定,此過程只能進行一次,即拒絕某一方案后不能再提出其他的方案。

請思考,如果你是A,你將怎么分這筆錢呢?

在此游戲規則下,如果按照經濟人的假設邏輯來分析,那么A、B兩個人都是自私理性的經濟人,最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A分給B 1元錢,在這種情況下,B即使覺得錢太少,但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他應該會認為有比沒有好,如果他不同意,則連1元錢也分不到,所以隨著B的同意,A也將會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獲得99999元。請注意,這是我們在理論框架下的分析所得。但實際情況又會是什么樣呢?

試驗結果顯示,人們的行為和預測的情況有不小的差異。在試驗過程中,很大一部分人(A)都將至少40%以上的份額給予對方,還有一部分人(A)提出的方案是兩個人各得1/2,還有更少一部分人(A)將少于20%的份額給予對方,這三種情況下導致的結果也非常有趣,前兩種方案下B都選擇了接受,而最后一種方案B則選擇了拒絕。

由此可以證明,大多數人并不是鼠目寸光,只追求自己利益的“自私”的經濟人,而且在他感到不公平的時候,寧愿選擇放棄能夠得到的利益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進行一種報復性的行為。

[試驗2]:將試驗1中的規則進一步推向極致,看一看是怎樣的結果。在試驗1的規則下,如果改為B拒絕A的方案,則A將得到全部的10萬元,那么A又會怎么做呢?如果你是A,你會怎么做呢?

此試驗在多個國家,多個文化背景下的人群中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即使A分給B的份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沒有出現給B幾近于零的方案。由此證明,不論各種文化背景下,大多數人并不是只圖眼前利益的純粹的理性人,而對公平性,甚至可以說“公平感”的重視,則有可能讓人成為利他主義者。

教學啟發

經濟人假設的知識點是經濟學學習的前提,也是最基本的部分,所以這部分的學習尤其重要,對于基礎邏輯的辯證性的學習能讓學生樹立更準確的學習方向。

通過讓學生參與以上的兩個小實驗,可以引導他們對此知識點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同時辯證地學習此知識點。

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使學生在今后分析自己遇到的各種復雜情況時,可以更客觀地去進行分析和判斷,而且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也會更加具備人文情懷,不會“本本主義”簡單直接地生搬硬套教材中學到的某些理論,從而走入不現實或是惡劣的極端,釀成更嚴重的后果。

社會的進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但不需要只具備知識和技能的人,我們要培養的人才是具備扎實專業知識技能,并具備良好道德品質的全面人才,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和嘗試,也希望在這樣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也培養出不但適應更能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人才。

(作者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經濟學公平知識點
公平對抗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怎樣才公平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笨柴兄弟
公平比較
關于G20 的知識點
經濟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