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院校專業評估與專業診改的分化及協同作用研究

2017-11-21 05:40付達華陳宇斌王二麗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7年43期
關鍵詞:指標體系職業院校評估

◎付達華 陳宇斌 王二麗

職業院校專業評估與專業診改的分化及協同作用研究

◎付達華 陳宇斌 王二麗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現已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對教育教學的評估也逐步由院校層面的評估深入到專業層面。無論是專業外部評估還是專業內部評估,都對推動職業院校的內涵建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二者因為評估主體和實施方式的不同,產生了評價指標、評價內涵和作用三個方面的分化。本文試闡述二者的現狀、分化及對職業院校專業建設的協同作用。

作為一種新的教育類型,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只有短短30年的歷史。進入21世紀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人才培養質量也得到了社會空前的重視,辦學評估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按照評價主體的不同,分為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兩種方式。內部評價是指職業院校對自身質量開展的評價制度,診斷與改進工作即屬內部評價;外部評價則是指政府部門或第三方機構對職業院校辦學質量的評價,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即屬此類。目前多數省份已進入了第二輪人才培養工作評估階段,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也進入試點階段。這些工作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都是在整個學校層面開展的(即院校評估)。

作為承擔人才培養工作任務的主要載體,專業是連接職業院校和社會、行業企業的橋梁,以專業為評估客體的評估尤為重要,是促進職業院校教學建設和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定期開展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專業教學情況評估?!陡叩嚷殬I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也明確提出“支持對用人單位影響力大的行業組織開展專業層面的教學診改試點,……”。專業層面開展的評估同樣可分為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兩種方式,既可由政府部門組織或第三方機構完成外部評估,也可由人才培養質量保證責任主體-職業院校自主完成內部評估。本文試闡述專業評估和專業診改的現狀、二者的主要分化及其對職業院校專業建設的協同促進作用。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評估現狀

專業評估通常指專業外部評價,通常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組或委托第三方機構針對職業院校的某一特定專業或專業群,就其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辦學條件、人才培養過程、人才培養質量、招生就業情況、專業文化等進行綜合評價,以確定該專業是否具備舉辦該專業教育資質、或確定其專業辦學水平。

作為一種新的教育類型,與本科教育較為成熟的專業評估體系相比,高職教育的專業評估歷史尚不足十年。目前,有少數?。ㄖ陛犑校┰谑〖墝用嫜芯恐朴喠烁呗氃盒I評估方案及指標體系,組織對本省產業需求量大、專業布點多的專業開展評估。以福建省為例,福建省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于 2012年8月制訂發布了《福建省高等職業院校專業建設質量評價指標(試行)》,并從2013年開始分批次組織開展了對全省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建筑工程、機械設計與制造、機電設備等共計幾十個專業的評估,并對這些專業進行了省內排名。也有部分高職院校主動向教育評估研究中心申請開展專業評估,以作為專業建設的指導。云南省和重慶市也進行了類似模式的專業評估。到目前為止,該模式應該算是較為系統、全面、客觀的專業外部評估模式。從評估目的和作用看,該評估模式主要是成果評估。除這種模式外,各地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國家及省級示范校申報及驗收、品牌(示范)專業評選、新專業審批、高職院校辦學質量年度報告、就業質量報告、專業競爭力排名等各類申報、評審、驗收工作中,都對高職教育專業評估的部分內容也有或多或少的涉及。但這些工作中涉及的專業評估內容較少,不夠系統、全面,評價結果多不具對比性,其評估作用也不盡相同。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診改現狀

專業診改是由職業院校自發進行的、以專業為評估客體開展的內部評估,是職業院校對具體承擔教學任務的各專業進行的自主診斷。通過專業診改,職業院校及各專業可科學確定專業建設目標、科學調整專業發展規劃和方案、科學制定專業標準、督查專業建設進程、改善專業辦學條件、促進校企合作、監控落實人才培養過程、完善質量保障體系、培育專業特色,持續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提出:各職業院校履行人才培養工作質量保證主體責任,建立常態化周期性的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開展多層面多維度的診斷與改進工作,試行專業診改,倒逼專業改革與建設。目前全國范圍內有二十多所高職院校開展了診改試點工作,但也都是在整個學校層面開展的診改,以專業或密切相關專業群開展的專業診改工作尚未見報道。我院于2015年自主完成了專業內部評估工作,并將評估結果用于專業建設指導,通過兩年有的放矢的建設,各專業均取得了較好的建設成效,這是我院自主進行的初次專業診改工作?,F正根據《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文件精神,設計圍繞“目標體系-標準體系-實施體系-評價體系”的專業診改指標體系,開展系統化專業診斷與改進工作。

一般來說,職業院校專業診改可按以下基本程序進行:

制定《專業診斷與改進指標體系》:由職業院校質保委員會組織專家根據學校專業特色制訂《專業診斷與改進指標體系》;

專業診斷:各專業(群)對照《專業診改指標體系》進行自我診斷,查出不足,分析問題成因,提出針對性改進方案;

專家復核:由質保委員會組織專家組,按照既定的專業診改指標體系對有關專業進行復核診斷,主要考察各專業自主診斷的準確性;

結果發布:在全校范圍內公布專業診改結果;

結果應用:各專業(群)根據專業診改結果調整、制訂專業建設方案并進行充分認證,啟動新一輪專業建設工作。

專業診改工作應是一項常態化周期性工作。上述專業診改基本程序需循環進行,按照“目標-標準-運行-診斷-改進”的8字形質量螺旋上升的診改機制,不斷提升專業建設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專業評估與專業診改的分化及協同作用

無論是專業評估,還是專業診改,其目的是共同的,都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但二者的評估主體和完成方式不同,專業評估主要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主導下,委托第三方完成;而專業診改則由人才培養質量保證責任主體-職業院校自主完成。這點正如“職業教育評估系統架構與高職院校下輪評估實施方案的研究與實踐”總課題組組長楊應崧教授的總結:外部評估好比“醫院體檢”,內部診改正如“自我保健”。楊應崧教授還系統總結了外部評估和內部診改的不同。筆者認為,因為評估主體和評估方式的不同,導致專業評估和專業診改產生了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分化。

一是評價指標分化為“統一標準”和“個性指標”。專業評估通常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發起、委托第三方機構完成。如果針對每個專業都設計一個評價指標體系,顯然不現實。同時,不同專業各有其不同專業特色,其人才培養模式及過程等也大相徑庭,想設計出一個四海皆準、又能充分體現各專業特色的評價指標體系也不現實。因此,目前多數地方采用以專業要素為依據的共性專業評價指標體系,這種共性專業評價指標體系可稱之為“統一標準”。而專業診改的評價主體是職業院校,其評價指標體系由職業院校自身設計,設計者對學校的各專業均較為熟稔,指標體系除專業要素外,各專業(或專業群)可根據專業特色、教學過程、專業文化、產業支持情況等補充設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指標,其指標還可以隨著專業建設的進展不斷修正,可稱之為“個性指標”。

二是評價內涵分化為“靜態量化內容”和“動態軟性內容”。盡管近幾年來面向職業院校的各項評估均強調“評軟不評硬、評動不評靜”,但因為專業評估的評價指標是“以專業要素為依據的共性專業評價指標”,其指標多數還是偏向于既定的、靜態的、可量化的指標,同時因為評估專家多由外校及外地專家擔任、校內評估時間短,對被評估專業的軟性內容如課堂教學質量、行企兼職教師承擔教學任務的意愿及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對專業的認可度、企業對專業建設的指導過程等難以全面而精準把握,對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無法量化反映的問題也無法做出精確判斷,所以專業評估的內涵會不自覺地偏向于靜態量化內容。專業診改則采用由各院校針對本校專業(群)自行設計的“個性指標”,除專業基本要素外,尚可大量增加行企兼職教師承擔教學任務的意愿及課堂教學效果、學生轉專業意愿(代表對專業的認可度)、教師的工作情緒、教學過程督查情況等過程性、軟性內容,其內涵是開放的、動態的。同時自主診改專家中有一部分為校內專家,對本校的專業情況較為熟悉,對專業建設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頗為了解,所以專業診改的內涵可涉及較多的無法量化的過程性、軟性內容。

三是評價結果應用的分化。因上述兩個方面的分化,導致專業評估和專業診改的結果在應用上也產生了分化。專業評估的結果因易被量化,故可用于對被評估專業做出價值判斷,如省內專業排名、示范專業或品牌專業評選等。專業診改的評價指標因是“個性指標”,內涵又多涉及無法量化的過程性、軟性內容,不同院校間不具可比性,因此不宜用作價值判斷。但各院校通過自主開展專業診改工作,可主動發揮質量保證主體作用,形成富有內生動力和創新激情的良性機制,持續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盡管專業評估與專業診改存在著以上三方面的主要分化,但二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互為補充,對專業治理起著協同作用。二者相得益彰,一內一外、一動一靜、一軟一硬,通過周期性的專業評估和專業診改,既可使專業清楚地認識專業現狀,又可使專業明晰遠景目標與規劃,建立專業標準,清楚地認識到專業現狀與標準間的差距,明確努力的方向。特別是可讓各專業清醒地認識到自身專業定位是否精準、專業規劃是否合理、專業標準太高或太低、專業建設水平高低、教學質量評價手段是否有效、專業特色該如何培育、專業發展方向是否符合市場需求、人才培養質量能否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找準專業建設著力點,不斷提高專業建設水平、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單位:漳州衛生職業學院)

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開展示范專業建設質量評價,實現由專業管理到專業治理-以中藥專業為例》(編號:JAS14890)。

猜你喜歡
指標體系職業院校評估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層次分析法在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評估依據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職業院校不能僅培養一線普通工人
最終評估
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建立中‘3414
EMA完成對尼美舒利的評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