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紅軍回憶神秘的軍委二局

2017-11-29 07:15
新傳奇 2017年40期
關鍵詞:婁山關二局蔣介石

老紅軍回憶神秘的軍委二局

從1932年10月至1938年1月,軍委二局共破譯蔣、湘、粵、川、桂、黔、滇、馬鴻逵、張學良等中央軍和地方軍的各種密電達1050個,平均每月17個?!岸覀兗t軍的密電,卻沒有一個被敵軍破譯”!

1937年春,戴鏡元、王永浚、鄒畢兆、曹祥仁、錢江、羅舜初(從左到右)在延安合影

因為工作原因,我(路福貴)與老紅軍鄒畢兆(1915-1999年,曾任湖南邵陽軍分區第一任司令員、邵陽地委副書記等職,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交往達50年之久,其間卻很少聽他說過自己的英雄事跡。直到后來,我抄寫干部登記表時,才知道他是榮獲三等紅星獎章的紅軍英雄(全國數十萬紅軍榮獲紅星獎章者只有166人),參與過破譯敵人密電碼的工作。但是,具體情況卻因為當年保密原因而不便多問。直到2016年看到他寫的萬言回憶錄,才得知他竟然是紅軍時期中央軍委二局“破譯三杰”之一。

“玻璃杯押寶,看得準,贏得了”

鄒畢兆回憶錄寫于1988年,題目叫《玻璃杯》。他開篇第一句話就寫道:“毛澤東說:‘和蔣介石打仗,我們是玻璃杯押寶,看得準,贏得了’,這個玻璃杯就是破譯敵人密碼工作?!?/p>

1932年10月,中央紅軍總司令部二局在福建建寧成立,這是我軍第一個無線電偵察單位。11月16日,由于局長曾希圣和報務員曹祥仁第一次破解了敵軍的密電碼,使紅軍打了個大勝仗,毛澤東、朱德高興之余,指示進一步加強密電碼的破譯工作。紅三軍軍團長彭德懷立即打電話給曾希圣,以“送一個好腦袋”名義推薦三軍團優秀報務員鄒畢兆(17歲)到二局。

1932年12月,鄒畢兆調到二局后,大展才華。有學者撰文說:“鄒畢兆調入總部偵察臺,在當班報務之余,積極學習,努力鉆研破譯技術,入門很快,并成為破譯工作的行家里手,到1932年年底,二局已破譯敵軍各類密碼20本?!?/p>

1932年年底,曾希圣局長果斷決定,破譯人員由過去的偵收兼破譯,改為破譯工作專業化,由曹祥仁、鄒畢兆專搞破譯。不久,他又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重心,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破譯工作上。從此,他們三人成為中央紅軍破譯敵軍密碼的核心人員。

1933年2月,曹祥仁和鄒畢兆破開蔣介石第一個特別本密碼“猛密”,及時配合了紅軍第四次反“圍剿”作戰。鄒畢兆回憶說:“從此以后,蔣介石軍隊的部署、調動、企圖、裝備、補給、處境乃至口令、信號,紅軍全部掌握了?!薄岸值墓ぷ?,對蔣介石總部的所有活動,包括意圖在內,都是了解的。蔣介石的首腦機關和凡配有電臺的師旅以上的司令部,他們干什么,只要通過電報,我們也就知道什么!”短短一年內,他們陸續破譯敵人密碼300多個,幾乎是每天一個。

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指出:“密碼破譯技術的掌握,使紅軍偵察能力發生了革命性飛躍,成為技偵情報工作的獨特優勢,在我黨我軍的情報工作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p>

避實就虛,打出長征以來第一個大勝仗

1935年2月18日,毛澤東指揮紅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由于黔北敵人兵力空虛,紅軍又知己知彼,于是勝仗一個連著一個。2月25日,紅三軍團在向桐梓進軍途中,從俘虜的黔軍那里得知,守備婁山關要塞的只有柏輝章的3個團。到口的肥肉,打不打呢?掌握離婁山關最近的敵人兵力情況至關重要。這時,二局局長曾希圣及時發來破譯敵人密電后得知的敵情:“離婁山關南5華里的黑神廟一帶,駐有距婁山關最近的黔軍杜肇華的一個旅,能參戰的兵力共4個團;另,方圓20華里以內無敵重兵?!笨赐觌妶?,彭德懷一掃愁眉,立刻下達作戰命令,發起婁山關戰斗。

紅軍先克婁山關,再占遵義城,消滅了貴州軍閥王家烈的主力6個團。毛澤東登上天險婁山關,寫下了詩篇《憶秦娥·婁山關》。事后,彭德懷曾戲言:“沒有曾希圣,就可能沒有婁山關戰斗。那么,主席也憶不成秦娥了?!?/p>

鄒畢兆說:根據二局破譯密電,紅軍又發現中央軍吳奇偉縱隊的兩個師已經孤軍深入到遵義之南。毛澤東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戰機,立即發出作戰命令:“一、三軍團應不顧一切疲勞,堅決猛追該敵?!?/p>

在追擊中,二局在關鍵時期又破譯密電,偵察到吳奇偉的軍指揮部設在遵義東邊的忠莊鋪,只有一個團的兵力警戒。毛澤東當機立斷,派出第一軍團從水師壩殺過去。吳奇偉嚇得屁滾尿流,帶著一個團潰逃。他和軍部幾個人逃過烏江后,立刻把浮橋砍斷,讓隨行一個團的1800多官兵成了紅軍俘虜。紅軍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冒充敵方領導發密電,紅軍轉危為安

1935年3月21日,紅軍主力南渡烏江。當日,二局截獲國民黨軍的密電:周渾元、吳奇偉兩個縱隊6個師的部隊正由茅臺地區向金沙方向前進,距紅軍只有30公里的路程。同時在烏江南岸20余公里處,也有國民黨軍3個師的部隊。而紅軍要安全渡江,至少需要3天時間。敵我雙方如無一方改變行動時間和方向,很可能會重演如湘江戰役一樣的血戰局面。

深夜,紅軍總指揮部里燈火通明,中革軍委在一起研究對策。

二局局長曾希圣提出一個妙計,就是利用紅軍掌握的國民黨軍的口令及密正碼和電文格式,冒充正在貴陽的蔣介石給周渾元、吳奇偉發電,命令他們向泮水、新場方向前進,從而將敵這兩部主力調開。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聽后拍案叫絕,肯定這個方法可行。假電報發出后,周、吳部果然“遵命”向偏離紅軍渡江地點的方向前進,紅軍由此爭取了3天時間,渡過烏江,避免了一場不利的血戰。3月31日午后,中央紅軍全部南渡烏江,跳出了國民黨軍隊的合圍圈。

鄒畢兆回憶說:“二局冒充蔣介石發的這封密電,蔣介石可能至死也不知情?!?/p>

“紅軍的密電,沒有一個被敵軍破譯”

在鄒畢兆親手詳細記錄中央紅軍破譯工作成果的《心血的貢獻》一書中記載,從 1932年 10月至1938年1月,軍委二局共破譯蔣、湘、粵、川、桂、黔、滇、馬鴻逵、張學良等中央軍和地方軍的各種密電達1050個,平均每月17個?!岸覀兗t軍的密電,卻沒有一個被敵軍破譯”!

1933年蔣介石曾下令高薪聘請荷蘭人破譯紅軍密碼;同時,在侍從室組建專門破譯密電的機構,讓他手下密碼破譯第一干將黃季弼偵譯紅軍密電。黃季弼埋頭苦干了兩個多月,最后“毫無頭緒,實屬無從著手”。鄒畢兆回憶:“我軍自編密碼,是那個時代最先進,最安全的密碼體制,這個密碼體制在紅軍中被稱為‘豪密’,最早編制這套密碼的人署名伍豪,伍豪就是周恩來?!?/p>

二局戰友都說《心血的貢獻》這個名字起得“非常貼切”。為了破譯敵軍密碼,“破譯三杰”都是夜以繼日,絞盡腦汁。有位專家說過“密碼是天才的墳場”。鄒畢兆從20歲開始就患上了嚴重的頭痛失眠癥,“我失眠非常厲害,腦子里各種響聲都有,頭痛,甚至帶有神經質,怎么也不想在二局工作了。1939年,我在毛主席關懷下去馬列學院學習,還是毛主席寫的信”。1944年10月,鄒畢兆被黨組織分配到王震、王首道領導的南下支隊任副參謀長,從此走上抗日前線,離開了二局破譯工作。

紅軍“破譯三杰”中的曾希圣、曹祥仁,因為工作勞累,再加上十年動亂中遭受迫害,都較早逝世(曾希圣64歲、曹祥仁61歲),沒有寫過詳細的回憶錄。鄒畢兆則在經歷了十年動亂之后,活到85歲。有學者撰文認為,在撰寫回憶錄方面,鄒畢兆是“現存記錄中國工農紅軍無線電技術偵察工作最為詳盡、最有見地、最具史料價值的權威性文獻。我們對鄒畢兆的這一重要貢獻深懷敬意和感激”。

(《文史博覽·文史》2017年8期)

猜你喜歡
婁山關二局蔣介石
再現長征中的軍委二局傳奇
120型控制閥二局減作用對制動缸壓力影響研究
百年大黨 壯闊歷程 《婁山關》
曹祥仁在延安軍委二局
婁山關花海
解說婁山關
憶秦娥 ·婁山關
檔案破解司慶懸案
蔣介石為八路軍改名的真實目的何在?
葉劍英與蔣介石分道揚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