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作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017-11-30 21:16周志宏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17年10期
關鍵詞:人文性工具性統一

周志宏

[摘 要]作文教學應該兼顧工具性與人文性。工具性體現在語言、方法、技巧上,人文性體現在對生活的感悟、真情的抒發、人格的塑造上。要實現兩者的統一,可從以下方面著手:倡導扎實的基本功訓練,寫通暢作文;倡導獨立思考和獨特見解,寫個性作文;倡導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寫大氣作文;倡導作文與做人結合,寫真情作文;倡導愉快主動地表達,寫快樂作文。

[關鍵詞]作文教學;工具性;人文性;統一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28001002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發展,作文教學又走向了偏重人文性而忽視工具性的另一極端。打開書刊和網絡,人文呼喚隨處可見。這種“惟人文性”傾向盡管為傳統作文教學吹來了一陣新風,但毋庸置疑地也帶來了諸多弊端,它令作文失去了立足的根基。作文若脫離言語實踐,一味強調人文性,固然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但這種口號式的人文培養是膚淺的、難以深入的,而且長此以往,學生缺乏遣詞造句等最基礎的言語實踐,作文水平勢必大大下降。

那么到底怎樣的作文教學才符合新課標精神呢?我認為正確的作文教學應該兼顧工具性與人文性,使兩者有機統一,無論是從語文的基本屬性還是從寫作概念的內涵看,都是如此。那么怎樣來實現兩者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作文能力的同時又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呢?我想,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去實踐。

一、倡導扎實的基本功訓練,寫通暢作文

最基本的語文能力是能正確流暢地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這也是作文工具性的具體體現。新課標要求: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中國寫作學會會長裴顯生教授在談到高考作文命題時也提出,考查好的作文應當具備三個要素,其中第一個就是能考查考生的漢語言文字的基本功,“如果錯別字連篇,語句不通順,再有思想,也不成其為一篇好文章”。所以,要寫好作文,首先要練好語言文字基本功。

另外,運用合理新穎的表達形式具體生動地表情達意,這也是一項語文基本功。當今時代是一個注重形式的時代,一個快節奏的時代,一個注重包裝的時代,形式之美有時往往會超越內容,比內容更能吸引人的目光。從當年《赤兔之死》的古白話語言和《患者無誠信的就診報告》的病歷卡結構到日記體、書信體、導游體、小標題式、劇本式、幾何證明題式等不一而足的創新形式都強烈地吸引了人們的眼球。正如作家馮斌所說:“你的寫作必須注重形式的創新。如果你的作文形式還是長袍馬褂,那么許多讀者將會離你遠去?!庇纱丝梢?,新穎巧妙的作文形式的訓練也不容忽視。

二、倡導獨立思考和獨特見解,寫個性作文

思想的大同是作文的致命傷。新課標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教師應鼓勵別出心裁與標新立異,即使出現一些與一般社會規范和倫理道德相左的觀點,也不要粗暴呵斥、全盤否定,而應帶著欣賞的態度巧妙引導,既要肯定其創新的寫法,又要引導其創新的合理性。

如新概念作文大賽中有一位小作者在文中寫道“諸葛亮對蜀國的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認為正是諸葛亮事無巨細一手包辦的所謂“鞠躬盡瘁”,在客觀上導致了劉禪的無能,最終導致蜀為魏所滅。盡管這種分析并不一定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但作為一位中學生,能提出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確實難能可貴,值得贊賞。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學生的作文一定會百花齊放,春色滿園。

三、倡導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寫大氣作文

時下中學生作文的一個通病就是缺乏一種“大氣”,有些專家戲稱其為“缺鈣”。反映在作文內容上就是選材小,瑣瑣碎碎;心胸小,只計較個人得失;見識少,目光短淺,只會就事論事,道理膚淺。究其原因,不外乎缺少對社會、對人生和對生命的關注與思考。信息時代的學生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非常豐富,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引導和鼓勵學生關心時事、關心民生、關注名人,拓展視野、開闊胸襟、開放心靈,走出自我孤島,選取那些具有鮮明時代性、社會性和現實性的材料入文。只要張開作文的觸角,生活處處有文章。

當然,寫“大氣”文章不能變成空喊口號,亂貼政治標簽,而是要讓寫出來的文章有時代氣息,有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同時又有較高的格調和思想品位。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真正關注和了解社會,而非投機取巧地涉獵一些表面現象。

四、倡導作文與做人結合,寫真情作文

作文是學生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俗話說“文如其人”,教育家葉圣陶也早就提出“作文即做人”。作文教學不是以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為唯一目標,它必須服務和服從于語文教學的總目標,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因此教師要大力倡導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鼓勵他們在作文過程中學會幫助他人,與他人溝通、合作等。

反觀時下的學生作文,為應試和得高分,假大空文泛濫成災,矯情之作數不勝數,從形式到內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習作中彰顯的是他們虛假的“真善美”。此外,套構、宿構甚至剽竊、抄襲也屢見不鮮。由此可見,倡導作文與做人結合,寫真情文章顯得非常迫切。這是作文人文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五、倡導愉快主動地表達,寫快樂作文

倡導快樂作文就是要想盡辦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使其愉快地、主動地參與寫作活動并從中得到愉悅和滿足。

首先,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把作文與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比如鼓勵他們為社會上的各種名稱(如店名、廠名、樓盤名等)征集活動積極撰稿;鼓勵他們為家鄉的風光、物產擬廣告或解說詞;指導和鼓動他們撰寫新聞;引導他們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鼓勵他們踴躍參加各種征文活動等,讓他們的作文有用武之地,進而讓他們品嘗到作文的樂趣。

其次,要改變缺乏人情味的傳統作文評價方式,采用個性化評語和激勵式評價來調動全體學生的作文積極性。評語要著眼于與學生感情上的交流,而且要因人而異,少作橫向比較,多作縱向比較,用“放大鏡”發現學生作文中的亮點,哪怕只是一個妙詞、一句佳句,從而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作文進步和作文成功的樂趣。比如當我讀到一位后進生在作文中流露的志向時,我情不自禁地為他寫上了“有志者應當這樣,老師為你加油,祝你成功!”的評語。事實證明這種評價方式能大大激發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快樂作文的外在動機,掃除他們作文方面的心理障礙。教師還可以嘗試運用學生、家長共同評改作文的方法,讓同學互評,家長參評,這樣既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又促進了學生與家長的感情交流。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對作文命題方式的改革,誘發學生快樂作文的內在動機。新課標特別強調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學生的寫作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等,體現了作文“以人為本”的原則。教師應尊重學生個人生活實際和體驗,少搞命題式的作文訓練,多安排形式多樣的自由作文,讓學生常常產生不吐不快的沖動,從而愉快而主動地抒寫自己的生活積淀和生活感受,這也有利于克服作文模式化、概念化和臉譜化的弊端,讓學生寫出充滿個性和靈氣的好文章來。

作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作文教學不可偏廢的兩條腿,如果我們的作文教學能真正做到“兩條腿走路”,貫徹“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那么我相信,作文教學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張弛.語文教育人文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羅九生.作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實施策略[J] .教育學文摘,2011(12).endprint

猜你喜歡
人文性工具性統一
中考省級統一命題意味著什么?
淝水之戰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共生——核心素養下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培養
向量的巧用
淺談“大語文教育”的靈魂
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的俄語專業實踐教學
由《星際穿越》看科幻電影的人文性
譯林版英語教材的人文特點研究
統一方向 瞄準目標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統一理論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