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準化病人結合ECS模擬人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觀察

2017-12-05 00:06張靜蔡曉美杜亞明胡艷紅孫瑞
醫學信息 2017年23期
關鍵詞:標準化病人內科護理學

張靜+蔡曉美+杜亞明+胡艷紅+孫瑞

摘要:目的 探討標準化病人(SP)結合ECS模擬人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3級護理本科生108人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56人)采用SP+ECS教學法,對照組(52人)采用傳統教學法,內科護理學課程結束后,比較兩組考核成績,并就教學效果評價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實驗組的理論成績和技能操作成績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學生對SP+ECS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評價良好。結論 SP+ECS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學生評判性思維,護理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ECS;標準化病人;內科護理學

中圖分類號:G64;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3-0016-02

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即模擬病人(simulated patient),指正常人或患者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能發揮扮演病人、充當評估者和教師的3種功能[1]。我院于2010年引進美國METI公司生產的生理驅動高仿真智能模型(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用于護理教學,旨在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護理程序解決臨床問題,提高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形成完整嚴謹的臨床思維[2]?,F嘗試將標準化病人結合ECS模擬人用于《內科護理學》教學中,不僅能解決目前臨床資源缺乏的問題,還能更好的滿足對護生全面臨床技能及臨床思維的培養要求。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級護理本科學生108人,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56人,對照組52人。兩組護生在年齡、性別、學習能力及上學期期末成績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學設備 生理驅動高仿真智能模型ECS、多功能監護儀、中心供氧、負壓吸引、各項操作所需用物以及藥物等,情境模擬室、控制室、教學反饋室、監控錄像及回放系統等。

1.2.2病案編寫 教師選擇內科常見疾病編寫病案,編寫要求:①專職教師和各??萍媛毥處煿餐瓿?,保證病案編寫的合理性。②每個病案設計約3~4個情境,要求包含入院評估、病情觀察及處理、健康教育三方面。③每個病案中至少包含2個??撇僮骷夹g。

1.2.3標準化病人培訓 招募附屬醫院各科室樂于表演的護士,進行SP培訓和模擬試演。

1.2.4教學過程 對照組遵循原有模式:理論授課+??萍寄懿僮饔柧?典型病例分析討論+臨床見習;實驗組采用新模式:理論授課+??萍寄懿僮饔柧?SP結合ECS模擬教學。①理論課結束后,先進行??萍寄懿僮饔柧?,熟悉情境模擬室內的ECS模擬人、儀器用物、藥品等。②教輔人員將編寫好的病案錄入ECS并進行調試,和SP配合演練。③隨機抽取病案,SP和ECS共同模擬典型癥狀和異常體征,每組學生完成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處理突發狀況,進行出院指導等。④教師在控制室及時調整ECS模擬人狀態,并控制其轉歸。⑤其余學生觀看同步錄像,師生進行反饋評價。

1.2.5評價方法 比較兩組護生內科護理學理論和技能操作考試成績。自制問卷調查表,兩組共發出問108份,收回有效問卷108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2.6數據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實驗組的理論成績和技能操作成績都明顯優于對照組,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學生對SP+ECS教學法效果評價

評價指標:①能提高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是”48人(85.72%),“否”2人(3.57%),“很難說”6人(10.71%);②能培養臨床判斷和解決問題能力:“是”45人(80.36%),“否”2人(3.57%),“很難說”9人(16.07%); ③培養評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是”48人(85.72%),“否”0,“很難說”8人(14.28%);④提高急救意識和應對能力:“是”47人(83.93%),“否”0,“很難說”9人(16.07%);⑤提高護患溝通交流:“是”50人(89.29%),“否”0,“很難說”6人(10.71%);⑥增強團隊配合協作:“是”51人(91.07%),“否”1人(1.79%),“很難說”4人(7.14%);⑦提高心理素質,增強工作信心:“是”49人(87.50%),“否”2人(3.57%),“很難說”5人(8.93%)。學生對SP+ECS教學法教學效果評價良好。

3 討論

SP模擬典型癥狀、某些特定體征,與學生面對面溝通交流,ECS模擬多種生理、病理現象,生動地顯示臨床真實病例的陽性體征、病情演變和治療效果等[3]。學生通過觀察病情后選擇合適方案,進行相關護理操作;且ECS的操作具有可重復性,不會增加患者的痛苦。SP和ECS結合能取長補短,完整再現臨床真實病例,很好彌補了臨床資源不足的問題。

對照組的內科護理學理論和操作技能成績均明顯優于實驗組,說明SP結合ECS能有效促進教學質量提高。①促進教學方法改進:SP結合ECS教學除了采用傳統的講授法,融入了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反饋法等多種教學方式,豐富的教學手段極大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得到了大部分護生的認可。②促進師資力量增強:SP結合ECS教學要求教師們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還須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綜合評估能力。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合作也能使師資雙方優勢互補、取長補短,促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提高。③促進學習方式轉變:通過錄像回視反饋,學生能主動發現問題,主動對理論知識查漏補缺,對操作技能進行鞏固訓練,從而充分調動了其學習主觀能動性。實驗組案例是隨機抽取的,要求學生根據SP和ECS模擬的病情,迅速進行獨立判斷并做出決策,為患者提供正確的護理措施。這一過程不僅培養了護生的評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還能幫助護生提高臨床綜合分析和決策能力,增強急救意識和工作信心等。本研究中的SP為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能較為逼真的模仿患者語言形態,相較于真正病患,學生更能放松心態,克服膽怯,敢于通過交流來評估病情、指導用藥、做好安撫解釋工作等,使得語言交流和溝通技巧得以鍛煉;同時在對ECS模擬人進行救治護理的過程中,小組成員間分工合作、配合搶救,提高了配合默契度和團隊協作能力。

SP+ECS教學法也存在一些問題,如SP與ECS的角色轉換略顯生硬;目前課程設置不適合模擬醫學教學;SP的評估功能尚未完全展示出來;ECS價格昂貴,要想全面開展SP結合ECS模擬教學還存在一定困難等等。

參考文獻:

[1]Aebersold M,Tschannen D.Simulation in nursing practice:the impact on patient care[J].Online J Issues Nurs,2013,18(2):6.

[2]Swamy M,Bloomfield TC,Thomas RH,et al.Role of SimMan in teaching clinical skills to pre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J].BMC Med Educ,2013(10):13-20.

[3]東梅,龐曉麗,侯大妮.基于標準化病人與問題式學習的本科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教學模式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7):593-596.endprint

猜你喜歡
標準化病人內科護理學
標準化病人教學法在高職醫學院校教學中的應用淺析
淺談內科護理學課堂有效性教學
臨床醫學專業OSCE考試的效果評價及滿意度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