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審查逮捕的現狀分析

2017-12-07 08:09樊玉琴王潘潘
法制與社會 2017年33期
關鍵詞:詐騙存在問題

樊玉琴 王潘潘

摘 要 電信網絡詐騙作為一種新型犯罪,自2016年以來,發案率不斷上升,時刻危害公民的切身利益,同時也是公檢法機關防范、整治的重點和難點。文章就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特點及辦理案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 電信網絡 詐騙 主要特點 存在問題

作者簡介:樊玉琴,三門峽市陜州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王潘潘,三門峽市陜州區人民檢察院偵監局干警。

中圖分類號:D92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292

2016年至2017年8月底,陜州區檢察院偵查監督局共受理偵查機關提請逮捕詐騙案件26件60人。其中,2016年辦理13件24人,電信詐騙案5件12人,占詐騙案件的38.5%;2017年以來辦理13案36人,電信詐騙案8件30人,占詐騙案件的61.5%。近日,陜州區檢察院結合所經辦案件對電信詐騙犯罪的特點及查辦此類案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

一、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主要特點

(一)涉案范圍的廣泛化

涉案人員實施犯罪時,作案人員的指揮者、進行行騙的具體實施者、轉賬和取款分別處在不同區域;作案對象具有不特定性,其覆蓋面涉及各個年齡段、社會成員階層各不相同;涉案資金流向極快且復雜,當被騙資金剛打到嫌疑人指定賬戶,便在幾秒內轉向多個二級賬戶、三級賬戶,且賬戶遍布全國各個區域,大多資金最終流向海外。比如,該院辦理的被害人朱某某被“冒充公檢法”的嫌疑人實施的電信詐騙,詐騙其109萬元,經偵查涉案資金流轉極快,很快從一級賬戶流向二級賬戶、三級賬戶并最終流向臺灣。

(二)犯罪成員的集團化

電信詐騙大多以團伙的形式出現,且呈公司化,集團化管理。犯罪集團內部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多分為網上消息發布組、銀行辦卡組、網銀轉賬組、異地取款組。各環節既緊密聯系又相互獨立,相互分散,各環節通過非接觸的資金付費方式維持整個網絡詐騙的運轉。各環節均有專人負責,上下級之間多為單線聯系,下級不了解上級的現狀。

(三)犯罪手段的多樣化、智能化

電信詐騙的作案工具從實施步驟前期的廣泛撒魚就花樣百出,利用偽基站,利用黑客制作釣魚網站,利用虛假中獎信息、利用網絡電話“冒充公檢法”、“冒充熟人”等網絡聊天工具進行溝通。作案提供的銀行賬戶通過網絡購買,實際使用人與開戶人并非一人。整個作案過程均在虛擬空間進行,與被害人不接觸,作案手段十分隱蔽。

(四)犯罪年紀的低齡化

從辦理的案件來看,犯罪嫌疑人的年齡越來越小,80后、90后甚至00后參與作案所占的比率越來越大。比如,犯罪嫌疑人任某某等10人利用QQ、微信實施的電信詐騙,1名嫌疑人為80后,其他9名嫌疑人均為90后,部分涉案人員00后因情節輕微未被采取強制措施。

(五)發案率高發化

從近兩年的受理案件情況來看,去年一整年受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5件12人,今年僅僅8個月的時間,就受理8件30人,受理案件數和涉案人數都大幅上漲。

二、辦理電信詐騙犯罪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適用難

電信詐騙犯罪案件中涉及的罪名較多,涉及詐騙罪,招搖撞騙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擾亂無線電通訊管理秩序罪,拒不履行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等罪名,均為各種電信詐騙的上下游關聯罪名。犯罪分子的行為如何定性,存在難點。例如,有的嫌疑人是“冒充公檢法”實施犯罪,是詐騙罪還是招搖撞騙罪存在爭議;有的嫌疑人是銀行開戶人員,冒用他人身份證件大批量辦理各家銀行的借記卡,提供給電信詐騙團伙作為電信詐騙的工具,因對其犯罪主觀故意不能確定,故作為詐騙共犯處理難;有的電信詐騙行為的罪數認定存在爭議,是一罪還是數罪,法律無明文規定。

(二)電子證據收集、取證困難,事實認定難

電信詐騙犯罪的被害人分散在全國各地,被害人與嫌疑人并沒有直接接觸見面,且部分被害人不愿意配合調查,加大了取證認定難度。電子證據在此類犯罪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對電子證據及時提取、分析、固定,具有一定難度。證據時效性容易缺失,從案發到偵破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關鍵證據流失且不易再現。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為多人共同實施,分工細、環節多,往往一個環節有什么風吹草動,其他環節的犯罪分子就能及時脫身。部分嫌疑人不能到案,造成案件事實認定不全面甚至不能認定,收集全案完整的證據鏈條不易。

(三)時間緊,案卷材料多,全面透徹審查案件難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三款之規定,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受理后,閱卷、提審、整理、決定的時間只有七個自然日,對于電信網絡詐騙這樣的案件,涉案人員多,內部結構復雜,案卷材料多,要全面審理透徹,需要更大的精力及豐富的辦案經驗。

(四)與偵查機關協作機制不健全,提高工作效率難

偵查機關對電信網絡詐騙案立案后,并沒有及時與檢察機關溝通確定偵查目標。檢察機關審理案件時,卷內材料體現出偵查機關的偵查方式方法存在瑕疵,訊問犯罪嫌疑人時不能相互呼應,偵查目的不突出,辦案人員讓偵查機關補充材料,偵查機關因期限短往往補充不到,最終使得相關犯罪嫌疑人因證據不足而被釋放。如王某某等3人涉嫌詐騙案,偵查機關偵查目標不明確,收集的言辭證據比較凌亂及突兀,相互之間說法不一,證據之間不能相互印證,檢察院最后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作出存疑不批的不批準逮捕決定。

(五)相關行業監管存在漏洞,從嚴治理難

從已辦案件可以看出,金融、網絡等部門的監管存在問題,犯罪分子利用行業監管漏洞順利實現犯罪或順利為實施犯罪提供便利條件。比如,蘇某某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犯罪嫌疑人蘇某某利用自己的手段弄到部分公民的身份證,分別在西安、三門峽等地辦理開戶,部分銀行柜臺工作人員不認真審查信息,在身份信息與辦理開戶的人不一致的情況下仍進行開戶行為,因案卷材料中沒有證據證明蘇某某非法開戶、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從事電信詐騙犯罪活動,最終該案以詐騙罪的上游犯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對犯罪嫌疑人蘇某某作出批準逮捕的決定。

三、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案前溝通協作機制,統一證據標準

偵查機關在辦理此類案件時應提前告知審查逮捕的偵查監督局,可以提前介入了解案情,對偵查方向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案件的證據標準進行統一化。偵查機關提請后,檢查機關已了解案情,進行案卷審理不至于因涉案人員多、案卷材料厚而有壓力。

(二)緊跟時代步伐,掌握新法律法規,提高辦案能力

隨著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類型和手段也不斷翻新,現有的刑法及相關法規已無法涵蓋,相應的司法解釋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各種答復不斷涌現,包括對犯罪手段、犯罪類型、犯罪數額、法律使用、電子證據的收集等都作出詳細的規定,這就需要檢察人員及時進行學習吸收,以不斷提高自身的辦案水平及能力。

(三)加強行業監管,推進源頭治理

加強金融、網絡等行業的監督管理,嚴把銀行賬戶開設關口,完善銀行卡辦理、網銀轉賬、非法短信、互聯網平臺等安全防范機制。同時建立相關行業與司法機關的配合協作、信息互通機制,從源頭上遏制電信詐騙的發生。

(四)大力宣傳,提高防范能力

針對日益翻新的詐騙手段,普通公民對此類案件是防不勝防,使得犯罪分子屢屢得逞。因此,應發動輿論媒體廣泛宣傳該類犯罪的慣用伎倆,發現新的犯罪類型及時向公眾宣傳,使公民對此有一定的認識,以提高防范能力。同時應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課堂,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等方式展開宣傳,向公民講解電信詐騙新型違法犯罪的危害,鼓勵公民自覺抵制該類犯罪活動,敢于舉報、敢于揭發,自覺形成打擊合力。endprint

猜你喜歡
詐騙存在問題
警惕理財詐騙六現象
合同詐騙
電信詐騙
信用卡詐騙
醫院門診一卡通收費信息化發展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瞬變電磁在礦井水文地質工作中的應用
淺談高校生物學專業遺傳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
擦亮雙眼,謹防招生詐騙
詐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