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應作風新常態 培育為政新心態

2017-12-07 19:50劉甜甜
法制與社會 2017年33期
關鍵詞:新常態作風

摘 要 十八大以來,作風建設新常態在逐步形成和鞏固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出現了一系列不作為、懈怠、觀望、抑郁等灰色為政心態,灰色心態不僅會影響個人的健康發展,而且會損害群眾的利益、影響國家的長遠發展。為了適應作風建設新常態就需要從思想上、個人修養、行政文化建設、制度建設和權力監督等方面來培育一種進取的心態對待事業、公仆的心態對待群眾、感恩的心態對待組織、豁達的心態對待同志和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

關鍵詞 作風 新常態 灰色心態 為政 新心態

作者簡介:劉甜甜,中共邵陽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講師。

中圖分類號:D2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301

新常態是目前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詞語,作風建設向上向好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面對這種新常態,能否形成和保持一種新心態,是對廣大黨員干部的一個新考驗。

一、 科學理解作風新常態的涵義

適應新常態,就要科學理解新常態,要清楚新常態提出的背景、準確把握新常態的內涵。

(一)新常態的涵義

2014年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及“新常態”。他說:“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靶鲁B”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新”就是“有異于舊”,“常態”就是指固有的狀態,所以新常態就是指不同以往的、但又相對穩定的狀態 。

(二) 作風新常態的表現

1.面對的形勢“新”

一是選擇加強作風建設作為從嚴治黨的“起手式”,從八項規定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再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這一系列教育活動的開展為作風建設“新常態”打好了良好基礎。

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強化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形成了反腐高壓態勢,為加強作風建設強化了“外勢”。

2.工作的要求“新”

用一句俗語理解,過去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而如今,我們的工作要求是不僅要求抓耗子,而且要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來抓耗子,工作要求越來越高了。

3.出現的問題“新”

一是對“新常態”要求認識不到位,頂風違紀。十八大以來,頂風違紀的案例舉不勝舉,十八大后仍不收斂、不收手的官員還不在少數。

二是對“新常態”要求執行不到位,陽奉陰違。在作風建設日益加強的背景下,出現的作風問題日趨隱蔽化。比如,公款吃喝轉入“地下”、進了會所;公車私用變相為從民營企業和老板手中“借”車使用;還有借考察、培訓之名,行公款游山玩水之實等等。

二、 深刻認識作風新常態下出現的灰色為政心態

灰色心態一詞是2015年2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談政治規矩的時候提出了官場灰色心態一詞,那么,今天,在作風新常態的背景下,我認為灰色為政心態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不作為心態

官員“不作為”現象其實早已有之,但十八大以來,受強力反腐與狠抓作風建設的影響,這種現象更加突出,其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1.不吃不拿、消極怠工現象

2014年人民論壇在全國范圍內做了一個調查,設問:當前官員最怕什么?結果64.4%的官員認為當前最怕工作上出事。這組數據就顯示出當前官員的這種消極心態,正因為都怕工作上出事,所以才存在著“干事就難免犯錯,多干事會多出錯,少干事就少出錯,不干事就不會出錯”這種錯誤的念頭。

2.提心吊膽、無心做事現象

還有一些官員因為本身就有作風上的問題,在此嚴打關頭,擔心自己的問題早晚有一天會被揪出來,這類有作風問題的官員可以說現在整天都處于提心吊膽、戰戰兢兢過日子的狀態,當然也就無法把所有的精力用于干工作上了。

(二)觀望心態

十八大以來,總體來看,社會上“四風”現象明顯減少,新的政治生態正逐步形成。但也正如黨中央所估計的一樣,“四風”樹倒根在,反腐數量減少了但沒有杜絕,處于觀望等待的干部并不在少數。調查中發現,一些干部的口頭語是“等一等,別撞槍口上”、“停一停,避避風頭”。這樣一種觀望心態很顯著,這種心態反映出的實質就是一些干部僅僅只停留在“不敢”的層次上,還沒有真正實現從“不敢”到“不想”的徹底轉變。

(三)懈怠心態

表現之一:不上進了。有些官員在升遷無望、訴求難成時,轉而另尋寄托,對待工作則表現為得過且過。表現之二:不篤定了。調查數據顯示“現在一些崗位上的官員動力和底氣是不足了” 。尤其是在當前這種形勢下,大家覺得工作壓力大了,當官風險大了,福利待遇少了,晉升也難了,所以覺得沒奔頭,對未來缺乏信心。

(四)抑郁心態

十八大以來,出現了一撥官員“自殺潮”的現象,自殺方式多樣,官員身份涉及黨委、政府、教育、稅務、金融等多個領域,職務從科級干部一直到省部級干部都有。2015年1月,中組部辦公廳向全國各地黨政機關、高校以及企事業單位發出通知,要求統計十八大以來“非正常死亡”的黨政干部人數,結果顯示18大后已超50人,其中包括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李伍峰、國家信訪局副局長徐業安。對官員自殺的原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涉嫌違紀違法”成為自殺的主要原因。

三、積極探索培育為政新心態的途徑

心態是一種品德、一種修養,對領導干部而言,心態不僅影響自身的外在形象,而且透過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影響著周圍的同志,影響著工作氛圍。因此,作風新常態下更需要為官者培育一種新心態來主動適應。

(一)適應新常態需要新心態

1.以進取的心態對待事業

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堅持一切以事業為重,做到局部服從整體,個人服從集體;要有敢于擔當的勇氣,敢于面對困難、面對挑戰,絕不做不思進取、不盡責任的人;要有真抓實干的作風,“空談誤國、實干興邦”。endprint

2.以感恩的心態對待組織

要充分相信組織,堅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要感謝組織培養,我們清楚干部的成長固然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但也應該認識到離不開組織的培養;要堅決執行組織決定,無論進退留轉,都應該想到這是組織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發展的需要。

3.以公仆的心態對待群眾

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身在其位,必謀其事;要放下“官架子”,轉變“高姿態”,走進群眾、聯系群眾,“以百姓心為心”,真正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4.以豁達的心態對待同志

要真誠待人,同志之間要做到開誠布公、坦誠相見、真誠相處;要相互理解,善于換位,多考慮別人的難處,多理解別人的言行。

5.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

要學會辯證地認識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盲目自信;要正確認識工作中的挫折,任何人在事業發展的道路上,不可能總是順風順水,總會遇到挫折、委屈乃至失敗。

(二)培育新心態的路徑選擇

作為新時期的領導干部,如何面臨新挑戰、培育新心態、適應新常態?我認為,要在以下五個方面下功夫:

1.強化公仆服務意識

首先,要加強對官員的公仆思想和服務意識的教育。官員手中的權力全部來自人民,官員所拿的俸祿也是人民提供的,這就注定了官員的職責只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職盡責為人民做事。其次,要貫穿“權力即責任”的基本原則與理念。權力和責任是相對應的,掌握一定權力,必須相應地承擔一定責任。

2.加強個人修養

一要勤學。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領導干部的責任更重、標準更高、要求更嚴,學習已成為成長進步的第一需要。在學習過程中要樹立“學習為本”、“終身學習”、“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

二要善思。要養成獨立思考和辯證思考和自我反思的習慣,學會敏銳地觀察各種新變化,客觀全面準確地評價事物。

三要實干。要有求真務實的作風,始終堅持深入實際,知實情、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要有嚴謹細致的態度,盡心竭力,一絲不茍。

四要善比。學會豎著比,而不是橫著比。不能過度的與他人攀比,要學會向后看一看,看一看自己的過去曾是多么的平凡;學會向身邊的人看一看,看一看還有很多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一直堅守在同一個崗位工作。

3.加強行政文化建設

現在某些地方出現的腐敗現象都是系統性的、塌方式的,原因就在于大家同在一個工作圈子里,形成了一個特權利益的共同體,形成了不作為、亂作為的腐敗氛圍。所以要加強行政文化建設,因為文化氛圍是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的重要社會環境,良好的文化氛圍一旦形成,可以使人們在工作、生活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受到身邊人的感染,形成一個良好的從政環境。

4.加強制度建設

一是建章立制,盡快樹立“明規則”。官場很多潛規則遭到打破之后,很多黨員干部對目前工作的開展感到困惑,甚至不知何去何從。一方面看到潛規則被打破,不再想著去跑官要官了;另一方面又擔心潛規則沒有被徹底打破,心里面沒底,不知道該如何干工作了。因此,潛規則的鏈條斷了,明規則必須盡快樹立起,建章立制必須加快進行。

二是加快推進薪酬制度改革。作風建設“新常態”下,很多官員覺得在工作應酬方面輕松很多,但與此同時帶來的是一些隱性福利和灰色收入甚至是正當的福利也遭到了一刀切,這確實使得很多黨員干部感到生活壓力太大,尤其是年輕干部。因此,公務員的薪酬制度改革亟待解決。官員的薪資待遇應該要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的關聯度。我們國家每一年的經濟增速都很快,但基層公務員薪酬增長卻非常慢,沒有趕上經濟社會發展的節奏。

三是加快建立正向激勵機制。過去,我們的官員在工作中的安全感和穩定性來自于與領導的關系,凡事領導一句話說了算,所以工作過程中就是一切以領導為中心,一心只想做領導心目中的好下屬,而不是人民心目中的好干部,職業安全感非常差。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壓反腐的做法打破了這種原有的職業安全感。因此,職業安全感的鏈條斷了,應該盡快建立正向激勵機制,要讓官員徹底的認識到自己的安全感不是來自于領導,而是來自于自己勤勤懇懇地做事,踏踏實實地做人,群眾的口碑才是官員職業安全感的來源。

5.強化權力監督

關鍵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在權力的授予上要強化民眾的話語權。要使官員從心底真正的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來自于人民,而不是某個領導,職責就是為民辦事。第二,權力的行使過程中要強化民眾的監督權。官員的不作為也好,亂作為也罷,都應該由公眾來監督,對這類行為的問責、對官員政績的評價,都應該發揮人民群眾這個主體作用。

總之,在作風“新常態”這一背景下,作為領導干部,要從長遠看問題,從自身找原因;要認真把握自己、規范自己,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更嚴的紀律標準,依法依紀依規履行好各項職責;要及時調整為政心態,主動適應“新常態”,實現自己在新時期的“新突破”。

注釋:

《深度解讀新常態》_xkxxfwglfg-《網絡(http://blog.sina.com)》.

[新華訪談]作風建設之消極心態二:心存僥幸 妄拿運氣賭明天-新華網.

張瀟爽.調查報告分析:當前官員怕什么?顧慮什么?郁悶什么?.人民論壇.2014- 07-20.

任中平、陳婭.反腐高壓下官員“不作為”困局的破解思路.領導科學.2014-10-01.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常態作風
“三老四嚴”作風誕生記
規矩立起來 作風嚴起來 履職實起來
持之以恒加強作風建設
提能增效轉作風 真抓實干譜新篇
從嚴從實抓作風 力促落實求實效
學先進 轉作風 抓落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