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祭文初窺

2017-12-07 06:39師蒙麗
文教資料 2017年24期
關鍵詞:祭文

師蒙麗

摘 要: 祭文是一種古代用于祭祀活動的文體,起源于祝辭,其文體的成熟定型經過了較長的發展過程。祭文從內容上大體可以分為哀祭文和祝祭文兩大類,二者因所祀對象、應用場合不同而有不同特點。

關鍵詞: 祭文 祝祭文 哀祭文

一、祭文的起源與發展

祭文是人們在祭祀時,表示祝禱或哀悼的一種文體。

祭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祝祭活動?!拔粢陵仁寂D,以祭八神。其辭云:‘土返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則上皇祝文,爰在茲矣”(劉勰《文心雕龍·祝盟》)①。這是上古神農氏帶領著人民祭祀掌管農神的祭辭,“泥土返回自己的位置吧,水也歸到山壑間去,危害莊稼的昆蟲不要興起,讓草木歸生于藪澤中去吧!”是現存最早的祝祭文辭。

上古時期祝祭活動十分普遍,人們常通過祭祀和祝禱向神靈乞求福祉、消除災難?!盃奘⑽┸?,本于明德,祝史陳信,資乎文辭”(劉勰《文心雕龍·祝盟》),祭祀時除了要獻上馨香的祭品外,還要用莊重典雅的文辭向神靈表達尊崇之情,陳述祭祀的心愿。這種祝祭“文辭”就是早期的祭文。但由于時代久遠,且當時文化和書寫載體尚不發達,保存下來的此類文辭不多,但推測應該都是類似的簡短韻語。

夏商周時期祭祀活動更加細化和規范化,有專門掌管祭祀的官職。祭祀天地、宗廟、神祇,不同祭祀場合都有專門寫就的莊重典雅的祭文?!凹爸苤笞?,掌六祝之辭。是以‘庶物咸生,陳于天地之郊;‘旁作穆穆,唱于迎日之拜;‘夙興夜處,言于祔廟之祝;‘多福無疆,布于少牢之饋。宜社類祃,莫不有文。所以寅虔于神祇,嚴恭于宗廟也”(劉勰《文心雕龍·祝盟》)。

春秋戰國以后,隨著祭祀活動的下移,可以私人用于祭祀天地神靈、祝禱水旱災害、祭奠亡靈等,祭文在內容和情感的生活化、私人化方面得到發展,其文學性得到加強?!叭裟恕抖Y》之祭祝,事止告饗;而中代祭文,兼贊言行。祭而兼贊,蓋引伸而作也?!保ā段男牡颀垺ぷC恕贰爸写敝笣h魏晉時期,“兼贊言行”即對所祭者德行、生前經歷的記述和評價,祭文除告祭的功能性之外還增加了更多感情的成分。后來祝辭的內容不斷豐富,尤其是在追思、寄哀方面被不斷擴大,逐漸越出祝辭的范圍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文體。

祭文在漢魏時期逐漸成熟定型,至唐宋已十分興盛,其文學性不斷增強。如吳訥《文章辨體序說》中所說:“古者祭享,史有冊祝,載其所以祀之之意,考之經可見。若《文選》所載謝惠連之《祭古?!?,王僧達之《祭顏光祿文》,則亦不過敘其所悼之情而已。追后韓柳歐蘇,與夫宋世道學諸君子,或因水旱而禱于神,或因喪葬而祭親舊,真情實意,溢出言辭之表?!雹诤笫牢娜藢W者的參與使祭文的文學性、感情性得到長足發展。不過祭文并沒有脫離應用文的范疇,仍然是用于祭祀的實用型文體。

關于祭文作品,目前見諸記載最早以“祭”為標題的祭文作品是南朝梁任昉《文章緣起》中記載的后漢車騎郎杜篤《祭延鐘文》③,不過這篇《祭延鐘文》已經亡佚?,F存可見較早的祭文作品有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潘岳《為諸婦祭庾新婦文》,陶淵明《祭程氏妹文》、《自祭文》幾篇。

二、祭文的類別

祭文是一種應用型文體。從內容和使用場合的角度大體可以分為祝祭文和哀祭文兩類。祝祭文主要用于祭祀神靈(包括天地、山川、宗祠等神格之物),又稱為禱祭文或告祭文。哀祭文主要祭祀亡故親友,也稱為悼祭文。祝祭文多用于吉禮,哀祭文用于兇禮。二者在情感和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祈禱之式,必誠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文心雕龍·祝盟》),“大抵禱神以悔過遷善為主,祭故舊以道達情意為尚”④。(吳訥《文章辨體序說》)祈禱神靈的祝祭文多為悔過遷善,要虔誠恭敬,哀祭文因所祀對象多為親舊故友,因此以寄托哀思,表達真情實意為主。祝祭文與其母體祝辭聯系較深,有較強的禮制、文化價值;哀祭文帶有較強的抒情性,文學價值更高。

(一)祝祭文

祝祭文多是用于祭祀神靈,祈福禳災的。官方的祭祀活動有國家為主體的祭祀,還有地方官員祭祀。古代國家的祭祀主要有天地、社稷、山川、城隍、宗廟等,以國家的名義向上天祭祀。民間也會在節期開展祭祀活動。正式的祭祀活動會有祭文或祝辭,多是由文士起草,主祀人員在祭禮上誦讀或焚燒。這些祭文、祝辭大都保存在國家詔令集和參與寫作的作家文集中。如韓愈、王安石、歐陽修、蘇軾、曾鞏等,凡是做過翰林學士或知制誥等職的文士,文集中都收錄了大量的祝祭作品。這些作品有些是任職期間為國家祭祀典禮所作,有些是任地方官期間主持祝祭活動所作。其中以祭祠廟、山川和祈雨、謝雨的祭文為最多。

與祝祭文相類的還有青詞、密詞、醮詞、齋文、表等,它們都是祀神的祝辭,內容形式相類,與祭文相區別的是所用場合和所祀對象不同。如青詞是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將的符箓,醮詞是道教徒齋醮時祭告天帝的詞章,齋文和疏是釋家設壇祝禱的文辭,其宗教性更強。

(二)哀祭文

哀祭文多用于對亡故親友的祭悼,也有自祭和祭古先賢的。古人十分重視喪葬,“生有賀,死有吊”,喪葬祭奠的禮節非常多,因此圍繞死亡喪葬產生了一系列文體類型,如哀辭、吊辭、誄文、祭文等。

“祭文者,祭奠親友之辭也。古之祭祀,止于告饗而已。中世以還,兼贊言行,以寓哀傷之意,蓋祝文之變也?!保ㄐ鞄熢段捏w明辨序說》)⑤祭文最初只是用于“告饗”的祝祭之辭,如《儀禮》中的喪葬祝辭:“哀子某,來日某,隮祔爾于爾皇祖某甫。尚饗!”“哀子某,圭為而哀薦之。尚饗!”“尚饗”即請亡靈享用祭品。后來祝辭的內容不斷豐富,并用以寄寓哀傷思念之情,逐漸發展成有具有豐富思想內涵和文學性的祭文。

祭文主要用于死者喪禮或墓祭,一般是由死者親友撰寫、祭奠,也有代寫、代祭之作。內容主要有“贊言行”和“寓哀傷”兩個方面,即追述死者生平、功德,表達哀悼懷念之情。以歐陽修的集子為例,《文忠集》所收哀祭文有祭友人、同僚的,如《祭鄭宣徽文》、《祭梅圣俞文》;有祭親人的,如《皇妣太夫人祭文》。在形式上有些是作者親自持文吊祭,如《祭程相公文》;有些是不能臨祭而遙祭或遣人代祭的,如《祭薛尚書文》《祭尹子漸文》。有用于喪禮之上的,如《祭謝希深文》;有在親友祭日悼念的,如《祭石曼卿文》⑥。由于哀祭文抒情性的特點,可以用來寓哀、抒懷,因此為文人所樂為,其文學性得到很大發展。如韓愈《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祭石曼卿文》、袁枚《祭妹文》等都是感人至深的祭文代表,具有很高的文學和思想價值。

在文體方面,哀祭文用于祭悼亡故親友,文體分類比較明確。與其相類的有吊文、哀辭、誄文等,由于適用對象、功能各有不同,也比較容易區分。誄文以述功頌德為主,通常用于德高望重的死者;哀辭多為幼年夭亡者而作,以陳說哀痛之情為主;吊辭是對遭遇兇喪災禍的生者的慰問。但它們在內容上往往是相通的,因此文集分類并不嚴格,有些文集將哀辭、吊文與祭文收在一起。

三、祭文的寫作和應用

祭文是用于祭禮的應用型文體。祭祀者預先寫好祭文,在祭祀時誦讀。祭文與祭品一樣是祭禮的一部分,“讀之而告其靈,焚之而示諸幽?!保ㄐ彀骸段恼劇ぐЪ馈罚呒牢牡膬热莺妥髡哂蓱脠龊隙?。朝廷大型祭祀活動祝辭一般由專門負責制誥文書的翰林學士或知制誥起草,有比較規范的體例?!端问贰ざY一》載宋真宗時曾刊定祭文范式“又諸祭祝辭皆臨事撰進,多違典禮,乃命至增撰舊辭八十四首,為《正辭錄》三卷。既復命知制誥李宗諤、楊億、直史館陳彭年詳定之,以為永式”⑧。地方祭祀由官員主持,歐陽修、蘇軾等的祝祭文大都是做地方官時為當地祭祀所作。民間喪葬祭奠或節期、祠廟祭祀也有一些常用祭文,多由當地有威望有文化的人代筆、代誦,模式比較簡單固定?,F在有些地區和部分少數民族還保留著在喪祭中寫祭文、唱讀祭文、焚祭文的傳統。

祭文的寫作模式,較為完整的包括小序、正文和銘文三部分。如“維年月日,某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某之靈”,相當于小序,言明拜祭的時間、誰人來祭、祭誰的問題,有一定的用語格式。中間是主體部分,或述德或寫哀,表達致祭之情。祭文結尾常用“尚饗”一詞結束。這樣的行文結構也體現了祭文應用性的特點。

唐宋以后,祭文的體式和寫法都更加自由,更注重抒寫真情實感,更貼近生命和生活的本色。大多祭文以四言為主,采用駢偶句式,風格典雅凝重。相比較而言,哀祭文的抒情性、文學性更強,語言和體制都更加靈活多樣,祝祭文的體制則比較單一,風格更加典雅、簡潔。

注釋:

①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2013:91.

②④吳訥.文章辨體序說[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54,54.

③張海鷗,謝敏玉.悼祭文的文體源流和文體形態[J].深圳大學學報,2010(2).

⑤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154.

⑥歐陽修.歐陽修詩文集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⑦王水照.歷代文話[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8883.

⑧[元]脫脫等撰.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0:1631.

參考文獻:

[1][元]脫脫等撰.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宋]歐陽修等撰,洪本健校箋.歐陽修詩文集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明]徐師曾著,羅根澤校點.文體明辨序說[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4][明]吳訥著,于北山校點.文章辨體序說[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5]周振甫著.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2013.

[6]楊天宇著.儀禮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王水照編.歷代文話[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8]張海鷗,謝敏玉.悼祭文的文體源流和文體形態[J].深圳大學學報,2010(2).

猜你喜歡
祭文
曲阜歷代祭孔祭文(祝文)淺析
明代作家方鵬祭文研究
論李流芳的序文、游記、像贊、祭文創作
《王勃集》的編纂時期
——以日本傳存《王勃集》卷三十所收《族翁承烈致祭文》爲中心*
基于敘事學理論分析2019年公祭伏羲大典祭文的文本特征
感傷
蘇軾所寫墓志銘與祭文里的人生觀
祭拜戲祖唐明皇之祭文簡釋
康熙帝諭葬靖海侯施瑯將軍祭文再現福建
喚醒祭文的抒情氣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