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基因與高校國防教育融合路徑研究

2017-12-12 08:17歐陽登科
科學與財富 2017年31期
關鍵詞:國防教育紅色基因實踐教學

【內容摘要】通過對紅色基因概念、表現和時代需要論證了紅色基因的正能量作用,分析了高校在國防教育中的不足和加強大學生紅色基因教育,傳承紅色精神的必要性。進行了紅色基因與高校國防教育融合的路徑探索。對提升高校國防教育實效性有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紅色基因、國防教育、實踐教學

一、紅色基因極其表現:

紅色基因就是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紅色,象征光明未來,將力量凝聚。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都因為"紅色"而成為追求真理和凝聚力量的圣地,從而也因為"紅色"的基因典藏了歷史亮點。

在黨在光輝燦爛的90奮斗歷程中,形成了適應時代要求的、彰顯黨性原則、反映中華民族精神、凝聚力量的偉大紅色精神。紅色基因的表現在革命斗爭時期所形成的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了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改革開放時期形成的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航天精神等。這些無一不是對我黨革命精神的傳承,是我黨與時俱進的品質體現,更是我黨保持旺盛斗志和進取精神的寶貴財富和政治優勢;同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生命不竭的動力源泉;是指引我們去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精神之鈣。

二、進入新時代更需要紅色基因傳承

我國正處在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功邁入新時代,開啟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紀元,我們需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砥礪奮進,新時代新主題,需要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于擔當、強勁精神之鈣。這就需要傳承黨的革命精神,開展紅色基因教育,發揮黨的紅色基因的作用。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力度,以逆水行舟、逆流而上的決心和勇氣,迎難而上、敢于打硬、打勝脫貧攻堅戰;推動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同時發揚紅色基因中的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百折不撓的精神,從實事求是出發,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勇于奉獻,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實現建黨百年的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國防教育與紅色基因契合

(一)國防教育: 國防教育是對公民進行增強國防觀念、強化國防意識、履行國防義務為目的的教育活動,為鞏固和加強國防而保衛國防的意識和能力而實施的教育。

雖然當今世界和平發展是主流,但是挑戰和危險仍然存在,民族矛盾、宗教對立、霸權擴展、領土糾紛、恐怖主義、分裂勢力等不安因素時刻都可能誘發沖突和動蕩。面對當前嚴峻的國際內形勢,國防教育成為世界多數國家普遍關注的問題。對學生尤其是對青年學生加強國防教育顯得更為重要。不僅要強化大學生國家武裝力量后備軍的意識,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提高在實際戰斗中保衛國家和進行自衛的技術和能力。而且要增強提高"天下興亡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使其自覺而有效地投入到國家的國防建設中去。

(二)加強紅色基因的國防教育。

國防教育首先要堅持走"聽黨指揮跟黨走,愛軍習武中國心"的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之路,培養中國心的接班人,知道一端著槍就知道槍口對誰的道理。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為核心,愛好和平、甘于奉獻的民族精神,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責任擔當、有道德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國防建設的生力軍和祖國的未來棟梁,也是祖國國防的捍衛者。加強對學生尤其是大學生的紅色基因的教育,在年青一代的身上播上"紅色基因"種子,將"中國心"牢牢扎根于年輕人的心田,才能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時明辨是非、維護國家的尊嚴和獨立。

(三)目前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不足

1、存在學校認識誤區,導致組織機構不健全。一種誤區是:學校不重視它,認為國防教育與人才培養關系不大;高校應以專業學習為主,象征性地開展軍訓就可以了,舍不得投入人力和物力,存在應付了事傾向。很多高校新生軍訓是臨時機構,軍訓后即消失了。

2、存在學生認識誤區,教育效果不理想。和平年代的生活大學生,往往容易放松警惕,產生麻痹大意思想,對現代國防安全的真正含義理解不夠深刻,缺乏危機感和憂患感。。加之市場經濟消極影響,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傾向出現,導致高校大學生的國防責任意識不強,國防知識和軍事技能缺乏。

3、 師資力量不合理,國防教育的人才保障不足。由于重視不夠,不設立專職教師,一般是軍訓教官(多為士兵)臨時代課,教學方法欠缺,教學質量弱化。

4、軍訓專項經費不到位,軍訓基本設施不完善,軍訓所需材料難以得到及時補充,導致教育的效果非常欠佳。

所以,提高高校師生的國防意識迫在眉睫。而最先要解決的是要開展國防教育的價值認同,才能真正提高國防教育的教學實效性。

四、加強紅色基因教育與國防實踐教育的融合,提高國防教育實效

將紅色基因引進高校國防教育,強化實踐學習,通過實踐教學體驗激發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心理素質,磨礪意志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樹立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互助精神,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的思想;加強組織紀律觀念,增強身體素質。

感知英雄和榜樣力量,講好紅色革命故事,頌揚英雄模范,讓學生從榜樣人物身上感悟到當代最可愛人的優良品質,實現學中多思、學中多做、境界提升。

1、立足實際,課堂實踐教學中,可以利用社會重大的節日、紀念日等契機,緊扣國內外社會熱點、焦點延伸開展第二課堂,開展"國防知識競賽""湖湘英雄故事會" "毛澤東詩詞朗誦"、"觀看《建國大業》、《長征》《亮劍》《上甘嶺》《士兵突擊》等具有教育意義優秀軍事題材片,開展討論或有感征文比賽,如有條件還可組織學生觀看中東戰爭等國際戰況的有關資料, 使之了解國外軍事力量及現代戰爭的特點和發展方向;通過等體驗式教學活動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提升國防意識,培養英雄情懷。endprint

2、組建學院列兵隊或者教官隊,開展每天的國旗護衛班 "升國旗"儀式,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操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組織學生軍事知識社團和學會等開展"軍事技能一加一交流活動"、"學雷鋒幫扶見行動"等校內實踐活動,組織列兵對和教官隊參加學校運動會、社團節、藝術節等活動,展現列兵男兒風采。強化實踐教學中的主體性和參與性,激發學生的國防教育學習興趣。開展國防素質和能力拓展訓練,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在實踐體驗中鍛煉學生"多做" "多思""多說",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提高國防教學的實效性。 引導學生在興趣中參與,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認知、升華,從而把知識內化為素質并作為自己行為的驅動力,以促使軍事理論教育的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

3、建立校外紅色實踐基地。學??梢越M織學生參觀革命遺跡、重走革命之路、傾聽老戰士講故事等形式,學生身臨其境,親身感受紅色資源帶來的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接受紅色精神的熏陶。

4、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建設的多種載體,發揮對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的美育功能,利用英雄人物和模范榜樣人物的雕塑、宣傳欄等構建了一個靜態的、開放式、立體化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創新體系,形成了優良的國防教育紅色育人環境。

5、依托湖南當地有最優化的校外紅色資源,加強大學生紅色基因的播種湖南是人杰地靈的地方,是為人的家鄉,社會自然資源和社會歷史人文資源紅色資源十分豐富。這些資源都成為我院國防教育教育實踐教學的完美載體,只有利用校外充足的紅色實踐資源運用到國防課教學中,才會對學生起著感染、影響和震撼作用。在親身體驗中感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燦爛和悠久,感受為了國家的獨立而斗爭英烈們的光輝足跡,真正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守土有責的認同。針對性地開展系列校外實踐活動。

(1)尋訪偉人舊跡、感受革命者的情懷,加強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

"惟楚有才,斯人為盛",依托偉人故里和長沙的革命紀念地為載體,結合實際教學,組織學生參觀韶山、第一師范、橘子洲頭、愛晚亭、等紀念地。讓從普通農家小院的質樸中體會一代偉人們成長的足跡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寬闊情懷,深刻感受到偉人毛澤東傳傳奇人生,那種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優良傳統,堅定信念、勇于勝利的崇高理想,以及實事求是、樂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在參觀中自覺接受愛國主義熏陶和民族精神、革命傳統教育,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增進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感情。

(2)依托岳麓山、博物館、革命遺址等特色文化為紅色資源載體,拓展省內及周邊紅色基地。

通過影片和組織學生參觀方式感受近現代湖湘英雄壯志豪情。近代和現代史中的許多革命先烈,為了真理前仆后繼革命精神,它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們的精神支柱。黃興、蔡鍔、三此長沙會戰、抗戰將士紀念碑等等許多近現代的湖南英雄都魂歸此地,"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國史",岳麓山因此更加聞名。讓人民久久緬懷和敬佩。在清明節都組織學生開展祭拜烈士墓的活動,這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組織學生到"重走紅軍路"到井岡山進行夏令營活動,感受當年紅軍井岡山革命斗爭的艱辛,在危機與艱難的環境中,飽含著無數革命戰士的愛國熱情和維護民族獨立、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的責任感。在和平年代,我們同樣需要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精神,它是民族富強的精神支柱。聽革命故事、與紅軍后代座談,培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以及創新精神有重要作用。

邀請部隊優秀人物到學校做報告。軍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值得我們青年學生終身學習。學校不定期地邀請部隊優秀人物如戰斗英雄、抗洪英雄、抗震救災英雄等到學校給學生做報告,通過現場演說和事例說明可以使青年學生更加了解當代軍人的優秀品質, 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

五:紅色基因的正能量

紅色資源是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核心是愛國主義。以紅色資源為載體開展的系列國防教育實踐教學活動,讓在耳濡目染中自覺接受的愛國主義熏陶和紅色精神的教育,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有利于樹立大學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心。始終堅信"中國革命必然勝利,共產主義必然實現",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支撐著,我們在能夠堅持革命,克服困難,百折不撓,最終戰勝敵人,取得革命勝利。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同樣是靠著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我們黨和人民艱苦創業,為實現崇高的理想不懈奮斗。新時期的大學生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都需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當遇到挫折時,要學習革命先輩們百折不撓的精神。

紅色基因融于國防實踐教學,有利于陶冶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們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長期過程中,形成和發展了許多優良的傳統道德,如實事求是、艱苦奮斗、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紅色資源,凝結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革命勝利和國家富強的保證。我們要大力發揚中華民族的紅色優良傳統,利用紅色基因播種,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素質,促進大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大學生成為有道德有修養的社會主義新人。

紅色基因融于國防實踐教學,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紅色基因是我國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產物,是對傳統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既有一定歷史時期的特定的內涵,又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它本身具有時代性的特點。"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國防現代化也要求國防技術和國防科學發展也需要我們要堅持與時俱進。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建設一支現代化國防力量,強軍建設需要制度創新、思維創新,我們更需要創新精神。運用紅色基因影響激發大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我們明白:但我們今天的進步正是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上高攀的,中華民族文明的也正是在這種薪火相傳中繼承中不斷充實和發展的。我國家從近代落后到強大,不正是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斗爭中,拋頭顱灑熱血,不懼犧牲,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尊嚴的真實寫照嗎?我們培養新一代大學生保家衛國的情懷和英雄氣概,培養國防意識和國防技能,這是國防教育的素質要求,也是紅色基因運用于國防教育中的價值所在。

參考書

①《提高高校學生國防意識的對策和措施研究》作者韋友歡等,選自《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4月

②西南石油大學作者楊建平《新時期高校國防教育的現狀和對策研究》2013年10月

③黨雪2013年《當前大學生國防意識教育的缺失與對策》花愛軍《教育探索》2010年2月

作者簡介:

歐陽登科,女,(1963.8--)湖南長沙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歷史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歡
國防教育紅色基因實踐教學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傳承者中的作用
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的價值研究
當代大學生國防教育面臨困境與突圍路徑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數據庫高級應用》教學創新方法研究
激活紅色基因在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中的生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