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農村生態農業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

2017-12-26 20:31譚振
中國經貿 2017年24期
關鍵詞:生態農業農村經濟縣域

【摘 要】我國一直十分注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在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縣域農村的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的破壞,農村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如何保持農村的生態環境資源的同時,發展農村經濟成為當前農村發展的重大議題。生態農業的提出有利于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生態農村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不僅有助于提升農業的綜合效益,更有利于提升我國的農業競爭力,促進縣域農村經濟的發展。通過分析寧鄉縣發展生態農業的主要措施與方式,總結歸納其發展生態農村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性的提出生態農業的發展對策,為我國其他地區縣域農村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借鑒之策。

【關鍵詞】生態農業;縣域;農村經濟

寧鄉縣作為湖南省的一個特色的縣級城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寧鄉縣借助長株潭城市群和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的優勢,不斷的調整產業結構,其中農業作為基礎產業獲得較大的發展。2013年,寧鄉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39.76億元,201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68.40億元。全縣的糧食、蔬菜的種植面積逐年增長,寧鄉政府一直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寧鄉縣的農業生產的發展過程中努力打造生態文明的示范區建設,打造寧鄉縣農業樣本,截至2017年6月,寧鄉縣政府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的創新農業生產平臺與方式,建立湘都生態農業園、金太陽神龍養生園、鳳凰山生態農業園、沙龍畜牧原生態養殖等多個生態農業生產基地,不斷的提升寧鄉縣的生態農業發展水平。

一、農村生態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民參與生態農業的意識不高,土地流轉不足

生態農業生產基地的建設需要科技的支持,生態農業與傳統的農業種植存在較大的區別,生態農業的種植生產上需要堅持以科技為促動力,優化農業生產結構,發展綠色農業、有機農業,要農戶積極的參與生態農業的建設。但是,目前從寧鄉縣生態農業的發展現狀上看,雖然寧鄉縣的生態農業發展上取得較大的成績,但是打造生態農業示范基地的主導力量是政府或者是企業,寧鄉縣的農戶中參與生態農業的建設不足,許多農戶依然保持傳統的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種植,對于綠色生態、有機生態農業的認識度不足,而且在資金的投入上也存在不足。

2.基層生態農業科技服務推廣體系不健全

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戶習慣家庭為單位的種植模式,這種粗放型的農業生產模式缺乏科技的支持,導致在農業種植上缺乏規劃性,多數是憑借農戶的傳統經驗進行種植,在農藥、化肥等污染農業生產資料的使用上缺乏規劃與科學性,導致農業污染日益嚴重。目前,我國的縣域農村中生態農業的發展一大制約因素就是科技體系不健全,農村的科技發展水平低,特別是網絡化程度低,對于外界信息的掌握程度弱,導致生態農業的推廣速度慢。在生態農業的科技推廣隊伍的建設上存在不足,生態農業服務推廣隊伍存在待遇低、服務的功能不齊全的現象,導致縣域農村生態農業發展存在經營規范化不足,組織規模小的弱點。

3.農村環境污染日益嚴峻,阻礙生態農業的發展

生態農業作為一種新興的農業發展模式,其強調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然而隨著我國縣域農村地區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特別是工業的“三廢”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影響日益加重,導致農村地區的水污染、土地污染、大氣污染現象加劇,一定程度上阻礙縣域農村地區開展生態農業建設。在縣域的農村地區,由于農村污染的加劇,導致土地功能的退化,特別是農田的自我修復能力的下降,一些農業種植地區的重金屬存在超標的現象,這些地區的土地污染嚴重,難以發展生態農業,環境污染的嚴重導致農村的水資源、土地資源、大氣資源等都遭受到破壞,對于要求綠色、有機的生態農業來說,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其發展的一大問題。

二、縣域農村生態農業發展的完善對策

1.加強農戶發展生態農業的意識,提高土地流轉的效率

生態農業的發展需要農戶積極參與,要通過落實科學發展觀,讓農戶意識到生態農業對于自身、農村經濟以及農村環境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廣泛的宣傳與推廣,強化農戶的生涯農業的發展意識,培養農戶的生態倫理知識,讓農戶認識到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性,要將農戶從家庭的小農業以及零散的農業生產模式圈子中解放出來,通過科學的規劃與布局,幫助農戶走生態農業的發展道路。

在土地流轉上,要進行積極的宣傳,讓農戶認識到土地流轉對于發展生態農業的關鍵作用,通過創新土地流轉形式,如出租、轉租、入股等方式,讓農戶參與到生態農業生產基地、示范區的建設中,通過提升農戶的生態農業意識,積極參與生態農業基地建設,提升農戶參與熱情度,讓農戶自身積極主動的投入生態農業生產建設。

2.完善基層生態農業科技服務推廣體系

生態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持,對于縣域農村的生態農業的發展建設上依然需要發展政府以及企業組織的領頭作用,生態農業的技術支持上需要政府的優惠政策,而生態農業的綜合項目的培育與發展,需要打造當地的龍頭企業進行帶動。生態農業的發展需要完善基層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要打造一支過硬的技術隊伍服務生態農業建設,在一些生態農業的基礎項目、示范基地的建設上需要有新的科技的支持,通過科學的產業結構的規劃,結合當地的農業發展特色,對于種植、養殖等規劃進行科學的安排,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

3.綜合治理與保護農村環境,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

在生態農業的建設過程中要進行合理的布局,要加強環境的治理與保護,通過開展農村生態的恢復與生態培育的工作,對于農村地區要充分利用農村環境的自凈能力,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要保護農村的環境,要按照循環與再生的原則構建生態農業發展環境,在生態農業項目的建設過程中,要合理的使用農藥與化肥,而且對于農田的排水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實現無公害的生態生產。

參考文獻:

[1]鞏前文,嚴耕.中國生態農業發展的進展、問題與展望[J].現代經濟探討,2015,(09):63-67.

[2]楊曉鋒.我國生態農業發展面臨的困境與出路——基于社會化小農的調查分析[J].財經理論研究,2015,(01):50-56.

作者簡介:

譚振(1988—),女,漢,湖南寧鄉,大學本科,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在職研究生、湖南寧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零售業務部,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初級會計師。endprint

猜你喜歡
生態農業農村經濟縣域
論提升縣域環境質量的現狀及治理思路
長沙市生態農業發展水平評價
基于融媒體環境的縣域媒體技術創新
對生態農業旅游創新模式的探討
縣域高中文科數學生態課堂的“三味”
我國生態農業法律保障的現狀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態農業園
生態農業視域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探究
以電子商務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思考
國家十項舉措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