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日本海外旅游業的動態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分析

2017-12-27 14:55徐莉莉
新商務周刊 2017年24期
關鍵詞:入境國民旅游業

文/徐莉莉

對日本海外旅游業的動態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分析

文/徐莉莉

廣東省肇慶市肇慶學院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經濟取得了迅猛的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價值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日本政府為了減少國家貿易上的摩擦,而采取懷柔政策,推動海外旅游事業的發展,基于此,越來越多的日本民眾奔赴海外旅游。本文將對日本海外旅游業進行動態研究,并探析其對于我國的啟示。

日本海外旅游;動態研究;旅游政策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日本的旅游業發展就顯示出了與歐美發達國家截然不同的特征,日本開辟了適合本國的旅游路徑,將海外旅游作為重要產業,并在幾年內一躍升為重要的游客輸出國之一。日本的這一舉措,不僅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更是促進了各國友好城市間的相互交流,為日本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1 日本海外旅游業的發展歷程

1.1“海外旅游自由化”與國民自由出境旅游

受到二戰的影響,日本的外匯儲備十分有效,政府對此提出限制外匯外流的一系列政策,并對海外旅游進行嚴格控制。自1955年起,受到“奧林匹克景氣”、“伊奘諾景氣”等影響,日本引發了“消費革命”,國民的生活也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進入60年代后,貿易自由化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日本的外匯儲備量越來越豐富,政府也隨之放寬政策,并與1964年提出了“海外旅行自由化”的政策,規定國民可以自由的進行出入境旅游,但實際上國民只允許攜帶不超過兩美元的財物,且每位公民一年只有一次的旅行機會。但即便如此,也沒有影響到國民的旅游熱情,夏威夷、澳門、香港等都成為日本群眾旅游的旺地,進而形成了一股出境游的熱潮。

1.2“海外旅游倍增計劃”引發第三次海外旅游高潮

旅游自由化政策的提出雖然引發了出國熱潮,但由于限制因素眾多,因此出境游的人數只達到了12.8萬人次。進入70年代后,日元的價值不斷提升,雖然這一現象對產品出口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但卻為日本國民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十年內,日本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產品也呈現出高質量、低成本的特征,這為日本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政府只能采取退讓政策,提出“海外旅游倍增計劃”來緩解貿易摩擦,政府再次鼓勵民眾海外履行,日本也隨之出現了第三波海外旅行的高潮,截止1990年,日本的出境人數突破了1000萬人次,日本海外旅游也進入到了新的發展階段[1]。

1.3“訪日外國游客倍增計劃”與振興入境旅游

自“海外旅游倍增計劃”實施后,日本的出境人數不斷增多,而入境人數卻不容樂觀,最終導致旅游收支出現嚴重失衡。政府為了有效改善這一局面,采取法律先行的方式,提出了700萬入境人口計劃,在國內經濟衰退與出入境極度不平衡的情況下,日本政府一改傳統發展觀念,調整旅游計劃,將重心也放到了入境旅游項目上。

2 日本海外旅游業發展對于我國的啟示

2.1日本旅游業的特點總結

與歐美發達國家不同,日本旅游業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它可以稱為一個客源大國,同時又是入境小國。日本制定海外旅游政策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調節經濟結構,平衡供需關系,但它所提出的政策卻十分靈活,產生這種效果的原因正是經濟環境與政策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受到島國環境因素與戰后經濟蕭條的雙重因素影響,日本政府將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為了鼓勵旅游消費,政府還出臺了《旅游基本法》等相關法律條例,促進了本國旅游業的規范化發展。日本被譽為世界上旅游法律制度最完善的國家,《旅游基本法》與專項法、相關法等互補,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法律法規體系,日本政府會結合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對法律條例進行更正,這些都為日本海外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環境。

2.2合理規劃均衡發展

我國國土規劃主要針對土地、海洋、礦產、地質環境等內容,唯獨沒有關于旅游方面的內容。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不斷繁榮,國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旅游、休閑等活動逐漸從奢侈品演化為生活必需品,國民對于精神活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此,我國國土規劃應當加強對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重視力度,實現對旅游的宏觀把控,使各個區域都能發揮本地的優勢,樹立起獨特的旅游形象,促進各區域的均衡發展。

2.3建立完善的旅游法律制度

我國崇尚依法治國,法律是衡量任何事物的第一標準,因此旅游業的發展也應當有法可依。目前,我國旅游業雖然具有多樣性、系統性特征,但質量上卻沒有良好的保障,旅游項目的法制建設與經濟實際需求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對此,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相關的旅游政策與法律制度,積極的吸取其法制經驗,促進我國旅游的立法完善[2]。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量的旅游規章制度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旅游業的實際發展需求,旅游業想要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就需要增加具體的操作內容,及時修改與補充欠缺的內容。

2.4提升旅游業的管理能力

中國在進入到WTO以后,中國旅游業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由于規劃不利,宣傳不到位等問題,致使我國旅行社全年營業額與JTB的營業額間存在巨大的懸殊。此外,我國的餐飲業普遍為單體的飯店模式,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擁有復雜的產權關系,產業鏈不完整,因此無法形成系統的經營體系。部分餐飲集團通過搞品牌效應來提升經濟效益,這也從側面上提升了我國旅游餐飲業的競爭力。但與日本相比,我國的餐飲業品牌化經營起步較晚,且并沒有掌握一定的發展規律,因此,餐飲方面也可以借鑒日本的發展歷程,結合不同的群體,制定不同層次的服務標準,進而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變化,旅游業的發展也進入到了新的階段,為了保障我國旅游業的健康發展,有關部門可借鑒日本的海外旅游發展經驗,不斷完善我國旅游法律規范,促進境內游與境外游的平衡發展,以旅游帶動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1]聶平香.日本促進旅游出口舉措及對我國的啟示[J].國際貿易論壇,2016,(3):36-41.

[2]張龍.海外入境旅游流競爭態及季節分布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6,(14):99-101.

猜你喜歡
入境國民旅游業
云南出臺20條措施,加快旅游業恢復
一直難忘
高地
"國民健康監測"專欄導讀
重慶武?。贺毨丝谝劳新糜螛I脫貧
新疆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貢獻實證分析
中國第三個國家級入境再制造示范區通過驗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
警查證截獲非法再入境男
數學潛能知識月月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