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說閱讀指津

2018-01-02 20:30董新明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17年11期
關鍵詞:三棵樹分家大嫂

董新明

什么是小說?著名作家馮驥才打過一個形象的比方。他說,小說類似于一個人正在路上走,冷不防被人推到水中。此語道出了小說故事的可讀性和情節的獨特性,要制造懸念,引人入勝。作家李德霞的小小說《三棵樹》,雖然沒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節,卻也在標題上設置了懸念:誰的“三棵樹”?圍繞“三棵樹”,作品刻畫出哪些人物?誰是主角?“三棵樹”富含怎樣的意蘊?

一、《三棵樹》托起了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丫頭”無疑是小說中最見光彩、最具魅力的人物,其他人物都是以她為中心,充當她的陪襯,小說的情節都是圍繞她來著筆落墨的。小說開頭,面對大嫂的強行分家,見土屋空空如也,見娘一下子蒼老了,她“抱著樹干嚎啕大哭”,這是她分家之后孤苦無助的寫照;當娘勸她“別上學了,回家跟娘種地吧”,她“一抹眼淚”,發誓“我還要考大學”,表示“說到做到”,丫頭執拗、倔強的形象便躍然紙上了??忌洗髮W后,為了籌學費,她去找德叔借貸,“掏出早就準備好的紙和筆,嘩嘩嘩,寫了抵押單”,這處細節描寫“點化”出了丫頭的干脆、果斷。為死于礦難的哥哥維權,丫頭“拍著桌子和礦長講道理”,讓礦長熊了,拿回了賠償金。這一情節側面烘托了丫頭仗義執言、敢作敢當的形象。小說刻畫丫頭的形象,下面兩個細節也很有表現力:①丫頭不接,一一擋了回去。②丫頭把錢擋回去。①是“擋”回鄉親們的捐贈。她知道鄉親們掙錢不易,一個輕易的“擋”字,表現了丫頭對鄉親的感激與體諒。②是“擋”回大嫂的補償。它凸顯了丫頭為人的善良和對大嫂的包容。丫頭參加工作后,拿到第一筆工資,便去找德叔,“要贖回當年的抵押單”,體現了丫頭的誠信。小說結局部分,丫頭執意留下“三棵樹”,并每年抽空回村一趟,看望鄉親,看看樹,這些反映了丫頭的重情重義。

小說還寫了大嫂和德叔兩個次要人物。

小說中兩處寫到“大嫂”。第一處是開頭大嫂吵著分家,并且打算砍伐“三棵樹”,這些描寫反映了大嫂強勢、霸氣的性情,反襯出丫頭倔強、堅毅的個性。第二處是丫頭落實了死于礦難的哥哥的賠償款后,大嫂拿出一筆錢來補償丫頭,并真誠道歉。這個細節與開頭形成抑揚,說明大嫂是一個有情有義、知恩圖報的女人,她的良心發現也從側面凸顯了丫頭的人格魅力。

作品中的“德叔”雖著墨不多,但他是一個很有分量的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對丫頭的成長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給丫頭支援上學的費用,并且不需要她的抵押,體現了他的仁義與善良;而他笑逗丫頭,充分彰顯了他的豪爽和風趣。

二、“我有三棵樹”反復出現,虛實相生

小說中“我有三棵樹”三次出現,結構全篇,并虛實相生,韻味無窮。第一次是在娘問“上大學不要錢”時,丫頭回答“我有三棵樹”;第二次是在丫頭找德叔借貸,德叔問及抵押,丫頭“用手一指她家里的三棵樹”,說“我有三棵樹”;第三次是丫頭在讀大學期間,拼命自食其力,面對同學“你家里沒錢供你”的發問,她說“我有三棵樹”。而后面丫頭說“三棵樹是我的根”一語,與“我有三棵樹”相映成趣,既牢牢地結構了全文,又增添了小說的張力。

三、“三棵樹”釋放出充沛的意蘊,啟人心智

“三棵樹”貫穿小說的始終,它是丫頭分家之后唯一的財產,是丫頭頑強求學、奮發進取的動力,也是連接丫頭與家鄉親人感情的紐帶。霸氣的大嫂想砍掉三棵樹,造成了行文的曲折。

“三棵樹”的意蘊有:(1)它是丫頭家分家之后僅剩的財產,見證了丫頭家的貧窮、困苦;(2)它險些被大嫂砍掉,幸虧被丫頭娘攔下,它見證了大嫂的強勢、霸氣和娘的慈愛、善良;(3)它承載著濃濃的親人情,有德叔“三棵樹,本來就是你的”一語為證;(4)它是丫頭考上大學、并且奮發進取的精神支柱,這從丫頭“有,我有三棵樹”可見一斑;(5)它寄托著永恒的鄉情鄉愁,是丫頭一份深摯的念想。如丫頭不肯賣樹,每年抽空回去看看鄉親、看看樹等。

《三棵樹》既有可讀性,也富含思想性。從某一方面,它啟示我們,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人應該有奮發進取的精神支柱。比如一盞燈,可以驅散陰暗,照亮前行的路;比如一盆綠色植物,它迎著陽光生長,煥發勃勃生機。有了精神支柱,有了奮斗的信念,我們就能夠像“丫頭”那樣,直面種種挫折和不幸,笑傲人生,到達成功的彼岸。endprint

猜你喜歡
三棵樹分家大嫂
三棵樹防水舉辦新客戶線上總裁班
三棵樹:危險的應收與消失的經銷商
如何構建「一體化」教學課堂——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不分家
關系好
街上來了新城管
家 事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峽情·三棵樹杯”全國詩詞大賽隆重征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