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若金年譜

2018-01-04 19:49楊匡和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7年12期
關鍵詞:年譜元代

摘 要:傅若金是元代中后期的重要詩人之一?!对贰窡o傳,《新元史》及地方志有傳但過簡。今人研究其生平,尚未得其詳,且多有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研究工作:一、基本理清了譜主的生平事跡;二、對譜主詩文作品進行了系年考辨;三、對譜主生平交游情況作了考證,在此基礎上將與其有關的師友等人的情況加以明確。

關鍵詞:傅若金 年譜 元代

傅若金(1303—1342),初字汝礪,后來揭傒斯為之改字“與礪”,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人?!霸娝拇蠹摇保ㄓ菁?、楊載、范梈、揭傒斯)的追隨者,受業于范梈,亦以師禮事虞、揭二人,且過從甚密。他是元代“宗唐復古”詩學觀的積極倡導者、元代中后期的重要詩人之一,有《傅與礪詩文集》傳世?!对贰窡o傳,《新元史》及地方志有傳,但過于簡略。今人研究其生平,尚未得其詳,又多訛解誤說?,F將其年譜考訂編次于后。

大德七年 癸卯 1303 一歲

若金生。

梁寅生。

是年三月,《大元一統志》編成。

大德八年 甲辰 1304 二歲

大德九年 乙巳 1305 三歲

春,揭傒斯妻李氏歿。

大德十年 丙午 1306 四歲

若金妻孫淑(字蕙蘭)生。

冬,揭傒斯娶程鉅夫從妹。

大德十一年 丁未 1307 五歲

正月,成宗鐵穆耳崩于玉德殿。

五月,海山即位于上都,是為武宗。

六月,詔立母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

范梈始游京師。虞集任國子助教。

至大元年 戊申 1308 六歲

三月,命翰林國史院纂修順宗、成宗實錄。

至大二年 己酉 1309 七歲

袁桷作《送范德機序》(《清容居士集》卷二三)

至大三年 庚戌 1310 八歲

至大四年 辛亥 1311 九歲

正月,武宗崩。三月,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

虞集任國子博士。

若金岳母(孫淑生母)卒。

皇慶元年 壬子 1312 十歲

篤列圖(敬夫)生。

范梈、楊載薦為翰林院編修官,參修武宗實錄。

皇慶二年 癸丑 1313 十一歲

六月己未朔,京師地震,范梈作《己未行》紀其實。(《范德機詩集》卷五)

十一月,下詔恢復科舉。

延祐元年 甲寅 1314 十二歲

是年恢復科舉,史稱“延祐復科”。

虞集任太常博士。揭傒斯任翰林院編修官。

延祐二年 乙卯 1315 十三歲

是年會試,楊載、歐陽玄、黃溍、馬祖常等皆登進士第。

范梈至臨高縣錄囚,作《臨高縣龍壇記》。(《元文類》卷三一,四部叢刊初編本)

延祐三年 丙辰 1316 十四歲

是年秋,范梈過廉州,訪海角亭址,囑郡吏修復。(《崇禎廉州府志》卷一二)

是年,揭傒斯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

延祐四年 丁巳 1317 十五歲

范梈作《海角亭記》。

虞集遷集賢修撰。

延祐五年 戊午 1318 十六歲

二月,揭傒斯父揭來成謚貞文,賜奉立碑。程鉅夫撰文,趙孟頫書并篆額。

延祐六年 己未 1319 十七歲

虞集除翰林待制、儒林郎兼國史院編修官。

夏,范梈訪東坡祠,作《東坡祠記》。(《道光瓊州府志》卷三八)

延祐七年 庚申 1320 十八歲

正月,仁宗崩。

三月,英宗碩德八剌即位。

至治元年 辛酉 1321 十九歲

約是年,作《觀瀾賦》。

范梈任江西湖東道廉訪司照磨。

至治二年 壬戌 1322 二十歲

若金游湖南,宣慰使阿榮招延于家,又薦為岳麓書院直學。

夏,范梈過武寧縣,囑縣令修儒學。(《同治武寧縣志》卷三○)

至治三年 癸亥 1323 二十一歲

八月,南坡之變,英宗遇弒。

九月,也孫鐵木兒即位,是為泰定帝。

是年,楊載卒。

范梈為朱思本《貞一稿》作序(《貞一齋詩文稿》卷首,宛委別藏本)

泰定元年 甲子 1324 二十二歲

虞集除承德郎、國子司業。

揭傒斯授應奉翰林文字。

泰定二年 乙丑 1325 二十三歲

范梈赴任福建廉訪司經歷。

虞集任秘書少監。

泰定三年 丙寅 1326 二十四歲

范梈作《潮州路總管府忠愛堂記》《潮州路經歷司衡政廳記》。(《永樂大典》卷五三四五,中華書局影印原刊本)

八月,范梈因疾歸家新喻。

泰定四年 丁卯 1327 二十五歲

范梈作《武寧縣儒學記》。

虞集拜翰林直學士。

泰定五年 致和元年 天順元年 天歷元年 戊辰 1328 二十六歲

三月,娶孫淑為妻。八月二十一日,孫淑卒。后三日,寓殯湘中。

若金為亡妻作《故妻孫碩人殯志》,整理孫淑遺詩,編集成帙,題名《綠窗遺稿》,并為之作序。

作《天歷改元湖廣省賀表》。

六月一日,范梈作《翰林楊仲弘詩集序》。(《楊仲弘詩集》卷首,四部叢刊初編本)

阿榮任吏部尚書,尋參議中書省事。

天歷二年 己巳 1329 二十七歲

二月,文宗立奎章閣學士院。三月,揭傒斯拜授經郎。

四月一日,范梈為若金詩集《牛鐸音》作序。

約是年秋,若金自湘中北游,與業師范梈相遇于武昌。范梈作《贈傅汝礪北游》詩,并作《與虞伯生書》,向虞集推薦傅若金。

是年,虞集任奎章閣侍書學士。阿榮拜中書參知政事、知經筵事。

天歷三年 至順元年 庚午 1330 二十八歲

五月,改元至順。

十月,范梈卒。

虞集任御試讀卷官、《經世大典》總裁官。揭傒斯任主修官

至順二年 辛未 1331 二十九歲

五月,蘇天爵、黃溍等扈從天子赴上京。若金作《送蘇伯修侍郎分部扈蹕》詩。

五月,奎章閣學士院纂修《皇朝經世大典》成。

至順三年 壬申 1332 三十歲

八月,文宗崩。揭傒斯授藝文監丞。時傅若金復至京師,攜詩結交虞集、揭傒斯諸名公。

十月,明宗次子懿璘質班即位,是為寧宗。告祭南郊、太廟、社稷。若金作《郊祀賦》《皇太后受冊賀皇帝表》《司農司賀皇太后受尊號冊表》《送李思齊詩序》。十一月二十六日,寧宗崩。

至順四年 元統元年 癸酉 1333 三十一歲

正月初一,作《元日》。十七日,作《正月十七日麗正門觀迎接口號》。

立春日,若金作《奉和揭監丞立春病中之作》。此期前后若金還作有《夜宿揭監丞齋館》《揭監丞枉和仍韻奉謝》《對雨懷揭監丞病起》等。揭氏亦有《奉和傅與礪對雨見懷》《和傅與礪近日二首》。

六月初八,明宗長子妥歡帖睦爾即位于上都,是為惠宗。

六月,吳澄卒。

八月,賜經筵官酒饌,許泛舟太液池趣,蘇天爵有詩紀其事,歐陽玄有詩次其韻。若金作《奉和蘇授經八月二十九日明仁殿進講敕酒饌許乘舟泛太液池趨西苑之作》。

八月,虞集謝病歸臨川。

十月,改元元統。

作《送別宋子與》《呈王繼學大參時領江東憲》《送袁慶遠赴潮州經歷》《送安伯寧知沔陽府》等詩。

作《留守司賀元統改元表》。(《傅與礪文集》卷一)

元統二年 甲戌 1334 三十二歲

二月二十五日,與友人出游大都城西香山、大承天護圣寺等處,作《清明日游城西詩并敘》。

約是年,作《江東神廟記》。(《傅與礪文集》卷三)

作《廖母蕭夫人墓志銘》(《傅與礪文集》卷十一)

是年作《送陳助教眾仲赴江浙儒學提舉》詩。

宋褧作《莆田陳眾仲由國子助教提學江浙》。(《燕石集》卷七)

是年,馬祖常辭官歸光州。

元統三年 至元元年 乙亥 1335 三十三歲

約是年春夏,傅亨出掾山北憲司。若金作《送傅子通赴山北書吏序》《別山北憲掾傅子通》。

揭傒斯遷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

七月十一日,若金隨吏部尚書帖住、禮部郎中智煕善離開大都出使安南。同月,揭傒斯為若金詩集作序并作《送傅與礪從使安南》,黃溍作《送傅汝礪之安南》(《金華黃先生文集》卷五),歐陽玄作《送傅與礪佐使安南》,黎崱作《送文史傅與礪佐天使安南》(《安南志略》卷十九)。

作《七月十一日赴安南》《馬上》《盧溝橋》《拒馬河》《使至真定赴都計事遇大雹傷谷時逆臣唐其勢誅》等詩。

八月十三日因安南制書一事重返大都奏請。作《八月十三日至京》。按,蘇天爵《滋溪文稿》卷十三《元故廣州路儒學教授傅君墓志銘》:“至真定驛,啟制書觀之,上有王號。君曰:‘安南自陳日烜已絕王封,累朝賜書皆稱世子,今無故自王之,何也?使者疑未決,君獨請行。至都堂白其事,宰相大喜,立奏改之?!?/p>

作《公事畢重發京師》《范陽》《趙州石橋》《磁州》《武城》《淇州》。

九月九日,使至夷山驛(在今河南開封市城區東北隅)。作《九日夷山驛》。

沿途還作有《延津渡河》《汴梁》《上蔡》《汝南》《武昌》《金竹道中書題桃花驛》《石塘驛》《蒲圻道》《臨湘》《平江道中》《登南岳》《熊羆嶺》《柳先生祠》《興安縣》《桂林》《謁羅池廟》《賓州》《書南寧驛》《仙奕山》等詩。

十一月,改元至元。

十二月初八日,元朝使團進入安南,若金作《臘日入安南》。在安南期間作有《題天使館》《卻侍姬》《安南人以紙立馬求賦梅花》《書如月江橋市驛》《憑高》《佗覽驛》《寄雅正卿》《將歸》等詩。

至元二年 丙子 1336 三十四歲

正月,完成使命,自安南踏返歸程。沿途作《華林村》《崇仁峽》《答別龍州蕭從事韶》《還聞柳州破道阻將泝江》《廣西謠》《廣西即事》《梧州嘉魚亭》《桂林喜呂仲實僉憲至》《別靜江文學諸公》《和智禮部早發興安》《浯溪》《衡湘驛》《長沙見嚴親》《發武昌留別諸友》等詩。

黎崱作《贈傅與礪使安南還》(《安南志略》卷十九)

是年夏六月二十八日,完成使命,回到大都。作《六月二十八日至京》

約是年秋冬,內弟孫宗玉將若金出使期間所作詩歌百余篇抄錄,若金命名《南征稿》并自序。(《傅與礪文集》卷四《南征稿序》)

是年冬,作《天師張大玄祈雪歌》。

至元三年 丁丑 1337 三十五歲

是年秋,舍于丞相掾趙德隆所僦明時坊何氏宅第之西亭,作《寄寄亭記》。(《傅與礪文集》卷二)

作《衡府判于公復學田序》。(《傅與礪文集》卷五)

約是年,作《書安南使求書卷后》。(《傅與礪文集》卷七)

是年底,作《故百丈尹張先生行狀》(《傅與礪文集》卷九)

至元四年 戊寅 1338 三十六歲

趙宗吉遷南臺御史,若金作《送趙宗吉御史兼寄篤敬夫》。

三月,馬祖常卒。

四月十四日,若金離開大都赴任廣州路儒學教授。此前不久作《送張秀才北上》《寄別林允恭兼簡其子鐘英》,行時作《四月十四日發京》,沿途作《發通州》《水村》《河西務》《直沽口》《五月二日清州》《長蘆》《過長蘆追悼故運使趙希顏》《黃河》《濟州遇大風》《會通河伯祠晚眺》《沛公亭》《徐州》《呂梁洪》《下邳懷留侯》《宿遷舟行》《韓淮陰廟》《秦郵》《金陵晚眺》《鳳凰臺》《經采石》《大霧過安慶》《江州社日阻風》《洪都再贈》《過豐城》《赴廣經九牛驛次文居安韻》等詩。

揭傒斯作序送行,歐陽玄作《送傅與礪之廣州儒學序》,黃溍作《送傅汝礪廣州教授》(《金華黃先生文集》卷六),王沂作《送傅汝礪教授之羊城》(《伊濱集》卷九),貢師泰作《送江西傅與礪赴廣州教授》(《玩齋集》卷四)。

十月,作《牧牛圖歌并敘》。

揭傒斯拜集賢直學士。

至元五年 己卯 1339 三十七歲

約是年,作《贈魏仲章論詩序》。(《傅與礪文集》卷五)

作《偶成》等詩。

至元六年 庚辰 1340 三十八歲

作《龔隱君墓志銘》《艾母張氏墓志銘》。(《傅與礪文集》卷十一)

至正元年 辛巳 1341 三十九歲

作《故奉訓大夫臨江路總管府判官袁公行狀》(《傅與礪文集》卷十)。

六月,虞集為若金詩集作序。

是年,若金作《送南寧路總管朱侯之官詩序》(《傅與礪文集》卷五),作《清江慈濟寺鐘銘并序》(《傅與礪文集》卷八)。

至正二年 壬午 1342 四十歲

三月,若金卒。

關于傅若金生卒年,有兩說:康金聲《金元辭賦論略》、清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吳文治《中國文學史大事年表》、楊家洛《中國文學百科全書》等都記生于1304年,卒于1343年;王德毅《元人傳記資料索引》《中國歷史大辭典》《中國文學大辭典》、楊鐮《元詩史》等都記生于1303年,卒于1342年。傅若金的好友蘇天爵《滋溪文稿》卷十三《元故廣州路儒學教授傅君墓志銘》:“未幾,遇暴疾卒,至正二年三月某日也… …卒年四十?!敝琳隇?342年,由此推知其生于1303年。又據洪武甲子(1384)冬十月新喻人梁寅《傅與礪文集序》:“與君同邑生又同歲月?!绷阂允雠c若金同邑又同年同月生,而梁寅生年為1303年,且無異說。由此可認定傅若金生卒年當為1303—1342。

參考文獻:

[1]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

[2]柯紹忞.新元史[M].上海:開明書店,1935.

[3]陳高華、孟繁清點校,蘇天爵.滋溪文稿[M].北京:中華書局,1997.

[4]梁寅.石門集[A].元人文集珍本叢刊[C].臺灣:新文豐出版社,1985.

[5]傅若金.傅與礪文集[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洪武十七年刻本影印.

[6]傅若金.傅與礪詩集[M].南京圖書館館藏洪武十五年傅若川建溪精舍刻本.

[7]鄧紹基.元代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8]查洪德,李軍.元代文學文獻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9]劉玉珺.中國使節文集考述之越南篇[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7,(03).

[10]陸銀娣.簡析元代女詩人孫淑的生活與創作[J].科教文匯,2008,(01).

(楊匡和 貴州貴陽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 550002;河南洛陽 洛陽師范學院文學院 471934)

猜你喜歡
年譜元代
當代作家年譜編纂芻議
成果,成長
清學者朱珔年譜簡編
評《樊增祥年譜》
王繹《寫像秘訣》中的肖像畫技法研究
從民族文化交流視角論元代蒙古族漢文創作的產生與發展
年譜編撰、史料拓展與新文學研究的新視野
《雪霽里的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