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滕方言中的古語小考

2018-01-04 21:37趙祺姝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7年12期

摘 要:方言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動態演化的過程,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古老的方言詞匯雖然可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產生各種變異,但是總有一些古漢語成分始終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即使過了幾千年,仍然能從一些方言俗語中挖掘出它們意想不到的“真身”。本文即以筆者的家鄉魯南棗滕地區方言為例,考察了幾個在日??谡Z交流中依舊通行的古漢語詞匯,并從詞源、文學作品、古籍文獻等層次加以考證、分析,從而廓清了它們語音、語義的演變與傳襲,并追溯出相關的歷史文化信息。

關鍵詞:棗滕方言 賻吊 悉好 ? 聒 艮 古語詞

方言就是地方話,往往和標準語具有顯明區別。因為方言、俗語只通行于一個地區,所以經常被人認為是一種土氣、難登大雅之堂的民間俚語。但是實際上,假如我們多留意、多觀察,就會發現方言中有可能保留了很多典奧的古語成分。在筆者的家鄉魯南棗滕地區,方言中就隱藏著古漢語的蹤跡,保留了一些只在局部地區流行的古語詞。比如言語(說)、夜來(夜里)、恣(得意)等等。本文即以棗滕方言為樣本,對該地區方言中的幾個古語詞加以考證。

一、“上塑料”——上賻吊

在棗滕地區農村,每逢喪事就會有鄉鄰前來“上塑料”,也就是為喪主送上禮金表達心意。這種“塑料”的數額也不會太大,以前生活條件較差,“塑料”往往只是一刀火紙?!吧纤芰稀钡娜送ǔR膊粫鱿瘑手鞯脑岫Y,因為他們只是和喪主沒有親緣關系的外姓人。

“上塑料”是一種傳統的喪葬禮儀。這個約定俗成的說法聽來卻十分怪異,為了解開疑惑,筆者詢問了家中的老人。原來,這種喪葬習俗在山東滕州地區被稱作“素吊”或“上素吊”,而在滕州方言中,“素”和“塑”兩個字的讀音相同,都讀作“序”,久而久之,“上素吊”就被訛讀成了“上塑料”。那么,所謂“上素吊”這一習俗究竟有何淵源?“素吊”的詞義來歷又是什么?

查閱《紅山峪村民俗志》時,筆者發現了這樣的記載:

吊素禮也叫“吊素紙”。本村外姓人,交給外柜紙箔錢后,不行大禮,到開門那天到傍晚,孝子孝眷、至親送完“盤纏”行完大禮后,接著再行大禮,叫“吊素禮”,表示對死者哀悼對喪主尊敬。[1]

這里的“吊素”與前面所說的“素吊”恰好都是指這種適用于外姓村民的悼念習俗,而紅山峪村又位于棗莊市山亭區,與滕州接近,由此可見,所謂“吊素”和“素吊”其實詞意相同,只是同一種民俗的兩種不同說法。

了解到以上現象及釋義,筆者發現“吊素”的寫法似乎也并不正確。因為從其字面上講,“吊”是吊唁,《說文解字》說:“素,白致繒也?!薄八亍痹赴咨?,引申為“白色”。由此可見“吊”“素”二字合起來并不能表達“為喪主送以財物哀悼死者”這樣的詞意,因此“上素吊”很可能只是記音,大概只是因為喪葬時所服的白衣古時也稱為“素衣”,所以被人想當然的寫成了“素吊”。

實際上,以財物資助喪事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喪葬禮俗?!盾髯印ご舐云氛f:

貨財曰賻(fù,付),輿馬曰赗(fèng,奉),衣服曰褳,玩好曰贈,玉貝曰晗。賻赗,所以佐生也;贈褳,所以送死也。送死不及柩尸,吊生不及悲哀,非禮也。故吉五十,奔喪百里,赗贈及事,禮之大也。[2]

描述的就是古代喪葬禮儀中的“赗賻”制度,贈送貨財叫做“賻”,贈送車馬叫做“赗”。而“赗賻”制度則是起源于商周時期貴族實行的一種助葬制度,也稱歸葬制度,同時也是商周時期貴族喪葬禮儀重要的一部分,是整個喪葬禮儀的重要環節。[3]后來“赗賻”制度成為了先秦時期貴族中較為普遍實行的一種助葬制度,而助葬這種現象起源很早,基于現有的考古資料來觀察,新石器時期這種現象就已經出現了。[4]

鄭玄《周禮注疏》有云:“凡喪,始死吊而含襚,葬而贈,其間加恩厚,則有賻焉?!盵5]《儀禮·既夕禮》曰:“知死者贈,知生者賻?!盵6]也就是說,與死者相識的人前去送禮叫做“贈”,與生者相識的人前去送禮叫做“賻”?!抖Y記·曲禮上》則有:“吊喪弗能賻,不問其所費?!n人者不曰來取。與人者不問其所欲?!盵7]也就是說,吊喪時若是沒有錢物資助,就不要問人家需要多少錢??梢娨浴百帯敝鷨蕬峭耆鲇谧栽?,并且還要注意喪主的感受,古人所講的禮儀原是給人以尊嚴的。

《禮記·少儀》還對“赗馬”與“賻馬”作了區分:

赗馬入廟門;賻馬與其幣、大白兵車,不入廟門。賻者既致命,坐委之,擯者舉之。主人無親受也。[8]

孔穎達疏曰:“以馬助生營喪曰賻馬?!盵9]

看來向赗賻之禮也是很有講究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與“賻吊”相關的歷史典故,《禮記·檀弓》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孔子路過衛國,遇見從前館舍主人的喪事,就入門為他哭泣吊喪。出來以后,又讓子貢解下一匹為自己拉車的馬送給喪家。子貢認為這個喪禮太過隆重,孔子便解釋說,自己剛才進去哀悼,觸動了心中悲哀,禁不住哭泣落淚,他很厭惡只流淚而不做具體的表示(予惡夫涕之無從也),所以才讓子貢“說驂而賻之”[10],這便是孔子“脫驂”的典故?!懊擈墶敝附庀买夞R,以助治喪之用,后泛指以財助人之急。

許慎《說文解字》:賻,助也?!队衿罚阂载斨鷨室?。所以“賻”就是“拿錢財幫助別人辦理喪事”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斷滕州方言所說的“素吊”中的“素”字應該寫作“賻”,正確的寫法應該是“賻吊”。

南宋詩人劉克莊所作的《哭林山人》一詩中更是直接用到了“賻吊”一詞:

僵臥茅檐下,怡然八十春。 竟無衾覆首,惟有鐘隨身。賻吊稀來客,封崇托外親。自言墳出貴,后必產奇人。[11]

可見“賻吊”或“吊賻”在古人的生活中是一種十分通俗的說法。由“賻吊”習俗還衍生出不少同源詞,有些被一直沿用到今天。比如“賻儀”便是“賻吊”過程中,送給辦喪事的人家的具體的物品稱呼,多指慰問喪家的禮金,當代喪葬改革后,也可指花籃、花圈、挽幛等;“賻禮”有兩個意思,它既可以與“賻儀”同意,指代具體的禮品,也可代替“賻吊”一詞,指代這一習俗;而慰問喪家的禮金還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做“賻金”。

由此可見,棗滕方言中的“賻吊”基本保留了古漢語詞意,只是讀音略有訛變。

二、“希好”——悉好

棗滕地區的農村,人們見面時常常這樣相互問候:“你希好不?”(魯西有些地方也說成“血好”。)這句話與四川方言中的問候語“巴適不?”異曲同工,意思就是問你,“一切都好嗎?”外地人乍一聽這句話很難聽明白,問題就出在“希好”這個詞上。其實“希好”應當寫作“悉好”,是一個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再使用的文言詞,意思是“都好”。很多人只是這樣說,但是并不清楚這個詞怎么寫,所以寫作了“希好”。

電影《北京遇見西雅圖2》中,有一封爺爺寫給孫子的信,這封信模仿的古家書的口吻,有些句子還是晚清名臣張之洞《誡子書》中的原句。當中,這樣一句話:“汝今學成,更應努力上進。勿憚勞,勿恃貴,家中悉好,不必展讀,不欲分汝心?!边@里的“悉好”就和滕州方言中的用法完全相同。

許慎《說文解字》:“悉,詳盡也。從心,從采?!薄跋ぁ弊钤缫娪趹饑鴷r期的《詛楚文》,其文曰:“悉興其眾?!绷x為盡、皆、全,即由詳盡義引申而來?!渡袝けP庚上》:“王命眾悉至于庭?!逼渲械摹跋ぁ币彩侨?、都的意思。

又如陶淵明《桃花源記》:“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敝T葛亮《出師表》:“悉以咨之?!倍际俏覀冊谥袑W階段耳熟能詳的例證。再如成語“悉聽尊便”,指的是“所有事情都完全按照對方的意思去辦”,其中的“悉”就是“一切、完全”之義。

可見,棗滕方言中的“悉好”同樣是古漢語詞意的傳承。

三、“情/擎”——?

在棗莊、滕州話中,還有這樣一種說法:“你就?好吧?!被颉澳憔驮诩依?著吧?!币詶楇貐^農村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沉疴》中就有這樣的話:“這不?等著……”[12]這里的“?”基本上是一個動詞,其含義大概是:

(1)坐享(現成的東西)。如:?吃?喝;?頭——也就是等著人磕頭的意思。

(2)坐等(責備受罰)。如:你?著就是了。

(3)承受,繼承。如:?受財產。

從字形上來看,“?”字含有“貝”,其字意與財物有關。這個詞在古代字書中已存在:《廣韻》:“?,受賜也?!薄犊滴踝值洹芬都崱罚骸?,受賜也?!庇忠队衿丰尀椋骸百n也?!贝蟾拧?”這個字原含有“送”和“受”兩種意思,但現在詞意的重心落到了“受”上,發生了詞意縮小的現象。

實際上,在很多古典文學著作中,“?”這個說法并不少見,只是多被寫成了同音字。例如《紅樓夢》第八二回中:

這樣好模樣兒,除了寶玉 ,什么人擎受的起。[13]

其中的“擎受”即為“?受”,是“承受”的意思。

再如《竇娥冤》中:

想著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張驢兒情受?[14]

這里的“情受”也是“承受”之義,應和“?受”相通。

還有《金瓶梅》第四十七回有一句:

“我回去再把病婦謀死,這分家私連刁氏,都是我情受的?!盵15]

第六十二回:

“原說是姻緣板,大抵一物必有一主,嫂子嫁哥一場,今日情受這副材板,勾了?!盵16]

第九十九回:

“有我哩,不妨事,你母子只情著我住,我家去自有處置?!盵17]

第一百回:

“情受何官人家業田產?!盵18]

這里的“情受”“情著”也和“?受”“著”相通。據有關考證,《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棗莊嶧城人,書中出現了很多魯南地區的方言,這個“情(?)受”即可視為一個有力的例證。因此,“”也是棗滕地區一個很有地方特色的古語詞。

四、聒

在棗滕方言中,有一種說法叫“聒得慌”“聒人”,如:“聒的人睡不覺”。在這里,“聒”是一個動詞,表示發出刺耳的聲響或雜亂的聲音。而在現代漢語中,“聒”是一個形容詞,表示“聲音嘈雜,使人厭煩”,如“聒躁”即為此意。棗滕方言里“聒”作動詞的用法實際上傳承于古代漢語。

《廣韻》:“聒,聲擾也?!薄渡袝けP庚》曰:

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19]

《尚書正義》對“聒聒”做了詳細的注疏:

正義曰:鄭玄云:“聒讀如‘聒耳之聒,聒聒,難告之貌?!蓖趺C云:“聒聒,善自用之意也?!贝藗饕浴榜睘椤盁o知之貌”,以“聒聒”是多言亂人之意也。[20]

類似的用法還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左師聞之,聒而與之語?!睏畈选榜贬尀椋骸靶跽Z不休也?!盵21]可見“聒”的含義古今相差不大。又如《莊子·天下》曰:

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22]

成語“強聒不舍”即出自于此,用的正是“聒”的原義。

此外,“聒”還與名詞組成雙音節詞,如“聒耳”——聲多亂耳、“聒絮”(同“絮聒”)——啰嗦、“聒天”——形容聲音震天,其中,“聒耳”一詞中的“聒”與棗莊方言中“聒”的用法最為接近。比如,《韓非子·顯學》就有:

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鼻锶f歲之聲聒耳,而一日之壽無征于人。 [23]

古典文學名著中“聒耳”之也不乏其例,《紅樓夢》第五十三回:

賈赦自到家中與眾門客賞燈吃酒,自然是笙歌聒耳,錦繡盈眸,其取便快樂另與這邊不同。[24]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原來這座酒樓,名貫河北,號為第一;上有三檐滴水,雕梁繡柱,極是造得好;樓上樓下,有百十處閣子,終朝鼓樂喧天,每日笙歌聒耳。[25]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宋江喏喏連聲,帶了三人便行。出得李師師門來,穿出小御街,徑投天漢橋來看鰲山。正打從樊樓前過,聽得樓上笙簧聒耳,鼓樂喧天,燈火凝眸,游人似蟻。[26]

《喻世明言》第二十四卷:

那燕山元宵卻如何:雖居北地,也重元宵。未聞鼓樂喧天,只聽胡笳聒耳。[27]

上述引文中的“聒耳”同棗滕方言一樣,將“聒”用作了動詞??梢?,“聒耳”在過去是一個并不生僻的習見詞,在棗滕方言里,古代典籍中“聒”的古詞意基本被保留了下來。

五、艮

據筆者觀察,魯南地區的人在吃蘿卜或其它水果時,如果感到不脆,就會說這個食物“太艮了”“艮不唧的”,不好吃。如果煎餅不好咬,也會說它太“艮”。在棗滕方言中,這個“艮”大多數情況下為形容詞,形容食物堅硬而不脆。也可用來形容人說話生硬,性格直。還有一種說法叫做“皮艮”——指食物受潮不脆不酥,不好咬。

其實,“艮”的這種用法不僅出現在魯南地區的方言中,像濟南、天津等地也有類似的說法。比如在濟南,也有用“皮艮”形容食物的說法,天津話里則有“艮硬”——形容一個人不識好歹、頑固執拗。在南方的某些地區方言中,我們也能發現“艮”的蹤影。例如高郵人汪曾祺就在他的文章里寫道:

北京的小水蘿卜一年里只有幾天最好。早幾天,蘿卜沒長好,少水分,發艮,且有辣味,不甜;過了這幾天,又長過了,糠。[28]

張家口這地方的水土好像特別宜于蘿卜之類作物生長,苤藍有籃球大,疙瘩白(圓白菜)像一個小銅盆。蘿卜多汁,不艮,不辣。[29]

“發亙”和“不艮”是他對蘿卜的兩種評價,和棗滕方言中的用意差不多。那么,“艮”的這種含義是怎么來的呢?

《說文解字》:“艮,很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很者,不聽從也?!薄稄V雅釋詁》:“艮,堅也?!蓖跄顚O《廣雅疏證》:“《說卦·傳》云:艮為山,為小石,皆堅之義也。今俗語尤謂物堅不可拔曰艮?!薄斗窖浴肪硎棒?,磑,堅也?!薄棒蕖痹诜窖灾凶餍稳菰~時,讀去聲gèn,詞義是“食物堅韌不脆”,與《方言》“艮”義同,也用來表示“人倔強”,多含貶義。如:某某人很艮。另一種用法是作動詞,讀上聲gěn,是“硌”的意思。如:這饃太硬了,吃起來艮牙??梢?,棗滕方言中的“艮”基本保留了古音義。

假如留意觀察,棗滕方言中這種沿襲了古漢語音義的詞還有很多,如“胡曰曰”“古而怪之”“蹀躞(dié xiè)”“五脊六獸”等等,這些說法雖然看起來文言色彩濃厚,對外地人來說可能會顯得生僻,僅憑語音甚至根本分辨不出所言何意,但是對于本地人來說卻無比自然,是日常交流中言簡意賅、明了易懂的口語。

可見,方言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動態演化的過程,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古老的方言詞匯雖然可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產生各種變異,但是總有一些古漢語成分始終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哪怕是過了幾千年,我們仍然能從一些“土里土氣”的方言俗語中挖掘、追溯出它們意想不到的“真身”。在這種研究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發現與方言與古代漢語的相關聯系,還能獲取它們所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原來,對這些不起眼字句進行“考古”,竟能發現這么多被我們忽略的古意。

注釋:

[1]田傳江:《紅山峪村民俗志》,沈陽:遼寧文化藝術音像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頁。

[2]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445頁。

[3]參見:曹瑋:《東周時期的赗賻制度》,考古與文物,2002年,第6期 。

[4]黃鳳春:《楚國喪歸制度研究 》,江漢考古,1999年,第2期。

[5]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69頁。

[6]彭林譯注:《儀禮》,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449頁。

[7][8][9][10]王云五主編:《禮記新注新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第20頁,第305頁,第305頁,第54頁。

[11]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第七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版。

[12]趙月斌:《沉疴》,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年版,第108頁。

[13]曹雪芹、高鄂:《增評校注紅樓夢》,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4頁。

[14]關漢聊:《感天動地竇娥冤》,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下編第一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4頁。

[15][16][17][18]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版,第695頁,第987 頁,第1669頁,第1688頁。

[19][20]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29頁,第229頁。

[2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118頁。

[22]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871頁。

[23]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145頁。

[24]同[13],第648頁。

[25][26]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870頁,第944頁。

[27]馮夢龍編:《喻世明言》,??冢汉D铣霭嫔?,1993年版,第278頁。

[28]汪曾祺:《寫字·畫畫·做飯》,原載《今日生活》,1993年,第6期,見于《當代》公眾號,2017年2月1日。

[29]汪曾祺:《果蔬秋濃》,見于《鳳凰讀書》公眾號,2014年10月10日。

(趙祺姝 山東濟南 山東大學文學院 25010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