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動”孩子教育例談

2018-01-05 12:53陶慧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7年12期
關鍵詞:多動癥上課時行為習慣

陶慧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219-01

現在有很多父母和教師在認識上有個誤區:認為孩子貪玩、好動、一刻也坐不住就是多動癥的表現,其實,孩子好動和多動癥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實際上有很大的差別。多動不是病,是孩子的天性,而多動癥卻是一種病態表現。作為教師和家長,要分清孩子的某種行為,避免誤解孩子,我們首先應該對多動癥和多動的原因和表現進行了解。只有我們在認識上不出現主觀臆斷,有更科學的認識,才不會給我們的孩子亂扣上“多動癥”的帽子。

1 “好動”和“多動癥”的區別

“好動”和“多動癥”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多動”和“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而“多動癥”是一種病態的表現,在定義上和行為表現上都有本質的區別。因此要把一個孩子的表現為多動癥時,不是靠我們成人的雙眼去觀察而得出的結論,而是要通過一定的科學檢測和醫生的檢查才能判斷孩子是否屬于多動癥。如果孩子好動,又找不到原因,我們成人更不能胡亂猜測,不要因為看著像多動癥就說是多動癥,用有色眼睛去看待好動的孩子,而是要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和愛心。

2 “好動”孩子教育策略

我們身邊有些孩子表現為活動過多,興奮好動。但同時他們又聰明可愛,常常會冒出很多驚人的想法,也會做出很多讓我們詫異的舉動。上課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動作不停,有時候他們也會闖禍、搗亂、上課亂插嘴,甚至和老師唱反調等,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

2.1 靜的時候多表揚,動的時候多忽略

我發現我們班上很多聰明的男孩子都比較好動,他們在上課時都喜歡做小動作,時而翹椅子,時而打擾邊上的小朋友,想到什么就插嘴,影響課堂紀律。但是當請他們來回答問題或是表演時都顯得落落大方,很多問題還回答很到位。對于這些孩子真是又氣又愛,有時候嚴厲的批評,他們卻好像事不關己,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坐到老師眼皮底下依然我行我素。

我發現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在課前進行1-2分鐘談話。我會把兩三個最調皮的男孩子偷偷叫到身邊,然后告訴他們上課時必需遵守的行為習慣,如果他們表現好的話會有意外的收獲。課后我會讓孩子一起來評一評,誰是今天的“行為習慣好寶寶”“聰明能干好寶寶”等,故意把這些榮譽稱號獎給這些平時調皮,上課又認真的孩子。有時候還會給他們獎勵五角星或小糖果等,讓孩子慢慢克服自己的不良習慣。這樣一來,平時很乖的孩子會變得更乖,平時經常搗亂的孩子也會在上課的時候盡量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

2.2 參與大量的運動,瓦解孩子過盛的精力

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歡動,喜歡探索,在戶外活動時,他們喜歡無盡的奔跑,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一刻也不想停止。針對孩子這樣的行為,我們當然要制止,但不是完全終止孩子的奔跑行為,而是讓孩子的漫無目的的奔跑變為趣味性的游戲。我和孩子們玩大風吹的游戲,當大風吹時,孩子們可以自由奔跑或在地上翻滾,當風小時,孩子們就要放慢自己的速度,當風停止時,孩子們就要停止自己的一切行為,變成一片樹葉躺倒在地上。這樣的游戲可以做到動靜交替,從高強度動作到舒緩的動作,同時加入了一定的情節,讓孩子玩起來更具趣味性。當孩子玩得非常盡興后,那么在上課時就會安靜下來,沒有多于的精力去做小動作。我經常教育孩子,上課的時候多動腦子,下課的時候多動身體,從現在就灌輸給他們勞逸結合的生活理念。

2.3 創設安靜的游戲,挑戰幼兒的堅持性

對于好動的孩子來說,除了要引導孩子正確玩戶外游戲,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外,還要培養孩子玩一些安靜的游戲。多創設一些有趣而又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很好完成的活動,如搭積木、拼圖游戲等,提高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興趣,延長他們活動的時間。對于一些腦子特別靈活的孩子來講,更要創設有挑戰性的活動,同樣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玩法,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玩而不厭,堅持的時間稍微長一些。

2.4 家園配合,共同教育初見成效

孩子在園的任何表現,最有權利知道的就是家長,教師要把孩子的點滴進步或不好的行為習慣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心中有數,在家也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這樣家園配合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們班的子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孩子天性聰明但就是好動,上課坐不住,我們把孩子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后,家長就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首先,其媽媽先找出了孩子最近出現一些異常行為的原因,可能是看《奧特曼》電視劇后,有很大的影響,時常學奧特曼的打架動作,導致在園的一些不良行為;其次,子恒媽媽每天晚上多陪孩子并多談話,讓孩子明白家長非常關心孩子在園的表現,也能及時從老師那里得到消息,如果在園不乖的話家長是很快會知道的;再次就是子恒的媽媽對孩子表揚和懲罰并重,當孩子在園表現不好時,先是和孩子講道理,如果效果不明顯的話,就會給孩子一個小小的懲罰,讓孩子知道,老師和媽媽不是跟他鬧著玩的,都是為了他好才這樣的。如果有進步的話,媽媽就會給與及時的鼓勵。

最近孩子在家園的配合教育下,確實有了不小的改進,我們把孩子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后,媽媽給孩子獎勵了一套新拼圖,孩子把拼圖帶到幼兒園來和大家一起練習,大家都非常羨慕子恒。我們就順勢教育孩子們,子恒表現好,媽媽才獎勵給他的,希望大家向子恒學習,也做一個好孩子,那么老師把你們表現好的地方告訴家長,說不定他們也會送你們小禮物的。

3 結語

從以上的闡述我們不難發現,“好動”和“多動癥”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我們把孩子的調皮、好動、不守紀律視為“多動癥”的話,是違背兒童心理特性的。孩子“好動”,是精力旺盛、身心健康的表現。只有患有營養不良、重癥貧血或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才不好動?!昂脛印币彩呛⒆犹剿髯匀缓蜕鐣囊环N表現,他們看什么都要摸一摸、動一動、看一看,還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來,對周圍的事物都新鮮、好奇和不理解。作為老師和家長要分清孩子的這種行為,對于好動、貪玩的孩子要給與更多的關注,只要我們理解孩子,你會發現,他們是那樣可愛和聰明,所有的行為都是理所當然的。endprint

猜你喜歡
多動癥上課時行為習慣
往期答案選登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探討
多動癥不一定是壞事
康康日記
房子犯了多動癥
睡著只需半秒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