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步步走近名師

2018-01-08 10:50肖云霞
新課程·中學 2017年10期
關鍵詞:李鎮西終身學習

肖云霞

摘 要:初探教育研究,需要向很多名師學習。在語文學科教育碩士研究生學習過程中最先了解到的就是李鎮西老師,由于有了“鎮西茶館”這個微信公眾號,每天關注一天一更新的教育文章,受益匪淺。從“茶館”又能了解到更多的教育名師,如朱永新、李希貴,呂型偉、李海林……跟隨名師的腳步,年齡再大也要學習,也要有所進步。

關鍵詞:李鎮西;鎮西茶館;終身學習

一、怎么知道李鎮西

作為一個有著26年教齡的小縣城的中學生物老師,雖過不惑之年,卻一直困惑于我國現代教育到底怎么了?應該怎么辦?……帶著很多這樣的問題,在女兒也進入了大學,似乎成了空巢老人之后,重新把自己變成了學生——成為湖師大文學院語文學科教育專業的一名在職研究生。本著上老年大學的最低要求,和一群年輕人成了同學,和他們一起學習,感覺自己也變年輕了!導師曾問過,怎么生物老師要來讀語文專業的研究生呢?這個問題我曾經也糾結過,因為我校一直缺生物老師,而我畢業于吉首大學生物系(??疲?,后來又讀了湖南教育學院的生物本科,閑時又自考了師大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文憑,但一直沒教過語文,也沒當過班主任。語文和生物說起來屬于不同的學科,一文一理,但我想它們應該也是一脈相通、互有補充的吧!還有就是性格的原因,我喜歡涉獵不同的專業:也曾因為想了解財務知識考過了電算會計資格,也曾想了解中國的股市規律考過了證券從業資格,也曾為了買保險考過了保險從業資格……總之,當生活中有什么引起了我的注意,有興趣時,我就去學!而作為一個單純的科任老師也給了我很多的時間去開闊自己的視野,了解我所感興趣的其他事情。但每一個我都是淺嘗輒止。李鎮西博士工作站2016成員李青霞說,由于以前一直感覺教師這個職業沒有提升的動力和空間,在教學上是“自生自滅”:沒有目標,沒有定位,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我也很有同感!所以沒有去爬上高職稱,更沒想成名成家,所以孤陋寡聞。當聽到導師講到語文名師研究時,也只能從他所說的一堆人名中,記住幾個頻率比較高的。其中就有李鎮西,被譽為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似的人物!而且健在,而且還在職當老師,當校長,甚至還有一個名為“鎮西茶館”的微信公眾號可以直接關注!李老師在這里每天發一篇與教育有關的文章,閱讀后留言,常常還有李老師的親自回復!突然感覺到這就是作為一個現代學習者的真正的幸福!從現在才開始了解、學習李鎮西,學習其他名師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亡羊補牢,未為晚矣?就從“鎮西茶館”來開始我的名師研究吧!

二、關于“鎮西茶館”

鎮西茶館是李老師的微信公眾號?!督逃異?,呼喚民主與智慧》(20170106)和《愛,并不是教育的一切》(20170207轉載的2010年11月的文章),以問答的形式,指出了他20年前的著作《愛心與教育》被貼上“愛心教育”的誤讀。因為作者健在,所以一切都好解釋!他說“愛心”只是教育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強調因愛心被冷落而重提的必要,但不能替代全部教育。愛心也不能替代懲罰,懲罰不包括體罰……用愛心和童心去發現孩子的變化并與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走進兒童的心靈——學會用孩子的眼睛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但絕大多數教師只是普通人,工作上把心靈獻給孩子,但生活中也要留愛心給自己的孩子、父母、愛人和朋友!這點我覺得很贊,我國的道德宣傳總是偏向于圣人崇拜,認為需達到損己利人的極致才是最好的榜樣,其實這是不可學的,因為這常常是非人性的甚至是可怕的!讀到這里我也記起了作者20170119的文章《他居然將國家領導人的車拒在了校門外——李海林的兒童視角》一文,里面也是很贊賞李海林校長用愛心和兒童的眼光去裝飾校園,孩子們自己的校園——沒有大路不氣派,小車都不能開進!而成都武侯實驗中學以及附屬小學校名的題字都是本校的學生寫!……這些實踐,點點滴滴都是源于這些教育理念。

“茶館”中還有很多的文章都是我很喜歡和能產生共鳴的,如《動輒侈談“教育創新”,至少是一種無知》(20170204)這是李老師再讀呂型偉談話記錄有感。參加在職研究生學習,接觸到教育史,才知道從孔夫子到陶行知,從蘇格拉底到蘇霍姆林斯基,真正的教育真理就那么幾條,最根本的理論、思想已經被前人說得差不多了,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就能夠創新的!呂型偉曾寫過一篇《要談教育創新,先學點教育史吧》里面抨擊動輒宣稱“教育創新”的人“有的是為了出名,有的是出于無知,好像田徑運動員,不知道世界紀錄是多少,卻吹噓自己破了世界紀錄!”生活在一個交通不便的小縣城,孤陋寡聞的我甚至沒有聽說過本地有人在進行教育創新,所以也沒見識到任何的吹牛?;蛘哌@比有著吹噓著各種“首創”“國內率先”“第一人”的“教育創新”更糟吧!不管教改的春風有沒有成果,我們這里起碼沒有這樣的理念,也沒有相適應的行動,還是“應試教育”籠罩著一切的教育“原生態”??!難道我們真的在“老老實實做教育,安安心心辦學校,樸樸素素做教師了”嗎?其實我們也許只是滯后,不敏感,沒有走出去學習而已的井底之蛙!是我們和外邊有著很大的差距的表現!在沉默中爆發還是滅亡,值得我們深思!改革開放與世界接軌,作為教育者的教師更應該有開放的視野,有改革創新的精神和行動,今年的網絡繼續教育和信息技術提升更是使我受益匪淺,信心滿滿!教育改革,創新教育!老師要和學生一起面向未來的世界!

2015年5月17日李鎮西老師寫的《我和李希貴——不得不說的故事》,很親切的文章,細讀全文,名師李希貴的形象也躍然于紙上。心里卻迷惑于他所說的高密一中的校訓:“為40歲做準備!”對于一個超越了40歲又有著強烈好奇心的我,是必然要了解其釋義的:“十八歲是美麗的,而人生旅程中最絢麗的一頁卻應在生命的40歲時翻開……”對于十多歲的年輕人,40歲不遙遠,20多年彈指一揮間;然而對于我,40歲真的很遙遠!很遙遠?。ㄔ僖不夭蝗チ耍。┑肫疬^去的40多年,感覺也不是很遺憾,做著默默無聞的學習型老師,也沒有什么評職評先的上進心,做真實的自己,只要不貪戀什么奢侈富貴之類,也不愁吃,也不愁穿,壓力小也很自由,應該屬于幸福的行列吧!用李希貴的話來說,對于我,人生旅程中最絢麗的一頁已經翻開,就更不能停滯不前,“活到老,學到老”“朝聞道,夕死可矣!”應不惑而惑之時,竟要重新為自己的教師職業定位,再找理想,找目標,找追求!希望我的語文教育研究生路途中能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安學親師,樂友信道,以幸福的生命狀態進入新的生命歷程。

跟隨著名師乃至名師眼中的名師的腳步,年齡再大也不能成為不學習和不創新的借口!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教育的理想與理想的教育:為新世紀教育而作[J].人民教育,2001(1).

[2]朱永新.中國的教育缺什么[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

猜你喜歡
李鎮西終身學習
基于終身學習理念高職財經教育品牌建設的探微
我國國家開放大學建設研究綜述
李鎮西:個人尊嚴高于“班級榮譽”
愛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靈的藝術
用心做一碗教育“清湯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