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琴改革發展軌跡

2018-01-09 07:46殷增琴
齊魯藝苑 2017年6期
關鍵詞:柳琴樂器改革

殷增琴

(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柳琴改革發展軌跡

殷增琴

(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柳琴是中國傳統樂器之一,它從產生到發展只有短短二百余年。二弦柳琴是柳琴最早的形態,后來逐漸誕生了三弦、四弦柳琴。隨之,音樂體裁也發生變化,柳琴獨奏曲、協奏曲漸漸被人們所接受。王惠然是把柳琴藝術推向高峰的民間音樂家,為柳琴的改革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使柳琴步入大雅之堂成為一件名副其實的高音樂器。文章從柳琴起源出發,按時間順序來介紹柳琴,梳理柳琴的改革發展軌跡。

改革;二弦柳琴;四弦柳琴;音樂創作

一、傳統柳琴

(一)柳琴的歷史溯源

柳琴形似柳葉,被稱為“柳葉琴”,又有土琵琶、斗子、琥珀等稱謂。柳琴隸屬于我國彈撥樂器中的一種,是近代產生的一門樂器,在后來的發展中成為了國樂中的主力軍,在我國民樂隊中的地位不容忽視,是高音彈撥樂器的典型,被譽為“樂隊中的珍珠”“樂隊中的抒情女高音”。

柳琴主要分布在江蘇、山東、安徽一帶,關于柳琴的起源史書中并無記載,但隨著這些年音樂學者的考查和一些民間藝人的查證所得:柳琴的產生與民間拉魂腔的發展聯系十分密切。拉魂腔又稱“肘鼓調”是產生于山東臨沂的古老民間藝術形式,人們拿著用虎皮做的鼓,一邊扭動身軀,一邊哼著歌,替百姓祈福解難。后來,為了提高說唱效果,藝人們在吸取其它藝術形式,改進肘鼓調的同時,按照琵琶的形制創制了一把“土琵琶”,這便是最早的柳葉琴。[1]另外,關于柳琴的起源,民間還流傳著另一種傳說。相傳在二百多年前,武氏兄弟因生活窘迫而到處逃荒,并唱著家鄉小調即戲曲拉魂腔的早期旋律謀生,所用樂器因制作簡單只有兩根弦而被稱之為二弦柳琴。這是關于柳琴的最早的傳說,這也進一步證實了“拉魂腔”來源的真實性。當然,關于柳琴的傳說還有很多,但因歷史久遠,而無法查證。就目前已有資料而言,20世紀80年代在山東滕州縣蘇樓村發現的蘇家祖傳的一把二弦樂器,是我們所能見到最早的柳琴。在柳琴改革以前,二弦柳琴主要用于江蘇、山東一帶的地方戲曲的伴奏中。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音樂美感追求的提高,柳琴改革成為柳琴蛻變和進步的重要手段。

(二)傳統柳琴的形制

柳琴是我國傳統的抱彈弦鳴樂器。根據史書的記載,柳琴是通過民間藝人模仿琵琶創制而成的一種彈撥樂器,它與琵琶在形制上相似但體形相對琵琶較小,演奏時右手用撥子演奏,其余演奏方法與琵琶大致相仿。

柳琴相較于其他中國傳統樂器來說屬于年輕者,僅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但卻文化底蘊深厚、富有特色,其演出引起世界的矚目。中國最早的柳琴是民間流傳的二弦柳琴,它是柳琴最原始的形態。二弦柳琴的琴體較大,用柳木制作,簡單而粗糙,只有兩條絲弦,七個用高梁桿做成的音品,音域很窄,僅有一個半八度,不便轉調,表現不夠豐富,演奏技巧較簡單,演奏時有一竹筒套在食指上,直到今天在山東滕州、江蘇徐州的民間仍可見到這種形制的柳琴。[2]到20世紀60年代,二弦形制柳琴為了鞏固在傳統音樂中的發展地位,相關音樂工作者對傳統二弦柳琴進行了全面改革,柳琴開始走上改革發展道路,逐漸被人們接受和認可。

二、柳琴的改革與發展

(一) 柳琴改革之緣由

解放前,柳琴以二弦為主,應用于江蘇、山東一帶的戲曲伴奏中。在發展中,音樂工作者逐漸認識到柳琴本身在許多方面都有不足之處。首先,二弦柳琴較其他樂器來說音域狹窄,只有一個半八度,七個音品也不便于在演奏中轉調;其次,以柳木為原材料的二弦柳琴,簡單粗糙,導致音量較小,音色表現力較弱;最后,傳統柳琴琴體較大,演奏起來不方便,聲音語言表達容易受到限制。正是由于這些不足,大大限制了柳琴的表現力,為了適應演奏的需要,二弦柳琴逐漸成為國內音樂工作者研究改革的目標。音樂家王惠然正是柳琴改革的集大成者,他不僅對柳琴這門樂器進行了細致深入的討論與改革,而且還創作大量優秀的柳琴作品,這促使柳琴改革之路逐漸步入正軌。

(二)柳琴改革之歷程

1.外形形制改革

最先對柳琴進行改革的是著名音樂家王惠然,他于1958年底制造出我國第一把三弦柳琴。在外形形制上,將傳統柳琴的2弦7品加到3弦24品,并以十二平均律來計算和排列。琴體縮小、琴頭精巧美觀,其背板采用優質紅木為材料,面板則選擇了柳木。柳琴的腹腔中加安音梁、琴膽,面板上開有兩個圓形音孔,并鑲以骨質或塑料做的音窗,其絲弦也全用鋼弦或尼龍弦,增大了音量。[3](P231)王惠然拓寬了柳琴的音域,達到三個八度(d1—d4)。這樣看來,改革后的三弦柳琴,解決了柳琴音色音量以及轉調的問題,而且在戲曲伴奏中被廣泛使用,推動了我國民樂的發展。1960 年,王惠然先生以三弦柳琴為獨奏樂器創作樂曲《銀湖金波》,此后三弦柳琴開始走向大眾視線。

20世紀70年代,王惠然對柳琴進行了二次改革,四弦柳琴(如圖一)正式誕生。形制上,為了增加柳琴低音聲部的表現力,王惠然在三弦柳琴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根低音弦和五個銅片音品。并且,面板做弧形并采取琵琶拼版,木質緊密的用在高音部分,松軟的用在低音部分,使四弦柳琴的音色更加優美。[4]在音域上,柳琴由g 到g4可達四個八度,這打破了柳琴音域狹窄的歷史,使柳琴在民樂中成為一件獨具特色的高音樂器。在音色上,由于四弦柳琴在三弦柳琴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八度,所以高音區的高亢、中音區的柔和、低音區的深沉就更容易能分辨出來。音區間的層次感給柳琴賦予了新的生命活力,使柳琴在改革道路上越走越遠。改革后的柳琴,有四個方面的優點:1.提高了定音、固定了定弦;2.擴展了音域、完善了音位;3.增大了音量、美化了音色;4.革新了演技、豐富了表現力。[5]20世紀70年代,王惠然又以四弦柳琴為獨奏樂器創作樂曲《幸福渠》,為四弦柳琴的發展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圖1

除了王惠然外,還有不少國內音樂研究者對柳琴進行了細致的調整和改革。比如現在我們所能見到柳琴的微調裝置和體架是由孟憲洪在四弦柳琴的基礎上制作發明的。他還對柳琴的品進行了改良,先后將柳琴的品換成銅品和不銹鋼品,進一步豐富了柳琴的表現力。[6]除此之外,1975年林吉良、于智昭研制成功了五弦柳琴,這為柳琴的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使它成為研究柳琴和琵琶聲部的橋梁。1980年,山東藝術學院常立玉教授成功研制了一把琴體較大的雙槽七軸的七弦柳琴。不僅如此,著名柳琴家阮仕春制作了雙共鳴箱柳琴,加大了柳琴的音量,使音色更富有美感。

2.音樂創作改革

柳琴的改革給柳琴音樂創作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柳琴在樂器改革與曲目創作上取得雙重突破。在此期間,不僅誕生了三弦四弦柳琴,還使柳琴從一件戲曲的伴奏樂器走向獨奏、協奏等新的高度。

《春到沂河》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柳琴獨奏曲之一,于1971年由王惠然先生創作完成,樂曲以優美的旋律展現了沂河兩岸人民幸福生活的情景。樂曲分為三部分,開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取材于山東民歌《沂蒙山好風光》的主題旋律,使我們一開始便能感受到鄉村的動人景色。第二部分則是以山東傳統的說唱和戲曲音樂為基調,由中板轉慢板,再加以變化發展,表現了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最后則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旋律以快板來展示人民勞動時歡騰的場景。

譜例1

由于柳琴獨奏曲受到人們的歡迎,并且王惠然并不滿足于當前柳琴的發展,他認為柳琴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1978改革開放之際,第一首名為《畢茲卡歡慶會》的柳琴協奏曲正式誕生?!爱吰澘ā笔呛贤良易迦说淖苑Q,“歡慶會”則顧名思義是描寫慶祝節日時的熱烈場面。樂曲以柳琴獨奏形式開始;歡騰的引子以土家族特色的音調和強烈的“打溜子”節奏開始,仿佛把人們帶到了充滿節日氣氛的土家山寨中;接著是柔美抒情的慢板段落,柳琴的滾奏猶如幸福的歌聲十分動聽。[7]在演奏中,主題與樂隊相輔相成,十分默契,在不斷演奏主題的變奏中把樂曲推向高潮?!懂吰澘g慶會》等等一系列柳琴協奏曲打破了柳琴作為獨奏樂器以及伴奏樂器的傳統,使柳琴的音樂創作向更高階段發展。在王惠然有了創作柳琴獨奏曲和協奏曲的經驗之后,1984年,王惠然創作了四個樂章的柳琴組曲《戰魂曲》。王惠然在充分運用柳琴各種技法和表現力的同時,結合西洋作曲技巧,成功地表現了部隊生活和軍旅氣質。[8]

在當代,柳琴音樂創作增添了許多新的元素,在發展中逐漸呈現多元化。2010年胡銀岳創作柳琴獨奏曲《魅影》,將柳琴的演奏技術發揮到了極致。作品采用無調性的技法,進行多聲部的演奏,嘗試各種手法來尋求一種別具一格的音樂特色。譜例2是柳琴曲《魅影》中的片段,連續二連音、五連音、六連音和十六分音符的重復使用令人眼花繚亂,節奏忽快忽慢毫無規律性,讓我們體會到演奏《魅影》時的即興和自由,再加上在極短時間內的強弱對比,復雜的變音符號等大大加深了作品的難度。由此看出,柳琴獨奏曲《魅影》不僅跳出了傳統柳琴曲的創作范疇,并且開辟了柳琴創作的新道路 。

譜例2

3.演奏技巧改革

隨著三弦四弦柳琴的誕生,協奏獨奏柳琴曲的問世,為了反映作品內容展現柳琴特色,王惠然創建了許多新的演奏技法,大大豐富了柳琴的表現力。在談演奏技巧前,不得不說起演奏柳琴時必備的“撥片”。由于原始“柳琴套”質脆、易裂、觸弦點過寬,發音較鈍,有雜音,技巧受限。[8]現把竹制圓筒的柳琴套改造成尼龍制三角狀撥片,不僅凈化了雜音還容易控制演奏力度,便于柳琴愛好者更好的演奏。在演奏技巧上,在原有打、彈、挑、輪、滑等技法上加以變革創新。在左手技法上加入了大跳、雙聲部進行等等;在右手上加入了泛音、滑音等演奏技巧。無論是左手的大跳還是右手的泛音都大大增加了演奏的難度,為柳琴的創作表演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演奏技巧的改革雖然加大了演奏柳琴時的難度,但卻賦予了柳琴音樂更豐富的色彩,增強了感染力。

三、對柳琴改革以及柳琴未來發展的思考

(一)柳琴改革后的發展現狀

柳琴作為中國傳統樂器,歷經變遷,日趨完善,逐步進入大雅之堂。在音樂家和改革者的辛勤努力下,柳琴在形制上日臻完善,音樂創作日趨豐富。起初,柳琴作為民間說唱和地方戲曲的伴奏樂器,改革后柳琴發展為獨奏樂器,又出現了大量柳琴獨奏曲和協奏曲,隨著各大柳琴家對柳琴的重視,柳琴發展為民族管弦樂隊中的合奏樂器,柳琴在發展中改變了自己的地位,在高音樂器中脫穎而出。隨著國樂的發展,柳琴在傳統戲曲伴奏中日益“嶄露頭角”,最終被民族管弦樂隊所吸收,完善了它與樂隊在音樂色彩上的融合與搭配。目前,隨著柳琴的廣泛傳播和認知,柳琴的銷售量大大增加,柳琴曲的創作更加多樣化,獨奏曲、合奏曲、協奏曲等音樂創作都為柳琴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各大音樂院校、藝術院校也將柳琴設為專業考試項目來吸引大量的柳琴研習者,促進了柳琴和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隨著柳琴日趨成熟,柳琴音樂也被廣泛應用,成為我國民族樂隊中的佼佼者,因此,柳琴教學也有了突破性進展,柳琴藝術專業人才層出不窮。另外,在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大力支持下,于2004年年初成立了中國柳琴專業委員會,同年10月召開了首屆“ 中國柳琴藝術研討會”,海內外100多位專家、學者、演奏家出席了會議,發表論文20多篇,舉辦三場交流音樂會,展示了老、中、青、少四代同堂、大團結、大交流的興旺局面,展望了新世紀柳琴藝術的宏偉前景。[10]隨著柳琴得到廣泛認可,柳琴的舞臺演出次數不斷增加,演出質量不斷提高,大量的新作層出不斷,專業人才不斷涌現,著實為之贊嘆。

(二)窺探柳琴的發展前景

中國的地大物博、文化燦爛賦予了柳琴藝術的歷史積淀。柳琴歷經百年,日趨完善。改革后的柳琴由于制作樂器材料的改變而使其缺點得到改善,為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寫下了新的篇章。

柳琴的改革必然是漫長而曲折的。柳琴作為民族樂隊中年輕的一員,琴聲悅耳動聽,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并且,在發展中許多優秀的柳琴曲讓我們在聆聽中記住了這件高音樂器,使柳琴有了越來越多的聽眾,這無疑對柳琴及其音樂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群眾基礎。但是,柳琴的發展前景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有“喜”必有“憂”。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的發展,柳琴雖逐漸被大眾所熟知,但柳琴的繼承與創新仍是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當前,有多少民間藝術漸漸消失,然后走向滅絕,又有多少人將中國傳統樂器逐漸淡忘。柳琴雖還未淪落到如此,但如果僅僅是創作幾首柳琴曲,而讓百姓繼承與發展柳琴這件民間樂器,是遠遠不夠的。另外,對于柳琴的改革,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柳琴的形制、材料、琴曲演奏技巧的提高,傳統戲曲伴奏與現代琴曲的結合,理論研究的完善等等。在今后,我們一定要辯證看待柳琴在未來的發展,發揚柳琴的優點,正視柳琴的不足。如此下來,柳琴在今后必定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被大眾所了解,走向國際舞臺。

[1][6]孟醒.柳琴的前世今生[J].黃河之聲,2009,(20).

[2]常立玉.柳琴論文集[C].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1.

[3][4][5][9]何麗麗.柳琴的形制與改革[J].中國音樂(季刊),2006,(4).

[7][8]何麗麗.柳琴音樂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10]王惠然.柳琴改革始末及藝術現狀[J].人民音樂,2006,(5).

J632.3

A

1002-2236(2017)06-0055-04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6.011

2017-05-15

殷增琴,女,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李鴻熙)

猜你喜歡
柳琴樂器改革
學樂器
一曲柳琴戲,最美拉魂腔
柳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柳琴戲音樂文化研究文獻綜述
——以2010-2020 年為例
改革之路
樂器
改革備忘
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進校園的意義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