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斑息肉綜合征并腸套疊1例CT特點總結及文獻復習

2018-01-09 21:34葉飛續晉銘張蘭花
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7年5期
關鍵詞:黑斑腸套疊息肉

葉飛 續晉銘 張蘭花

[關鍵詞] 黑斑; 息肉 ; 腸套疊; CT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200(2017)05-024-02

DOI:10.11876/mimt201705010

黑斑息肉綜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又稱皮膚及粘膜黑色素斑-胃腸道息肉病綜合征,是一種以粘膜、皮膚色素沉著、胃腸道多發息肉、家族遺傳性為主要特點的罕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臨床上對其認知不足,容易誤診,CT對PJS胃腸道內息肉的顯示較清楚,結合病史有助于PJS的確診。我們遇到一例PJS,現結合文獻報道如下。

1 病例資料

患者,男,28歲,反復腹痛多年;??茩z查:口腔粘膜、雙手見黑斑,腹部對稱平坦,未及明顯包塊,左中上腹部壓痛陽性;胃鏡提示十二指腸降部見多發大小不等息肉,表面光滑,腸鏡見回腸、結腸及直腸內見散布成百枚息肉,較大者直徑3~4cm。

CT表現:部分小腸、結腸內見多個大小不等類圓形軟組織密度影,向管腔內突起,以小腸明顯,較大者直徑約3cm,邊界光整,密度均勻,平掃CT值約43Hu,增強后呈明顯均勻強化,動脈期CT值約62Hu,左半小腸部分腸壁明顯增厚,呈同心圓狀改變,腸腔內見環形致密影,近段小腸未見明顯積液擴張(圖1a-c)。CT診斷:小腸及結腸多發息肉伴左半小腸局部套疊,結合病史考慮黑斑息肉綜合征。

腸鏡病理結果:息肉內見較多平滑肌組織,呈樹枝樣分布,符合黑斑息肉綜合征息肉(圖2)。

2 討論

2.1 概述

美國流行病學顯示 PJS發病率約1/30萬[1],PJS家族患者,有50%的可能性將其帶病基因遺傳給他的后代[2],男女發病比例無明顯差異,初次發病年齡多在20~30歲[3]。

本病的皮膚黏膜黑斑多位于口唇周圍及頰粘膜,部分可見于手指、腳趾、手掌及足底部[4]。PJS息肉可發生于胃腸道的任何部位,以空腸和回腸為主,其次是結腸和胃,Utsunomiva等研究了222例PJS患者,64%有小腸息肉,53.2%有結腸息肉,48.6%存在尾部息肉,32%有直腸息肉[5]。PJS息肉的病理類型主要為錯構性息肉,其特點是包繞和組成腺體的平滑肌層增生,導致息肉上皮組織被插入到粘膜組織以下,從而導致上皮錯構,平滑肌在息肉中心呈樹枝狀分布[6]。

PJS臨床癥狀一般與息肉病變有關,最常見是由于腸套疊引起的反復發作性腹痛,部分病人可出現便血、黑便及貧血,出現腸梗阻時常需手術治療,病人多死于并發癥。近年來研究發現PJS伴發消化道及消化道外部癌腫的概率較高,以后者明顯,可以有乳腺、子宮內膜、胰腺及肺部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高達20%,遠高于一般人群[5、7]。Wang等[8]提出PJS惡變可通過錯構瘤-腺瘤-腺癌途徑,但只占PJS息肉惡性腫瘤的小部分,而多數為STK11/LKB1基因的雜合性缺失所致。約60%的PJS患者有STK11/LKB1的先天性缺陷[9]。

楊斌等[10]認為具有以下特點的患者,臨床可診斷為PJS:①具有典型的消化道錯構瘤性息肉伴特征性部位黑斑色素沉著,無論其有無家族史;②有明確家族史,僅具有以上兩點之一的患者。對沒有明確家族史,而僅有兩種表現之一者,或具有消化道腺瘤性息肉伴特征性色素沉著者,應做可疑病例,經過本病相關基因的遺傳學檢測后方可診斷。

2.2 X線造影表現

PJS息肉可發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全消化道造影檢查可清晰顯示食道、胃及小腸息肉,其充盈缺損邊緣光整,內無龕影,同時也可顯示其對局部粘膜形態和整體蠕動功能的影響,以及對病變部位腸道狹窄和套疊的清晰顯示[11]。

2.3 CT表現及特點

PJS息肉在CT平掃上主要表現為軟組織樣密度影,突向腸腔,以空腸和回腸多見,小者可為粟粒樣,大者可達幾厘米甚至十幾厘米的腫塊影,表面光整。由于PJS息肉多為錯構性息肉,息肉內有較多的平滑肌成分,故在CT平掃下腫塊呈不均勻密度,腫塊中心可有不規則或類放射狀高密度影,增強后動脈期及門脈期呈明顯強化,CT平掃的這一特點是其與其他息肉的鑒別特點[12]。本例病例所見息肉平掃密度均較均勻,考慮由于息肉較小。部分病例腫塊較大合并腸套疊時,病變部位腸管呈“同心圓”和“臘腸樣”改變。

2.4 鑒別診斷

PJS腸道息肉病主要與以下疾病相鑒別: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本病息肉絕大多數發生于結腸,以左半結腸為主,部分全消化道發生者,僅憑影像學表現難以鑒別,需結合臨床病史或病理;②消化道散發性錯構瘤性息肉,本病多發生于兒童,息肉常單發或少發、不伴有特征性色素沉著。

由于本病息肉及套疊多發生于小腸,腸鏡常難以到達或穿越病變部位,故CT較腸鏡在發現腸道病變上具有明顯優勢;另外,由于PJS伴發消化道及消化道外部癌腫的概率較高,因此腹部CT增強掃描對于發現PJS伴發的腹部惡性腫瘤以及對患者進行嚴密隨訪具有重要作用。

本例PJS患者腸道息肉分布及腸套疊征像比較典型,結合病史診斷不難,對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以小腸為主的腸道多發息肉的青少年患者,應考慮到本病的可能。

參 考 文 獻

[1] Burt RW.Poloypsis syndromes [J].Clin perspectives gastro, 2002,2(1):51.

[2] Peter s,Govil S,Ramakrishna BS,et al.Gastrointestinal:Peutz-Jeghers syndrome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2,17:1117-1120.

[3] McGarrity TJ, Kulin HE, Zaino RJ.Peutz-Jeghers syndrome[J].Am J Gastroenterol, 2000,95(3):596.endprint

[4] 董科,李波.黑斑息肉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05,12(2):195-198.

[5] Utsunomiya J, G ocho H, Miyanaga T , et al.Peutz-Jeghers syndrome :its natural course and management [J].Johns Hop-kins Med J, 1975,136(2):71.

[6] 曹堅強,李威.黑斑息肉綜合征臨床診治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1,11(11):2190-2193.

[7] Giardiello FM,Brensinger JD,Tersmette AC,et al.Very high risk of cancerin familial Peutz-Jeg hers syndrome [J].Gastroen-terology,2000,119(6):1447.

[8] Wang JZ,Ellis I,Zauber P,et al.Allelic imbalance at the LKB1(STK11) locus in tumours fromPatients with Peutz-Jeghers syn-drome provide evidence for a hamartoma(adenoma)-carcinoma Se-quence [J].J Pathol,2007,188(1):9.

[9] Wang JZ,Churchman M,Avizienyte E,et al.Germline mutations of the LKB1(STK11) gene in Peutz-Jeghers patients [J].J Med Genet,2004,10(25):2869.

[10] 楊斌,趙博,王振軍.黑斑息肉病的臨床特點和治療策略[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4,10(4):271-273.

[11] 潘衛東,秦明偉,趙榮國,等.黑斑息肉病臨床診斷和影像檢查意義[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5,16(5):268-270.

[12] 楊斌,謝偉,何濱,等.CT檢查在黑斑息肉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3,53(26):78-80.endprint

猜你喜歡
黑斑腸套疊息肉
黑斑蛙養殖關鍵技術
全國黑斑蛙養殖者求助!反映銷售及種蛙投放困境,希望盡快解禁黑斑蛙
黑斑蛙需要更多人關注!200余名養殖戶集體發聲力證其健康安全
風尖浪口上的黑斑蛙:吃了一輩子飼料,為何還是“野生動物”?
息肉雖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宮內膜息肉嗎
一例空氣灌腸法治療犬腸套疊
全內臟反位合并直腸癌腸套疊1例
ER、PR、Ki-67在絕經后子宮內膜息肉中的表達
息肉樣黑素瘤一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