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觀當代具象寫實雕塑

2018-01-12 11:51劉辛未
智富時代 2018年12期
關鍵詞:藝術史現實主義雕塑

劉辛未

由于中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教育模式使具象雕塑藝術逐漸形成了在中國雕塑藝術史上不可撼動的主流身份地位,可面對如今多元開放的藝術環境,傳統具象寫實藝術不再時髦,新媒體藝術、觀念藝術、行為藝術泛濫,處處受限的寫實藝術不得不去思考自身問題。以學院派寫實為主體的雕塑家下一步應該怎樣發展其藝術語言?

自從人性意識覺醒,哲學與社會學介入的現代主義以后,傳統藝術不可避免地對自身及束縛其發展的周遭環境展開反思。具象寫實雕塑同具象繪畫一樣,屬于具象藝術中的一個重要形式,如果把具有一定程度的形象識別性作為具象藝術的標志,那么整個藝術史中雕塑創作中的絕大部分作品都可以歸類為具象雕塑的范疇和陣營。由于中國現當代的雕塑教育體系的現實主義傳統,使得絕大多數有著傳統寫實技巧基本功的雕塑家,云集于寫實主義的陣營里左沖右突,希望能在形式的原創性幾乎已經窮盡的現代雕塑領域有所斬獲,不知這是中國現當代藝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呢,還是一場政治與藝術的誤會。不管怎樣,在今天開放、多元的藝術環境中,對具象表達在當代藝術情境中的可能性的探尋,幾乎成了以學院派為代表的藝術家的集體焦慮。

而今天,具象寫實由于歷史的原因被賦予了多種價值與功能,其地位與性質隨著歷史的變化而變化,20世紀以后觀念藝術的出現,為藝術領域中各種對意義的終極追問和形式探索畫上了短暫的句號,隨著后現代主義的興起,藝術隨之進入了一個多元化階段,這一段的影響在藝術史上是空前的,她不僅打破了各個藝術之間的界限,藝術從觀念到形式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無所不能用無所不能做的全新境地。新藝術形式林立,呈現出萬花筒般的燦爛新奇和變化,讓人目不暇接的同時,一切固有的藝術概念仿佛煙消云散,在藝術多元化的背景下,新藝術媒介和其表達方式以其生氣勃勃的姿態,鮮活而有力的表達方式擠壓著傳統藝術的空間,傳統的寫實主義雕塑在其理論支撐、題材選擇、材料表現技法、語言呈現方式等各個方面都不可避免的到強受到強烈的質疑和挑戰。具象雕塑這門源自于人類古老的藝術門類不僅承受著新藝術形式的各種沖擊與質疑,還面臨著如何對自己重新定義的困擾,固有的雕塑傳統因其面對新時代時其手段的力不從心,進而喪失了其一貫的中心地位,一度成為當代藝術史的邊緣。具象雕塑在當代文化中真的難以為繼了嗎?

實則不然,在西方七十年代年代,具象寫實語言曾一度回歸,其原因是當時幾何抽象與新表現主義崛起后,人們不得不去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具象語言表達,此時寫實的概念被重新定義了,從以往的“觀看”繼而成為了“觀看之后的再觀看”,為了采取比現實世界更真實的表達方式,利用圖像的直觀性,具象雕塑在觀念語言的點化下,又一次擔當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再一次充分發揮了其不可代替的藝術特質。

西方是如此,而作為僅僅用了四十年便走完整個西方當代藝術史路程的中國當代藝術,作為西方當代藝術四十年的縮影,中國具象雕塑藝術在滾滾藝術史車輪中的命運與路途,與其有著驚人的相似。

有幾個中國藝術家案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一現狀。

第一位是梁碩。

作品《城市民工》中,他莊嚴肅穆地地仰視普通人的所有典型身份細節,依憑其對城市農民工生活的關注,成功地表現了在中國社會轉型和結構變革時期,從農村走出來并正在進行“社會角色”轉換的農民工的生存境遇。在一個關心底層人、小人物、弱勢群體、城市流動人口的社會、道德、時代文化的氛圍中,梁碩給出了他的“草根”符號。從道德意義上講,那時的梁碩是醒目的。他使用的是比學校里教授的現實主義更夸張的現實主義。

第二位雕塑家是李象群,李象群挑戰了當時肖像的固有模式。所以當外界給他“具象雕塑家”等稱號時,這既是對其雕塑技法的高度肯定、卻又存在一定局限性的評價,讓李象群更加堅定地表明了自己中立的態度。作品《積云堆雪》中的一尊慈禧太后全裸的全身人像,讓觀眾大為詫異:以往我們所理解的,本是著裝優雅端莊、神情剛直不阿、面容莊嚴肅穆、狀態備受仰慕的偉人領袖像,而在他手中的卻恰恰相反,被他把赤身裸體慵懶地坐在那里時的愜意狀態、一種最平凡最普通的凡夫俗子的一面被表達出來時,我們固有的的視覺與認知經驗被最大限度地沖擊。但仔細回味,卻不免覺出道理:人們習慣帶著“有色眼鏡”去過度放大偉人的“身份光環”,也習慣關注富貴與貧賤、偉大與平凡等極端對立身份的差異,李象群對偉人身份地位的重新解讀、新的觀看言說方式的確立,面對當今人人平等的最高文明訴求,李象群用新寫實雕塑,形象生動地給出了他的言說方式。

第三位時女藝術家,向京。當“小姐姐”“美女”等詞匯完全淪為審美的觀看物、男權的附庸、符號化商品的今天,女性主義藝術的目光大多是外向的,是事件性的、社會學意識的、明確批判性的,可是向京的目光卻是恬靜內向的,她的目光好似從不觸及外部紛擾的世界,而永遠關注女人安靜閑暇的自身生命歷程,她筆下那些蘭心蕙質、心細如發的初潮少女們,向京活脫脫就是一個注重“下半身感受”的詩人。她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具象雕塑嶄新的出路。

我僅列舉分析了四位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當然在寫實語匯中掙扎奮進且成功的藝術家不在少數,渠晨明的《毛澤東在重慶》采用的新現實主義手法是寫實雕塑注入觀念的鼻祖,蔡志松重新審視借用古典繼而找出了把其立足在當下的可能性。王度利用夸張表現手法再現了物欲橫流、消費文化大張旗鼓肆意盛行的當代社會,其作品視覺上體量壓迫感的營造無疑是借波普而具象的新言說方式等等。。。

經過歷史的步驟,寫實終于拓展了其觀看方式,重新定義了其藝術主張:“審美”功能、“經典樣式”的裝飾性功能已不在藝術家對藝術關注的中心。寫實藝術開始關注社會,介入當下生活,回應當代文化。觸動心靈發人深思的新現實主義取代了空洞的理想主義,普通的具體的人的問題取代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以往的現實主義演變為今日的新現實主義,他們所做的是觀看之后的再觀看、現實的再現實,具象寫實雕塑之路有他繼續存在和發展的意義毋庸置疑。

猜你喜歡
藝術史現實主義雕塑
巨型雕塑
自然科學與“現代現實主義”——19世紀現實主義再闡釋
紙的藝術史
毛扎扎藝術史
新法律現實主義
寫實雕塑
獅子與西方藝術史 下
獅子與西方藝術史 上
新現實主義巨匠
自然雕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