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時期竹雕工藝的藝術特色與審美意蘊探討

2018-01-12 11:51王旭東
智富時代 2018年12期
關鍵詞:審美意蘊明清時期藝術特色

王旭東

【摘 要】竹雕最早源于竹器,而人類對于竹器的使用歷史最早則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明清時期,竹雕工藝得到了發展并日漸成熟,這一藝術形式也在此時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竹雕是一種在竹制器物上雕刻裝飾圖案或文字的民間藝術形式,也有部分創造者習慣于利用竹根雕刻各種陳設擺件。始于先秦的竹雕工藝非常具有藝術特色,而明清時期的竹雕工藝最為精湛,幾乎可以超越之前任何一個時期。下文中筆者以竹雕工藝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了明清時期竹雕工藝的藝術特色以及審美意蘊,希望能夠在增加民眾對這一藝術形式認識程度的基礎上引導民眾投入情感的去解讀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關鍵詞】明清時期;竹雕工藝;藝術特色;審美意蘊

縱觀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發展史,竹雕以其簡樸、典雅、富有韻味的特色得到了很多文人雅士的推崇。它是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史中不可多得、獨具特色的藝術門類,在竹子上雕刻符號或是圖案的藝術形式最早起源于先秦時期,但因為竹制的雕刻物不容易保存,所以并沒有流傳下來??脊沤鐚Υ嗽贸鲞^一個結論:“竹刻符號是早于甲骨文而存在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并沒有湮滅在漫長的歲月之中,而是發展成了一種實用性與藝術性并存的藝術形式。分析其藝術特色以及審美意蘊對繼承和發展這一藝術形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明清時期的竹雕工藝概述

竹雕藝術始于先秦,在唐宋時期初露鋒芒,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鼎盛狀態。這一時期的竹雕藝術無論在制造工藝、藝術美感亦或是文化意蘊之上都具有較高的水準,在有關創作者的努力下,明清時期的竹雕藝術曾經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竹雕的材質決定了它無法長時間保存,所以明清之前遺留下的竹雕作品其實“寥寥無幾”,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竹雕工藝作品大都創作于明清時期?!?】

在中國古代,“文人雅士”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而“竹”則在文人雅士中間有著特殊的地位。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接觸到很多詠竹的詩歌以及名篇佳作,到了明清時期,在文人雅士中間甚至出現了一種寫竹、畫竹、刻竹以及種竹的風氣。再者,那一時期文化畫也在逐漸興起,更拉近了竹雕與書面以及雕塑等藝術門類的聯系。這便是這一時期的竹雕藝術達到空前繁榮的原因,其風格主要以渾厚質樸、構圖飽滿為特色,整體線條剛勁,非常具有藝術表現力。后世工藝美術作品創作中的很多技巧都有從中借鑒。

似乎形成流派已經成為了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竹雕藝術的發展也同樣適用于這一規律。明清時期竹雕藝術領域中主要有兩大派別占主導,分別是“金陵派”以及“嘉定派”。竹雕藝術在明代經歷的發展高潮是從明正德年間開始的,自此開始,每一段時期都會涌現出很多非常杰出的、有代表性的竹雕創作者。江南嘉定以及金陵兩地是竹雕創作的熱門地區,后世根據工藝以及雕刻技法方面的差異將這兩類作品分為了“嘉定派”以及“金陵派”。首先讓我們來分析“嘉定派”竹雕的創作特征,“深刀刻法”是其最為典型的特色,這類作品非常具有畫面層次感,立體效果突出、注重自然美和意境美。我們可以用“高雅”以及 “野逸”對這類作品的風格進行集中概括?!敖鹆昱伞钡闹竦褡髌肪哂泻啒阋约耙饩成钸h的特點,其作品的文人氣息較為濃厚。這類作品做到了在“方寸之間”雕刻山水、樓閣、人物以及鳥獸的效果,刀法同樣非常精湛,極具藝術特色。

藝術創作所呈現出的不同風格與創作者經歷的不同社會實踐有關,對竹雕而言,最為值得關注的是“嘉定派”的盛行影響到了“金陵派”作品的創作與傳承。后期“金陵派”的竹雕制作工藝已經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二、明清時期竹雕藝術特色的分析

明清時期,竹雕這一藝術形式發展到了鼎盛狀態。在創作者的努力下,竹雕創作領域逐漸誕生出了浮雕、圓雕、留青以及透雕等諸多技巧。利用這類技巧所創作出的作品各具藝術特色,正因為如此這一藝術形式才在這一時期得到了人們的關注。以下筆者由具體的創作技巧切入分析了明清時期竹雕藝術創作工藝的特色:

①圓雕。它是一種完全而且立體的雕刻方法,更具有三度空間性,所以我們能夠在不依附于任何背景下,從各個角度完成對該類作品的欣賞。在使用圓雕激發時,創作者大都選用了竹根為創作素材,依托主根的自然形狀以及構思展開設計創作,能夠最終呈現出獨具特色的竹雕作品?!?】“封氏家族”在這類作品的創作中最具代表性,他們依托圓雕技法并以主根為原料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或景致進行了“模仿”。由此而制作出的作品大都以新奇、精巧取勝,他們制作的梵僧佛像,詭異離奇、奇形異狀,雖說讓觀賞者有“毛骨悚然”之感,但卻非常具有藝術特色。他們雕刻的采藥仙翁、散花天女等人物的面部大都神采奕奕、非常慈祥,觀之使人有“超然出崖”之想。

②浮雕。這是一種在平面上進行雕刻的技法。嚴格意義上來說,它是一種介于雕刻與繪畫之間的藝術創作形式。為便于區分,通常情況下我們將其分為了“高浮雕”、“淺浮雕”、“薄浮雕”以及“線雕”等幾種類型。這之中“高浮雕”與圓雕的創作有其內在的關聯性,而“淺浮雕”則與繪畫相類似。薄雕的創作精髓在于“意到為止”,可不比追求作品的臺面或者形似,而應當重點關注作品的意境。竹雕創作中很少會用到“線雕”,這是由于竹子材質的特性所導致的。

③留青。這是一種以竹子表面形成的竹青為創作對象的技法,該方法非常精巧,需要在創作時鏟掉竹青,露出下面的肌理。隨著時間的推移,竹肌的顏色會逐漸深沉,因此作品的圖案以及色澤會越發清晰,這也是“留青”這一手法的獨特魅力。

④透雕。透雕是在浮雕完成基礎之上所進行的創作,需要在創作時對其背景部分進行鏤空處理?!巴浮痹诖颂幱写┩傅囊馑?,其最終呈現出的效果層次清晰、極具立體感。

三、明清時期竹雕審美意蘊的分析

竹本身便帶有美、積極向上的意蘊,因此能夠給人以唯美的心理感受。利用竹子所創作出的竹雕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其這類特征。當然,在作者的努力下竹雕作品也被賦予了新的審美意蘊。

首先竹雕創作的工藝令人嘆為觀止?!凹味ㄅ伞钡闹竦褡髌纺軌蛟诜酱缰g展現出山水、鳥獸以及人物等景致,而且賦予了景致生命。僅憑這一點便足以讓人感到驚奇,這是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創作模式,竹制品的藝術價值也因此而得到了提升。其次竹雕被人們賦予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因來自于自然,所以在文人雅士心中它就好像是田園山水,與奢侈品的銅臭氣不同,因其這一特質竹雕贏得了文人雅士甚至是普通民眾的廣泛喜愛。

四、總結

竹雕是一種非常有代表性的藝術門類,明清時期竹雕藝術發展到了鼎盛階段。對其創作工藝的藝術特色以及審美意蘊進行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傳承這一藝術形式。筆者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對進一步深化民眾對于竹雕藝術的認知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華夏瑰寶 明清竹雕[J].東方收藏,2017(05):6.

[2]高柳絮.明清竹雕:華夏民族寶貴的藝術財富[J].東方收藏,2017(05):7-13.

[3]黃競.古典雅致 冠絕群雄——清代竹雕仿古器賞析[J].東方收藏,2017(05):48-53.

猜你喜歡
審美意蘊明清時期藝術特色
淺談中國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傳承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明清室內陳設藝術
《瑯琊榜》淺評
試論朝鮮朝文人李廷龜的中國山水游記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