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綜合測度與評價

2018-01-13 07:53張麗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8年4期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測度甘肅

張麗

[提要] 在新型城鎮化內涵的基礎上,從經濟發展、人口發展、社會進步、資源環境、城鄉協調等層面,構建新型城鎮化三級指標評價體系,并結合甘肅省實際發展情況,運用改進的熵值法,對甘肅省近十年來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進行定量分析和評價。結果表明: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在時間維度上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而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增長率存在波動性。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指標體系;改進熵值法;測度;甘肅

中圖分類號:F29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11月28日

一、引言

從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新型城鎮化的雛形——“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以來,我國的城鎮化發展迅速,城鎮化率從當時的37.7%增長到2015年的56.1%,說明我國的城鎮化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可見新型城鎮化更加注重的是城鎮化的質量,居民的幸福感得以提高,不再是簡單的城市數量或規模的擴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空間的擴張。

二、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測度方法相關文獻

目前,學術界對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綜合測度方法有以下兩類:第一類是主觀賦權法,例如層次分析法、專家評分法、因子分析法等;第二類是客觀賦權法,例如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汪麗、李九全(2014)運用層次分析法和線性加權法測度和分析了西北省會城市的新型城鎮化質量以及研究了其動力機制;趙永平、徐盈之(2014)從全國范圍的角度出發,采用改進的熵權法對我國30個省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和評價,同時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了新型城鎮化的驅動機制;沈宏超、洪功翔(2015)運用熵值法對安徽省16個地市的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測度并依據指數值進行排序;楊迅周、楊流舸(2014)對構建的指標體系進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并對中原經濟區中心城市、城區新型城鎮化水平進行了對比;張星星、王艷(2016)通過建立關天經濟區新型城鎮化綜合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對空間差異進行定量分析,同時用Pearson法對各指標與綜合發展水平進行相關分析;趙永平(2016)基于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內涵,構建其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改進的熵值法科學測度了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并對其時空差異特征進行了分析。

三、新型城鎮化測度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新型城鎮化的內涵。新型城鎮化,強調“以人為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以統籌兼顧為原則,實現科學發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資源分配均衡、人口密度適中、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的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意義上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適宜人居之所。

(二)測度指標體系構建。新型城鎮化的內涵涉及經濟、人口、社會、環境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其內涵十分豐富,具有綜合性的特征。本文遵循科學性、綜合性、可獲得性原則,依據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從經濟發展、人口發展、社會進步、資源環境、城鄉協調五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其中經濟發展類指標包含6個二級指標,包括人均GDP、第二產業產值占GDP比重、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一般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進出口總額;人口發展類包含3個二級指標,包括城鎮人口比重、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比重、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社會進步類包含8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城鎮登記失業率、每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每萬人擁有醫療機構床位數、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用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資源環境類包含5個二級指標,分別為自然保護區面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單位GDP能耗、生活垃圾清運量、工業污染治理本年竣工項目數;城鄉協調類包含3個二級指標,包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三)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測度

1、數據來源。本文選取了甘肅省2006~2015年的相關數據作為樣本指標值,數據均來源于《甘肅發展年鑒2016》、《甘肅發展年鑒2010》。

2、測度方法。本文采用改進的熵值法。熵值法是一種客觀的賦權法,不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根據熵的特性,我們可以通過計算熵值對一個事件的隨機性及無序程度進行判斷,也可以用熵值來判斷某個指標的離散程度,該指標的離散程度越大,該指標對綜合評價的影響也就越大。

四、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測度結果分析

(一)整體分析。根據上述測度方法計算出2006年以來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綜合得分分別為1190、1234、1238、1263、1447、1466、1647、1710、1797、1861;得分增長率分別為0.037、0.003、0.02、0.146、0.013、0.123、0.038、0.051、0.036。從綜合得分來看:2006年以來,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由2006年的1190增長至2015年的1861,增加了0.6倍,呈現出較平穩的逐年上升趨勢;從綜合得分增長率來看,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綜合得分增長率呈現出階段性的波動,增長率都在15%以下,除了2010年和2012年,其余年份的增長率都處于低水平。

(二)各個層面分析

1、經濟發展層面。在經濟發展層面,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平均分整體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之前關于研究世界各國的城市化發展的實踐證明,城市化與經濟增長二者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即存在很強的正相關性,經濟增長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同時城市化的發展也可以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

2、人口發展層面。傳統的城鎮化從人口方面來說主要是城市人口的數量增加,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加,單一的從城鎮人口比重這一指標來衡量。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在傳統城鎮化基礎上更加注重城鎮化的質量和就業充分。人口發展層面的平均分也是逐年上升,衡量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必然離不開人口發展。endprint

3、社會進步層面。新型城鎮化強調“以人為核心”,新型城鎮化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社會健康發展,不僅僅是人口素質要提高,而且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也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在本文中,選取了8個衡量社會進步的指標,包含了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指標,這一層面的平均分是有升有降,呈現出波動狀態,這說明甘肅省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應該緊緊圍繞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內涵,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4、資源環境層面。資源環境層面的平均分波動上升。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環境的改善也是居民幸福生活的前提。甘肅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可利用的自然資源不斷減少,隨之出現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加深,由此看來同樣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5、城鄉協調層面。新型城鎮化是對以往二元體制發展模式的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新型城鎮化不再是以犧牲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利益來換取城鎮化的發展,而是要統籌城鄉、互促共進,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雖然從自身來看,平均分一直是穩步上升的,但和上述四個層面相比,城鄉統籌層面的平均分是最低的,趨勢線處于最下方。

五、結論

本文在新型城鎮化內涵的基礎上,從經濟發展、人口發展、社會進步、資源環境、城鄉協調五個層面來構建出新型城鎮化三級指標評價體系,并結合甘肅省的實際發展情況,運用改進熵值法測算了甘肅省2006~2015年近十年來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得出如下結論:第一,2006~2015年這十年的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在時間序列分析中,總體上呈現出上升趨勢,這表明甘肅省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增長率得出,這一增長率呈現波動性特征,這也說明甘肅省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第二,從衡量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的五個層面上來看,經濟發展和城鄉協調的平均得分是處于低水平的。如上文所述,經濟增長有利于提高城鎮化水平,新型城鎮化是統籌城鄉、互促共進,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當前,甘肅省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經濟發展和城鄉協調方面處于薄弱環節,還需要大力提高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完善城鄉協調,縮小城鄉差距。

主要參考文獻:

[1]汪麗,李九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西北省會城市化質量評價及其動力機制[J].經濟地理,2014.34.12.

[2]李學慧,錢力.西北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測度[J].社科縱橫,2015.30.8.

[3]金善女,李椏.基于全局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法的欠發達地區新型城鎮化研究——以河北省11個地級市為例[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15.7.1.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型城鎮化測度甘肅
三個數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測度的乘積譜
R1上莫朗測度關于幾何平均誤差的最優Vornoi分劃
非等熵Chaplygin氣體測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測度
行走甘肅
甘肅卷
大美甘肅,我們來了
甘肅卷
農村基層團建工作如何變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