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詩歌情感四密碼

2018-01-13 17:57袁容姣
教師·上 2017年12期
關鍵詞:詩題意象

袁容姣

摘 要:中國古代詩歌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每一個字都是一種心情,每一首詩都是一個靈魂。怎樣才能讓學生快速有效地走入詩歌、感悟詩歌,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就成為教師現階段教學的重心。在教學中,可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根據詩題,判斷類型,初步了解詩人感情;二是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創作背景,對把握詩人情感不無裨益;三是意象是詩人情感的再現,借助意象品味詩歌情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四是情感字是關鍵,引導學生抓情感字品味詩歌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詩題;作者;意象;情字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08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詩歌情感的品味尤為重要,但初中生有時無從下手。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可從四個方面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的情感。

一、詩題含情感

“題者,額也?!笨梢姟邦}目”的本義是指“額頭和眼睛”。在古代詩歌中,詩題一般都顯露了詩人的情感。

行旅詩,一般有“行”“旅”“宿” “夜”等字眼,所蘊含的情感一般是游子漂泊在外艱辛、孤獨、寂寞; 羈旅在外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商山早行》《旅宿》《春夜洛城聞笛》《靜夜思》就是行旅詩的典型代表。

送別詩,一般有“送”“別”等字眼,其情感常常有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勸勉友人的樂觀開朗;別后對友人的擔憂和思念。代表作有《別董大》《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邊塞詩一般有“塞”“征”“軍”等字眼,其所蘊含的情感豐富,有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決心;有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有久居邊關思念親人的憂傷、孤獨; 還有對山河淪喪的痛苦,對戰爭罪惡的厭倦。初中課本中代表作有《使至塞上》《從軍行》《雁門太守行》。

山水田園詩一般以山水景物為標題,所蘊含的情感有對山河的贊美,對自然的熱愛;有閑適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有向往自由、厭惡官場的心境。如《錢塘湖春行》《過故人莊》《游山西村》。

詠史詩一般是詠+古跡(人名)、古跡+懷古(詠懷)、古跡名。所含情感有如下幾種:詩人抒發昔盛今衰的憤慨;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對民眾的同情,對統治者的諷刺;抒發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寂寞、苦悶之情。如《山坡羊·潼關懷古》《赤壁》《登樓》。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指導學生抓住詩題信息,判斷詩歌類型,有利于學生初步了解詩人情感。

二、作者解情感

文學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時代產生的,鑒賞作品一定要結合作品的寫作背景。鑒賞詩歌亦如此,要把握詩人的人生經歷和文本的創作背景,了解其生活的時代,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

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他生活于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如《望岳》。但隨著唐玄宗后期政治越來越腐敗,“安史之亂”的爆發,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石壕吏》中,其對“安史之亂”中的人民表達了深切同情。公元759年,杜甫流浪到了成都,蓋了一間茅屋,暫時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可天不遂人愿,一場大雨摧毀了這一切,在這種情形下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抒發了憂國憂民濟世情懷。公元770年,杜甫在長沙的時候寫下了《江南逢李龜年》?!鞍彩分畞y”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和流落的宮廷歌唱家李龜年重逢,回憶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而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時事喪亂凋敝及人生之凄涼飄零的感慨。

偉大的豪放派詞人蘇軾,他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學家之一,入選初中語文教材的詩文不少, 《江城子·密州出獵》作于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十月。當時蘇軾被貶官任密州刺史的第二年,密州久旱,蘇軾祈雨偶得,深得人心。為答謝山神重修山神廟落成,蘇軾親往祭祀,歸來途中與同僚們舉行了一次會獵,倚馬而立寫下了這首詞,表達自己希望被朝廷重用,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此時,蘇軾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未得團聚,看到中秋的圓月,心潮起伏,于是寫下另一名作《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既流露詞人焦慮、煩悶、無可奈何的情緒,也表現詞人曠達超脫的胸襟和對親人懷念、祝福之情。光陰似箭,蘇軾在密州的任期已滿,熙寧九年十二月被調任徐州。因天降甘霖,緩解了旱情,一個初夏的早晨,蘇軾邊走邊查看田地里莊稼的長勢,關切地詢問百姓的生產和生活。寫下了《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這首清新的小詞,寫出了農村生活的祥和、溫馨,抒發了詞人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由此可見,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對把握詩歌情感是不無裨益的,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讓學生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資料,知人論世,教師適時補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意象蘊情感

所謂“意象”,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具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說就是借物抒情。

月亮是詩人的“情人”,其在詩歌中出現頻率相當高,一般表達詩人思鄉念親、寂寞思歸、離愁別恨的情感,如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中“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就借助“鉤月”這個意象傳達自己孤寂愁苦之情;在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以“月”寄托對親人的思念。當然也有例外,王維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卻抒發了一種閑適恬靜的情懷。

落日也是詩中經典的意象,它所蘊含的是凄涼、惆悵、落寞的情感,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等等,就是典型代表。而日暮則思歸,有時落日成了思親、思鄉的象征,如溫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罷》,“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崔顥《黃鶴樓》中的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酒是我國古代文人特別喜愛、鐘情的一個傳統的審美意象,多表達悲愁、苦悶、抑郁之情,如李清照《醉花陰》中的“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中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而在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酒則是豪情的代名詞,“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表達了詩人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除此以外,詩歌中常見意象還有流水,它傳達的是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之情;風煙這個意象傳達的是哀怨、惆悵、凄苦、蒼涼之感。當然還有很多,這里不一一枚舉。

四、情字品情感

詩歌中有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把握作品思想內容的字眼,我們稱之為“情感關鍵字”,閱讀時準確抓住情感關鍵字,無疑對正確理解分析詩歌情感有重要作用。有時候,我們還可以把情感字作為詩歌賞析的切入點,如李清照的《武陵春》,詩人的愁情顯而易見,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詩人這種愁苦之情是借助哪些技法表現出來的,從而引出詩中表現情感的技法:景物描寫和人物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以及化虛為實的技法。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教學,對提高學生品讀詩歌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在詩歌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把握“詩題、作者、意象、情字”這四個密碼,相信能順利打開古代詩歌情感的大門,探索古代詩歌的奧妙。

參考文獻:

[1]顧 隨.中國古典詩詞感發[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春美.詩詞鑒賞[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歡
詩題意象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復古與敘記:論韓愈詩歌的制題
明詩制題之敘事*
詩題辨字
“玉人”意象蠡測
唐代試律詩詩題用典與唐代史鑒思想
《活著》的獨特意象解析
提高學生古詩鑒賞能力五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