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建筑木作灰空間的營造

2018-01-16 11:51王丹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8年10期
關鍵詞:木作

王丹

摘 要:“灰空間”作為一個近些年才被提出的建筑空間概念詞,主要是指連接室內與室外的過渡空間,但其營造方式早在中國古代就用于傳統建筑空間與園林空間設計中。文章分別介紹了灰空間的概念及中國古代建筑中木作營造的灰空間。

關鍵詞:中國古代建筑;木作;灰空間

一、灰空間的概述

人與空間的關聯是不可分割的,人作為空間環境的主體因素與決定因素,是空間設計的關鍵所在?!盎铱臻g”是20世紀70年代,由日本的著名建筑大師黑川紀章提出,是指介于室內外的過渡空間,可以達到使室內外空間融合的目的。例如露臺、走廊、玄關等的室內外過渡空間稱之為“灰空間”,這些灰空間能讓室內外空間的界限模糊不清,使兩者成為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

在空間里“黑空間”指的是空間界定清楚、有明確的尺度感的封閉空間?!鞍卓臻g”指的是沒有邊界、大尺度的開敞空間。作為黑白空間的過渡空間,灰空間是一種在垂直面或者頂面上不完全圍合的空間,是一種空間界定相對不清晰,不能明確感知尺度的空間?!盎铱臻g”在建筑設計中是黑白空間的附屬空間,是空間銜接的紐帶,它的過渡屬性使空間交融貫通,協調了空間的節奏,同時也使得單一的空間豐富了起來,活躍了空間的氣氛,給沉悶的空間注入了活力。

二、中國古代木建筑的發展與木作

(一)中國古代木建筑發展

中國古代建筑空間營造多以木為材,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榫卯結構的木干欄式房屋,也是至今為止發現最早的以木構架為房屋支撐核心的建筑。張衡的《西京賦》中曾描述漢代未央宮“以木蘭為棼橑,文杏為梁柱”,表明漢代木結構建筑體系發展成熟,且空間構筑講究。唐代佛教興盛,在都城和地方城鎮興建了大量裝飾精美的佛教寺廟,此時的木構架已經能夠正確使用材料的性能并與其他的材料相結合廣泛使用。明清時期的建筑較之于唐宋的建筑缺少創造力,趨向裝飾化,但建筑木作制度裝飾發展鼎盛,在空間營造上也有明確的規范和體系。

(二)中國古代建筑木作

不同朝代的建筑對于空間構筑的表達不同,但追求的效果卻是相同的。中國古代建筑木作構件在整體的制作樣式以及工藝方面在世界上都是最為精致考究的。因為中國古代建筑主要是以木、土、磚、瓦、石為主要建筑材料,其中營造方式的工種主要分為木作、瓦作、磚作、石作等,而“木作”在建筑營造中制作規范是最為嚴苛的且運用最為普遍,在建筑空間營造中起主導作用。中國古代建筑中“木作”根據工種不同又分為大木作、小木作、細木作、圓作等,大木作多數情況下是房屋的主體支撐等組成部分。在唐宋時期木作構件的樣式與作用非常豐富,更有窗、隔扇、廊、舫、屏等木作構件用來分隔、構造空間。

三、中國古代建筑中的灰空間

古代中國人們將“建筑”這種所創造的人工環境看作是自然的延續與表現,又將自然看作建筑環境的基礎,追求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中國傳統建筑講究與整體環境布局、意境融洽和諧,避免人文與自然環境的割裂。

中國古代建筑對“灰空間”的運用十分嫻熟,甚至中國古代建筑在空間變化中力求移步一景,一景一空間,每一空間則為一幅畫卷,且十分重視人的瞬息間心境的變化及需求。在中國古代建筑庭院中借以圍墻來劃分空間,而在圍墻上又開有月洞門,設花窗,既分隔了空間又隔而不斷,形成了半私密半開放的“灰空間”。亭、臺、樓、榭于庭院中相輝映,與自然形成了虛實相映的空間意境,自然環境的“虛”是變化的而建筑物的“實”是不變的,兩者一靜一動,相互貫通連接,也是中國古建筑中灰空間營造的體現。對空間的使用者“人”來說,它滿足了使用者心理上的安全性、私密性和領域感,實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將人與自然、室內與室外園林環境有機結合在一起。

四、中國古代建筑木作灰空間的營造

中國古代木建筑中“灰空間”的運用較為豐富,不僅有依靠建筑而營造的灰空間,如亭、廊、榭、舫、軒等,也有植物、地形、道路、水等圍合成的灰空間。其中在中國古代建筑中多以小木作與大木作構件為灰空間營造的主體,其樣式與作用都是獨具一格且靈活多變。

古代匠人制作的木作構件形式精細且多樣,作用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木作構件及構筑物間相互組合及穿插搭配來構筑建筑空間。中國古代建筑中用于營造灰空間的木作構件及構筑物很常見,可以劃分為室內與室外兩部分。

建筑室內環境中,常以不同形式的隔斷劃分室內空間,同時具備靈活多變化特性且可移動的隔斷在某一特定空間需求下無形中構筑了“灰空間”?;蛐纬闪藘蓚€房間的過渡區域,或形成了室內外的過渡空間,常見的有隔扇、屏風、罩等。

室外庭院中多以臺、榭、舫、軒、廊、亭、木雕門樓等構建出不同功能及不同樣式的灰空間,它們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是中國古代建筑庭院布景中常見的空間設計手法。

罩,是室內裝飾中常見的一種隔斷,是室內裝修中用于分隔空間的一種木作構件。罩主要運用于兩種功能不完全相同,但又有一定聯系的區域,如能在室內的廳堂與臥室間形成一個過渡空間,營造出一種半分半合,虛實交替的“灰空間”,使空間相互分隔又相互聯系。例如河北省承德避暑山莊中清代時期的落地罩處于室內正廳與廂房的中間,罩的面積很小,其上面有鏤空雕花,整體上看沒有明確分隔兩個空間,但其圍合的形式又體現出一種無形的空間隔斷,似是劃清了正廳與廂房的界限,又好似兩空間本為一體,相互呼應,構筑了兩個空間中的過渡空間。

屏風,屏是較為常見的室內隔斷的一種。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根據房間功能的需要自由折疊、移動,屏風與其說是隔斷,不如說是介于隔斷與家具之間的一種遮擋和色彩裝飾的室內設置。屏風的靈活性正好符合灰空間形式和功能的多變性,可以在不同時間場合、根據不同的需求做出相應的變化,營造出滿足不同需求的灰空間來。圖1屏風位于院子內的門前,擋住了部分視線,營造了門與院內屏風間的過渡空間“灰空間”,間接分隔了門與院子的兩空間,使門外的視線不會直接看到院子內的情景,同時院內空間變成一種半私密半開的狀態,營造了一種舒適安全但又不會感到閉塞的空間體驗。

廊,“廊者,廡出一步也,宜曲宜長則勝”。這句話出自明代《園冶》,講述廊是指建筑前的“多一步”,是將建筑間相互連接或圍合庭院空間的建筑實體。廊是建筑組合環境中的一種組織手法,各種建筑組群和獨立體經常以廊來串聯與組織,使其形成一個整體形態與空間組群的特征。

廊對于生活的實用功能是使室內不會受到風雨侵蝕,同時廊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灰空間”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室內空間向室外的延展,也是室外空間向室內的滲透,極大地豐富了建筑環境空間的層次。不僅僅有屋室的廳廊與門廊,還有游廊和園林景觀中的爬山廊等,它們不僅具有連接建筑的作用同時還能讓人在廊中游覽觀賞景色、休憩。在建筑規劃中廊還有一定的引導、分隔過渡空間的作用。圖2,建筑的外廊連接著室內與室外的空間,柱與欄桿半封閉半開放的形式使得人們從室內走出進入廊中在視覺上會有一段過渡,避免了從封閉空間到開放空間而產生突兀、割裂的感覺,使得建筑空間與周圍自然環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亭,是體現中國古代建筑園林特征的一種代表形式,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筑縮影。亭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灰空間”營造運用完美表現形式之一,是園林設計中的小型點式建筑,可以與周圍的自然環境互相映襯。供人停留、觀覽周圍的同時,亭本身也是獨立的建筑景觀。亭能夠給里面的人提供一個半私密的空間,僅有部分的遮擋使景色與空間互通,同時亭也能分割整體的建筑空間,起到一個過渡與銜接的關系。圖3,亭與建筑的室內相連,外面是園林的自然景色,身在亭中可以觀賞園外的風景,又因其結構中有部分的遮擋,形成了一種半私密半開放的空間,滿足了人們處于空間中的領域感、私密感和安全感,將人與自然、室內與室外園林環境結合起來。

五、結語

當代“灰空間”的運用,已經被看作為一種用來減輕及緩解由于城市建筑的絕對劃分造成的空間分離而產生的情緒壓抑且與自然環境割裂的重要設計手法?!盎铱臻g”的營造使我們在心理上產生了一個舒緩的過渡,是一種使室內外空間相互溝通的手段。中國古代匠人們獨具匠心,傾注全部的精力與智慧構筑了現代中國的古建筑文化之林的成就,雖然“灰空間”的概念出現較晚,但對于“灰空間”,在中國古代建筑史中早已普遍應用且營造方式多樣,它早已成為中國古代建筑空間營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應該注重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建筑設計的精華與寶貴經驗,重視人文生活環境與親近自然的心理活動,合理運用“灰空間”的過渡作用,創造更為舒適的城市環境生活。

作者單位:

沈陽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猜你喜歡
木作
婺源古建筑隔扇的木作技術與雕刻藝術研究
《中國手作·木作》視聽語言分析
木作藝術對于現代茶空間環境的氛圍營造
面向創意設計的傳統木作工具的知識系統構建與集成管理初探
老楊的木作文化傳承
第一季《木作》講述中國與木頭的故事
系列紀錄片《中國手作》第一季《木作》開播
園林工程古建筑木作工程如何修繕分析
傳統小木作語言在現代地域建筑設計中的表達
古老民俗藝術精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