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2018-01-17 01:14
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 2018年4期
關鍵詞:建筑

越南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

越南建筑增長率與城市化速度現排在東南亞地區的第四位,從該增長速度可預測,至2030年,越南城市人口比例將會提升至45%。目前,越南各城市的建筑樓占全國總消耗能源的30%。此外,由于細長且曲折的海岸線,越南現為最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5個國家之一。

在該背景下,綠色建筑被視為有效且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以滿足不斷增加的基礎設施需求并且進一步加強應對氣候變化不良影響的能力。然而,對于包括越南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綠色建筑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是缺乏熟練的專業人力資源。因此,世界銀行成員的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已與越南河內建筑大學(Ha Noi Architectural University)和胡志明建筑大學(Hochiminh City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簽署了合作協議,以提高培訓能力及越南建筑師和工程師團隊的素質與質量,從而促進越南綠色建筑的實施力度。IFC越老柬地區負責人凱爾·凱爾霍費爾(Kyle Kelhofer)先生表示,在發展中國家加速城市化進程的背景下,到2025年,綠色建筑市場規模將達到3.4萬億美元。越南將需要更多能夠提供更好設計解決方案的熟練專業人員。在瑞士政府的支持下,IFC將協助越南建筑部完善并實施《國家節能建筑工程技術標準》,同時推動EDGE認證系統的應用(EDGE是近6年來提供給建筑項目的自愿綠色建筑證書)。

消息來源:vn-cs.com

哥本哈根Copenhill新型垃圾焚燒發電廠

BIG建筑事務所在丹麥哥本哈根(Copenhagen,Denmark)設計完成了一座“世界上最清潔的廢物能源發電廠”——哥本山(CopenHill,亦被稱作Amager Bakke)。這座建筑占地41 000m2的新型垃圾焚燒發電廠,毗鄰阿邁格(Amager)的工業濱水區。頂部的滑雪斜坡、徒步走道以及一面“世界上最高的人造攀巖墻”,試圖以輕松幽默的休閑娛樂形式,來展示項目所蘊含的可持續性,并表達了哥本哈根力圖在202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城市的發展目標。

CopenHill除了承擔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職能之外,也是城市休閑娛樂和環境教育的中心所在,在作為城市市政基建設施的同時,扮演了地標建筑的角色。這座ARC資源中心(Amager Ressource Center)配備了最新的垃圾處理和能源生產技術,取代了基地附近一個存在50年之久的老式垃圾處理廠,每年至少為50 000戶家庭提供電力,120 000戶家庭提供區域供暖。該項目場地周邊的一些工業設施早已變為滑水和卡丁車比賽所需的極限運動場地,而新建的能源發電廠更是在極限運動愛好者的愿望清單中,因為其加入了滑雪、徒步和攀巖這三大選項。焚燒發電廠內部的空間體量和體塊關系則完全由各種設備的精準架構和關系所決定,旨在打造一個高效的運作環境。設計師在滿足內部需求的前提下,在屋頂設計了一個9000m2的滑雪場地。從頂部一直往下,滑雪愛好者將擁有媲美奧運U型滑道長度的人造斜坡,并可以進行自由式或回轉式技術動作的嘗試。對于孩童和滑雪初學者來說,較低處的斜坡就成為了他們學習體驗的場地。當滑雪者乘坐電梯前往相應場地時,可以透過玻璃一睹焚燒發電站內24h不間斷的運行狀況。隨后,他們還可以從490m的步道緩緩下“山”,沿途感受由丹麥SLA景觀建筑事務所(SLA Architects)設計的茂密山林環境。此外,這10 000m2的屋頂綠化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85m高地公園的微氣候挑戰,使內部生物多樣性的景觀野性得到了重現,有望為城市中的鳥類、蜜蜂和花朵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綠色口袋”,同時吸收熱量和空氣中的有害顆粒,并減緩雨水徑流。

CopenHill的連續立面由1.2m高、3.3m寬的鋁磚堆疊而成。鑲嵌在鋁磚縫隙之間的玻璃窗戶使自然光能夠照射到廠房深處。同時,設計師還在西南面設計了一個較大的開口,旨在照亮ARC團隊的行政工作區域。此外,8m高的攀巖墻則被設置在建筑最長的立面上。在滑雪坡道的底部,設計師還設置了一個600m2的“滑雪酒吧”,以供市民和來訪者的休憩所需。過去,工業地塊里的建筑可能就只是一個單純的城市基建項目,然而CopenHill的誕生使其成為了城市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至少在未來20年,哥本哈根的市民將獲得更廉價、更可持續的電力、地區供暖和可回收材料,同時該項目也將成為城市家庭、朋友和聚會的一大理想勝地,達成了經濟、環保和社會需求的多方共贏。

消息來源:worldarchitecture.org

京津冀三地將統一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京津冀三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將根據新版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共同組織開展京津冀協同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編制工作,這將形成京津冀三地統一的綠色建筑評價要求。

新版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于2019年8月1日起實施。根據該標準,綠色建筑被定義為“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本G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5類指標組成。根據評價分值,綠色建筑劃分為基本級、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4個等級。

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津冀三地形成統一的綠色建筑評價要求,將能充分發揮標準的基礎性、輻射性作用,實現理念協同、技術協同、管理協同,帶動京津冀綠色建筑產業共同發展。京津冀協同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編制將整合裝配式建筑、健康建筑、智能建筑、低碳建筑、海綿城市等新理念和新成果,豐富和擴展綠色建筑內涵,提升新時代高質量綠色建筑品質。京津冀協同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標準編制分為草案編制、專家論證及征求意見、技術審查、批準發布和備案4個階段,編制周期為2019年至2020年。

消息來源:worldlandscapearchitect.com

綠色理念成建筑業發展主流

建筑見證歷史,紀錄一種文化的起源,印證一個地方的變遷,體現一個時代的興盛。隨著國家方針和政策推動,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地區成為經貿發展的重要據地。自1990年代起,香港有逾2300家建筑、測量及工程服務公司,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建筑工程專業服務,足跡遍布全球。為打入東亞和非洲等地區的新興市場,建筑業界與不同國家的文化和設計理念交流尤其重要。因此,由香港建筑師學會主辦、“創意香港”贊助的香港建筑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筑設計論壇及大獎2019首次跨越兩岸四地,邀請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建筑師,與兩岸四地業界同行聚首切磋交流。

作為兩岸四地建筑業界的重要交流平臺,2019年香港建筑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筑設計論壇以“塑造·無形”為主題,期望建筑師的無形創意跨越兩岸四地,在更廣闊地域前提下,重新以文化與設計為重點,探索各國的建筑特點和風格,打破慣有觀念和傳統文化,反思一貫建筑設計風格,并透過業界間的互相切磋和交流,進一步提升兩岸四地的建筑設計水平。

香港建筑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筑設計大獎則旨在鼓勵和表揚優秀建筑設計作品,提升生活素質、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并通過富創新和具創意的設計,為社會建立更豐富的建筑認知。設計大獎亦為兩岸四地的建筑師帶來一個互相觀摩的機會,讓業界同行跨越地域界限,互相切磋及交流,將兩岸四地的建筑設計進一步推向國際。本屆設計大獎將分為9個建筑類別,涵蓋住宅、商業、文娛、 教育及宗教、運輸及基建、社福類建筑,更歡迎未興建的建筑方案設計參賽,借以贊揚富有創意、對營造宜居環境及促進經濟發展、或在建筑設計的知識承傳作出貢獻的卓越建筑設計。另外設有學生組別,以“人類和自然未來形狀”為主題發揮創意。

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發展迅速,將為兩岸四地的建筑業,以及國內外的合作伙伴帶來龐大機遇。香港建筑師的專業水平和操守備受國際稱許,加上大灣區優勢,可聯同海外建筑設計公司,為各地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建筑設計服務。借參與本屆香港建筑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筑設計論壇及大獎,兩岸四地建筑業界與一帶一路國家學者交流互動,強強切磋下擴展文化視野,攜手共拓機遇,勢必可在國際建筑設計舞臺上更上一層樓。

消息來源:worldlandscapearchitect.com

世界城市日:建設可持續和具有抵御力的城市對未來至關重要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2018年的主題是建設可持續和具有抵御力的城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致辭中指出,城市如何發展,將對實現人類希望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他表示,今年的世界城市日側重于復原力和可持續性。每周有140萬人遷到城市。這種快速城市化會使地方能力吃緊,促使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的風險增大。但是,危險非必變成災難。答案在于建設抵御風暴、洪水、地震、火災、流行病和經濟危機的能力。

古特雷斯指出,《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關于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仙臺減少災害風險框架》和《新城市議程》共同提供了建設一個更可持續和更有復原力的世界的路線圖。他說:“世界各地的城市已經在采取行動來增強復原力和可持續性。曼谷(Bangkok)建造了巨大的地下儲水設施,以應對有所增加的洪水風險,并為干旱時期蓄水。在基多,當地政府開墾或保護了20多萬公頃土地,以加強防洪,減少土壤侵蝕,保護城市的淡水供應和生物多樣性。在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該市讓居民參與改善公共空間的努力,使公共空間能夠安全用于娛樂、體育、社區活動和免費醫療等服務?!弊詈?,他呼吁人們以這些實例作為啟迪,共同努力建設能為所有人提供安全和機會的有復原力的可持續城市。

聯合國大會2013年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0月31日指定為世界城市日。這一國際日促進了國際社會對全球城市化的興趣,推動各國在應對城市化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方面進行合作,并為全世界的可持續城市發展做出貢獻。世界城市日的總體主旨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每年的國際日都會圍繞這一主旨確立主題,目的是促進城市化進程的成功,解決城市化進程中顯現的特殊挑戰。2016年10月,各國在厄瓜多爾首都基多(Quito,Ecuador)舉行的“人居三”大會上,通過了《新城市議程》。該《議程》不僅通過重新思考如何規劃、管理和居住城市而使世界走上可持續城市發展的道路,還為今后20年如何應對城市化的挑戰確定了步伐,被視為是2015年9月由聯合國193個會員國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延伸。

消息來源:www.un.org

海藻生物塑料

兩名畢業于埃因霍溫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的荷蘭設計師埃里克·克拉倫貝克(Eric Klarenbeek)與瑪杰·德羅斯(Maartje Dros),利用海藻作為原材料研發出了一種生物塑料。他們相信,這將會是塑料材料的未來。自5年前開始培育海藻類的水生植物,在與不同的大學以及生物科研機構合作之后,他們發現了將海藻進行干燥處理,可制作成能夠被用于3D打印的材料。

在這個名為海藻實驗室(Algae Lab)的項目介紹中他們寫道:“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關心的是將CO2轉換為生物聚合物的方法。有些海藻將淀粉作為廢物排出,利用這種特性將比使用種植出的馬鈴薯中的淀粉更為環保,后者是以吸收土地營養為代價的。而海藻可以被養殖在海水里,隨著它的生長,還有凈化海水的功效;它吸收水中的CO2,產生能夠被擁有制造生物塑料或粘合物的淀粉物質?!?/p>

現在,他們的實驗室位于法國阿爾勒(Arles),由瑞士收藏家馬婭·霍夫曼(Maja Hoffmann)創立的非盈利盧瑪藝術基金會(LUMA Foundation)支持。該基金會自2016年發起了一項名為盧瑪實驗工作室(LUMA Atelier)的項目,吸收來自全世界的設計師、藝術家及研究院提出與環境有利的可持續創新研究。Klarenbeek和Dros的海藻項目在加入LUMA Atelier起,已經在城市環境中嘗試生產海藻的方法。林立于羅納河口的工廠所排放入河水的工業廢料都是由海藻進行過濾的,這種海藻不可食用,但卻是完美的生物塑料原材料。

通常人們總是把一項科學研究的落實寄托于和大型跨國公司的合作上。但事情的進展都會因此而變得緩慢下來,而且經歷一次挫折就會被停止。但該項目負責人表示,他們的工作效率很高并且靈活,可以通過建立小型的工作室進行研發制作,并試圖在科學研究和當地經濟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

現階段,海藻實驗室的參與人員正在掃描阿爾勒博物館中的古代器皿,并將它們用新材料再打印出來。設計師認為,這個方法能夠制作從餐具器皿到洗發水瓶子、垃圾桶、藥瓶等一切塑料制品。他們希望未來可以向阿爾勒市里所有餐廳和餐飲活動提供由用海藻實驗室里制作出的餐具。

消息來源:www.ericklarenbeek.com

凈水瓷磚Indus

巴特雷建筑環境學院(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的Bio - ID Lab,設計出一款名為“Indus”的磁磚,其在磁磚凹槽處嵌入藻類,當水流過溝槽即可過濾出有毒的化學染料和重金屬,希望能透過這款設計,簡單、低成本的解決印度地區水污染問題。印度恒河是世界最臟的水域,污染源主要來自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設計團隊深入印度考察,發現這些工匠并沒有足夠的空間來放置高科技的污水處理設備,也沒有經濟能力可以支持環保設施,因此他們希望可以設計出一款在兼具“空間”和“經濟”特點,方便他們建構和維護的系統。設計團隊發現陶土藝術和印度的歷史息息相關,也是當地民眾相當習慣的技術,因此他們制作了一款有“靜脈狀通道”的扇形模具,當地人可以用很低成本的在地黏土材料進行壓制,即可制成磁磚,這些磁磚可模塊化地組合成一面墻,上面模仿葉子的結構,從上方倒入水可將水均勻緩慢地分配到各個部分。

在這些葉脈之間,他們灌入由藻類和真菌等微生物所制成的凝膠,當水流經通道時,污染物可被消耗與分解。用了一段時間之后,水凝膠變得飽和也很方便被刮除、替換。經過實測,目前這些藻類已可順利化解污染物,未來研發團隊希望可以提升這些藻類細胞以去除重金屬納米微粒。

Indus磁磚可因應各種空間需求,組合成大小不一的墻面,或是斜屋頂,工業廢水順著葉脈留下,凈化后即可重復使用,建置成一個廢水循環的封閉系統。甚至可以透過特殊的組裝排列,以階梯形式作為水井的立面,當水流經不同高度時即會對其進行處理,并在底部收集這些經過處理的水,讓印度居民的生活用水也可以得到簡單的凈化。

消息來源:dezeen.com

塑料廢物制造的便攜音箱

位于英國布萊頓(Brighton, Englan)的戈米設計工作室(Studio Gomi)創造了一種便攜式藍牙音箱,使用的材料是被英國地方政府認定的不可回收的塑料廢物。每個有著彩色大理石效果的矩形機身音箱,使用100個不可回收的柔性塑料制品制成,比如塑料袋或是由低密度聚乙烯(Polypropylene,PP)制成的泡沫包裝等材料。

音箱由3個模塊化組件組成,報廢后可輕松分解并融化,再次成為未來產品的新零件,而不損失任何材料價值。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獨特的美學和顏色模式,具體取決于用來制成它的特定塑料廢物。該設計工作室與當地批發商合作,采購可能會被填埋或焚燒的塑料垃圾。這種無線藍牙揚聲器尺寸138×270×80mm(5.4×10.6×3.1英寸),內建一個穹頂高音驅動器和一個中音驅動器,藍牙4.0用于無線流媒體,每次充電可以連續播放18小時。Gomi還生產一種采用相同材料制作的移動電源,配備20000mAh鋰離子電池和USB-C,標準USB和快速充電USB3.0接口。

Studio Gomi是布萊頓的可持續設計師和制造商湯姆·米德(Tom Meades)共同創立的。他們受到“從搖籃到搖籃” (cradle-to-cradle)設計過程的啟發,從設計的開始就考慮產品全生命周期,希望利用將被填埋或焚燒的塑料廢物來制成我們的藍牙音箱,并通過創新設計來賦予其價值,避免其成為廢棄物污染地球環境。

消息來源:www.gomi.design

越南峴港現代農莊辦公室

該項目位于越南峴港(Da Nang City,Vietnam),由阿爾卑斯綠色建筑設計事務所(Ho Khue Architects)設計,建筑面積350.0m2。項目場地原本有一些老屋,白色的蒲葦地,當地的小竹木,以及一些野生的植物,鮮有人跡。設計團隊希望能夠喚起人們對原始鄉村生活的記憶。在他們的設計下,這棟建筑矗立在鄉土植物的環抱之下,使用者擁有自然愉悅的辦公環境。

為了尋回鄉村生活的濃重氛圍,設計師采用未經燒窯的磚頭作為建筑材料。裝飾混凝土用作建筑樓板,并使用與鄉村建筑相似的水泥屋頂搭建方式。香蕉樹,黃色灌木叢和本地生植物被移植在辦公室首層。前門的水景與木板踏步相映成趣,四周環繞茂密的植物。建筑西南面的裝飾混凝土設計如百葉,用以阻擋強烈的日光和迎接來自遠洋的微風。屋頂的草木眾生為其下的室內空間營造涼爽的微氣候。除此之外,公司的管理層,會客室以及巨大的開放式廚房和餐廳也位于此層。藤蔓植物攀爬于建筑之上,柔化了建筑外貌。專業的辦公環境,自然的循環通風,優雅的綠植鋪設和舒適的環境為員工和客戶帶來了獨特的空間感受。工作在這棟辦公建筑里,員工們好似尋回了童年時代的美好生活。涼爽的空氣環流讓辦公室擺脫了對空調的依賴。

消息來源:worldlandscapearchitect.com

可降解蒲草吸管

因為塑料對環境造成污染,不少環保團體都提倡減少塑料使用,但不少市民卻認為,快餐店取消塑料吸管對他們造成了不便。其實環保吸管有很多選擇,不一定要用不銹鋼或紙為材料,越南就有人創造性地用青草來制造吸管,不但可自然分解,而且價格非常親民,快餐店或其他餐廳也可考慮采用這種“蒲草吸管”?!捌巡菸堋庇稍侥先岁惷鬟M(Tran Minh Tien)所創,據了解蒲草(Lepironia Articulata)為當地湄公河三角洲(Sam Mountain)一種極常見的植物,其莖部中空,適合制造吸管。首先,他們會收集大量蒲草,逐一以鐵管清潔其內部,并以清水沖洗干凈,然后將其切成每段約20cm長。吸管分為2款,一款直接使用新鮮蒲草,500枝售價為35萬越南盾(約105元人民幣)。將蒲草吸管儲存于保鮮袋并放置于冰箱內,能存放14天;若想延長保存期限,可用鹽水煮沸吸管后曬干并存放于陰涼干燥的地方。蒲草同時可以制成“干吸管”——先將干凈的蒲草剪成20cm長,并放到陽光下曬2~3日,再放入烤箱烘干,即可制成。干吸管可以在室溫儲存長達6個月,每支售價為1000越南盾(約0.29元人民幣)。

因為蒲草吸管不含化學物質和防腐劑,創辦人聲稱其可食用且飯后咀嚼能有清潔牙齒之功效。

消息來源:en.newsner.com

與雨水互動的“水晶吊燈”

意大利特倫托瓦爾蘇加納鎮(Borgo Valsugana,Trentino) 的塞拉藝術(Arte Sella )雕塑公園,5000 個熱塑而成的塑膠水滴懸掛在阿拉斯加扁柏之上,遠遠望去,如同大型的枝型吊燈。不過,它們并不會在夜晚發光,而是在下雨或下雪時,隨著雨水、落雪的重量緩緩下沉,宛若充滿張力的舞蹈姿勢,為本就充滿詩意的雨天和雪天,增添了浪漫氛圍。

這個由約翰·格拉德(John Grade)設計工作室設計的雕塑作品“ Reservoir”(意指蓄水池、水庫),塑料水滴透過釣魚線固定在兩張網上,設計團隊刻意將網打造成口朝天的杯子形狀,中央則是由直徑約兩英呎(約 61 cm)寬的不銹鋼環所支撐,以維持網子與樹干之間的張力。當下雨時,盛接著雨水的“Reservoir”,會因著雨水的重量而緩緩下沉,這些塑膠水滴本身大約是 70 磅重(約 31.8 kg),如果遇上暴雨時,重量甚至可以高達 800 磅(約 362.9kg),然而當雨水被太陽蒸發,網子又會慢慢上升到原來的高度,形成雨天限定的表演藝術。雖說是雨天限定,好像也不完全是這樣,因為Reservoir 也能透過人為的方式調整高度,這時如果再搭配著舞者在其下一同輕歌曼舞,也算是另一種浪漫風情。特別是傾斜的地形為觀眾們提供了絕佳的觀看位址,可以直接從下方觀察該作品,包括不停變化著結構的網子,以及在陽光下如玻璃般閃閃動人的輕盈雨滴,沐浴在這場“人工雨”之下,不會濕身,卻充滿詩情畫意。

消息來源:worldlandscapearchitect.com

汽車尾氣油墨Air-Ink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每年空氣污染會造成大約700萬人過早死亡,每10個人中就有9個人呼吸有毒空氣??諝馕廴具€導致了氣候變化,因此對抗空氣污染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幫助應對氣候危機。

來自印度的格雷維基實驗室(Graviky Labs)的創始人阿尼魯德·夏爾馬(Anirudh Sharma),在回家的時候注意到,一到晚上白襯衣就會變臟,像沾上塵土一樣。他意識到那是空氣污染,或者是由汽車尾氣里的黑色微粒組成的煤煙顆粒物,且嚴重危害了人們的健康,因此產生了從汽車尾氣中提取材料制成墨水的想法,“汽車尾氣油墨”Air-Ink因此問世。

Air-Ink是世界上第一款由霧霾顆粒制作而成的墨水,和普通的黑色墨水并沒有什么太大區別。它被分為幾個不同等級,可用于馬克筆、油畫顏料、涂鴉噴漆或絲網印刷等。將尾氣轉化為墨水實際上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需要經過3個步驟。首先是使用Graviky Labs獨創的煤渣粒子收集器,這個設備被稱為KAALINK。它是一段金屬管子,可以被安裝在摩托車、汽車、飛行器等尾氣排放口。這個小設備就像是個尾氣過濾器,收集尾氣中95%的特定物質而不影響發動機工作。然后,去除收集到的煙塵中的重金屬和致癌物質,得到含碳量比重較大的原料,最后將其分門別類地制成各種產品。45分鐘收集的尾氣約能轉化出1流體盎司(約30mL)的墨水

格雷維基團隊通過和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合作來測試產品。每只筆內所包含的碳素相當于汽車尾氣每50分鐘的CO2排放量。在某知名啤酒品牌的贊助下,一些藝術家已經開始在香港試用這些灌有特殊墨水的筆來創作一些吸引人眼球的畫作。迄今為止,Air-Ink已經捕獲了16億微克的顆粒物,相當于收集了1.6萬億L室外空氣。

消息來源:www.graviky.com/

城市窗簾:新型生物幕布Photo. Synthetica

倫敦生態邏輯工作室(ecoLogicStudio)近期公布了一個大尺度“城市窗簾”(urban curtain):Photo. Synthetica產品,以應對氣候變化。樣品在愛爾蘭都柏林城堡的印染廠大樓(Printworks)展出,每天收集和儲存1kg的CO2,相當于20棵大樹吸收的CO2。

這個樣品由16個模塊組成,尺寸為2m×7m,覆蓋了整個歷史建筑的一樓和二樓。每個模塊都有光生物反應器的作用:這是一個數字化的設計和定制的生態塑料容器,喂養微藻培養物白天吸收日光,并在夜間釋放光亮。

整個過濾過程引入立面底部的城市空氣,讓氣泡通過生態塑料內的水性介質上升。CO2和其他污染物被吸收后存儲在藻類中,生長轉化為生物質能,而后,被收集并用于生態塑料的生產。生態塑料可以用作光生物反應器本身的主要建筑材料。最后,立面單元頂部釋放過濾后的新鮮氧氣完成整個過程。這個創新的過濾遮陽系統適用于現有和新設計的建筑,并將逐漸在智能城市,智能家居和機器人工廠主導的未來建筑的視野中占據強勢地位。

ecoLogicStudio由克勞迪婭·帕斯奎羅(Claudia Pasquero)和馬爾科·波萊托(Marco Poletto)創建于2004年,該工作室致力于通過設計理論和應用來探索數字計算設計中的創新。

消息來源:www.ecologicstudio.com

東京Toranomon-Azabudai都市更新

由森集團主導的虎之門-麻布臺(Toranomon-Azabudai)都市更新項目,包含了西薩·佩里(Pelli Clarke Pelli)設計的3棟塔樓、總部位于倫敦的赫瑟威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設計的公共活動空間和藤本壯介參與的零售空間設計。在項目落成后,該片區將包含商業辦公樓、公寓住宅、實體零售店、學校、寺廟和發電站。

近期,Heatherwick Studio公布了首個綜合開發計劃,該計劃旨在虎之門-麻布臺(Toranomon-Azabudai)地區創造一個“充滿綠色的城市”(a city-within-a-city full of greenery)。該項目是一個辦公、住宅、零售、學校和寺廟的綜合體,包括公共空間和底層平臺架構、景觀和零售空間,還有一個6000m2的中央景觀廣場。它們被放置在一個新的充滿活力的城市地形中,以實現森集團為城市創建領先公共區域的雄心。Toranomon-Azabudai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區域,因此該項目的重點在于公共空間的設計。傳統的日本工藝也被借鑒,比如江戶切子(Edo kiriko)玻璃蝕刻技術。使游客能夠從最細微的、人性化的細節中感受到獨特的東京。

為了將建筑體系與大量自然相結合,建筑師開發了一個“花園涼亭”的概念,并將其擴大到區域大小。這一概念使在創造空間的同時,為這個80 000 m2的東京土地帶來一個更為完整的邏輯,住宅、商店、酒店、水療中心、學校和寺廟等設施都由網格框起來。通過組織和統一一系列不同規模的元素,使得建筑能夠在不犧牲與地面連接的前提下,產生了一系列或處于底層、或處于平臺的綠色空間。在內部,“涼亭”獨特的階梯式形狀,使得自然光得以最大限度地從窗口透進去,白天,屋內也能保持光線充足。露臺蔓延出的鮮花和綠葉,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個“小山坡”,十分有趣。該項目設計呼應了場地的不規則形狀:藤架狀的結構系統創造了從隱匿花園到下沉庭院等景觀空間,一系列“亭子”從藤架的網格中浮現出來,編織和流動貫穿了整個項目,創造出一個流動的豎向空間序列。這是對東京的層次感、成規模的并存空間與建筑特點的高度回應?!皼鐾ぁ钡牡叵聦?,通向一個長達700m的人行隧道,這里被設置成一個巨大的商業廣場,包含著各種美食。因為地面建筑特殊的結構,哪怕在地下,采光也十分好,前來的食客可以在明亮的環境里輕松品嘗美食。這個項目將是Heatherwick Studio在日本的第一個建設項目,預計于2023年3月完工。建成后預計每年約有2500萬至3000萬人次參訪。

該項目的另一大亮點,就是6000m2的中央廣場,堪稱東京版“中央公園”。廣場上設置了餐廳、咖啡屋,周邊的上班族和住戶可以過來散步、就餐,在都市里就能體驗到森林度假的悠閑。未來,這座超大綜合體將會無縫連接東京人的工作、購物、聚會等方方面面,恰似一座城市里忙碌的小莊園。

消息來源:www.heatherwick.com

南加州沙漠環保小屋Folly Cabins

在林中扎營,人們可能想要一個樹屋;去海邊度假,有一間視野開闊的海景小屋就很棒了。那么在荒無人煙的沙漠里玩的話,什么樣的度假小屋最合適呢?紐約內聚建筑設計事務所(Cohesion Architecture + Design Studio)最近在南加州的莫哈韋沙漠(Mojave Desert)約書亞樹國家公園(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California)內打造了一間他們理想中的沙漠小筑——“愚艙”(Folly Cabins),只不過,這間小屋第一眼看上去可能沒那么“美好”。

愚艙是一個獨特的設計原型,提供包容性體驗,如工作休假,社交團體或私密活動,通過一種建筑媒介與周圍的環境產生聯系,設計師試圖探討實用性和文脈在不同環境中的整合。小屋的外立面是生銹的鐵皮,即使窗框等沒有完全生銹的部件也十分古舊,但是走進屋內,會發現內部空間意外“舒適”。小屋內部采用了溫馨舒適的木制板材,其中較大的一間屋子擔任起居和臥室功能,還配備有一個小廚房。另一間較小的屋子則是衛生間,坡屋頂被做成開放的“觀星”陽臺——里面還能擺下一張床。兩間屋子中間由木質平臺相連,中間設有一個下沉式浴缸,十分愜意。跟大多新型度假小屋一樣,“愚艙”真正出色的地方還在于它的能源供給系統。一棵碩大的“太陽能樹”將充分利用沙漠的太陽能,在白天持續蓄電,為小屋提供空調和照明用電。蓄水和中水循環系統可以充分利用沙漠里珍貴水資源,既保障了度假期間的舒適度,又不會造成浪費。凝視星空的臥室,開放而開闊的風景,產能的太陽能樹,都體現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尊重。愚艙的設計師馬萊克·阿爾卡迪(Malek Alqadi)希望這間丑兮兮的小屋能為來沙漠旅行的游客帶來一種“遠離塵囂”的體驗,在荒漠中獲得片刻的寧靜。

消息來源:homeworlddesign.com

荷蘭蒂爾堡LocHal圖書館改造

位于蒂爾堡(Tilburg)車站旁邊的“LocHal”圖書館于2019年1月正式向公眾開放。蒂爾堡不僅以其在荷蘭國家鐵路中的地位而聞名,還通過其紡織業和其周邊備受歡迎的艾夫特琳(Efteling)童話主題公園而為人所知。設計團隊將這一歷史完全反映在了圖書館的室內設計中——獨特的歷史元素與新加入橡木和鋼材等材料相結合,創造出一個令人激動的紅色和橙色色調的溫暖的空間氛圍。室內空間豐富多變,具有趣味性和創新性,為市民們打造出一個討論、小組合作和獨立專心工作的多樣性空間。這個由阿姆斯特丹思域建筑事務所(Civic Architects)設計的圖書館由一座1930年代的鐵路機車庫改造而來。該建筑占地面積90×60m,高15m。Civic Architects保留了工業建筑的大部分鋼結構,包括高大的玻璃窗和高聳的鉚釘柱。作為對原有建筑的重新詮釋,由黑鋼,混凝土,玻璃和橡木制成的新型實心結構與一系列可移動的巨型紡織紗窗相結合,可在建筑物內組合成臨時區域。穩固的鋼結構為各類展覽和活動提供了理想的背景,超大面積的紡織幕簾則延續了米登—布拉邦公共圖書館(Bibliotheek Midden-Brabant)舊館的設計理念。這里不僅是一個“消費”信息的場所,更是生產信息的園地:除了公共圖書館之外,LocHal還容納了布拉班特(Brabant)文化藝術中心、布拉班特C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會和Seats2Meet公共工作空間。入口大廳猶如一個帶有屋頂的城市廣場,擺放著寬闊的公共閱讀桌,并設有展覽空間和咖啡亭。廣場上的大臺階可以為活動和表演提供超過1000個座位。臺階上方的主樓層以寬闊的玻璃幕墻圍合,提供了充足的日光;二樓,圍繞空間周邊的畫廊和樓梯讓游客在瀏覽書柜或使用安靜的閱讀區時,可以近距離觀察建筑的歷史玻璃墻。三層長廊和樓梯使人們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中充分享受閱讀,再往上一層是寬闊的陽臺,為參觀者帶來優美的城市全景。

消息來源:worldlandscapearchitect.com

越南Anpha辦公室改造

越南AD9建筑事務所(AD9 Architects)近期完成了西貢新平區(Tan Binh District, Saigon)阿爾法辦公室(Anpha office)的改造項目,該項目建筑占地面積僅為98.75m2。從設計方案到最終建成,業主對建筑功能進行了重大調整,起初設計師的任務是為5個家庭成員創建一個房子,包括一個祖母,一對已婚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孩子。但是這個建筑基地進深很大,設計師想利用這個特點為家庭成員創造互動和連接的空間——為天窗預留了很大一部分長度,形成連接房子其余空間的主要空間,活動,靜態和非靜態之間的平衡,空氣運動,光線和自然。然而,當基礎建設完成后,業主希望將建筑的功能轉變為經營一家專門從事醫藥和醫療設備的中型家族企業目的辦公室。這成為了整個項目中最困難的部分,因為建筑基地是為一個家庭住宅而建的。

幸運的是,Anpha公司的每個辦公室只有5~8名員工,這使得利用現有房間成為可能。設計師最大化地使用玻璃幕墻來引入從天窗來的自然空間,公司的員工可以沉浸在自然大氣和清新的樹木中。在這個項目的整個過程中,盡管有了變化和較大的修改,設計師始終堅持創造一個最能滿足居住在其中的人們需求的空間目標,無論是家庭的日常生活還是公司的工作文化,人們給彼此帶來的都是聯系、愛和健康,并對Anpha公司運營2年后的照片進行了記錄,以充分了解其所創造的東西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并為未來的項目提供靈感

消息來源:www.designboom.com

斯里蘭卡被動式工廠建筑:Star創意中心

斯里蘭卡(SriLankan)約旦帕納斯數字建筑(Jordan Parnass Digital Architecture,JPDA)完成了南亞首個得到認證的被動式建筑項目Star創意中心(Star Innovation Center),開創性地將被動式房屋技術應用到熱帶季風氣候地區,使其能夠適應全年濕熱的氣候條件。而目前大多數的高性能被動式建筑均位于氣候涼爽的地區(如北歐等),往往保溫和制熱才是首要的考慮因素。

Star創意中心位于斯里蘭卡科倫坡(Colombo)附近,致力于成衣的開發。相比于傳統的現代化“高效”工業建筑,該建筑的年能耗量要減少75%以上。該項目利用一座廢棄的建筑改造為被動式房屋,使拆除和建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和CO2以及所需消耗的化石燃料量大幅降低,并在社會、環境、道德和安全等層面上為企業樹立了典范。

該建筑的運行系統和立面均經過精心設計,能夠提供充足的自然光、降低濕度、過濾空氣,同時將室內溫度恒定在24℃(77℉),確保工人享受全年舒適的工作環境。借助對氣密性的測試以及對能源使用的實時遠程監控,可以得出具體的建筑性能數據,從而幫助企業節約運營成本,同時使員工的工作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項目團隊由當地建筑師、工程師、制造商和開發商構成,從一開始便致力于通過綜合全面的技術來證明在該地區打造高性能建筑的可行性。

JPDA一直致力于通過制定新的標準以及激勵當地建筑行業來助力全球的節能減排,同時為鏟除“血汗工廠”做出貢獻。該項目的落成將推動該企業成為服裝行業的全球典范,同時為可持續發展、能源效率和工人勞動環境的舒適度制訂全新的高標準。

消息來源:worldlandscapearchitect.com

航空環保餐具

英國自2019年3月明文規定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促使倫敦的設計顧問公司普睿谷(PriestmanGoode)提出新的替代方案,試圖讓飛機上的餐飲服務不再成為大量塑料垃圾的溫床。根據他們的研究顯示,每人在每次的長途飛行中,平均制造了500g的塑料垃圾,包含耳機、盥洗用品與塑料餐具等,估計每年全球的航班共累積了570萬t,數量相當驚人。

PriestmanGoode改良了餐具的外觀與材質,將托盤改由咖啡渣與植物外殼所混合而成;杯子采用稻殼混合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杯子外圍用藻類做出竹片效果,拿握時更加穩固,避免手滑而不小心打翻;叉勺則采用了椰子木,可放置在蓋子的凹槽上,不用擔心沒地方放。這些設計不只讓乘客有更好的用餐體驗,同時也能讓空服員的送餐服務更加流暢。色拉蓋子是由藻類或香蕉葉制成,并把甜點蓋子做出像薄餅的樣子。另外,調味料與飲品將不再使用塑料容器,改以可溶性海藻做成的膠囊,餐具上采用的都是可生物分解或回收再利用的替代材質,實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的初衷。除了用餐后的餐盤可重復使用,而其它的容器、蓋子與廚余,全都集中在主餐的蓋子上一起堆肥,讓餐具不再是垃圾,也能重新回歸大自然。

藉由重新設計環保餐具,PriestmanGoode期望能改變乘客原有的消費行為,同時維持優質的旅行體驗,讓每次旅行的環境成本能夠降到最低。例如,根據希思羅機場的數據,如果離境候機室的乘客不再購買塑料瓶,而是從飲水機里取水,那么機場每年的塑料瓶消費量將減少3500萬瓶。工作室將這個想法轉化為一個由軟木和一種商業可分解的生物塑料材料制成的可重復使用的水瓶。目前他們設計的產品正在倫敦設計博物館展出,主題為“Get Onboard:Reduce. Reuse. Rethink”,展覽時間到2020年2月9日。

消息來源:priestmangoode.com

圖森奧杜邦佩頓蜂鳥中心

佩頓蜂鳥中心(the Paton Center for the Hummingbirds)坐落于亞利桑那州(Arizona)東南部桑塔麗塔(Santa Rita)和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山脈之間的長河谷中,毗鄰該地區有為數不多的永久性溪流的洪泛平原?,F在由圖森奧杜邦協會(Tucson Audubon Society)管理。這個占地1.4英畝(約5665.5m2)的場地最初是一個私人住宅,是沃利(Wally)和馬里恩·佩頓(Marion Paton)夫婦的家,他們對該地區的蜂鳥以及大眾進入他們的花園表示歡迎。該地區有各種稀有和敏感植物物種,從墨西哥開始向北的山谷是動物的遷徙走廊,令人眼花繚亂的紫羅蘭色的蜂鳥也會經過這里。由條狀鋼板組成的弧形屋頂以一種動態的形式,呼應著在空中盤旋的蜂鳥柔軟的顫動。下雨時,這一弧度引導雨水流向大地。白橡木制成的支撐骨架,兩側懸挑,逐漸變細,形成了遮擋。場地里種植傳粉植物以吸引和喂養鳥類。透過條狀鋼板扭轉的間隙,可以看到樹影,光線穿過這些縫隙,屋頂似乎消失了。白橡木條則是對高沙漠林地環境的回應,由百年的三葉楊、梧桐樹、核桃樹和橡樹制成。與石頭、粘土或磚塊不同,它們可以代表更長的時間維度,木材用年輪、衰敗和重生清晰地反映了時間的流逝。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座由木材做成的展館將擁有時光的刻痕。展館的建立是為了預測生命周期的變化,并對這些變化致敬。在它的遮擋下,游客聚集在一起,與野生動物共享著這片沉默、樹影和棉花樹葉的低語。

蜂鳥中心歌頌著這一起源以及人與動物間的親密關系:人和野生動物在此交流,共享家園。這個項目非常注重這一瞬間傳達的簡單的深刻,以及延伸的悠久的歷史和未來。蜂鳥可以迅速移動或讓人難以置信地保持絕對靜止,以至于難以感知到它們的運動,建筑形式反映了蜂鳥飛行的輕盈姿態。

消息來源:www.archdaily.com

建筑與環境的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技術:選擇更加綠色的未來Renewable Energy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for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Options for a Greener Future

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技術的多樣性,在建筑及其環境中的能源回收系統、渦輪通風、綠色符合材料、生物燃料和資源、風能、集合節能系統、蓄熱、自然通風和采光系統以及低碳技術應用中,凸顯了其發展水平。本書共分為14個不同的章節,詳盡地闡明了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性的關鍵問題。深入的探討將使讀者清晰地了解每項技術應用的重要方面、最佳配置、完善、限制及其可能的改進。

平裝:252頁

ISBN: 3319811339

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

時間:2018年4月

編者:馬蒂亞娜·依達尤·艾哈邁德(Mardiana Idayu Ahmad), 馬茲蘭·伊斯梅爾(Mazran Ismail),薩法·里福特(Saffa Riffat)

語言:英文

親自然城市規劃設計手冊Handbook of Biophilic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親自然是對自然的熱愛,是指人與自然之間的心理關系。反之,一個自然的城市也是居民容易與自然聯系的地方。比特利想象一個人們被大自然包圍的城市,不需要走遠就可以享受新鮮空氣,鳥鳴聲或微風。本書使用了自然愛好的概念來描述城市中自然界對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需求,指出人們居住在遠離自然的地方而與自然脫節,這種脫節可能會對社會所面臨的環境挑戰產生冷漠。本書為親自然城市主義和生態城市實踐提供了一個全面指南,對于城市如何在其規劃設計過程和項目實踐中融入自然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對佛吉尼亞大學的親自然城市(Biophilic City)項目成果的進行了匯總。

平裝:252頁

ISBN: 9787547840085

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

時間:2018年6月

作者:蒂莫西·比特利 (Timothy Beatley)

譯者:干靚,姚雪艷,丁宇新

語言:中文

撕碎建筑的硬殼

本書是日本當代國際建筑大師隈研吾的著作《反造型》的再版。書中通過隈研吾最著名的幾個建筑設計案例,包括日向邸、水玻璃、龜老山、森林舞臺、村井美術館、蓮屋等,展示了其東方式的建筑哲思與設計理念——反抗建筑的造型性,讓建筑成為人與自然的媒介。隈研吾認為,建筑的原點在于與大地的緊密聯系,在于與住在那里的人們的生活哲學緊密聯系,他在本書中提供了一種審視建筑的新思路,揭露并批判造型式建筑的局限性,通過在材料、與自然的關系性等方面的種種新嘗試,試圖將作為巨大塊體的建筑“粒子化”,開拓建筑的新可能——撕碎建筑的硬殼,讓建筑成為柔軟而靈活的媒介。

平裝:125頁

ISBN:9787112171217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時間:2019年2月1日

作者:隈研吾

譯者:朱鍔,蔡萍萱

語言:中文

動態城市設計——可持續社區的設計指南Dynamic Urban Design: A Handbook for Creating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Worldwide

本書為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們勾勒了一個靈活性和持續性的社區發展的范式,其讀者對象是希望把社會、經濟和環境相融合并提升到一個更高發展階段的專家學者、學生、社區工作者和政治家們。本書提出了綜合性和以社區為基礎的規劃設計過程和戰略考慮,并強調在城市中心區、郊區和農村地區的城市設計實踐以及可持續的應用。書中的真實案例,包括超過200多幅的圖表,有助于讀者把相關的經驗教訓和成果運用到自己的社區中去。

精裝:536頁

ISBN-10:1475949871

ISBN-13:978-1475949872

出版社:聯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Iuniverse Inc)

時間:2013年1月4日

作者:邁克爾·A·馮·豪森(Michael A. Von Hausen)

語言:英文

智慧街道:城市的崛起與汽車的衰落Street Smart: the Rise of Cities and the Fall of Cars

本書闡述了智慧街道原則:狹窄,交通平穩的通道;足夠的人流促進道路提高其步行的方便程度;互聯網和GPS定位幫助查詢路線;交通模式和接駁的多種選擇可在任何地方使用,經濟實惠、方便快捷。1973年12月一個星期六的上午,紐約西區高速公路在裝滿瀝青的卡車的重壓下坍塌了。道路被迫關閉,每天8萬輛通勤的汽車必須找到新的路線。這本應該造成嚴重的交通混亂,但事實并非如此——高速公路上的汽車消失了。這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高速公路誘發了駕車出行的需求。這個經典的案例,極大地啟發了本書的作者塞繆爾·施瓦茨(Samuel I. Schwartz)。作者的智慧街道是美國城市控制權斗爭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將帶來一個更加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城市未來。

精裝:312頁

ISBN-13:978-1610395649

出版社:公共事務出版社(PublicAffairs)

時間:2015年9月

作者:塞繆爾·施瓦茨(Samuel I. Schwartz)

語言:英文

智能社區Smart Homes Communities

“智能”與住宅和社區聯系在一起時,表明這些場所的功能或與信息技術有關,或受其影響。建筑師與城市規劃師一直對住宅與社區給予極大關注,隨著21世紀數字革命的持續發展,他們考慮到新的經濟現實,將創新數字家電產品集成進這些場所之中,以促進未來幾代人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建筑系教授阿維·弗里德曼(Avi Friedman)在本書中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這些概念及其應用。本書全面調查了幾個關鍵主題,包括建筑與自然環境及其生態屬性之間的關系、流動性與運輸的問題、便利設施與住宅的混合、區域供熱和其他能源問題、依據居民生活方式規劃綠色開放空間等,為讀者提供覆蓋甚廣且具有深度的參考信息和案例研究。

精裝:252頁

ISBN-13:978-1864707168

出版社:圖像出版有限公司(Images Publishing Dist Ac)

時間:2018年4月

作者:阿維·弗賴德曼(Avi Friedman)

語言:英文

猜你喜歡
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廢棄建筑
高一帆
《老建筑》
聽,建筑在訴說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超高層建筑可以休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