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技術在茶文化博物館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2018-01-19 04:07
福建茶葉 2018年11期
關鍵詞:茶店茶社茶學

陳 琦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文化與科技教研部,云南昆明 650199)

1 人工智能技術的場所應用

1.1 人工智能自助茶店

在互聯網技術發展、人力資源稀缺的當下,許多現代化茶店仿照無人售貨飲品店,也設計出無人售貨茶店商鋪。無人售貨茶店能夠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和建筑面積成本,有利于人們在小空間范圍內自主選購。但介于茶店與普通飲品店的不同,以及部分人群對茶葉認知度不足等情況,部分一線高檔無人茶店開始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店內設置人工智能語音系統,為顧客解答問題。首先,人工智能系統由模擬人腦思維的技術支撐,能夠與顧客形成連續性交流,為人們推薦不同價位、應用范圍的茶種。其次,人工智能系統中包含龐大的計算機數據庫,可以通過簡易問答,免費為人們測試適合個人體質的茶種需求。最后,人工智能自助茶店相比于普通茶店更具有安全性。不僅各個茶種都是在陳列柜中,通過購買才能取出;人工智能機器還有自主監控收銀系統和自動報警系統,為無人茶店提供安全保障。

1.2 數字交互體驗茶社

數字交互體驗式茶社,是在現代茶文化繁榮復興后出現的多功能智能茶社。一方面,人們可以在桌面屏幕上自助點餐取號,每個茶桌上方還有智能語音感應系統,能夠觀看與茶學有關的影視劇、音樂劇,給人們營造一種智能化輕松舒適的場所感受。智能屏幕和數字交互體驗,可以避免因服務人員不足、上餐緩慢等問題,減少顧客矛盾,擴大茶社的定義和功能范圍。另一方面,數字交互茶社可以通過區域的多媒體板塊教學和觸屏模擬系統,組織茶藝學習活動。在此模式下,茶社就不單單是喝茶聊天的場所,還是學習茶藝、茶道的學習場所;是以娛樂功能提高人們對茶學興趣、從而擴大茶文化傳承面的重要社會場所。數字交互體驗茶社相比于傳統茶社,更受年輕人的喜愛。但介于人工智能的成本過高、茶社建筑面積及發展活動較為冗雜,目前我國的數字智能茶社尚未普及。

1.3 智慧博物館支撐技術

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性講話后,博物館的功能逐漸由傳統的參觀展覽,轉型為能夠讓展覽品與人們互動、給人們知識體驗的“智慧博物館”。在2016“互聯網+中華文明”的發展下,我國大量的博物館藏品的數字化工作已經開展。智慧博物館的支撐技術主要由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技術、云計算數據整合等在計算機和科研發展下的新型技術。在2018“人工智能時代西部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路徑研究”的項目建設中,目標更是要以智慧博物館為基點,將AI技術融入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之中。通過傳統與現代的創新結合,吸引大批年輕人投入到西部文化遺產保護的事業中來,并將文化遺產進行現代化利用,反過來教育更多的年輕人傳統知識文化。在智慧博物館的基礎上,人工智能不僅是對其技術和應用范圍的補充,還是由“智慧博物館”轉為“智能博物館”的更高層次的發展。

2 AI在茶文化博物館中的應用分析

2.1 人機交互可行分析

一方面,現階段的各類文化博物館,都會在館口設置機器調查問卷和改進建議口。這種單向的交流并非是人機交互,但卻是人機智能交互的可行基礎。當人們習慣了智能手機、電腦和機器問卷調查后,不用專門設置服務人員對場館進行講解,顧客也會對更高級的智能機器有使用需求。另一方面,現代許多場館中的展品,參觀者通過掃描二維碼,便能聽到語音講解。這類人機交互是較為初級的階段。在此背景下,建造專門的智能人形機器人,可以提高人機交互交流水平,問答模式也更加靈活,滿足參觀者的深層次問題。

2.2 智能影音應用分析

現階段的博物館,已經基本配備了智能影音系統。但智能的程度和應用范圍還尚未統一。一方面,目前的智能影音系統還停留在對人們視覺和聽覺的感官影響,通過視頻播放萬里茶道的宣傳紀律片、大展廳里茶文化的傳承演變等,為人們初步介紹茶文化。這種單一的“雙感”技術,無法調動人的全身感官,激發人們茶學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現階段的博物館智能影音系統沒有自主思維模式,僅僅是操作上更加便利,即智能化有所缺失。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下,博物館的智能影音系統必將全面改革,實現多智能化的全面技術覆蓋。綜上,目前各個博物館的智能影音基礎已有一定的基礎,人工智能影音技術的應用具有可行性。

2.3 受眾體驗調查分析

在全國百家數字博物館的調查研究中可知,人們對現代的智能博物館接收程度較高,對未來人工智能化博物館的期待度也十分高昂。在接收調查人群中,17-47歲的人群,對于智能博物館試點的體驗度評價較高,并認為智能博物館的建立和普及,能夠促進我國西部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而對于17歲以下的人群來說,它們更注重智能博物館內的娛樂性,相比于中青年,兒童對智能博物館的認知更純粹,熱情度也更高。兒童的家長對于這類“寓教于樂”的智能博物館認可度也較高。唯一不同的是47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別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對智能博物館的接受度普遍較低。究其原因,大部分老年人的對智能機器的學習和使用程度較低。因此,考慮到老年人對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在智能影音數字場館中,必須配備專門的負責人員,為老人的展覽參觀做導游和操作員,并設置專門的傳統展覽活動區域和智能機器學習區域為老人服務。

3 AI在茶文化博物館中的應用策略

3.1 自助解答型機器人

人工智能機器人是AI技術發展的典型,在西部文化遺產項目傳承的計劃中,可在西部地區的各省市文化博物館普及自主解答型智能機器人,以更加準確、娛樂、現代的方式,傳承西部茶葉文化,繁榮萬里茶道的舊址。一方面,在博物館門口設置多個迎賓式機器人。這類機器人研發成本較低,僅為人們解答場館內展品分布問題等基本問題。另一方面,在博物館內分布少數智慧思維機器人。這類機器人的研發成本較高,因此分布廣泛度較于迎賓式機器人更低。茶學解答型機器人內設海量云計算數據庫,通過與人們的交流,能夠模擬人腦思維,自主回答茶學問題,普及茶文化。在這類高智慧機器人背后,是龐大的互聯網技術,因此這類機器人較普通的博物館工作人員,能夠為人們傳播普及的茶學知識更為精確和客觀。

3.2 智能茶學數據系統

現代AI博物館的革新,必定需要與傳統博物館交接過渡。在交接的過程中,許多傳統博物館內的紙質珍貴數據資料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存儲在計算機數據庫中。既省去了大量紙質文件的空間,還更具有安全性。通過AI圖像識別掃描技術,將紙質文件內容直接轉換為電子模式,省去了人工校對的時間,避免了人工校對的錯誤。在智能掃描輸入之后,人工智能還能根據文件的類別,智能分類整理,整合數據庫信息。在智能茶學數據系統的自主防盜模式下,模擬人腦智能思維可以時刻自覺識別和察覺入侵危險,高強度的保護數據系統的安全。

3.3 計算機AR全感體驗

前文提到,現代智能影音系統的雙感設置,無法激發參觀者的全感情緒。在AR全感體驗技術下,通過將屏幕上的虛擬場景套入現實,人們可以全方位的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在3D立體視覺效果沖擊、多聲道立體音質的聽覺沖擊、模擬現場實物的觸覺沖擊、茶鄉氣味的嗅覺沖擊和飲茶的味覺沖擊這五感沖擊下,多角度的體驗茶學文化。并且,計算機AR全感建模,還能夠根據人們的喜好和指令,隨時切換不同場景,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

4 結論

通過調查研究和分析比對可知,人工智能技術在現代茶文化博物館中具有可行性和普及受眾度。通過人工機器人前臺把關、AR技術五感調動以及茶學系統的售后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茶文化博物館不僅僅只是吸引顧客的噱頭,而是真實、全方位深入到場館建設的高科技技術。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下,我國西部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項目得以有序開展,傳統文化的復興繁榮指日可待。

猜你喜歡
茶店茶社茶學
浙江大學茶學專業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我的樣子
宣城星級酒店內開設茶社的探索
打造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
高等農林卓越創新人才培養課程改革探討
說人壞話反被罵
基于“情緒記憶”的茶社插畫和燈具設計研究
中國的茶學
塘棲古鎮老茶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