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旅游理念下的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

2018-01-19 04:07
福建茶葉 2018年11期
關鍵詞:茶鄉生態旅游茶文化

薛 陸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山東青島 266100)

近些年,我國旅游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日益加快,其中生態旅游的業態模式得到了市場的充分認可。在這其中,茶文化生態游是生態旅游中的典型代表。茶文化憑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然屬性,與生態旅游可謂是珠聯璧合,二者的結合也是相得益彰,不僅為生態旅游增添了很多文化底蘊,同時更是使我國傳統茶文化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得到了更好地呈現與展示。無論對于茶文化的弘揚和傳承,還是對于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都有極好的促進作用。

1 生態旅游理念下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潛力

茶文化旅游資源,顧名思義,就是以旅游業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與茶文化有關的資源中提取相關的旅游內容,經過適當的包裝或是加工,使其符合現代旅游業和消費者的需求。從我國當前的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現狀來看,其基本上是把茶文化生態區所具有的茶文化物質內容、文化內容以及其他一些文化元素進行充分挖掘并整合,然后從中提取與生態旅游相關的內容,并將這些內容放置于生態旅游的大背景之下,讓其貫穿于生態游的各個環節當中。如此,便會讓昔日不為人知、躲在幕后的茶文化旅游資源充分展現在世人面前,使游客對茶文化的了解,不僅止于市場終端的茶葉以及其他茶葉制品,更是能夠通過茶文化旅游,去從茶葉的種植、生產、制作等上游環節,對茶文化有立體化、全方位的認知。

1.1 茶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潛力,蘊含在茶產業鏈條的上端,主要是茶葉的種植、生產以及茶產品制作等方面上

從當前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越來越多的人對旅游的理解和追求,已然不是那種單一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式的旅游模式了,而是對旅游過程中的人文內容和歷史底蘊的深度參與和體驗有了更高需求。一言概之,就是要擺脫外地游客的身份,以一個“當地人”的身份去參與到旅游目的地的社會當中,用更加深刻的眼光去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和人文及自然風光。從生態旅游的視野去觀察,可以看到,我國茶文化資源中包含的農業內容,在過去是處于幕后的,盡管其屬于茶文化資源的一部分,但是僅僅是負責提供茶產品,屬于第一產業,并沒有被納入到生態旅游的范疇里。而也就是這些內容,往往有著十分濃厚的地域人文色彩,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如種茶的技術、采茶的方法、制茶的手段等等。歷史悠久的贛南采茶戲,便是由采茶女們的采茶勞動演變和發展而來。所以說,把這些環節跟生態旅游進行融合,讓其從幕后走上前去,再經過一定的包裝和設計,就會成為一個能夠讓人們參觀和深度體驗的旅游項目。這樣,就能夠讓人們更加全面地深入了解到茶產品產生的全過程,并且通過茶葉的種植和生產,去窺探到其背后所蘊含的社會人文內涵。應該講,對茶文化旅游資源的上游環節進行開發和整合,是廣大茶產地在生態旅游理念下進行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的一個重要內容。

1.2 茶文化蘊含的美學和藝術內涵,是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另一關鍵潛力

要看到,當前的消費者對于旅游的追求,愈加重視過程中的精神文化享受。而我國茶文化是一種集藝術和美學于一身的文化形式,有著很豐富的外在呈現,譬如說茶歌茶舞、茶藝表演、茶道演示等活動,一方面蘊含著不同茶鄉的歷史沉淀和人文底蘊,另一方面更是具有極強的欣賞價值和美學價值。因此,在生態旅游的理念下進行茶文化資源開發,就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茶文化的藝術內容上,這樣就可以讓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得到身心上的多重享受,既能在大自然的美麗風光中陶冶情操,又能通過茶文化歌舞等形式去感悟到其藝術的魅力。對于此,在進行茶文化資源開發過程當中,各地茶鄉就要把自身有茶文化有關的藝術形式進行提煉,并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市場的情況進行適當的包裝和開發。

1.3 茶文化的旅游資源不僅僅限于茶產業的范圍當中,更廣泛地分布在茶產業的周邊,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歷史背景下,其開發潛力不可小覷

在這方面,我們有很多可資借鑒和學習的榜樣。譬如說我們的近鄰日本,其動漫產業為何能成為支撐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如果單是靠版權收益是遠遠不夠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日本動漫產業從業者很早就發現了產業周邊產品的巨大潛力,如人物貼紙、模型、手辦、玩具等。因此他們便走出了一條利用動漫去“吸粉”,然后開發周邊產品來獲利的產業發展之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我們在進行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時,就要認真學習日本的動漫產業經驗,并結合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實際情況,解放思想、激發靈感,多創作和生產出一些既有茶文化內涵,又深受現代消費者特別是年青一代所青睞的周邊產品。如茶葉鑰匙扣、汽車貼紙、手機殼、采茶女手辦、茶鄉風光冊、茶鄉日歷牌、茶鄉小吃等等。

1.4 要注重茶鄉獨特的自然資源,這是茶文化旅游開發資源的重要內容

既然是生態旅游,那么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基礎,是必須要有的,在這一點上茶鄉有著獨特的優勢。從現實來看,我國茶鄉往往都有著較好的自然美景,有的甚至還是世界著名生態景區。由是言之,在生態旅游理念下對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就要充分考慮生態旅游的內涵,深入挖掘本地的自然資源,將其與旅游進行有機銜接。當然,開發不能過度,而是要適度,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進行旅游線路和旅游項目的開發,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如此,便能真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要求。

2 茶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意義

2.1 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可以讓那些散布于我國茶鄉的歷史及文化景觀得到更好的保護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在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中,跟其他很多領域交融滲透,產生了很多歷史和文化景觀。如茶堂、寺廟、茶莊、茶園等等。而由于中國茶文化具有很強的出世色彩,因此很多文化景觀都散布于一些遠離人煙的青山綠水當中,尤其是一些有著種茶歷史的山區里。當前,隨著現代文明的沖擊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近些年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就讓越來越多的人遠離農村,聚集到了城鎮當中。這就使得那些散布于茶鄉或深山中的茶的歷史文化景觀日益衰敗,甚至漸漸成為廢墟。同時也要看到,近些年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公路、工廠、企業的建設需要征用大量的土地,這就使得一些地處城市郊區的茶文化歷史景觀被人為破壞。而對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開發的話,那么就可以將那些文化和歷史景觀納入到整個產業當中,當其成為能夠為一個地方帶來經濟效益的事物,那么不用鞭策,無論是當地有關部門又或是人民群眾,自然會發現其所蘊含的商業價值和經濟價值,會自發地對其進行保護和修繕。

2.2 對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開發,能夠大大提高茶鄉本地群眾的人文水平,并擴展他們的見識和知識能力

為什么會這么說?因為我國傳統茶產業在上游環節需要的熟練的產業工人,對其知識水平、人文素養要求不高,但是一旦將茶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那么茶產業的各個環節都將會納入到整個生態旅游業的范疇之中,就會把過去的第一產業變成“一產+三產”,產業工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文化展示者。另外,茶文化和旅游業的結合,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服務崗位,如茶藝表演師、服務人員、講解員等等,這些崗位并非一般的服務人員,需要有良好的人文品質、不凡的談吐和精神氣質,而要達到這些要求,就必須要進行培訓和相應的學習。因此,對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開發,會倒逼茶鄉群眾去學習和提升自己,以便讓自己符合生態旅游產業的要求,從而在家鄉足不出戶就能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甚至還能挖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3 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路徑選擇

3.1 在進行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時,要充分挖掘自身所蘊含的茶文化歷史遺址或是其它物質資源,并結合市場需求,科學合理制定更多更豐富的生態旅游線路和旅游項目

從旅游業的實際來看,游客們在受教育水平、年齡、收入水平和審美價值上的分布呈現出正態分布的態勢,是隨即分布的,沒有規律可言。特別是茶文化生態游,既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又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因此其受眾群體同樣廣泛。所以,在線路的制定和項目的開發中,必須要做到豐富而多彩,要做到適合不同群體的口味,避免出現某一群體前來旅游后,發現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在這一方面,有很多開發路徑可以選擇。舉例來講,當前很多90后和00后群體,他們的個性更加強烈,同時更愿意“不走尋常路”,針對這一年輕群體的特征,旅游資源開發者就要充分發掘自身良好的生態優勢,利用河流、丘陵、山地、樹林等,科學制定一些戶外探險、野外生存的旅游項目。這必然可以引起這些年輕人的青睞,再加上各種移動互聯網平臺如快手、抖音的宣傳,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體驗游玩。又比如說,針對那些有著一定消費能力并且注重健康養生的中老年群體,就不妨開發一些生態養生、茶膳等旅游體驗項目,讓他們在游玩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領略到茶鄉那美麗的自然美景,另一方面更是能夠通過這些養生項目去調養身體,讓自己修身養性,擁有更加健康的身體。此外,對于一些學校組織的旅游團,則要制定一些知識文化旅游線路,如茶葉種植講解、茶葉生產制作過程講解等,同時還要將茶鄉的社會人文和歷史演變等知識內容融入到旅游線路的開發當中,這樣就能讓這些旅游者在游玩的同時增長見識,讓自己的知識水平得到提升,從而做到知行合一,讓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

3.2 在對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開發時,要注重協調和合作,盡量將茶文化旅游資源與當地其它資源進行有機整合

茶文化并非獨立而絕緣的,恰恰相反,茶文化有著極強的滲透性和包容性,其在發展過程中與其他諸多領域交融碰撞,因此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能獨立存在。由是言之,在進行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時,就必須要深入挖掘本地的其它歷史、文化、人文等資源,找到其與茶文化的相同之處,并制定出臺區域性的生態旅游產業設計方案,讓區域內所有的旅游資源成為一個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整體,促進“全域旅游”的高質量發展。

在這一點上,我們同樣有著很多可借鑒的榜樣。譬如說著名的普陀山。普陀山一方面風光綺麗,集山、水、海、林等旅游資源于一體,另一方面人文底蘊和宗教文化深厚,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名山,同時又地處文化底蘊深厚的江南水鄉。對于此,當地一是充分發掘茶文化與佛教的精神文化內涵,為當地的云霧茶賦予了深厚的佛學底蘊,也就是備受市場歡迎的普陀佛茶。同時,當地還將佛教與普陀山優美壯麗的自然景觀進行整合,讓自然資源更富精神內涵,也將佛學思想通過自然風光得到更好地呈現,能讓游客更好地去感受佛學的真諦。普陀山的經驗做法,是我國各地進行茶文化旅游開發的一個好典范。

猜你喜歡
茶鄉生態旅游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城鄉統籌視角下茶鄉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旅游管理的現狀和發展策略分析
茶文化的“辦案經”
推動武陵山片區民族文化生態旅游脫貧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茶鄉飛歌
生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探討
請到布依茶鄉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