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茶文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

2018-01-19 04:44張輝華
福建茶葉 2018年12期
關鍵詞:交易成本成品油價值鏈

張輝華

(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江西景德鎮 333000)

在2014年9月舉辦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正式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口號,倡導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借助于互聯網經濟這種新型的經濟資源融合各個產業實現經濟體系的轉型升級。在我國當前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教育在內容上圍繞著“內涵式發展”和“質量式發展”所進行變革的重要的方向就是走向“創新創業教育”,即圍繞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思維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方法論”、“項目”、“創業資源”和“創新知識”供給等方面的支持。

1 “互聯網+”背景下茶文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結合的主要動因

茶文化作為我國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其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創新創業知識資源,尤其是在對待經濟全球化時代不同商業業態的跨界融合、開放包容和合作創新等方面,“茶文化”與高校教育中的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具有極強的歷史動因:

1.1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迫使創新創業教育重視茶文化的“人學”

“互聯網+”代表的商業模式是一種“消費驅動型”、“需求驅動型”形態,因此,這一時代的創新創業教育帶有明顯的“需求驅動型營銷”特點。例如,我們以成品油這種快速消費品的相關營銷創新和創業來講,它具有消耗快、消費周期短、重復性消費等特點,從2017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成品油盡管表觀消費量達到了3.22億噸,增速有所放緩,但是,對外出口卻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例如,汽油出口量便突破了1000萬噸大關,表明我國國內成品油面臨著增長乏力的困境。同時,在民營成品油市場不斷擴張的背景下,國內成品油供給側市場更為趨于多元化、競爭化,消費者對于成品油的個性化需求心理更為強烈,例如消費者更渴望便捷的消費體驗、更推崇數字化支付的體驗等,這種來自需求側的消費變革,驅動著成品油借助于互聯網營銷的創新進程,而我國茶文化對于琢磨人的心理、人的消費哲學等具有一定的文化傳統。

1.2 “分享經濟”的潮流要求創新創業教育走向茶文化

從20世紀中后期開始,西方經濟學界產生了一種“分享經濟”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馬丁·魏茨曼,他在反思西方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滯脹問題時,認為“來自企業利潤分享部分的勞動報酬與企業經營效益(應當)掛鉤”,從而實現員工與企業效益的價值分享,開創了分享經濟學研究的先河。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的數字化存在”、“人的數字化消費”成為一種新的常態,“分享經濟”也演化出了新的內涵,其中一個重要的維度就是提倡借助于“互聯網+”的力量實現對各行業、各產業、各企業、各主體的聯結,從而有效地縮短市場需求和供給之間的信息差、物流差、信號差、資金差、知識差等。而我國茶文化本身的發展演變史就是一個“分享經濟”、“開放共享”的價值實踐史,可以為當前互聯網時代的分享經濟提供哲學指導。

2 “互聯網+”背景下茶文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結合的原則導向

“互聯網+”的本質是一種“價值分享”,這種價值分享對于價值鏈的各方主體都是一種顯著的正外部性,可以最大程度上整合價值鏈、實現價值鏈價值的最大化。對于處于高校中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生、教師等主體來講,我們在應對“互聯網+”、將茶文化引入“雙創教育”過程時,不應該盲目迷信互聯網,而是應當遵循這樣幾個主要的原則:

2.1 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原則

新制度主義經濟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即“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在廣義上指向任何與交易有關的成本。從此出發,新制度主義認為包括“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等在內的創新創業等行為應當圍繞著“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而展開。在這里,對于創新創業知識的供給主體來講,“互聯網+”既帶有制度屬性又帶有技術屬性,學生們在開展與之相關的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時應當圍繞著有效降低營銷的交易成本而展開。

2.2 創新的生態化原則

“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化、手段性、管理性的創新,而是在根本性的意義上對商業模式進行了系統化、生態化的重構,以“互聯網+成品油營銷”這一創新創業模式為例,這一模式實際上代表著一種“商業生態圈”的重新建立,例如我國較為知名的“易找油”互聯網平臺除了將傳統的加油站實現了“網絡化”聯結,就實現了消費者與加油站之間的良性互動,還將加油站附近的洗車行、商店、超市、酒店等進行了生態化的聯結,實現了一種“以加油站為核心的生態社區,形成了新的企業利益共同體”。因此,在將茶文化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時,要注重圍繞著茶產業鏈上中下游所建構起來的價值鏈以及茶文化價值鏈這種生態化的方式展開創新,在更為宏觀的意義上積極擁抱商業生態化原則,從而有效降低自身的交易成本、帶來區域性品牌效應。

3 “互聯網+”背景下茶文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結合的策略建議

3.1 基于茶文化價值鏈的系統化“雙創”教育策略

我國茶文化當前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在于“價值鏈”和“供應鏈”實現了高度整合,圍繞著茶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已經形成,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從茶文化價值鏈任何一個節點切入,都可以借助于這種價值鏈整合的優勢實現創新。圍繞著這種價值鏈整合導向的雙創教育,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知識需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起一種“整合營銷”的架構,在企業內部要加強制度設計和流程重塑,一切以“有利于營銷”為原則培訓員工;在組織設計上,要設立客戶關系數據庫管理部門,專職負責收集、分析、匯總消費者需求并負責維護消費者關系;在營銷渠道上,要整合線上推廣與線下實體營銷的資源,可以開發符合公司自身的手機APP應用程序或微信公眾號、會員卡等,實現“需求”——“訂單”——“支付”——“加油”的在線處理,從而降低營銷的交易成本,同時增加茶文化產品客戶的忠誠度和粘性度。

3.2 基于互聯網的茶文化社區教育策略

“互聯網+”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所帶來的生產力大解放、營銷創新社會化的趨勢,正如美國管理學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無論是何種營銷創新都要一方面走向“社會營銷”。對此,社會化營銷領域的SICAS營銷模型認為這種營銷應當從這樣一個流程上設計營銷思路,即居民通過一些途徑接觸(sense)對產品或服務產生興趣、從而再次形成互動(Interest&Interactive),居民與社區居委會之間基于特定的“客戶關系”建立起一定的連接和互動、溝通(Connect&Communication),主動使用(Action)并且分享(Share),逐步樹立起社區“高效服務”的形象。因此,互聯網+的背景下,面向高校學生進行的雙創教育一方面要加強對特定的茶文化“實體社區”整合力度,借助于互聯網及其各種終端、APP、在線平臺等與特定附近社區中的消費者建立起營銷客戶關系,適時或不定期、根據會員的生日等開展社會化大營銷優惠活動;另一方面,還應當建立起一定的“茶文化虛擬社區”,例如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建立“在線平臺”,實現“茶文化產品或服務價格信息發布、線上交易、質量數量控制、物流配送”等一體化的高級電子商務交易模式,從而將茶文化價值鏈拓展到虛擬社區中。

4 結語

當前,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改革不斷深化、不斷聚焦主要矛盾的過程中,“互聯網+”為眾多的傳統產業提供了轉型升級的新機遇,同時也為學生們的創新創業在資源共享、數據共享和品牌拓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盎ヂ摼W+”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幫助有關學生主體“打破時間、空間、信息的三維約束”,從而大幅度優化相關的資源配置。高校從茶文化出發向學生們教授關于創新創業方面的“人學知識”、“分享經濟知識”、“茶文化價值鏈整合知識”等內容是一個重要的知識動員方式,更代表著未來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猜你喜歡
交易成本成品油價值鏈
成品油管道運行優化的研究進展
淺談低碳價值鏈構建——以A公司為例
基于價值鏈會計的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
“交易成本” 需要重新定義
具有交易成本的證券投資組合策略的選擇
具有交易成本的證券投資組合策略的選擇
石油成品油銷售業務發展的一些思考
試析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成本管理模式
臺商投資大陸的產業網絡分析與啟示
我國土地儲備機構組織管理體系重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