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形勢下中國傳統采茶劇的國際化傳播策略研究

2018-01-19 04:07
福建茶葉 2018年11期
關鍵詞:國際化一帶一帶一路

翟 清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10000)

我國傳統采茶劇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歷經數百年的發展歷史,已經形成種類繁多且獨具地方特色的一種傳統的戲劇類別。因其從種茶區的民間歌舞發展而來,演出劇目又多反映茶農的日常生活,唱腔帶有濃郁的民歌風味,因此深受當地人民群眾的喜愛,在我國種茶區得以源遠流長。只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外來文化的涌入,我國傳統采茶劇的發展與傳承遇到了“瓶頸”。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提出,為傳統采茶劇帶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它的獨特魅力與文化內涵,已經引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的濃厚興趣和深深向往。因此,在“一帶一路”的形勢下,我國傳統采茶劇完全可以“走出去”,擴大其在國際上的傳播與影響力,進而弘揚與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實現國家間的文化融合與發展。本文淺析了我國傳統采茶劇的目前發展現狀,結合文獻資料、專家訪談以及分析歸納等方法,對“一帶一路”新形勢下,我國傳統采茶劇的國際化傳播策略進行了深入研究,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提出了創新發展思路與建議,旨在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希望本文對中國傳統采茶劇的研究者提供借鑒與指導意義。

1 中國傳統采茶劇的起源、發展與現狀

采茶劇,顧名思義,與茶有關,由茶而生,是流傳于我國江南、嶺南省區的一種傳統戲劇,它產生于清代中期至清代末期,種類繁多,極具濃郁的地域特色,經國務院批準,于2006年5月,列入首批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1 起源與發展

有關采茶劇的起源,與茶區盛產茶葉相關。有記載顯示,明朝,每逢谷雨時節,茶區的采茶人上山采茶時,會邊勞作邊唱歌,以相互鼓舞,激發勞動熱情,這種在我國茶區廣為流傳的山歌,被稱為“采茶歌”。采茶劇就是從采茶歌和采茶燈演唱發展而來的。據悉,最初,采茶歌只唱小調,每句僅有四句唱詞,這種小曲委婉動聽,生動活潑。后經發展,從小曲變成了采茶歌聯唱,聯唱再與民間舞相結合,成為了“采茶燈”,它由孩童扮成采茶女,手持花籃,邊唱邊舞,后又增加了開茶山、炒茶、盤茶等細節,這種內容豐富的“采茶燈”的演出就是采茶劇的雛形。隨著采茶燈不斷增加新內容,涌入新表演,來展現茶農生活的,就稱之為“采茶劇”??梢哉f,“采茶劇”是由采茶歌和采茶燈發展而來,形成的一種有人物和故事情節的民間小戲,其幽默詼諧、載歌載舞,極具濃郁的鄉土氣息,且容易傳唱,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因此,得以在茶區廣為傳唱,并衍生出不同的戲曲流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為了廣大人民群眾日常休閑娛樂的文化項目之一,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在寓教于樂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素質,成為我國優秀傳統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2 現狀分析

不可回避的是,近年來,我國傳統采茶劇發展情況并不樂觀,究其原因,除了全球經濟一體化,受到外來文化與思潮的影響外,其自身的“缺陷”也阻礙了其發展。一方面,傳統劇目多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它所反映的思想與生活,距離現代觀眾較遠,失去了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只具有對歷史的認知價值。此外,相對而言,傳統采茶劇目已跟不上時代審美的要求,缺乏欣賞價值,演出質量也大不如從前所致。與傳統戲劇相比,電影、電視等節目反而更容易吸引大眾的眼球,因其所反映的內容接近大眾生活,表現形式和手段更符合大眾的審美要求,所以傳統戲曲的發展日漸沒落。另一方面,缺乏好劇目,人才青黃不接的斷層現象也正危及著采茶劇的生存與發展。眾所周知,演員與劇目是相輔相成的,好劇本要有好演員出演,劇團只有演戲才能帶動戲曲人才的培養??山陙?,由于采茶劇不景氣,劇團招生困難,沒有好的演員做保障,演出質量已大不如從前,這種現狀急需改變。

2 我國傳統采茶劇國際化傳播環境

“一帶一路”,顧名思義,它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界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這一名詞,最早是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他是于2013年9月,出訪哈薩克斯坦,在當地一所知名大學演講時,提出要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想法的提出,在海內外引起關注。隨后,“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被明確。不言而喻,我國旨在通過建立“一帶一路”利益共同體,與沿線國家充分利用雙多邊機制,借助區域合作平臺,開展經濟合作伙伴關系,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區域合作共同體”。我們不難看出,在“一帶一路”的新形勢下,在積極推動沿線國家,經濟融合、政治互信的過程中,文化作用顯而易見。中華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光輝歷史與燦爛文化,中華文化,匯聚了全體海外華人的智慧結晶,將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不僅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提高我國軟實力的核心與手段。正如習近平所說:“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要努力展現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地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出去,把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文化又弘揚新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實際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華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傳統采茶劇是我國茶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隨著“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提出,我們在對外重塑中國文化大國形象的過程中,傳統采茶劇,這種獨具濃郁民族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必將會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的關注,從而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家化傳播,尤其是當“一帶一路”的戰略被沿線國家廣泛接受后,在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助推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會在國際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得以提升,而且還會實現中國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的崛起。

茶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時代特征,通過影響公眾的價值觀,進而規范他們的言行。傳統采茶劇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它產生于清朝年間,從采茶歌和采茶燈演唱發展而來,歷經數百年的發展,不斷凝結茶區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汗水,積累了豐富的茶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象征。在“一帶一路”的形勢下,我們要致力于將傳統采茶劇打造成一張文化名片,向沿線國家展示我們中華民族的獨特文化魅力,重塑我國文化大國的形象,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

3 “一帶一路”形勢下我國傳統采茶劇遇到的機遇與挑戰

3.1 國際化傳播的機遇

“一帶一路”沿線有65個國家,從這些國家對我國傳統采茶劇的傳播現狀來看,一是政府方面:截至2016年年底,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在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五百多所孔子學院和一千多個孔子課堂,其中不乏“一帶一路”國家??鬃訉W院或課堂作為弘揚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為傳統采茶劇的傳播做出了一定貢獻。然而,從外派歸國教師座談以及親身經歷來看,傳統采茶劇教授效果卻差強人意;二是民間個體:傳播積極性高,卻面臨兩個問題,以盈利為目的,缺乏發展戰略。因此,我國在面臨國際形式新變化時,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這是為了應對世界發展所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載體的采茶劇,伴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擁有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首先中國是“一帶一路”的發起者,擁有較大的話語權,能讓采茶劇帶著“時髦文化”元素進入沿線國家,易傳播,易被大眾接受。其次,“一帶一路”秉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與茶文化的“天人合一”哲學內涵相契合,得到了國家的大力倡導和資金支持,“茶文化”等中國元素是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力推廣的民族文化代表;最后,作為我國茶文化精髓的采茶劇,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內涵,其美學價值、健身價值等,受益于“一帶一路”的國策而被廣為宣傳,彰顯了時代價值。

3.2 國際化傳播的挑戰

機遇與挑戰并存,在“一帶一路”形勢下,我國傳統采茶劇也面臨不少挑戰:首先要確立戰略思想,就是要明確,我國傳統采茶劇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如何服務于“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如何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進而提升我國文化大國地位;其次,我國傳統采茶劇在國家化傳播過程中,還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諸如地緣政治假說,文化多樣性以及文明板塊斷層問題等,均制約了采茶劇國際化的傳播進程;再次,采茶劇尚未形成科學理論體系,這就使我國傳統文化在國家化傳播過程中,難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根發芽”;最后,不得不說的是,傳統采茶劇如潮水般涌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意味著良莠不齊,主要表現為采茶劇表演者的演技與技巧、優秀采茶劇目的匱乏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傳統采茶劇國際化傳播的效果與質量。

4 中國傳統采茶劇國際化傳播面臨的困惑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中國傳統采茶劇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困惑,急需我們“解疑釋惑”。

4.1 個體的文化差異

英國學者在研究文化傳播時指出,受眾回應狀態反映著媒介傳播效果。我們可以理解為,文化在傳播時,通過受眾的反映,我們可以看出其理解、接受、認可的程度。采茶劇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代表與象征,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受眾對我國傳統采茶劇的理解與接受程度,決定其傳播效果。不可否認的是,各國間由于文化背景、語言、以及個體化文化素養的差異,會因交流不暢產生傳播障礙,采茶劇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也會因受眾原因對其文化內涵產生曲解而無法達到有效的傳播效果??梢?,語言、文化背景及個體化差異等因素,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我國傳統采茶劇的傳播效果。

4.2 市場經濟的影響

我國傳統采茶劇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勢必會受到西方“拜金主義”的影響,對我國采茶劇的國際傳人產生巨大的誘惑力,使得他們更加注重名利與金錢。然而,與其他文化項目相比,采茶劇無論從技藝上還是文化傳播上,都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傳承過程。若過度追求“快、短”般的產業化,并以謀取利潤為最終目的,那么,采茶劇不僅會喪失文化內涵,而且還會被文化市場淘汰。因此,我國傳統采茶劇在國家化傳播過程中,不僅要傳授技藝,還要傳播文化價值。

4.3 專業人才的匱乏

我們從外派的采茶劇教師中獲悉,他們在教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學習采茶劇時,最大的難題就是溝通障礙,由于語言不通,交流不便,導致對方很難理解采茶劇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因此,一名合格的采茶劇國際傳人,既要有扎實的技藝,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熟知當地國家的風土人情,熟練掌握當地國家的語言,然而,能達到這些條件的專業人才少之又少。

5 中國傳統采茶劇國際化傳播的策略

5.1 強化國際傳播意識加大對外宣傳力度

不言而喻,意識決定行動,傳統采茶劇國際化傳播意識的強弱,不僅會影響采茶劇的國際化傳播效果,而且還會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程度。若想提高采茶劇的國際化傳播速度,政府部門可以借助多媒體宣傳,組織采茶劇演出、比賽,開展采茶劇的學術研討或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增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對采茶劇的認識與了解。

5.2 建立人才輸出交流平臺推進傳播途徑的多元化

傳統采茶劇的國際化傳播還需建立專門的傳播機構,以便加強各項工作的溝通與協調。此外,建設對外人才的輸出與交流平臺也極為重要,既可以全面掌握人才對外輸出情況,還可以對這些人才進行監管與評價。與此同時,在“一帶一路”的形勢下,采茶劇在國家化傳播過程中,途徑也可以多元化,諸如通過媒體宣傳,競技比賽,電視傳播等,為采茶劇的傳播與推廣提供更多機遇。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還應提高采茶劇的適應性與實用性,彰顯采茶劇深刻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

5.3 提高國際傳播人才素質建立信息反饋平臺

傳統采茶劇的國際傳播者應具備卓越的專業技能與文化素養,才能在跨國文化交流中,傳播好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傳統茶文化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應該建立專門的傳播機構,提高對外傳播者的業務技能,監督其從業資質、受眾反饋等,從而促進中國傳統采茶劇的國際化傳播。同時,還應建立信息反饋平臺,以完善暢通反饋機制,確保各機構間的橫向、縱向的溝通與協調,確保信息暢通,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

6 結語

中國傳統采茶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飛速發展,國內外的大環境為我國傳統采茶劇的傳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我國“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下,我們應高舉文化強國旗幟,緊緊抓住時代機遇,把傳統采茶劇對外傳播出去。盡管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面臨著不少挑戰與難題。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及時調整、完善采茶劇的國際化傳播策略,就可以讓這一優秀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根發芽”。

猜你喜歡
國際化一帶一帶一路
聚焦港口國際化
一帶一路風光無限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一帶一路”我的夢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回顧與新常態初期展望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帶一路”這趟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