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韓茶文化比較與茶學詞匯翻譯教學

2018-01-19 04:07彭慶敏
福建茶葉 2018年11期
關鍵詞:茶學韓語茶文化

彭慶敏

(牡丹江師范學院東方語言學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中華文化有著很深的歷史積淀,而茶文化作為其中一個典型代表逐漸開始受到眾多文化研究者的關注。由于韓國與中國文化交流較為頻繁,因此,中韓茶文化差異也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因為語言差異,學生在理解中韓茶文化的過程中就出現很多問題,因此,茶學詞匯的翻譯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茶學語言翻譯能夠有效提升中韓茶文化交流,讓中國茶文化具有更加深遠的影響。

1 中韓茶文化比較

1.1 茶的發源地差異

茶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記載,中國是茶文化的起源之地。經史料記載,中國最早對茶葉的記錄是在神農時期,當時茶葉的應用還并不十分廣泛,僅僅是藥用植物。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歷史變遷,茶葉開始在民間普及,且變成頗受平民喜愛的飲用植物。據查證,在我國的許多醫學典籍上都有關于茶葉解讀的記載,可見我國茶文化歷史之悠久。

與中國相比,韓國的茶文化起源較晚,距今僅有700年。為了便于與中國歷史相比,史學家對韓國茶文化的起源時間作了推算,大致是從我國西漢至初唐這一時期。而同一時間中國的茶文化已經不再處于萌芽階段,而是趨于成熟。

1.2 茶的分類差異

茶的分類極為豐富,可以根據用途,產地以及顏色等眾多特征分門別類。如今市場上常見的茶可以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等等。在眾多茶葉品種中,我國茶葉市場上以綠茶為主,且已經占據半壁江山,換言之,綠茶是受到大多數中國人喜愛的一類茶。如今現存的綠茶中龍井茶,碧螺春等都已經享譽世界?!熬G茶”這一詞匯在韓語中被譯為“”,相對于我國的茶文化,韓國則更傾向于傳統類別的茶。在我國漢末唐初茶文化開始流向朝鮮半島,于是韓國開始受到茶文化的影響,且茶文化在中國佛教盛行之后,流傳速度更快,范圍更廣。隨著茶文化在韓國的發展,不同教派文化也相繼傳播到韓國,如儒家思想的興起就對韓國的茶文化產生了極為深厚的影響。這一時期茶已經不再拘泥于一種植物,任何具有藥用價值的湯藥都被稱作“茶”。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叫法就被稱作“傳統茶”。由此可知,任何能夠入藥的植物都可以稱作傳統茶,因此,其種類相當豐富,如大麥茶、五谷茶等,除此之外還有藥草茶,水果茶。水果茶顧名思義就是大棗、核桃、青梅、柚子、柿子、桔皮等水果都可以作為茶的材料。用專業的茶學詞匯可以將傳統茶翻譯為“”。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將茶文化詞匯的翻譯作為重點,引導學生關注其起源,并與當時的歷史背景結合起來,以達到深入理解的效果。

1.3 茶的引用方式與社交禮儀差異

談及中國的茶文化就不得不提唐朝,作為一個鼎盛的王朝,唐朝不僅經濟發展迅速,其文化發展也令人贊嘆。飲茶習俗是從唐朝開始的,且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深入人心。中國飲茶之道不僅僅是為了解渴,而是對茶葉本身味道的細細品味。所謂“品茶”正是對茶葉本身的顏色,味道以及香味有更深的感悟,讓人從中獲得精神上更高層次的享受。中國人飲茶大都習慣于清淡,因此,泡茶也成為一門手藝,對茶具和水的使用手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知,中國對茶已經不再拘泥于喝茶的境界,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高度。茶的作用也由解渴發展為“以茶會友”。韓國的泡茶法也已享譽世界,成為其茶文化中一個獨特的標志。

2 茶學詞匯翻譯教學的意義

中國茶文化包容著眾多的文化元素,已經成為幾千年來歷史的一個縮影。茶文化所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究其原因是茶文化的形成是從茶葉樹種的選擇,栽種以及各種茶葉的制作中不斷發展而來的,因此,想要真正了解茶文化就不能僅僅追求茶葉的名稱及口味,而是追根溯源,深入了解。在開展茶學詞匯翻譯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真正的體會到茶文化的語言魅力,教師應針對茶葉的不同特點展開,結合種植背景以及不同的語言情境開展翻譯教學。同時對于不同品種不同產地的茶葉,應采取區別性翻譯的方法,用最為標準化和專業化的詞匯和語言將茶文化的精髓翻譯出來。茶學詞匯翻譯教學工作需要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有豐富的茶學詞匯量以及專業的翻譯水平;其二,對茶道有深入的了解,對中韓兩國的茶文化歷史有準確的把握。以“功夫茶”為例,在翻譯過程中,這一命名的由來以及深層含義是翻譯過程中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韓語將其翻譯為“”。由此可知,中韓茶文化比較和茶學的詞匯翻譯教學工作是要將對茶文化的歷史發展作為主要參考資料,從而翻譯者能夠在全面把握茶文化基礎上展開翻譯工作。

3 茶學詞匯翻譯教學策略

3.1 搭建直譯與意譯鏈接的橋梁

由于語言之間存在差異性,中文與韓文亦是如此,在茶學翻譯教學中,教師應嘗試運用兩種以上的語言來闡述茶學詞匯,以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中文和韓文兩種語言體系在某些時候會相互干擾,因此,茶學詞匯的翻譯教學工作應避免過于表面化。如在對中國名茶“烏龍茶”進行翻譯時,如果簡單的翻譯其名稱會讓人產生誤會。原因是在韓文中“烏龍”是貶義詞,如果簡單按照其表面意思翻譯則會讓韓國人認為這是品質不好的茶。因此,在實際的翻譯中,“烏龍茶”被譯作“”。又如我國有一種茶因其采摘的時間比較特殊而得名,被稱作“明前茶”,顧名思義實在清明節氣之前對其及進行采摘的。因為清明前的氣候適合茶葉生長,因此,其韓語名稱被翻譯為“”。所以在茶學詞匯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翻譯目標的深層含義入手,不能簡單按照字面意思翻譯,將茶的特點,背景以及文化內涵準確表現出來。

3.2 擬人擬物的翻譯

中國語言的精深主要體現在修辭手法上,其中擬人和擬物就是兩個典型代表。這一手法在茶學中也常常見到,如這一句對茶的描寫:“茶味清淡,不宜用大量的水或是進行大范圍地砌泡?!鄙钊胨伎紩l現這一段描寫實際是引入了“儉”的擬人手法,從側面表現出茶葉的品行特點。而韓語翻譯:“”為了與漢語表達意思相契合,在翻譯中也嘗試融入了擬人的手法,盡可能完美的將其原意表達出來。又如:“茶猶如是南方良木”這一句的翻譯可以采用擬物的方法:“”把茶葉比作良木,運用這一手法讓讀者認識到茶葉的品質特點。

3.3 詞性轉換的翻譯

無論是漢語還是韓語在語句翻譯教學中都要注意語句的詞性,不同詞性有其不同的特點。為了達到最好的翻譯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保證語句準確,詞性協調,只有詞性辨別準確才能夠運用簡練的語言表達更多的含義。如:“飲苦茶猶如輕身換骨?!边@句的翻譯可以將其最后的“輕身換骨”其作為一個形容詞展開翻譯,:“”通過準確運用詞性之間的轉換烘托出苦茶的效用。

4 結束語

中國茶文化的起源是領先世界的,同時也是享有盛名。相比于我國,韓國茶文化的發展雖落后幾千年,但是仍然具有其自身的特點。近年來,茶文化逐漸受到歡迎,中韓茶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也逐漸受到重視。而為了更好傳播我國茶文化,同時也深入了解其他國家的茶學,茶學詞匯翻譯教學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茶學語言翻譯中,詞性、準確性成為影響翻譯效果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培養學生的翻譯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茶學素養,讓學生對中韓兩國的茶學歷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猜你喜歡
茶學韓語茶文化
浙江大學茶學專業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韓語稱贊及應答言語行為的語用學研究
茶文化的“辦案經”
新媒體學習軟件在韓語會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中級韓語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
韓語固有慣用語的認知機制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高等農林卓越創新人才培養課程改革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